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神秘调查组
这一天,大街上挤满着匆匆而来的脚步,以度过三天一个轮回的圩日。三天一个轮回,对于人们来说似乎过于稀少,柴米油盐都需要一次性购足。对于那些挑着担满街叫卖的小贩来说,三天才谋得一个赚钱的机会,所以他们必须孤注一掷,紧紧抓住这一良机不放。否则三天一过,他们只能守在自家门口,如守株待兔似地,在那里无所事事地翘手以待,等待着下一个圩日的到来。在他们的眼里,苍天似乎不公,没有赋给他们的赚钱机会。
这时,一辆从县城开来的班车,满载着一些从远方到来的人们。自从这里开通了班车,这里不再寂寞,再不是原个那个卢巴王国了。这里曾经是人迹稀至,所以这里自然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越,空气清新,山货,在本地区来说,是无法相比的。
从县城到这里几十公里的车程,几元钱一张车票,省吃俭用的山区人,终于可以过一趟搭承班车的瘾了。因此,每当班车一到,拥挤的人们,挤破车门的,爬窗而上的,几乎把车箱挤得严实实。正当此时,在人们争先恐后,挤着出了车门后,三位不同寻常的来客,徐徐地走在人们的后头,跟着拥挤的人们款款地从车门走了出来。他们似乎打破官道,一下了车,就行色匆匆,直接取道D连队。看样子,像是从兵团师部下来的高官。到了连队,他们便直接找到了连队主要负责,了解知青陈小娟在连队的表现。然后,他们又召开了一个职工代表座谈会,围绕以陈小娟为中心的议题进行。最后,他们又不动声色地找到了陈小娟,进行为期一个多小时的面谈。回到团部后,他们神秘兮兮地与韩政委进行了一番密谈。
他们是师政治部派下来的调查组。原因是,他们收到了一份群众检报信,说大佛团长利用职务之便,提拔任用自己的亲信。因此他们到来时,有意避开与大佛团长的直接接触,以防个人可能强加到他们头上的种种因素,为他们的工作造成不便。
韩政委告诉他们,对于陈小娟的任用,这是党委集体决策的结果,与团长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而不是个人任何的因果循环在那里作崇。陈小娟的任用,经过组织考核,在进行党委决策时,均有记录在案,程序清楚,随时可查。在决策中,团长已多次站出来持反对意见。本来他不需要这样做,我们是在公事公办。但他次次站出来表白,这对委员们敢于放开手脚畅开胸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组里,当头的是师干部管理处处长何雄伟。他对韩政委说:“经过第一线职工代表的座谈,与连队干部的直接了解,陈小娟此人非同一般,必须破格任用。待他们回去与师部领导汇报后,再作使用决定。在没有师部通知之前,可以你行你素,先按照你们的工作部署工作。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打乱你们的工作。”
“何处长,你看是否这样,我们已经把她列入我们班子的对象,如果要把她调到别处,不如由我们自己使用。我们这里历来山高皇帝远,有谁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呀?所以,请上级首先考虑我们的实际,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韩政委考虑目前本团的队伍建设,提出了上述请求。这是他从人才梯队建设的高度进行考虑的。
韩政委与大佛团长的住舍紧靠着。旁晚,韩政委亲自造访了大佛团长的家。平时如果晚上没有什么安排,他们俩都会在一起闲扯或议事。看到韩政委来了,陈小娟立即为他们递上了开水。“小娟呀,最近你干得不错呀,团长打心眼里高兴,我也为你高兴啊!青年就要这样,能干,有活力就是好样的。”“政委过奖了,其实我得到了很多锻炼才是真的!”看到韩政委如此的夸奖,陈小娟作出了如此的回应,这也是一种礼仪。
看到陈小娟远去,韩政委有意压低声音地对大佛团长说:“今天上午,师政治部组成了一个三人调查组到了我们这里,对陈小娟进行了一次实际的调查。他们的意思要把陈小娟调到别处任用。我跟他们说了,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本来人才就严重稀缺,如果发现一个就调走一个,这对我们的工作极为不利,我要求他们先满足我们这里的人才要求,再考虑往外调动。看来这是一个迫不可待的事情了,你看怎么办?”
