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老黑出了门,顺着门前的大街向东去,走出村子,就是东园了。
我家就在歪歪扭扭的街道的十字路口处,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向西能通晓庄街里,向南能抵达小河,沿河崖东去,过一个木头桥,就能进入刘庄。向北去是北沟,过了北沟的青砖小桥,北沟北侧就是通管区的大路。
我和大老黑来到东园的路上,要经过三四个住户,北侧有户没有院墙的人家的院子里有几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子在扒土,我期期艾艾地停了一下脚步,我希望她们招呼我。
可是没有。她们不认识我,何况我身旁站着威风凛凛的大老黑,她们惊慌失措地跑进了北屋(正屋,正房的意思)里,并关上了门。
我叹了一口气。我在姥爷家的种种遭遇涌上心头,我被冷落和被鄙视的情景再次显现,不知不觉地,我的“自闭症”又发作了。
这里没有小仙女模样的黄莺。
我只好走在大老黑的一侧,躲避她们从门缝里向外张望的目光,低着头前行。
她家的狗没敢追出来,在北屋门口汪汪了两声。
现在想起那个场景,应该很滑稽。一个豆芽菜样的“瘦猴子”,站在一条比他还高半头的大黑狗一侧,就有像武士站在骏马身旁一样的大小比例。只不过,这个豆芽菜“武士”要和“黑骏马”奔向的不是战场,奔向的是孤独且封闭的心境中。
在那段时间,大老黑成了我的“骏马”我无言的朋友我的“庇护神”。
我和大老黑过了一条有水漫小堤的水沟,就来到了东园边上。
这里的地块是各人种各人的,所以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地里种的庄稼不一样。
其实,从各户种植的作物上,能区分出各户的家境情况。
家里小孩子多的,大部分种棉花。小孩子要成长,需要的布料就多。大孩子多的,就种玉米,孩子大,吃饭就多,需要的粮食就多。最富裕的家庭,不缺吃不缺穿,她们才会在宝贵的土地上种菜。
大部分的地块种的是棉花和玉米,现在已经是末伏,棉花长足了身架子,比大老黑都高,更别说玉米了。我站在东园的田间小路上,看着这一片绿海,不知道往哪里走,我没来过自留地。
大老黑知道路,它带着我继续向东去,过了一个“条田”,(条田,就是按小渠划开的大的田块。)就顺着小毛渠向北,来到了一长溜的棉花田旁。
田里有新鲜的锄地痕迹,我知道妈妈是来锄草的,这里应该是我家的地了。我看不见我妈妈的身影,我就大声地喊:“娘!娘!”大老黑则蹿进了棉田,向东边去了。
我妈妈被大老黑撞动棉叶的声音吓了一跳,循着我的喊声,赶紧扛着锄头从棉花地里出来。
她看到我全身汗津津的样子,就抱怨说,天这么热,你不好好地待在家里,来这里干什么?我一霎就回家呢!
看到大老黑跟在她身后,我妈妈就准备踢它,说,哧溜哧溜地在地里乱蹿,把我吓了一跳!我还当是身后来了个人呢!
大老黑耷拉着舌头,一闪身,蹿到了邻居的玉米地里。
我说,我不热呢!
我妈妈说,你不热,你就沿着地边采“马榨菜”。(就是马齿苋。)说着,妈妈指了指地头的竹篮子。
我看了看地里的马齿苋被我妈妈锄倒了,还把根朝上翻了过来,不好采。上面已经沾满了泥土,很脏呢!
马齿苋俗名晒不死,就是把它锄倒了翻过来,也无法把它们灭掉,一场雨,它们还会生长的。锄翻它们,不过是迟滞一下它们的长势。
没锄的田垄里倒是有一些马齿苋,可它们一盘一盘(一墩一墩的意思。)地钉在地上,我试了一下,我力气小,把茎拔断了,也没把根拔出来。我以为妈妈叫我采马榨菜是把它们连根拔起,好带回家喂鸡。
我妈妈说,不是让你把马榨菜拔起来,你光采头(嫩梢),咱回家包菜包子吃。
马榨菜长成一盘一盘的样子,是它们的密度原因造成的,茎干有筷子粗细,椭圆形的叶子根部开着米粒大小的黄花,没开花的叶腋处也有比芝麻粒还小的花苞,靠近梢头处的一小段就很嫩了,连花苞也没有。
我妈妈就是让我采那一小段嫩茎。
我明白了,也发愁了,一墩马榨菜才有六七条主茎,也就是只能采六七小段,什么时候能采满那个竹篮子呢?
我刚才看着竹篮子很小,现在看着它很大呢!
我看到邻居家的玉米地里也是绿油油的一片马榨菜,就问妈妈,说,那些不也是马榨菜吗?还没开花,不比咱地里的好采?
我妈妈说,那些马榨菜好是好,可地里太热了,玉米叶子会划得人很疼,这时节你见谁钻玉米地?人家连地都不锄呢!
我说,大老黑不是跑进去了吗?
大老黑早就跑进了玉米地,两条前腿伸开,把肚皮贴在湿地上,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粗气。
我妈妈说,大老黑是狗,它趴在那里凉快,人进去会被玉米叶子划得满头满脸肿痛呢!
我就笑了,她不知道我钻过玉米地,也许她过分关心她儿子,在她心目中,她不曾注意也不曾嫌弃她儿子的体形有多大!俗语说,人家的老婆自家的孩子;或者说,人家的庄稼自家的儿。这是形容人夸奖羡慕好东西的一种“怪异”心理。
我妈妈说我连小褂也没穿,别让玉米叶子划着我,嘱咐我顺着田埂在棉花地里摘马榨菜,离玉米叶子远着点,她把那一垄地锄到头,就回来和我一起采。
我就答应着。
看我妈妈扛着锄头向东去了,我就提着篮子,找了一垄马榨菜比较茂密的地方,俯身爬了进去。
玉米地里的马榨菜和棉田里的马榨菜长势不一样,在玉米高大的秸秆隐蔽下,在充足的水分滋润下,马榨菜种子争先恐后地发芽,所以密度很大。同类植物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彼此会展开竞争,谁也没有发展空间。
玉米地里的马榨菜长不成一盘一盘的大个体,只是单株像线一样向上生长。即便中午的阳光能把玉米叶子晒得打卷,酷热的阳光也照不到它们身上,它们因为缺少阳光,所以长得很嫩。
我爬着向玉米地里前进了几米,眼前的马榨菜愈加茂密起来。我的手虽小,也能揽起一小把。马榨菜的茎干不是棉田里筷子般粗细了,和铅笔芯差不多,最粗的也不过麦秸粗细,很容易地就能把它们采下来。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