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乡情浓似火血书洗沉冤2
乡里的冯秘书早早地给大柱子送来一身笔挺的西服。大柱子不愿穿,他对冯秘书说,我就是因为穿西服,才一辈子打光棍的,你说八个一样我也不穿。冯秘书也很有意思,和大柱子开玩笑地说:“不会浮水,不要怪屌络杂草,西服你照穿不误,就是这领带不要打了,这是休闲西服,打领带反而拘束。”大柱子这才把西服穿上,不过总觉得碍手绊脚的。
昨天通知上午九点投资人就来的,旮旯村的男男女女,这一天都没有去马厂赶会,都在家等着,看他们旮旯村一个出人头地的李总经理,当年的二柱子如今是何等的气魄。可是等到九点半还没有动静,一些人的心也就疲塌了下来,有几个扛着锄头下地去了,唠叨妈把刚换的儿媳妇的衣服又换了回来,说,穿在身上不舒服,告诉孙子,看村头有车子来,就告诉奶奶一声,再换也不迟。
不大一会儿,一拉溜五辆小车从村边驶过,并没有进村,朝二郎山那边开去了,有人说:“八成是先考察,再进村”,有人说:“考察什么,走走形式罢了,二柱子对二郎山一草一木都熟悉,哪块有个洞,哪个洞里有几尊神像,他都知道,考察什么,还不是兜兜风吗?”绕了一圈子,五辆小车又经过旮旯村口,还是没有进村,又朝老龙河弯子的桃花坞去了。过了一会儿,这五辆有白的、黑的、绿的车子,才绕过月牙塘,在村长的带领下,拐弯抹角地朝大柱子家开去,村上的一拨人等,都朝大柱子家拥去,他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看十年没有看到的二柱子变成了什么样。
“这是县长”,(他们在电视里看过)“这是昨天作报告的乡里的高书记”“这是乡里李乡长”“这是乡里银行的刘主任”“这是……这是……”几个年轻人看着车门,一个一个地打开,一个一个人下来,一个一个地数着,一个一个认着,有认得的,有不认得的,认得的人中没有二柱子,那不认得的人当中,也没有一个像是二柱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