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在椅子上坐直身体,问道:“对外来车辆小区是怎么管理的?”
于梅道:“小区门外有停车场,外来车辆一般不许进入小区。如果一定要进去,必须先在保安室与所看望的住户联系,得到许可后才能进入。外来人员从角门进入也要征得小区住户的同意并在保安室登记。从监控录像看,案发前一天没有外来人员和车辆出入小区,要不我咋想不明白凶手是怎么进来的呢。”
马哲点点头,又问:“梅子,案发后到警察封闭大门这个时间段,有没有车辆驶出?”
于梅道:“只有一辆。道南分局的干警到达现场后,看那个富二代仍大笑不止,派车送他和女友去医院。随后对大门实行了封闭。”
马哲问:“那么凶手是怎么逃掉的呢?”
于梅突然明白过来:“当时凶手还在小区里面!”
几乎同时,姜聪也说出了这句话。
马哲道:“当时信息不完整,影响了判断。咱们看见洒了味素的步行道通向小区角门,以为凶手阻断气味直接逃走了,形成了错误的第一感,没想到他是为了隐藏踪迹。前天晚上开会,说监控录像没发现异常,我心里隐约感觉有点问题,但又没想到哪不对。现在看来,没发现异常就是最大的异常。”
前天晚上开会时,马哲正被袁霁轩发给邵白的邮件弄得心神不宁,赵大雷又排挤他。马哲的心思根本没在这个案子上。
姜聪道:“小区大门封闭工作是道南分局做的,没什么发现吗?”
周南川叹道:“他们那个封闭形同虚设。这个小区的住户非富即贵,道南分局那些小子没胆子拦下车来仔细检查。”
马哲道:“咱们用不着后悔,早晚逮到他。案件中最难理解的部分往往就是最佳突破口。在外围安保如此严密的情况下,出了事小区居民或保安最先受到怀疑。因此,我认为他们直接行凶的可能性反而不大。凶手不是乘外来车辆或由角门步行进入小区,只剩下三种选择:一是在住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躲在车内混进小区,但正如南瓜所言基本可以排除;二是借用或盗用小区住户的车辆和磁卡凶手自己驾车出入,但进门时容易被保安发现,作案后出逃的风险又太大;三是内外勾结,小区某个住户案发前后把凶手藏在自己的车里带入带出。尽管目前没查到哪个住户存在疑点,但我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性最大。我有个设想不知是否可行。”
看到面前三个人眼中熠熠生光,充满信任和期望,马哲浑身不自在:“干嘛呀你们,把我瞅得都不会了。”
于梅道:“赶快说,别净整没用的。”
马哲道:“我断定凶手不会太早进入伏击地点。咱们以顾宪书回家的时间为界,向前排查较晚进入小区的车辆;案发后凶手必定急于离开现场,但是还要观察车辆检查的严格程度,所以出门的次序既不会太靠前又不会靠后。把进出的情况交叉对比,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车辆,就是咱们侦查的重点。”
姜聪道:“对呀,这样一来我们排查的范围就小得多了。”
马哲道:“我还有个计划。如果是内外勾结作案,车主必定有一个接送凶手的过程。咱们让小区所有车辆上报案发前后一天之内的详细行驶路线。心里有鬼的,十有**不敢说实话。”
于梅问:“我们如何认定谁说了谎?”
周南川有些兴奋:“指挥中心有路口监控录像,交警支队有测速照片,不愁对不出来。”
马哲道:“就算查不到,也给搭载凶手的车主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下步工作开展。”
马哲突然想到一件事:“另外查一下,在这个小区的住户里面,有没有和袁霁轩有特殊关系的人。”
姜聪问:“为什么?”
马哲答道:“我的直觉。”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