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萍踪传书 巴兰尼亚甲

本章节来自于 萍踪传书 http://www.lishu123.com/15/15187/
    进入匈牙利国境,就是该国南边的巴兰尼亚州,属于匈牙利外多瑙地区,与南斯拉夫北部边境接壤,是匈牙利的农业州,领略一番乡村景色也是别有情趣。汽车在巴兰尼亚州公路欢跑,老马识途,看来黄张两位对于这条路线很是熟悉。新华侨们切实感觉到这些精心的策划十分高明。黄先生笑道:“你们现在明白了吧,包装道具十分要紧,你们穿的衣服就是包装,我的汽车就是道具,否则要它干嘛。”

    他说的很直白,却有哲理,黄先生不但是个实干家,而且也是雄辩的理论家,是草根的和无师自通的那种。除了受之于父母的发肤躯体以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太实在的了,人们可以用来展示,炫耀,攀比的包罗万象,如衣著打扮,房子汽车,金钱资产,身份地位,学识才华,事业前途,甚至于配偶子女…不一而足,从某种意义来说,所有身外之物何尝不都是人生的“包装”和“道具”?

    汽车穿越匈牙利著名的维拉尼葡萄酒产区,这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但是由于冷战时代的非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商业,和东欧集团几乎白板的国际贸易,光产出葡萄酒,没有流通渠道,葡萄酒产区的乡村贫困拮据,这里的一些普通农家大院还保留着土坯墙,简陋落后可见一斑。维拉尼地区几乎没有就业的造血功能,中轻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并最终留在那里不再重归。

    老张想买一些葡萄酒带回他的饭店,这里的价格比起荷兰要便宜的多。于是车子在维拉尼丘陵脚下停住。波尔科尼亚村紧挨着公路,是一个属于日尔曼后裔希瓦布人自治村,村镇的中心竖立一个红顶圆形天主教堂,醒目漂亮,巴洛克建筑当年的华贵风姿犹存,和村落有点破败的景象形成反差。村里的住宅与酒窖都是洋溢着日尔曼民俗特色的建筑,虽然因有了年代而显得陈旧。青田旅行团的到来,引起这个村庄一阵小小的骚乱。

    波尔科尼亚村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有一种“但得农家日缓缓”的意境。全村也就百把户人家,而且随着青壮年劳力流失,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孺和老人。孩子们围着豪华的汽车,又是唱又是跳,下了车的东方客人逗着他们玩,个个金发碧眼,活脱的洋娃娃,真想偷上一对放在后备箱带走。大人们也来了,最后来了一位会讲些少英语的村长,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做客。村长的家是一个希瓦布传统风格的农舍,客厅四周用各色花卉作为装饰,中间摆放一张厚重的桃木长桌和长凳。

    村长招呼客人坐下,拿出特产红葡萄酒和农家自制的苹果汁、葡萄汁和新鲜栗子,款待远方的客人。他告诉大家,只有模仿西欧葡萄酒旅游的模式,把葡萄酒现场销售与农家乐相结合,波尔科尼亚才有前途。为了吸引观光游客,当地打算创办“酒窖节”,届时邀请国内外民间艺术团体前来演出助兴,同时开放当地十几个古老的酒窖迎接游客,希望中国客人也能光临。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李科敏的小说萍踪传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萍踪传书最新章节萍踪传书全文阅读萍踪传书5200萍踪传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李科敏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