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我站在外面旁听了一整天《道德经》,虽然也是白话,却感到与我上学时老师讲的大不一样。在这里,老子只是东周时的一个柱下吏,《道德经》也只是一部治国方略,根本与后来的养生炼丹道家鼻祖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且,他根据防微杜渐的原则提出的小国寡民愚民而治的主张在当时被极力推崇,但后来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却在西方列强工业化生产的炮火中败亡。再比如,他提出的无为而治的观点,与法家提倡根据需要采用强硬手段去取舍管理国家的作法恰恰相反,而齐用管仲秦用商鞅改革,倡导法治富国强民成其雄霸之威。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性,不是也反证了老子的谬误吗?
正在疑惑之际,杨戬匆匆地把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领进了教室。他出来时,我把我的诸多疑问向他提了出来。他领我来到一潭泉水旁边,说:“下去洗个澡吧”。
我不明白《道德经》和洗澡什么关系,但还是顺从地脱光衣服,跳进泉水中。一入水中,那种温润清凉的感觉马上沁入皮肤渗透百骸五脏,身体像被化入水中一般,十分地轻松惬意,站了一天的疲劳全部消失,精气神源源不断地朝丹田汇聚。我一面洗着澡一面听杨戬介绍到:“这个水潭叫做丫和潭,之所以叫这么奇怪的名字,你看看身后就明白了”,我扭过身去,看到由两股泉水在这里交汇之后又向远方流去,其形状正好是一个丫字,那为什么称为丫和潭呢?“你看左边那条白色的泉水,来自地下熔岩之处,常年沸腾,沾着皮肤就红肿溃烂化脓,泉水四周草木不生。但把它的水取出来放凉后洗澡,可以解百毒,治毒疮恶疥,常浴皮肤黝黑发亮,四肢粗壮有力,饮用能治胃寒脾弱消化不良,并能滋阴壮阳,治疗一些男性病,所以这里人叫它男泉;你再看右边那条泛着蓝光的泉水,却是山上千年雪水所化,跳进去马上把人冻僵,但取而饮用,却能醒神开窍,治疗腰酸背痛气淤血滞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一些妇科病,常浴能使人变得玉肤冰肌,所以被称作女泉,同样在泉水四周不生草木,水中不养鱼虾。但这两股水汇入这个潭中之后开始直到下游,却是百草丰茂,鱼虾成群。这个潭就好比是《道德经》,男泉和女泉就好比针对不同情况的政治制度。你只看到《道德经》不合时宜的一面,却忘了到了汉代,国家统一又经汉武帝征服匈奴内外安定之后的文景之治,开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繁荣。并且,如果当时我们大周立国时不分封诸侯,或者象老子所说的那样小国寡民,削弱各诸侯的力量而壮大中央集权制,又怎会出现春秋战国的变乱?我们大周又何止只有八百年的天下?可以说,《道德经》是治国之正法,用于长治久安之势;法家兵家之说是治国之奇法,用于治理乱世。奇正相生,要根据不同的前提条件而用。相对于政治的现实性来说,老子不算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在政治基础上求其长远的思想家。虎啸山林求趋避,象行无声自纵横,一个因其强而立,一个因其大而存,《道德经》确实是一本智慧的根本之作,说它是根本,还因为它在对待人生修养上,不是针对某些人的某种缺点开出方子,而是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追求‘上善若水’,适合所有人,一旦能达到这种层次,人生就不会有什么缺憾了。”
“那‘不出户,知天下’,‘出之弥远,知之弥少’又该如何解释呢?总不能说是不出门户,才能知道天下发生的事情,出门走得越远,见到和听到的就越少吧?”
杨戬笑了笑,道:“这样一本智慧之作,只有用智慧的眼光才能看到它的光辉,如果以凡庸的眼光去看,还真是弃之如敝履。什么是智慧的眼光呢?那就要同时向前看和向后看,向前看是指要读懂《道德经》以及我们以后还要讲解的《易经》,就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上去理会,已经时隔两千多年,要结合当时文字语言产生的社会氛围去解读。我们大周流传到你们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诗经》《道德经》和《易经》等,其中来源于民间的《诗经》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尚且是赋比兴,是幽文通意,不是现代的直白话,而象《道德经》《易经》之类的典籍是作为当时治国韬略的读物,是统治阶级宫廷内部的参考资料,是更不提倡普及的,其意思的表达会更加晦涩难懂。所以,读这类作品要以心悟心,结合作者当时的语境,以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去伪存真,正确理解和贯通作者的思想。你问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知道并把握住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就可以根据现在知道事物以后的运行变化,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否则,背弃这种对根本的认识,越努力离得越远,就会对真正的变化掌握的越少,所谓缘木求鱼是也。向后看,是指对待任何一种知识,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我们要对其中的论点进行演绎和进化,‘道可道,非常道’,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智慧。”
我听了杨戬的话,陷入了沉思。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