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大老黑琢磨了,心里不平,却想不出好办法来“报仇”。
我趴在了炕沿上,看我父亲他们喝酒。
那两个人不是空手来我家的,打渔的客人带来了“一捆”咸鱼,“青条杆”。
染坊的负责人拿来了一块熟牛肚。
“青条杆”是海中的一种鱼,长着比带鱼还长还尖利的大长嘴,也是细长的身子,每条有一米多长,身子比带鱼宽厚。它的肚子里的鱼籽有绿豆粒那么大,吃到嘴里“咯嘣咯嘣”响。它的骨头是淡绿色的,腥气味比别的鱼重,所以价格低廉,在麦收之前时会有鱼汛,大量上市时,价格大约在两毛钱一斤。
现在腌咸了,两毛钱就买不到了,至少要两毛五分钱一斤。
由于青条杆又细又长,人们常常用草绳捆起来,捆成一捆一捆地出售,所以青条杆是“论捆”的。那个人带来的一捆咸鱼至少有十斤,那是很好的“礼物”,切成小段,用鏊子烙熟,就是很好的下酒菜。
染坊里的人拿来的熟牛肚则是稀罕的东西。
大牲畜都要备案,没有人敢宰杀大牲口的。牛肚既然是很稀罕的东西,他的牛肚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原来,村里有头牛很老了,已经下不了地,拉不动犁了,光吃草不能干活,村里的队长就想宰了它。
宰牛必须找个“合理”的理由才行。村里的人汇报给管区,说牛得了重病了,不能治疗,需要处理。
那头牛确实太老了,队里从春耕时就给管区打报告,却没批下来,原因是和两个生产队上报的“理由”雷同了。
老牛得了“不治之症”的报告没有通过,要想宰牛,就得等到明年再打报告。
这可怎么办?
如果等到明年,不光老牛会越来越瘦,还会多耗一年的草料。
有人提议,直接把牛弄死不就行了吗?反正牛已死,报告不通过也得通过了!
队里的人一商量,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可怎么把牛弄死,又不担责任呢?
其实,饲养员们都知道如何不露痕迹地弄死牛羊这类反刍动物。就是先饿它们一天,然后让它们吃生粮食,尤其是生大豆和玉米。
牛羊吃饱了,再喂给它水,牛羊等反刍性质的胃很特殊,水和粮食在膨胀,它们很快就无法反刍,水和粮食发酵的气体无法随着反刍排出,它们就胀死了!
这是反刍动物的一个弱点。
比如牛是不放屁的。草料和水产生的气体是以甲烷的方式从口鼻中反刍出来,而不是通过屁股上的肛门排出来!
它一旦不反刍,这些气体就把它的肚子涨裂了。(后来有个笑话,某国科学家说地球变暖是牛放屁造成的,要收“牛放屁”的税。牛吃草产生的气体确实是不少,可不能说牛会放屁,真是笑话了。)
一旦牛羊偷吃了粮食,饲养员会把它们拴起来,好几天不喂草料更不喂水,直到它们的肚子瘪下去,眼看要饿死了,再循序渐进地饲喂,它们才有可能活命。
这个办法可行,因为理由和借口好找,而且谁也不担责任。
因为它们是牲畜,又不会说话!饲养员说它们是夜里挣断了缰绳,自己偷吃了粮食,自己喝了水胀死的,和别人没关系!
这个办法行是行,就是有几个村已经用过这一招了,好像不灵了,饲养员还是会挨训斥挨批斗的呢!
管区里的人已经知道了这个办法,他们不会相信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因为队里更舍不得那几十斤粮食的呢!
既要把老牛宰了,还要任何人不担责任,还要节约成本,还要不和其他村里宰杀老牛的方法雷同,怎么办?
队长招呼队里的“聪明人”秘密开会,讨论了一晚上,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编个故事宰牛”!
这个故事是这么“编”的。
先由饲养员起个大早,在村里人还没起床时,就拖拉着鞭子在大街上跑,边跑边吆喝,说,不好了!牛死了!
