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一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本章节来自于 长亭惋 http://www.lishu123.com/131/131671/
    笔尖一转,墨染河山,清水河桥畔,一名布衣书生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几个大字,落款正是北宋靖康年间,引得三两行人驻足观望。

    “书生,这副字可卖?”

    书生微微颔首。

    “要得几钱?

    “三钱银子便可。”

    “太贵,依我看这字虽说苍劲有力,却少了些豁达旷意,多了分晦涩颓靡,三文钱,若你答应,这便成交。”

    书生眉头微皱,欲言又止,行人见他这副模样,心中窃喜,装作要走,果真被书生拦下。

    “三文就三文,您收好。”

    掂量着手中的三文钱,书生分开两文用作添置笔墨,另外一文买了一个馍,整理好衣衫,便顺着泥泞小路回家。

    书生的家在远离集市的山上,一路上林荫遮蔽,鸟雀呼晴,虽说路途遥远,却也别有一番雅致。

    屋子不大,却打理得井井有条,书生推开门,迎面而来一个总角少年。

    “爹爹,你可算回来了,孩儿这肚皮可都饿瘪啦!”

    书生微笑着摸了摸少年的头,从怀中掏出温热的馍递给少年。

    馍还暖着,发出淡淡清香,少年早已饿得头晕眼花,拿起就啃,不消片刻便囫囵下肚。

    “今日书读得怎么样?”

    少年得意道。

    “自然是读得好。”

    “哦?那爹爹考你一二,如何?”

    少年嘟着嘴。

    “爹爹尽管放马过来便是!”

    “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少年一双大眼睛机灵一转,从容背来。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书生点头微笑,又道。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少年思索片刻,答道。

    “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可以。。。”

    书生拿起书卷在少年头上轻轻一拍,有些嗔怒道。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少年赶紧应道。

    “对!对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我正要说,却被爹爹抢先了。”

    书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又道。

    “孔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水火。。。”

    书生见少年结结巴巴,想是半晌功夫又是贪玩了事,便从桌下掏出戒尺,道。

    “把手伸出来!”

    少年吓得拔腿就跑,却被书生抓个正着,正要打时却听少年叫道。

    “爹爹,我不要读书了!读书没用!”

    书生一愣,提着少年质问道。

    “为何不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教你做人,你为何屡教不改!”

    书生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戒尺对着少年屁股啪啪就是两下。

    少年又惊又怒,被父亲抓着依旧拼命挣扎。

    “我才不要读书,读了那么多书到头来还不是要像爹一样清贫,每日起早贪黑挣得几文钱财度日,被人嘲笑,受人冷眼!我要吃肉!我不要吃馍!村里孩子都说爹考了半生功名,虽落个秀才名头,活得连狗都不如!”

    ‘啪’地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少年脸上,书生从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气愤过。

    少年被这么一打,眼眶顿时红了,带着哭腔喊道。

    “我要学武功!我不要读书了!”

    少年一使劲,挣脱父亲的手,捂着脸冲出门外。

    “越儿!”

    书生向着门外呐喊,少年摔门而出,头也不回。

    “哎,这孩子,怕是又去后山见他娘了。”

    少年一路跑到后山,在半人高的草地里,孤零零地落着一座坟,他气愤地拨开草木,却被草边划破了手臂。

    一阵疼痛袭来,少年只觉自己受了莫大委屈,再也抑制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母亲坟前。

    “娘!越儿。。越儿今日又被欺负了,他们都说爹没用,是个窝囊废,我气不过就打了员外家的儿子,我。。我还没敢告诉爹,估计这会儿他们要找上门来了。”

    “娘!你说我该怎么办,爹爹总说读书能改变人生,可我不喜读书,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读书无非是考个功名,落得一个好生计,我想学武,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正当少年哭诉,山下却响起咣咣的砸门声。

    “明青山,给我滚出来!”

    被唤作明青山的便是书生,今年三十又三,寒窗苦读数十载,考得一介秀才衣,妻**氏早亡,膝下一子,取名明越,年方十二。明青山一贫如洗,以卖字画为生,日子清苦,从不与人为恶,听得叫门声,顿时无措。

    不等青山开门,两个大汉却已撞门而入,刚一进门,不由分说就砸锅摔碗,原本干净的屋子一下变得一片狼藉。

    “你们是何人?为何行如此霸道之事?”

    “何人?”

    一名腰圆肚胖的男子拨开壮汉而来,颐指气使道。

    “你家无赖小儿明越伤我犬子,我现来讨个说法,你快叫你那混账儿子滚出来!”

    青山一听顿时怒了,他虽经常责罚儿子,内心却宠溺至极,一直逼他读书也是望子成龙。

    “我儿极明事理,不会无缘无故打人,待我叫来当面对质,若是你儿伤人在先,即便告上公堂,我也要你下跪道歉!”

