二十五:乡情浓似火血书洗沉冤1
1998年农历3月3日,在旮旯村的历史上,是最值得永远记住的一天。这是旮旯村从1898年有三户人家开始(据说旮旯村最早的三户人家,是大甩爹爷爷的爷爷的老弟兄三人,从苏北的洪泽湖逃荒落户于此),近一百年的历史上,是最热闹的一天,连1992年安徽发生特大洪水那一年,北京来旮旯村捐献衣被、行署专员来视察灾情,也没有拉过横幅的旮旯村,这一次在通往二郎山道路上拉起了横幅,在通往马厂和县城的老龙河的大桥上(这座大桥刚刚修好)搭上了彩虹门,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李总经理携夫人赵英女士到旮旯村投资考察”“家乡人民欢迎你”“开发二郎山,振兴旮旯村经济”,路两旁的树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让旮旯村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旮旯村”“李二柱,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赵英,你是旮旯村人民的好媳妇”。村头的广播喇叭里一遍又一遍播送着费翔唱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那充满乡情的旋律,把乡亲们的心都唱醉了。
旮旯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一脸的春风,他们把压在箱子底下的好衣服都拿出来穿了。何半仙破礼帽也不戴了,卡上一顶遮阳帽,远远地看去,像是乡村的一个老秀才。大甩爹,也把那年北京人捐的一件西服,拿出来穿在身上,只不过外边还像当年大柱子一样,勒着一条领带,不然,他的那杆烟袋没有办法别,两手握着一根那年乡里组织五十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到江苏淮安旅游买来的拐杖,眼巴巴地朝村口望。一向以光膀子著称的唠叨妈,也穿得整整齐齐。
许多人家从来不喝茶叶的,听了乡长的动员,也或借或买一点茶叶,放在家里,留着招待可能上门拉家常的客人。“这个投资人性格很随和,为人很小巧,是大款而没有架子,当了总经理还是老百姓,人家在大城市喝茶叶可是喝惯了,他串门到了你家,你用白开水招待,人家要是不愿喝,你说你脸长不长?要做好准备。”他们牢记乡长在动员会上说的话,有许多比较富裕的人家,还准备了瓜子糖果之类的东西。连村里的五保户,那个死了的小广播老头子,没有钱买茶叶糖果,也炒了一簸箕花生,放在那,准备客人拜访。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