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勤接过短棍,触手便是一沉,确是比看上去的分量要重些,棍身上并无纹理,除磨开的部位显得新鲜,映的有些亮泽,其他都是黯淡,拿在手中也无光滑之感,像是未炼过的铁胚。自此又多了一件事做,就是磨制这根棍子,此物也确是坚硬,无论如何用力磨去,都察不到有甚么变化,非得等磨过一段时日,石头都被磨去一个凹来,才会发现棍上确实被磨去了一些。
时间已过了五月,天气渐热风雨多变。这一日严勤忙过做面,又捡起铁棍打磨,石头已被磨得不成形,再拿着棍棒在石头上磨制就有些不便,严勤便将棍搁在地上,用脚踩住,拿起石头直接在棍头磨开,石头的分量恰好加重磨制的力道。熊老见了说道:“你这个法子好,石头怎么放都能磨,可以多用些时日,力道也足够,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只是要下的力气不小,能长时间的磨么?”
“这不正是可以锻炼力气么,还做了正事,真是一举两得。”严勤笑呵呵道:“熊老,我的悟性是不是还可以?”
熊老乐道:“悟性啊,让我来试试你。”说着合起手中的书,“呆在那儿别乱晃啊。”便将手中的书往高处一抛,书在空中划过,却是向严勤落去,眼睁睁瞧着掉在严勤的肩背上,又掉在地上。严勤正不明所以,熊老又说道:“怎样,有甚么想法么?”
“甚么怎样,甚么想法?”严勤不解。
“我问你书掉在你身上,你可想到甚么,看看你的悟性。”
“这有甚么可想的,非要想,那就是你为甚么用书丢我呢,这跟悟性有甚么干系?”
“你这么想当然不算有悟性,人人都会想到的么,有悟性总得想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么,你不要想到我身上来,换了谁都能做同样的事,书可以因各式各样的原由掉下,人甩出去可以掉落,风吹也可掉落,房子塌了也可掉落,你不要管它是怎样掉下的,不要想那些外头的起因,你还能想些甚么。”
“还有甚么,书掉得怪准,刚好落在我身上,不痛也不痒,力道控制的不错。”
“这么想也没甚么稀奇,只是讲了你的感受,你又从中悟到甚么,先不说悟,就是想,又想到旁人想不及的地方么。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只有很少的人悟出些道理,顿就碰到过这样的事,他有一日在树下思量,正好树上一个熟透的果子掉下,恰巧落在他头上,于是他便悟了。”
“他悟的是甚么?”
熊老却不答,自顾说道:“还有一人,也是在树下,见到有叶子落下,也有所悟,慨叹一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算是感时伤怀,这人你该听到过,正是孔圣人。另有一位前代大贤,也在树下,看到树上花开,也悟了。他不去想花因何而开,却是看顾自身,自认见与不见更甚于花开与不开,万物只见在心中,故而心外无物。同样是在树下,有一人却甚么也没看到,无花无果无叶,甚至连树都见了像是没见,他也悟了,说是要明白真正的自己,凡事在真正的自己看来都虚有其表,却是把物事都看空了,于是他成了佛祖。
顿与他们又不同,是被果子落下打中的,不知那时是不是闪过其他念头,但他是个求道者,即便起了其他心思,也是一闪而过。他没有被外物所惑,眼里看到的虽是果子,但是闭上眼想,又岂是独有果子才落下的,换作那花那叶,也是可以落下的,如此想去,万物无不可落下,想到这里还不算甚么,寻常人也做得到,顿当然不会仅止于此。他也会想果子为什么会落下,时节到了,果子也好,花也好叶也好,都会掉落嘛,就算不是时节,也可能被风吹落,被****摘落,还有万物,总会因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而落下么,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纷繁,怎么都有可能,是不是?”
“嗯。”严勤点头应道。
“想到这里又较方才进了一步,心境会较常人高出一些,因为可能虽多,每一种只要细细探寻,总能查得清,反过来讲,若要一物掉落,也总能找得到法子,有了这样的悟性,人都会变得从容些。
但这些也不是顿所求的,他追寻的是明彻的事理,他不被外物迷惑,万般物事在他眼中犹如一物,万般事由到他那里只归结为两个字——落下。就是这样两个字,所有人都见到过,只有他很认真的问一句:何以是落下?
这算是个问题么,刚才书掉在你身上,我是往上抛的,你想没想过书为甚么不飞到天上去,也不向左向右飞去。所以他是顿,至此便算是悟了,他是求道者,不被外物所惑而悟,若要继续彻悟下去,还不许被自身限住,就像那位前代大贤,切不可因果子掉在自己身上,便觉得和自己有莫大干系,也不想入非非以为,果子合该掉在自己身上。话说被果子掉在身上,确有不寻常之处,但顿即刻将自己撇清在外,认为只是凑巧而已,我不在此处,果子照样掉落。他将自己撇清,却又不是抽身而去,而是置身事外于树下开悟,他一定看到了,花落下了,叶落下了,却又不像佛祖那般空幻莫测,只是玄机一瞥。他寻的是道,所见之事都是真实的,却又能将眼前之事放下,把眼光看得再远些,不在此处,他一定也看到了,有花落下,有果落下,有叶落下,这些他也放下了,再抬眼看去,不在此时,他也一定看到了,有花落下,有果落下,有叶落下,这些他也放下了,然后将世间之物都收入眼中,他一定也看到了,万物皆是落下。
到了这一步,再来问一句:何以是落下?原由便呼之欲出了,是因为引力,万物皆相互吸引,只须稍稍思量便能想到。但是还没完,顿将世间万物也放下了,将目光直透彻天地,他看得到,亿万星辰,无量微末,确是相互为引。这时,天地的本源之力找到,他可以将一切都放下,而把天地装在心中,这是怎样的境界。到了这里才算是悟到底么,接下来不过是寻摸一个公式,给世人一个交待罢了。
怎样小严,你的悟性在哪里,能到哪一步?”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