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071冀州战端起

本章节来自于 武阵三国 http://www.lishu123.com/135/135431/
    张飞不理刘备问话,向白袍小将询问道,“可是宛城赵虎?”

    蓦地,白袍小将微拧剑眉,语气不善的道,“张都尉,你怕是认错人了,某乃南阳方亮,表字正明,可不是你口中的宛城赵虎。”

    “不是啊,”张飞眉宇一松,轻呼一口浊气,心中大是庆幸不是常山赵子龙。恰巧,张飞这幅紧张到放松的模样,让一直紧盯着张飞的刘备眸中闪过一丝惑色,“这宛城赵虎又是何等人物。”当然,张飞可不会傻傻的追问方亮,你是不是常山赵子龙,否则,以刘备的精明,日后碰到赵云,不还死命的将赵云纳入麾下,到时候。张飞哭死的心都有。

    “抱歉,认错人了,”当下,张飞拉着关羽不顾刘备疑惑的神色,指使着宗员派来的人匆匆离开。

    原地,方亮望着离去的二人背影,手中拳头不自觉的紧攥,亮眸中带着一抹阴霾,“此人就是大哥口中所说的张益德。”

    “二弟,”刘备一手搭在方亮肩头,对侧首的方亮摇了摇头,“张飞此人,武艺与你不相上下,你二人相斗,必有一伤;更何况,张飞义兄关云长,武艺更不会在张飞之下,你我二人就算联手,亦不是其对手。”

    望着消失在营帐转角的背影,方亮恨恨的道,“大哥,难道就这么算了。”

    “算了,”刘备哼声道,“我不会就这么算了,报仇,有的是机会。”

    “嗯,”方亮点了点头,尔后跟随在刘备身后,前往属于他们的营帐。

    数日后,黄巾渠帅褚燕阵前挑衅,宗员靠着大营,据守不出,丝毫没有理会黄巾的挑衅,静静的等候皇甫嵩率兵前来。

    直到五日后,皇甫嵩带着四万精锐与冀州数万兵马汇合,兵锋强盛之下,一举将大营推进广宗城外五里处,重新扎下营寨。

    八月末,经过十数日的整合,皇甫嵩对麾下近十万兵马掌控力进一步的加强,不说能发挥出十二层的战力,但十层的战力亦是能够发挥的出来。

    次日,皇甫嵩命火头营三更造饭,五更大军排成攻守兼备的鹤翼阵出现在广宗城外。

    在沉默的汉军大军压迫下,广宗城门大开,从里面快速的奔出一队队的士卒排列成方阵与汉军对峙。

    不多时,当两军列好阵势,皇甫嵩旗号一挥,当下便有一骑奔出本阵,往黄巾军迎了过去。

    蓦地,黄巾军中军处,书写地公将军旗号下的一员黄巾武将一挥手,也有一骑快马奔出。待两骑接近时,同时勒马而停,随后,二人对答几句,黄巾一骑便返回军阵中询问人公将军张梁。

    “人公将军,汉军列阵邀战。”

    听到回报,人公将军张梁陷入一阵沉思之中。恍惚间,仿佛看到数月前一路所向披靡的太平军行军到冀州边沿,遭到汉军列阵的击,面对铜墙铁壁般的阵势,太平军奈何不得,反倒是汉军一路将太平军打退到广宗,依靠广宗城高墙厚才稳住退势。

    “人公将军,”一员黄巾渠帅打断张梁的思绪。顿了顿,见张梁及诸位同僚的视线聚拢到自己身上,侃侃得道,“皇甫嵩自领中郎将以来,依靠数万兵力一举平定波才彭脱的数十万大军,尔后,又领四万兵马东进兖州,花费月余的时间,统兵十余万兖州大帅卜己亦被其生擒斩杀。更何况,此人与卢植朱儁同列汉庭三大名将,人公将军应当知晓卢植的统兵能力。”

    “放屁,”当下,张梁身侧,眉如刷漆的褚燕驳斥道,“波才彭脱这两个无脑的家伙,明明已经把汉军逼入绝路,到头来,几十万的兵马被人一把火就给烧了;至于卜己,纯属瞎统兵,十余万的兵马,被皇甫嵩一路打一路逃,最后还被皇甫嵩在大野泽给追上,被其一锅给端了。”说着褚燕犹自不解气,气愤的道,“几十万兵马,就算十个堆一个,那他娘的也能把汉军给剿了。”

    “褚燕,”张梁不悦的喝了一声,见后者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张梁也有些头疼。这褚燕是大哥的关门弟子,武艺在黄巾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还甚有谋略。只是褚燕才到广宗不久,没见识过汉庭名将卢植统兵的厉害,那可真是步步为营,连一丝一毫的破绽都没有,硬是逼的太平军窝着广宗城不出。

    “人公将军,战或不战,总不能这么僵持着吧。”

    张梁踌躇了一会,果断的对骑兵道,“告诉皇甫嵩,战。”

    当下,得了命令的骑兵与汉军来使支会一声,不多时,位于鹤翼阵中后位置的皇甫嵩便收到消息,刀削般的薄唇露出一丝笑容。当下,皇甫嵩在数名亲卫的拱卫下,攀上早已搭建好的巢车。

    巢车上,皇甫嵩手一扬道,“传令下去,击鼓,两翼出动,本阵弓弩手推进前阵。”

    下一刻,巢车上,皇甫嵩亲卫对着一侧的掌旗官“大纛(dao)传令,两翼齐飞。”