“哎呀,此事真把我难倒了。我看必须有个渐进的过程,一哄而上对她,对我们的工作都不利。这件事情我还真的不好说,因为毕竟涉及到我个人身上的事情。”大佛团长犹豫地说。
“还在等什么呢?人家都把手伸到我们的头上来了,如果我们还在那里等,到时就会两手空空。我的意见是,就按照原来党委会的决定,安排她到C连任指导员兼党委委员,此事不能再犹豫了,你看呢?”韩政委对于人才建设,当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件事情真的不好弄啊!本来在那次党委会上,我就想提出否决的意见,但少数服从多数,也只能作罢。你看,我们名义上是父女关系,这都既成事实了,如果同在一个班子里工作,说话办事多不方便呀?”大佛团长的犹豫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看,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也不算是什么问题,公事公办嘛!这有什么呢?”韩政委说。
“依我看,还是服从师政治部的决定,就由师部安排,让他们把她调走,这样对陈小娟,对我都有好处。她一走,发展的空间就大了,不会因我而影响她的发展了。俗话说,树大映死草就是这个道理。”大佛团长说。
晚上,大佛团长将这一情况与陈小娟进行一次交流。“小娟呀!你的进步,上级都看到了。现在上级有人来,说要把你调到别处去任用,你看咋办?”这时的大佛团长,既是对工作的商量,也是一种试探,探求一下小陈对这方面,到底她的心里防线是什么。否则事态一旦形成,一时在家庭里先闹开了锅,到时后院起火,那就大事不好了。
听了爸爸如此一说,陈小娟宽松的眉宇突然就是一缩,毕竟这是她从没有考虑过的事情,被爸爸提到了面前。现在她真的连一个反刍的机会都没有了。对于任用她为C连队连指导员之事,早就有所闻。但要调到别处,确是难以置信事。于是应声地说:“什么,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也许不可能吧!”陈小娟以怀疑的态度说。
“有这种可能。前几天师政治部不是有个调查组下来调查过你吗,你都知道的呀!这是他们事后对韩政委亲口说的一番话,看来事情不会假了,我们必须面对啊。”大佛团长肯定地说。
“爸爸!我看此事你不用担心,女儿大了自有自己的打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作为子女的一种责任。我的目标是,为了父母的健在,我绝不会调到别处,这点我必须向组织讲清楚。”陈小娟语调显得坚定而有力。
自从那天,陈小娟跪倒在大佛团长的面前,就似乎在向天发誓,天生注定了他们的关系:父女关系。这一点从口头直到内心,几乎是彻头彻尾,没有半点虚假,这是陈小娟发自内心的表白。在她看来,天大地大,不如父女的恩情大。尽管自己肩负着俩父俩母的责任,但现实是父母不分你我,不分内外。照顾父母,是作为儿女的天责,是推卸不了的责任。自从两脚踏进大佛团长的大门,陈小娟认为,这不是简单地从这里走进走出那么简单了,这里是一个统管全团工作大局堂堂正正的团长家门,用以想事做事,都要对得起这个家门,千万不能做出对不起家门的事情来。因此,大佛团长已经如影相随,时时罩在她的心上。陈小娟的每一个进步,都少不了大佛团长的造化指导与鼓励,而陈小娟的每个举动言行,都得对得起这头家与俩位老人。在陈小娟看来,这就是她永远要处理好的关系。
记得那天陈小娟回到家里,把改造连队的三部战略向大佛团长透露。大佛团长自然高兴,因为这是基层建设必不可少的发展大计。但经过他的一番深思,突然觉得苗头不对,于是便问:“小娟呀,你这个计划是如何得出来的,是连队领导决定要你这做的吗?”“那天,指导员找我商量事情,我顺便向指导员提出了连队建设的一些设想,后来指导员要我作一个计划,交给支部会进行审议,就是这样决定的。”陈小娟针对大佛团长的问话,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啊,那就好,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你是到连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要虚心学习,尊重连队的领导,不要抢人家的权呀,知道吗?”因为从大佛团长看来,陈小娟是自己的干女儿,人所皆知,就怕陈小娟年龄小,不懂事,而利用这点来压人,那就不好了。对此,陈小娟刻骨铭心。
那次,为了修建排水渠道,需要拆迁一位职工的鸡舍,遇到了难题。大佛团长知道此事后,亲自问了陈小娟:“小娟呀,听说连队为了修通排污管道,需要拆迁一户人家的鸡舍,你们是强拆的吗?”
“爸爸请你放心!绝对不是。开始时,那位职工的思想不通,连队做了很多工作都不同意拆。于是我借助过往与那户职工家庭的关系,做通了他家人的工作,取得他的同意后才拆迁的,决不会有强拆的现象。”陈小娟如实地说
“这样就好,千万不要以势欺人,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以后在这方面你要多些注意。”在平时的生活里,大佛团长从来把陈小娟当作自己的亲生女一样看待,从来就没有干女儿这个概念。对于陈小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从政治的高度进行管束。
其实又何止是这些呢?前年陈小娟申请入党,她把入党申请书递给了大佛团长,说:“爸爸,我想要求加入中国**,你说我够资格吗?这是我向党组织写的入党志愿书,你看行吗?”
接过陈小娟递过来的入党申请书,大佛团长对申请书的每句话的表达,都进行认真的推敲。良久,他慢慢地抬起了头,朝陈小娟望了一眼,说:“小娟呀,入党申请书,重点是谈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你看看,没有中国**,能有新中国吗?我们贫苦人还有今天吗?那有我们贫苦人的权利呢?这些都是我们申请入党的思想认识,你的申请书已谈到。但仍有不足,深度不够啊,建议你要在这些方面加深认识。”说得陈小娟连连点头称是。
经过了一番修改后,陈小娟又把申请书递到大佛团长的手上,说:“爸爸,你能不能再给我看一下呢?”
经过大佛团长的一番认真阅读后,说:“经过修改后,比以前强多了。这里还要增加一些自己决心的成分。比如:自己的申请,组织上没有批准,怎么办?万一申请没有被批准,到时自己就不再申请,不再努力争取了,说明自己的努力不够,是决心不够大的表现。一些人申请了四五次都没有被批准,但一样努力争取,从而证明了入党的决心,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能忽视啊?”
职工们看到陈小娟获得如此大的进步,都说:“陈小娟原来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自从一只脚踏进团长的家门后就不同了。有人说,书香门弟,说明不同的家门走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陈小娟的进步就是一个证明。她的进步得益于团长这个家门的造化。”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