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楙的战车滚滚向前,神将们各司其职。但还有一位老神将正在角落里玩得不亦乐乎。伍楙找到正在族学中教孩子的张让毕岚。
人真的是环境的动物。
当失去一切,陡然进入伍家,慢慢适应环境之后,张让毕岚知道再无可能重返巅峰。宦官是一种寄生群体,没有帝王,哪有他们生存的土壤?
他们也开始适应目前这种安平喜乐的生活。之所以说喜乐,是以为他们挂的名头是伍楙的老师。
作为家主的老师,他们在族学中的地位崇高无比。族人和学生都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崇敬,这就是一个家族凝聚力的表现。
伍楙几乎将前期六千万钱的一半投入了族学教育。倾心培育族人,广招流民孩子。两年来,成果斐然。
当然,所谓成果是相对而言,这些孩子还太稚嫩了,伍楙想要他们成为未来的执政基石,还需要大量的投入。
蒋公的黄埔生,二十年还没足够成长为军中柱石,取代桂系川系晋系等地方军阀。可见百年树人,实在是金玉良言。
张让毕岚现在很沉迷于教育工作。可能这种有别于宫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更让他迷醉。被人发自内心地尊敬,有时确实是一种绑架,对道德的绑架,让人千方百计希望将这种尊敬保持下去。
两位巨宦被成功绑架了,伍楙分给张让的四千万钱,他大部分捐给了族学。
就像那位著名的君子剑岳掌门。他被自己的名声绑架了,所以他只能做一个缩手缩脚的伪君子,虽心如蛇蝎,却必须拼命掩盖自己的毒牙。人都需要塑造一社会个形象,并努力维持它,来获得社会认同。
毕岚更醉心于器物开发与教学,他的翻车在庐江境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伍楙将其命名为“毕公车”。
毕岚醉了,庐江的地界,农夫工匠对他的崇拜要更高于太守陆康。他现在改名了,叫毕功。他再也不是那个缩肩塌背的宦官,听着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毕公”,他仿佛活在春风里。
这次,张让拒绝了伍楙的分成。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这笔必须应用在教育方面。伍楙感慨万千,曾经的“洛阳无情幻阴手”,变成了“皖城温情老园丁”了。人生机遇之无常,真是玄妙。
伍楙隧将四千万钱交给负责教育的族老和张让毕岚共掌,由他负责制定教育范围,培养专业性人才。
他不需要全才,各展所长,通力合作才是社会分工的精髓。
所以这些孩子学会基本的识字之后,将按照兴趣和族中要求,分配到兵事律法农学器物数税商理船运医药等各科。他不禁各科学生完成本门后,交叉学习。能找到的合格老师太少了,本来都在摸索阶段。
剩下的六千万钱,伍楙一半用在船运冶铁作坊的扩建上,一半用来秘密囤积粮食。
之后数月,董卓退守长安,屯兵潼关一线。
孙坚舍弃洛阳,掉头与周喁争夺豫州,幸好战争区域基本集中在颍川,汝南太守立场尴尬,两袁遥控的战争,他只好两不相帮,幸免于难。陈国有陈王刘宠,兵强马壮,孙坚周喁不敢招惹。
袁绍步伐坚定,已经撕破温情的面纱,挥刀邺城。
袁术很舒服,荆北基本平定,豫州战争让大量的流民士族投奔袁术。袁术的宗旨是,接纳士族,不管流民死活。导致荆州士族和豫州士族大量接手人口,纷纷壮大。
伍琼回到广陵,收纳流民,优待以曹族为首的外迁士族,利用潘凤等将,剿灭海寇江匪山贼,声望更上一层楼。
伍楙在等,他在等九江边让滚回兖州。陈到的情报很扎实,边让无能控制九江,盗贼四起,他有意辞官回家了。
伍楙需要将九江纳入伍家势力范围。这样,他就将淮南三郡:广陵九江庐江连成一线,与袁术的江夏老家汝南,完全将江东的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四郡变成自家后院。九江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锁。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困扰伍楙,他没人。
广陵是徐州的钥匙,二叔不能动。大舅投了北方,二舅辛毗出仕才两年,仅二十六岁,资历不行。
二叔的麾下的郭图,此人私心太重,而且出身颍川郭家嫡系,家世不弱于伍家,绝对不可能指望他对伍家效忠。出仕广陵,不过是他仕途的一站而已。袁绍袁术挥手一招,他绝对毫不犹豫就走了。
臧洪有大才,对二叔也忠心,但他更加忠于汉室,以他的刚烈性格,一旦反戈一击,会要人老命的。他以一郡之地抵抗袁绍,守到粮绝,杀老婆与守城将士分食。千万不能跟这种倔驴犯冲,纯粹找不自在。不到万不得已,伍楙不想让他碰兵权。
陈登?别逗了,两面三刀陈元龙!三国唯一一个跟曹刘吕孙过招,还能笑到最后的人。这是三国隐藏BOSS。门第比伍家还高,坚定的地方保守派,这人来广陵上班,纯粹是刷资历的。
伍楙甚至有想过将三叔召回南方算了。最终还是放弃了。河东太重要了。与南阳汝南颍川南北控制天下中心的洛阳。
只要他拿下汝南,就完全可以凭借汜水关等天险挡住曹操袁绍的西进之路。与河东一起,将袁曹二人锁死在兖州青。冀幽四州。
当然,前提是他成长足够隐秘和迅速,否则,他伍家可没能力承受袁曹联军的怒火。袁术只要不拖后腿就行。伍楙历来对这位岳父期望不高。
最后,伍楙不得不动用周瑜的伯父周尚。周尚本来在历史上将出任丹阳太守。丹阳精兵甲天下,铁矿等资源丰富,这是伍楙打开江南四郡的钥匙。但是没办法,饭要一口口吃,还是先关上九江的大门,再慢慢消化江南四郡。
计议已定,那就只能坐等九江太守边让滚蛋了。
伍楙懒洋洋地走出书房,一个人琢磨事情真是费力。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