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 重新来过知真味

本章节来自于 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http://www.lishu123.com/132/132382/
    只见杨戬手拿赤心剑的笑眯眯地站在我的身后,我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扑过去痛哭流涕。

    “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哭什么?一切都结束了,我十年后的大英雄,在你感到幸福的时候,其实是最糟糕的时候,因为你最珍贵的东西在一点点消磨。现在,你感到最糟糕的时候,才是你真正重生的时候。不是你对《道德经》感悟不透,原来是你一直停留在表面的华丽上,所以阻滞了你练就第三只慧眼呀。人们仰望了几千年的月圆月缺,传说着广寒宫嫦娥和玉兔,谁能想到真相竟是脚下的地球在上面的投影?流传中人人敬畏可以幻化的鬼神,被你们的现代科技和无神论批为虚无,谁又能相信却是真实存在着的无影无形的客观次物质?”顿了顿,杨戬又说,“姬红已经回家了,不管你甘不甘心,你和她的一切已经结束了,你必须马上从其中摆脱出来,重新做回自己。但以现在的身份你是无法再回学院了,你要隐藏不,是忘记易恒这个名字和之前有关的所有事情,更名万溪谷,一会儿我给你易容,变成一个黑矮挫,继续到精英学院去做旁听生,要汲取这次的教训,专心致志地深入研习《道德经》,并以此为基点,在现实中历练成自己的第三只眼睛,体会到那个人迹罕至的境界,成就自己的正果。”

    我听着杨戬的说教,内心感到深深的悔悟,反思着这一切因果,真是咎由自取呀。我狠狠地点点头,接过杨戬递过来的赤心剑,就意味着重新接下了一种责任。

    回到住处,我翻出因为玩乐和生计被压在箱底很久的功课,开始温习《道德经》中关于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方法的内容:

    《道德经》第二十章讲到:那些被坚持的真理与以谬传谬的附会之说有什么差别呢?(它们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些被人们欣赏喜好的东西与被嫌弃厌恶的事物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他们只是表现的形式和被人欣赏的角度不同而已)。虽然如此,但大多数人都畏惧的事情,(在没有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也不能不畏惧,因为这些事情一定有它的毒害性和可怕的一面。然而我却并不能仅仅像其他人那样停留在畏惧这一面上,而要更深入更广阔的认识事物的其他方面。因为广阔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个悬而未决的或不曾了解的问题等待发现,所以我不能像众人那样把观点停留在表层浅显的道理上不再加以深究。因此,当众人都喜欢对一种时髦的观点点点评评附炎趋势地凑热闹时,我却在独自去深究那些尚未形成的现象即将出现的苗头,去找寻其中深刻的因果关系。正因为尚未形成,所以有许多可能性存在,便会使这种先兆飘忽不定,好像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所以,当众人都按照已知的方法去作为而获得回报时,我却因为迟迟不肯随和而要去在现实的基础上看得更远想的便显得格格不入,在众人眼里,我真是个愚蠢的人呀!事物的未知领域很难确定,所以众人不关注它们而只关注既成的事实,人们都活的明明白白,我却陷在对未来的推测中难以准确结论而绞尽脑汁,众人都对现实的存在看得明明白白,我却去进一步深究其中的因果(对一个问题,知道问一个为什么是能人,能问三个为什么是超人,能提十个为什么就是圣人的境界)。以这样的深度和不同的角度去推广衍化认识,才能够知道大道无穷的威力和作用,以这样的思维去发挥,才能够了解事物中包含着的无尽能量,认识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精彩世界。所以我不像众人那样,只为眼前的利害关系而蜂拥而聪明灵动投机钻营,我显得独立不群而不被人所吹捧,但我却坚持这种做法,因为我懂得这是认识大道的真正方法。

    但为什么不能即像众人那样放纵自我忧乐随波逐流于现实又同时去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内涵呢?因为我有胸怀天下践行大道的大志,二者不可得兼。魏征为什么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要唐太宗克自思政?《道德经》第十二章说出了原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满足一些最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了,过分索求,就会丧失本心,同时也失去了天地人心,这就是所谓的载舟覆舟的因果,到了那时,连提一些最基本的条件都没有可能了。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以要能够居安思危安重守静。不但如此,老子在第十六章中进一步要求道:成就真我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所以说,要放开就极度放开而不干涉,要旁观就绝对冷静而不参与,给万物以自由自在的发展空间,我只是先观看它们兴旺衰亡的过程,它们按照各自的性态独特的运行轨道走完自己的历程。使它们由静止到兴发再归于静止,我只是观察认知其中各种现象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和每种事物的运行规律,弄明白了这种规律就可以了解如何去把握它。如果不事先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而胡作非为,就会引起双方的冲突,对事物造成伤害,也相应地为自己埋下了凶险的祸根。只有懂得了事物的运行特性,按照这种规律办事,求取人事双方的平衡,达成共生互惠的恒常,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不以人的主观好恶去取舍,对待万物中的每种事物都以这样的态度,才能周全事物之间的链条关系,维护生态及天地万物的大平衡,把人类融入自然之道。这样就能雍容自如地处身人事万物之间,与天地万物相协和,就能保全万物的品性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样相得益彰才符合天道,符合天道才能长久与万物共存而没有危险和祸患。

