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一百十五章 烽火中原路(一)

本章节来自于 浮沉往事 http://www.lishu123.com/13/13620/
    信阳位于中原之南,东接淮泗,南通荆襄,通衢三省,是江汉地区的战略要地。自北唐与东吴相争两淮开始,信阳就不止一次地作为北唐在江汉淮泗地区的前敌指挥中心,历年以来,城池不断地加固,在白宪驻军之后,更是愈发坚固。在河北唐军惨败于涿州之后,整个信阳城里都散发着浓烈的战争味道,其他书友正在看:。一些城里的百姓也纷纷离开了城内,逃亡远方的亲戚家。

    十二月初二,当东吴的旗帜出现在中原唐军的视线之内,东南战线上的北唐最高军事长官白宪并没有因为东吴的强大实力而固守城中,而是挑选了精干力量,在东吴先锋集群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突袭。

    名将的目光,从来都不会被危险所阻挡。

    东吴缺乏战马的弊端还是显露了出来,韩言之所以能在淮东屡战屡胜,一来是他本身的作战能力就超过淮东的诸多北唐军官,二来是淮东等地的兵力不足,其中混杂着不少的民兵,作战能力相对低下,三来是韩言利用淮泗的水网密布,通过水师快速地集结队伍和运输粮草。最大程度上地遏制了北唐的骑兵优势。

    可是信阳不一样,白宪是当世第一名将,身经百战。麾下诸军虽然不能和时隽的西线各部精锐相提并论,但是面对着东吴的军队,自然是理所应当地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信阳虽在淮河以南,但是水师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正是北唐骑兵耀武扬威的时候。

    鸡公山下一战,号称东吴精锐“替朕解烦“的解烦第八军和”无有可难“的无难第五军,联手阻击白宪的突击兵团一万余人。

    战斗一开始,吴军就迅速排成了严密的阵形,重甲在前。弓箭在后,两翼放置拒马鹿角并且多安排盾牌手和长矛手。

    白宪眼光何等独到,吴军军官阵形布的确是滴水不漏,更何况李泺主力也将在不久之后赶到,以稳妥阵形死守无疑是有极大的胜算。可是此役关键就是吴军重甲要挡得住自己的骑兵。

    当今天下,若论重甲步兵,首推燕京南苑倒下的河北二十九军,再是西汉孟渝麾下的重甲步兵集群,然后再是襄樊李继业麾下的破甲步兵部队。此三军都无疑是重甲步兵的集大成所在。

    东吴的解烦、无难,也算是东吴军队里一等一的精锐了。但是在白宪看来,东吴的精兵只有两处,一是武昌吴庆之麾下的几支混编王牌,二是广南的第七军,这两支军队,都是常年在前线作战,真真正正是战火淬炼出来的。只会便是韩言所部人马,也还未必担得上百战强兵的名声。真正的精锐从来都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要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世上只有一种兵是可以光靠训练就可以成为精锐的兵,那就是只会劈腿转身迈正步,看见刀子就尿裤子的仪仗兵。

    东吴的这两部重甲,自然不是世上最差,但也只能算作是中上。

    白宪先是用步兵冲击吴军正面防线,等到东吴军官感觉到前方阵列吃紧,把弓弩手集中往前调的时候,他再以轻骑兵袭扰吴军两翼。两部吴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久在京城,缺乏对战骑兵的经验。在骑兵不惜代价的猛烈冲击下,两翼的局面被迅速地打开,轻骑兵迅速地杀入吴军阵中,造成吴军阵列大乱。之后白宪利用重甲骑兵的强有力的正面冲击,将吴军切割成了无数的碎片,使得各部不能取得有效联系,步兵部队随即跟上。

    不到两个时辰,号称东吴禁军王牌的两部人马,就在白宪的江南行辕大军面前溃败如山,若不是后续的部队及时赶到,而白宪手中的兵力又不是十分充足。后果当真是会十分之尴尬。

    双方刚一交手,白宪便给了信心满满的四十五万东吴大军一极大的下马威。

    李泺志在恢复中原,如何能在区区一座信阳城下消磨兵锋?大军赶到之后,日夜攻打,四十五万大军连下十八座大寨,巍峨蔓延,气势恢宏。

    “手脚都加快些!将滚石檑木全部送到南

    浮沉往事最新章节第一百十五章 烽火中原路(一)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王三木的小说浮沉往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浮沉往事最新章节浮沉往事全文阅读浮沉往事5200浮沉往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王三木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