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一百四十章 最后的门户(五)

本章节来自于 浮沉往事 http://www.lishu123.com/13/13620/
    “杨兄,你们暂七军伤亡情况如何?“白牧楚状似无意地问着杨源昌,可是眉宇间,却是带上了一层淡淡的忧虑,其他书友正在看:。在经历了河东事变之后,这些各自组建义军的河东军官们,除了对时家恨入骨髓之外。也对各自直接掌控的军力愈发地看重,在经历了被人出卖的惨痛之后,他们绝不会愿意再做因人成事的事情,他们真切地希望可以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今天他们选择站在白宪的身后,未必是对白宪这个北唐军方大将有多少的信任和尊崇,更重要的只是白宪是足以对抗时隽的力量。在明确表明了对于西军的恶劣之后,他们需要替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旗帜。

    但是合作和臣服,永远不能同日而语。便是鲁文平这样正经中原战区出身的军官,在部队实力大受打击的情况下,也都会在心底积攒怨气,更何况是这些原本就和中原战区没有半点干系的义军。要知道,这些义军,可都是那些河东军官们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没让北唐政府出过一份力。如今要拿人家的保本去硬拼?

    “伤亡不低,不过战力还在。“杨源昌的眉头轻轻地一挑,无尽的光芒在他清澈的眼眸里静静地流淌,如同深沉黑夜里,缓缓流过的河流。如今已是河东北路义军宣抚使的年轻书生稳稳地说道:”如果将军是想调我部增援前线阵地,我部必替将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同样年轻的成国公独子淡淡地露出了笑意,看向杨源昌的目光,一点一点地亮了起来。他开口,声音里都仿佛带着青春张扬的笑意“知我者,杨兄也。”

    灾难使人成长,它迫使人们不得不激发出最大的潜力来面对眼前一个又一个致命的危险。从大同守御战结束至今,也不过短短月余的时间,可是杨源昌的进步,已足以让整个北唐军方都感到赞叹。

    当初那个看见胡人连箭都射不稳的书生?如今,已能坦然地砍下自己长官和战友的脑袋,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已能熟练地摆脱大股胡人骑兵的纠缠,在河东的地界上往来纵横。更有了清晰的目光和判断。

    一条道路既然已经决定,那便一定要将它走的彻底。杨源昌在未来的军方看到了无限的可能,而这第一步,便是要和白宪这位谨慎的军方打捞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而眼下,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纵然他极有可能为之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今日的河东各路义军中,杨源昌的名声已是极为显赫。能文允武的书生,一向是极为受人尊敬的。有了杨源昌的甘愿牺牲,其他的义军军官们心中纵有不愿,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去。

    时隽的大军已经出了潼关,乌华山上每天都是西军即将赶到的消息。这在带给唐军坚守的信心的同时,也在无声地敲打着李泺这位东吴皇帝的心肺。留给东吴的时间已然是不多,东吴既然是有中原之志,并为之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精力于财富,便一定是要在中原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的。因而吴军一定会加快攻势。鲁文平所部已是伤亡惨重,纵然是用督战队硬逼着往前抵住,估计也是难以抵挡的。部队的伤亡大到了这样的地步,士气必然是要受到影响的。抽调杨源昌这支义军前往一线阵地,怕也就是今夜的事情了。

    “书生握剑,百战穿甲。”白牧楚大声笑道:“杨兄,今夜便随白某厮杀阵前。看看吴军到底有几分手段。“杨源昌一拱手,昂声道:“但凭将军吩咐。“入夜之后,一众吴军军官站立在东古岭一线阵地数百步开外的地方,神色凝重。在黄昏的时候,由李泺亲自召开了军级别以上的军事会议,面对快马加鞭赶来的西军部队,他们的皇上已下达了死命令,要在三天之内,突破乌华山阵地。而其主攻方向,便是选在了东古岭一线。前军都指挥史浩更是亲到一线阵地前,督军作战。

    没有人会去怀疑李泺的决心,在会议结束之后。解烦、无难这两支东吴军中叫得出名号的王牌,便不断地把兵力抽调向东古岭一线。连空气里都是大战前紧张的味道。

    盘清口的中军阵地上一片号角声连绵不断,这是出兵的信号,也是今夜一场大战拉开帷幕的信号。兵器和兵器,盔甲和盔甲,在空气里碰撞出一声声刺耳的响动。

    唐军的一线阵地上,鲁文平已经听

    浮沉往事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章 最后的门户(五)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王三木的小说浮沉往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浮沉往事最新章节浮沉往事全文阅读浮沉往事5200浮沉往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王三木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