    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老子继续说:大道的运行规律是不容易被认识和把握的,尽管已经立足于现实,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因为存在许多可能性也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用平常的感知器官都不能够准确认知,只有专心致志去感悟思考它的存在和变化,这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不能兼得的原因。它存在的现象有什么因果来源不能一目了然,由许多必然偶然相交衍生出的现实世界虽然历历在目,却又因分散隐藏在其中的诸多因素而不能把握其结果及未来走向。朝上追溯不能确定它的起源,朝下顺推难以把握它的结果,所以只有以深究其理的心态,按照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才能认识到事物运行的真正规律,驾驭现实世界的发展方向。《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给出的方法是:只有有了能够让万物充分发展的空间,才能借此认识到大道的规律。因为万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道的规律就是这种交叉和包容的结果,是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的。所以,我们要在这种混混沌沌的认识中去多总结多思考,推敲它的先兆,并根据这种先兆去在事实根据中反复验证,在物中寻象象中见物。在象物互证中去渐渐深入推理思考证实和总结蕴涵于其中真正正确的规律。一旦真正掌握了规律,就能用它去发现和指导发展的方向,正确预见未来。同时,老子在第五十三章又提醒人们:不要认为发现了一些规律,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由于万物都是互相交叉包容的,只要有不同的影响,就会产生新的变化,所以在行于大道的实践过程中,要时刻抱着警惧善察之心,体会和顺应这种变化而行。大道本身是难识和善变的,而人们却喜欢轻而易举的捷径。比如,治理国家非常**,田地非常荒芜,储存非常空虚,追求甚是华丽,争强好斗,奢侈浪费,以此来显示非常富有,是招致盗贼的做法,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正确的做法该是什么样子呢?《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深化认识的学问要越来越多,这种学问越多,对外界事物发展就会越了解,所以用于干预事物发展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少,少了又少,直到人与万物能够和谐相处时就无需再投入什么力气了。在这样为无为的一种境界中,就没有什么难办的事情了。进而拥有天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如果处处需要劳心费力地去处理麻烦,就没有能力获取天下事的成功了。

    由此,老子在第十五章中说:古代善于遵循大道的运行规律有所作为的人,能够深入地认识到事物微妙的变化看清其中的因果透彻未来的发展,其心机深沉而难以看透。正因为他们难以看透,所以勉强对他们进行描述:在他们尚没有认知事物的运行规律之前对事物的探索过程中,必是迟疑审慎而不莽撞,好像在寒冷的冬天赤着脚过河一样,小心翼翼的用种种方法去试探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警觉戒备着周围任何有关事物的变化,并思考如何理顺各种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以自保和避免发生冲突;仔细认真的收集所有尚不了解的信息加以考究,权衡自己是否具备把握的能力而不轻易介入;直到所有疑问被认知而焕然若释解决问题的方案了然于心时才开始行动;并且,行动时并不是摧枯拉朽而是顾及双方的共生共存,表现得敦实朴拙可亲可近;正因为他们的淳朴可亲才能招聚人才,汇聚万物;正因为他们的空旷豁达虚怀若谷,才能容物纳异,渐成其大;正因为他们的浑然大同才能与世协存。然后将混乱的杂象把持住,慢慢地把其中的生克因果主次先后等关系分析的精辟透彻加以利用。在努力保持这种稳定共存的基础上,感悟出静极生动的规律,激发其中的潜力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有能够把握住这种大局变化的人,才会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和治理世界,只有知道万物变化的微妙玄通难以穷尽,才能永远不自负和骄人傲物,只有不骄人傲物的人,才能真正利用大道的变化规律在事物的一种状态走到尽头时谋求新的变化。

    易恒,不,是万溪谷把《道德经》中关于认识世界的方法重新翻看了一遍,回想起自己以前浮于表面的做法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后果,不由地在心中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再返学院后,他便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一直当着他的旁听生,许多人已无视他的存在,但毕业时他却以全学院最优异的成绩直接被宫廷录用。十年后,当他征讨徐偃王凯旋时,他又遇到了姬红。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不肖生y的小说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最新章节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全文阅读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5200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不肖生y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