“配合”饲养员的是队里的贫农老头,背着粪笆,站在村口的路上。
因为马号(土话,就是马厩牛棚的意思)在村外,生产队里的“拾粪积极分子”大清早出现在村口的路上,非常正常,不会让人怀疑。这个老头就是“牛死了”的“见证人”。
饲养员要跑过的路都“安排”好了,要装作吓慌了的样子,一边吆喝一边跑到十字路口后,再跑到队长家里去。
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就是队长的老婆正好那天早晨“肚子疼”,没起床,队长正好早起来做饭,他听到“喊声”,就跑了出来,叫上几个劳力跑到马号去了!
故事中时间情节是如此安排的。故事中“牛死了”的“具体实施”情节是这么编的。
就是饲养员早起来喂牲口,那头老牛突然挣断缰绳跑了出去!饲养员提着鞭子就追。可是“牛脾气”一发是很厉害的!
那头牛横冲直撞,眼看就要把早起拾粪的贫农积极分子撞倒去,说时迟那时快,急眼了的饲养员一个箭步上前去,狠狠一鞭子,结果把牛打死了!
这个故事里的漏洞很多,什么样的鞭子能一下子打死牛呢?
为了弥补漏洞,故事的“细节”补充非常重要。
谁来解释细节问题呢?是队长。
队长的说法是听到饲养员的喊声后,就带了几个人来看情况,牛果然是被饲养员一鞭子打死的!关键问题不在那根鞭子上,在饲养员身上!他为了“救人”,救一个老贫农,救一个生产队的拾粪积极分子,使出了“全身力气”!
饲养员的“大无畏精神”爆发,一旦“精神”爆发,是比牛脾气还厉害百倍的呢!他一声大吼,地球都要差点抖三抖!
饲养员不光使出了全身“巨大”的力气,关键是鞭子打在牛身上的部位太巧了!
饲养员一鞭子下去,正好打在了牛耳朵上,牛耳朵都被打裂了!更巧的是,鞭杆子碰到了牛耳朵后边的“耳根台子”上,牛就是这样被“打死了”!
别人的话可以不信,队长的话你敢不信?何况拾粪的积极分子拿着粪叉子站在一边作证!即便你敢怀疑一鞭子能打死牛,你敢怀疑老贫农的身份吗?你敢怀疑饲养员作为一个贫农,他一声大吼,地球不会抖三抖吗?
事情到了这里,“作证”的人就了!那就是和队长一起跑来的那几个人。
他们就说,我们跟着队长跑来以后,一看,可不是咋地,牛死了!我们就赶紧把牛抬到了屋里,进行抢救,没救过来,牛就断了气,嘴里的沫也不冒了,真的死了!
“证人”很重要,这些“细节”更重要!有人说,他听到牛发出“哼哼”的微弱声音,有人说,他还看到牛轻轻地眨了几下眼皮,就合上了眼!等等细节,不一而足。
故事就是这么“编的”,也是这么按部就班地实施的,牛死了!
这时候,队长发号施令,叫一个腿脚不好使的“点腿”和另一个拾粪的哑巴爷爷火速赶往七八里外的公社管区报信,说,十万火急!队里的牛遇到意外,死了!
死了牛可是大事!
俩老头一个瘸一个哑,他俩还不会骑自行车,其实他俩一辈子也不好办了,不会有自行车这么贵重的财产的,等他俩到了管区时已经是大半上午了!
一个老头在啰嗦一个在旁边一边比划一边“啊啊”,好不容易才把牛怎么死了的细节“说”明白,把事情备了案。
事情紧急,管区赶紧安排两个人下来调查案情。
下村来调查的年轻领导有自行车,跑得快,你却不能把两个报案的老头扔在后边吧?
他俩只好用自行车带着他俩向村里赶去。
“点腿”老头还“晕自行车”呢!
他说自己活了这么大年纪,土埋脖子了,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火箭!他一个劲地喊头晕,叫他们慢着点。
两个人怕颠簸的土路真的把两个老头摔下来,那就麻烦了!他们只得走一阵歇一歇,免得“晕自行车”的老头掉下来。
“晕自行车”不像假的,真的有年龄大的人坐不了自行车!一个迷糊,会从后座上仰翻下来磕伤的!
他俩听说过。
天气太热,两个管区调查员汗流浃背地赶到队上的马号时,已经是中午了。
到了“案发现场”,他俩傻眼了!(待续)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