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众人对王文涛的诗能进族志和做平宁书院教材的反应是如此强烈呢?
原来王氏族志便如王氏族谱一般是要代代相传,供后世子孙沿用观看的。所不同的是,王氏族志不像族谱一般没撒变化,而是如后世的县志一般,将一年来族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族人取得的重大成就记录下来,做显功之用以供后人膜拜。
自己的事迹或是诗词能进入族志,这对每一位族人来说那可都是莫大的荣耀。而如果说放入族志是功在千秋的话,那么推荐给平宁书院做教学之用却是一件功在当代,显露声名的大好事。
要知道凡是能进书院供众秀才研读的诗词,说是随着众多学子而能传遍天下,或许有些夸张,但凭借平宁书院如今的地位,传遍北地,甚至辐射周边一二州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此一来作为这类诗词的作者乃至家族都会因此而受益。
毕竟在这个通信不畅的年代,这可是这一时代文人打响文名的最大捷径。
平宁书院作为北地第一书院,效果自是极佳的。
而平宁书院本就是王氏所创,历任平宁书院山长都是由王氏族长兼任,这是数百年来都没变过的事。王致远作为现任平宁书院山长推荐给平宁书院一首诗做教材,那和板上钉钉没撒区别,毕竟平宁书院所有学生都是秀才出身,且还要经过选拔而出,那都是天天玩文字的一方翘楚,眼界本就非同一般。
哪一位王氏族长也不会做些杀鸡取卵的事随便安排诗词上平宁书院,爱惜羽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书院的学生都看不上,毁了书院数百年辛苦积累的声名。
王文涛这首《望飞天瀑布》作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就算在能流传后世所有古诗中也能算上翘楚,质量自然没得说。
若说当初这首诗传到王致远的耳中时,饶是王致远这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也一时间惊为天人,本就对家族境况每况愈下而耿耿于怀的王致远,在王明德还一文不名的时候,就有了对作出这等可流芳百世诗词的旁支子弟王文涛重点培养一下的念头。
谁知在调阅了王文涛的府试试卷后,发现策论的观点还有点见地,只是文字用词都不忍直视。再看经义更是惨不忍睹。只得感叹也许这小子就是个诗词天才,诗词只可求名,对通过科举考试就毫无用武之地了,这才熄了重点培养王文涛的念头。但对这能作出传世名诗的王文涛也有了些印象。
未曾想初见面时,便见王文涛居然对拜见自己这长辈兼家主还有抵触情绪,以为他年少轻狂恃才傲物,而心中不喜他的不守礼法不敬长者。
不过王致远为官一生,处事何等圆滑老练。虽然不喜王文涛,但心忧王氏前途命运,深知如今王文涛一家最值得看重的不是能作好诗的王文涛,更非仅仅是个秀才的王文海,而是如今手握石门虎牙卫镇守石门要道,将兵之名满云州的王明德。
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所以王致远依然笑面如花,不准备和一个轻狂少年一般见识。
但任王致远这自负见多识广的老油子想破头也想不到,面前这少年是从另一个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穿越者,不管事实如何,但至少人人平等的观念是深入心间,因此对跪拜除了自家血亲之外的活人而有抵触情绪,要说家族观念淡薄倒是能说的过去,但绝不是不敬长者或是轻狂傲物。
可怜王文涛还在疑惑这王氏家主为何对自己一家打探这么清楚。根本没想到自个已经被扣上了恃才傲物年少轻狂的帽子,成了靠父亲声名庇佑有点歪才的纨绔子弟,真是躺着中枪而不自知呀。
当天晚上的中秋家宴,让王文涛见识了什么叫庞大的家族。
王氏一族的中秋家宴,是在王氏大院的前院举行,说是前院,但足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理解为王家大宅前的小广场也不为过。
王氏家族除了主家在堡里的人全部出席外,其余分支旁支也就有头有脸王氏子弟才有派一个代表过来的资格,再刨除外出为官的。就这样整个前院那也坐的是满满当当。
不过也有例外,王文涛一家就在王氏族长的特批下,举家参加了此次宴会。
宴会之上,让王文涛见识了无论哪一世的华夏人,在吃道上自称第二,绝没异国人有实力称第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山上跑的兽林中长的菌,那是应有尽有,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做法。引得王文涛肚里馋虫大动,甩开腮帮大吃起来,直到五脏庙罢工才算作罢,就连为何王氏族长会如此对自家另眼相看的疑惑都抛到爪哇国去了。
不过正所谓:想他,他不来,不想他,他就送上门来。第二天早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原来昨日晚上,众多族人大吃大喝之际,王明德却被王氏族长叫去了后堂。王明德到那一看,不止是王氏族长在,居然还有几个商号老板一般的人物在列。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