    青山一腔怒火来到后山,果真见得明越跪在妻子坟前,哭得天花乱坠,心下一软,想到若真是越儿出手在先,怕是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倒不如自己委曲求全,替儿受过,便将此事按下了事。

    青山一声轻叹,便转身下山,却见家里冒起烟火,滚滚浓烟而起,想是员外家人放火,急忙跑下山去,却已不见人影。

    青山悲从中来,叹自己一生清苦,如今难道连个落脚之地也要付之一炬?心下一阵悲痛,提起水桶就冲进了火海。

    明越哭诉完毕,正思忖着如何逃过一劫,这时鼻尖一酸,闻到一股焦味,远远看去,竟是家里着火,吓得他赶紧飞跑回家,然而此刻火势太大,已无可挽救,明越大声呼唤父亲,却无人答应。

    父亲该不会在屋里?

    明越只觉脑子一嗡,头晕目眩,脑后一股沉重之感袭来,顿时昏迷过去。

    明越家在山上,平素少有人来,起了火也无人知晓,碰巧遇到镇上刘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了昏迷不醒的明越和烧毁殆尽的明家,便把明越带回家中,之后报了官。

    等到明越醒来,已是第二天午后,刘樵夫喏喏地告诉明越,明青山被烧死在家里,原以为明越承受不了打击,却见这小子也不哭闹,就怔怔坐在床上,一言不发。

    这一坐就是三天。

    刘樵夫见他不吃不喝,不眠不休,迟早身体要垮,准备上前宽慰,却见明越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咣咣磕了几个响头。

    “大叔!你借我些银两,待我将我爹下葬,给你当牛做马!”

    刘樵夫赶紧扶起明越,连声道。

    “不打紧,不打紧,我与你爹素有来往,本来借你钱财下葬你爹也是天经地义,可是镇上的贾员外发善心,已经把你爹厚葬了,说你爹多少是个秀才,生不逢时,死后安眠,也算不愧一生。”

    明越一听是贾员外做的好事,心下生疑,回想家中多日不曾开火,怎么会无故失火,其中必有蹊跷,而自己出手伤了贾员外的儿子,定是贾员外差人纵火!

    明越心里想着,就把事情告诉刘樵夫知道,刘樵夫吓得脸色刷白,赶紧嘱咐明越不可声张,放火杀人不是小罪,而贾员外家大势大,与衙门老爷也常有来往,怕是你一个黄口小儿之词,无凭无据,不能指证贾员外事小,落得污蔑之名事大,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明越心中愤恨,然刘樵夫所言在理,即便自己有万千苦痛,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不过他却打定主意,这件事不可善罢甘休,他非得找出证据,以慰爹爹在天之灵。

    为此,原本伤心的明越觉得自己必须养好身体,鼓足干劲,便向刘樵夫讨了些食物。

    匆匆吃罢,明越问过父亲坟冢,便谢过刘樵夫准备前往祭拜,父亲的墓离家不远,就在家东边的小河旁,正巧位置与山上母亲的墓遥遥相对,明越在父亲坟前磕头立誓,他定会给父亲报仇雪恨,并且成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谁都不敢欺负的男子汉!

    明越的指甲嵌入皮肉却浑然不知,正在这时,却见一个臃肿身影鬼祟而来,明越赶紧侧身躲在一旁的大树后,树干很壮,明越很瘦,恰好把他挡住。

    明越偷偷看去,只见那人穿金戴银,肚大腰圆,正是贾员外。

    贾员外站在墓前,手上提着纸钱和酒肉,他把肉放在墓碑之前,斟满酒水缓缓洒下,道。

    “明青山,我本只想教训你一二,没想到却造成如此恶果,是我对你不住,你放心,我会收你遗孤来我府上,把他养到十六岁,也算弥补我一点过错。”

    明越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刚想跳出去,却转念想到若是此时暴露,空口无凭,贾员外只需矢口否认,说不定还有可能逼得他杀人灭口,方才听他说要收养自己,正巧进入府中,慢慢搜寻证据。

    想到这里,明月终于忍住冲动,待得贾员外离去,这才从树后出来,跪在父亲坟前簌簌落泪。

    “爹,果真是那贼人害了你!你放心,他要收养,我便答应,我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养虎为患,引狼入室!”

    又在坟前驻足良久,明越这才默默转身离去,此刻夕阳西下,照得天边红云如霞,几只孤雁喑哑飞过,河旁清秋如烟锁,漫长的青石小路,把明越孤单的影子拉得又大又长。;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半夜睡不着的小说长亭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长亭惋最新章节长亭惋全文阅读长亭惋5200长亭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半夜睡不着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