    黄巾中军,张梁见皇甫嵩摆出鹤翼阵,出动两翼。为了保守起见,巢车上张梁令太平军转变鱼鳞阵,缓缓推进。

    汉军左翼,关羽张飞郭典等校尉集于一处巢车。张飞望着摆出阵势,气势汹涌的汉军,不禁咂吧了几下嘴,赞道,“这就是攻守兼备的鹤翼阵。”

    一侧,关羽捻须道,“鹤翼阵,本方主将位中央,以弓弩手为佯攻,骚扰敌军,尽可能的引诱敌军主力来战;而两翼,则是由刀兵盾兵长矛手长戟手等兵种混合,与敌军近身厮杀。如此,便形成远程对远程,近战厮杀对近战厮杀。

    张飞若有所思的点头,自己虽然看的很多兵书,但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当真正摆下阵势,张飞就感觉一阵头皮发麻,也不知道皇甫嵩到底是怎么通过一个方法来精确的掌控到每一伍的兵力,如臂指使一般,简直就是指哪打哪。

    “看,黄巾出战了,”这时,张飞指着从黄巾本部集结鱼鳞阵的数千兵力道。

    “鱼鳞阵,”关羽一眼就看透了张梁的布置,不屑的道,“以鹤翼阵的灵活多变,这鱼鳞阵,怕是挡不住鹤翼阵的攻势。”

    “大哥,怎么说,”张飞虚心的问道。

    另一侧,郭典不屑的看了张飞一眼,出声道,“鱼鳞阵,由方阵演变而来,主要攻击手段就是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实行中央突破。至于此阵的弱点,则在于尾侧虚弱。不过,现在鱼鳞阵尾侧有张梁大部拱卫,此阵也就没有什么缺陷。而我军鹤翼阵乃攻守兼备,两翼为攻,中间为守。现在,唯一要看的,便是阵法的灵活多变,看两军谁能够在统兵上棋高一筹。

    哦,张飞机械般的点了点头,静静的看着两军在呐喊中开始交锋。

    汉军右翼,刘备方亮及一干校尉指挥着麾下士卒快速的向黄巾左翼冲去。左翼,于禁调度中叮嘱身边一员屯长打扮的小将道,“张睁,听我的旗号行事,莫要胡冲乱杀。”

    “喏,”张睁重重地点了点头,回首望向左翼后方,恍惚间像是能够看到一对眸子满含期待的望着自己,这不禁让张睁心中涌过一抹热流。

    下一瞬,于禁接收到来自中军的旗号,立马指挥旗手变阵,转变偃月阵。偃月阵,阵如其名,阵型呈半弧形,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型,大将本阵通常置身于内凹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的阵线看似薄弱,实则包藏凶险。

    此时,于禁负责的左翼两千青龙营本部兵马正是兵强将勇,又适时攻击黄巾鱼鳞阵侧翼。

    随着两军的推进,双方本阵战鼓擂响,在大军各个角落中,鼓声一阵比一阵密集,此起彼伏。随着战鼓的啊敲响,双方士卒心头凭空冒出一股血气之勇,不战不足以平息胸间的热流。

    当大战开启时,双方五光十色的战旗挥舞,让人一阵眼花缭乱。传令兵就像蝴蝶一般,在军阵中来回穿梭,挥旗指挥左右两翼与黄巾鱼鳞阵相碰。

    下一刻,左右鹤翼与接近的鱼鳞阵相撞。霎时间,黄巾右翼鱼鳞阵像是被人拔了一大块鱼鳞一般。左翼,刘备率军与黄巾军打得如火如荼,正以稳健的速度撕开鱼鳞阵的一个缺口。

    当鹤翼阵两翼撞进鱼鳞阵时,鱼鳞阵并未停下步伐,仍然迈着大步向汉军中军行去。到达汉军五百步时,自有专门观测距离的观测员快马向皇甫嵩禀报。蓦地,皇甫嵩轻喝道,“弩手准备。”

    立马,旗手就将皇甫嵩下达的指令传到前军,前军以旗号回应。随即,前军盾阵前推二十步,并在盾与盾之间隔着三尺宽的空档。

    蓦地,跟随在盾阵身后,一员员身姿雄壮的汉军弓弩手,手持六石臂张弩,大步流星的步出盾阵,单膝跪倒在地,平视着黄巾军。

    三百步时,阵前旗手举旗摇摆高呼,“架弩。”

    汉时,平素作战携带的弓弩分三中,分别是简单,便捷,装填箭矢快的的臂张弩,威力强上一筹的腰张弩,以及弓弩的终极升级版踏张弩。不过腰张弩引满,需要一种特殊的器械,而踏张弩,顾名思义,则是将身子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才能来开弩弦,挂上机括。踏弩的射程和威力能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汉时,弓弩强度是按石计算,分一石至十石,每石弓弩的威力大不相同,就以一石具弩为例,一石弩引满需二十七至三十二斤左右的力量,射程达到二百多步,而有效射程则在一百步左右的距离,也就是在古代快接近一里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现在一百多米;而十石的大黄弩,最远射程八百多米,也就是两里地,有效射程四百到六百米左右的距离,至于破甲,需要到四百步以内,一射一个死。当然,大黄弩拥有如此变态的威力也,也有其弊端之处,需要几个身强体壮的壮汉一同操作,拉满十石的大黄弩弓弩。

    随着一阵咔咔响中,一具具六石单兵臂张弩纷纷将弩箭放在矢道之上,紧跟着便将弓弦向后拉,挂在弩钩之上。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断流不吃糖(书坊)的小说武阵三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武阵三国最新章节武阵三国全文阅读武阵三国5200武阵三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断流不吃糖(书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