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萍踪传书 佩奇丁

本章节来自于 萍踪传书 http://www.lishu123.com/15/15187/
    在欧洲生活的人们,都会感觉到当今的欧洲节奏缓慢,效率低下,殊不知欧洲也曾有过日新月异的飞跃时代,只不过已经成了历史。有时候不禁作如下想,若干年以后,后来居上者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减速低效的现象,这会不会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规律?封建帝国时期,皇权独大,没有掣肘,统治者可以最大自由和最大限度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立竿见影,实现效率最大化。

    在历史评价上,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有决策对错的争议,奥匈帝国的大兴土木搞基建是正面的,然而前者后者无疑都是高效的。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皇权式微和旁落,欧洲各国社会生态有了根本变化,议会政治和民意制约着政府行为,平衡各阶层的利益,甚至于兼顾工会的意见,这样虽然可以避免决策失误以及滥权,但是冗长繁琐的程序,带来了低效率的弊端,现代欧洲若要进行偌大的工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各自**的共和国。二战以后,虽然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系是西方模式,奥地利在军事和国际政治保持中立;虽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匈牙利在该国的十月事件以后,成为东欧阵营中“非苏联模式化”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前卫,即使在冷战时期,有着特殊历史渊源两国关系的友善,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奥匈边境两侧,没有东西方通常大兵压境的阵势,两国民众可以比较容易得到入境许可,到对方地界居住和工作,边境管制较人性化。虽然说不出这些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的道道来,黄张二位前辈仿佛天生具有对于欧洲地缘关系的敏感和嗅觉,选择奥匈国境为突破口,不由得让三位青田后辈感到由衷的钦佩。

    大家围坐餐桌,操起刀叉,觥筹交错,开始享用东欧堪称丰盛的最后午餐。顿时响起春雷,下了一场春雨,望着饭店后花苑的庭院,只见烟雾薄笼,红绿相依,一片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不由得想起北宋秦观的“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吃好午饭,按照欧洲人的惯例,大家要了意大利咖啡卡布基诺,两点时分 ,雨也停了,青田旅行团队重新上路,向匈牙利西部边境进发。

    奔驰车在路面上跑得既轻盈又稳重,黄先生把车速控制得恰到好处,他说最好五点左右到达目的地,这是匈奥边境出入流量最高的时刻,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开了一程宽阔的联邦公路,然后下了大路驶入小路,虽然路面狭窄曲折,不过两边景色别有情趣,欧洲的乡间农家之田园风光,就像各种令人陶醉的葡萄酒,分不出彼此与高下。

    东欧和西欧的物质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它们各自的区域,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工农,城乡,文化,经济和地区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欧虽然有意识形态之争,然而整体处于和平年代,战后重建堪称奇迹,朗朗乾坤,普世价值观念尚存,百姓普遍安居乐业,心态平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普遍意义,奇迹般的欧洲战后重建,和几十年来对冷热战争的有效遏制,都验证了这个著名论断。

    乡间马路显得静谧安宁,路边花草蔓延到车道,已经降低了速度的轿车,不时地惊走野兔和山鸡,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刚能没马蹄“的意境。看着如同宜人风景画的大自然,那般的无暇和神奇,毫无矫揉作态,人们心中的浮躁和乖戾之气,瞬间消散荡然无存。

    前面是一个袖珍市镇,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村落,开始见到马车和拖拉机。这就是匈牙利边境的菲托拉科斯镇,国境线的另一端即是奥地利东部边界小镇圣玛加丽滕。据说十八世纪奥匈帝国时代,这两个近在咫尺的小镇本是同属一个社区,如今隔着国界各属不同世界。

    国境线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即使独具慧眼的上帝也未必觉察得到,然而不能越雷池一步,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能想得出这一招。连接两个镇子是一条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区间马道,旧时不知往来过多少贵族乡绅和贩夫走卒,如今显得多少有点破败荒芜,不过还是保留着两国边民走动的通道。

    通向菲托拉科斯镇的路越发狭窄,黄先生把汽车停泊在村口,大家信步进入村镇。这里的居民人家也就是几十来户而已,扳起手指数都数得过来。路边种了两列橡树,看上去有不少年头了。这里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结合部,两个民族世代通婚杂居,或者说是不分彼此本是一家,都会讲对方的母语。由于在同一地方漫长岁月的密切交往接触,产生语言学中的语言融合现象。因为近代史奥地利文化的强势,当地人的语言保留德文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兼收并蓄截然不同的匈牙利语单词发音,形成了特有的方言俚语。

    和欧洲所有乡镇一样,这里还是少不了社区教堂,一如既往,无论是什么年号朝代,始终不变。小教堂位于镇街心花园广场边上,虽然不是出于名家之手,说不出什么建筑风格,但是简洁敞亮,翻修一新,走进去,只见西斜的阳光从矩形的彩绘玻璃窗投射进来,照亮殿堂神坛。做礼拜的排椅前面放着跪垫,整齐划一,除了为访客预留的后排,每个座位都标有姓名,在这里可以找到全村男女老少的大号,简直是一部绝无遗漏的社区花名册。

    善男信女的正前方是耶稣和圣母像,两侧分别是神工架和祭坛的神职祷告席,每逢礼拜,神甫率唱诗班在此为村民布道做弥撒。青田旅行团点燃了祭奠的蜡烛,并且在铜质捐款箱投了钱,先是模仿欧洲人的胸前合十,然后三跪九叩,以中国人的方式,向欧洲的上帝膜拜。出远门的时候,父母叮嘱儿女,切记每到一处,就要进香朝拜当地的神灵,以求神佑赐福。大家不约而同默默祷告,希望天上主宰降下恩典,保佑他们平安到达西欧。

    出了教堂,广场另一边是个集市场,一个简单结实的露天大棚,就像中国农村一样,每到赶集的日子,匈牙利各地菜农携新鲜瓜果蔬菜云集此地,由于价廉物美的吸引,届时不少奥地利人越境过来光顾,熙熙攘攘,就跟过庙会似的,也是冷战时期奥匈边贸一道难得的风景线。在街道拐角上是村公所,毫不起眼,门楣画了一只雄鸡,单腿立于宪章之上,双翼捧着一杆天平大秤,象征着三公(公平,公正,公开),此时此刻铁将军把门,已经过了办公的时间。

    这里的房屋都有大院,四周用篱笆围着,每家院子毫无例外种着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居然还有钻过篱笆,突围而出,盛开于外,随意采撷几朵,真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农家园洋溢着“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活力和气息。小甄心想,或许这就是方外之人静修之地。

    大家正想找个咖啡馆之类的,也可暂且坐一下,忽然听到有人招呼,他们来到一座浅色明亮的房子前,它坐落在绿茵茵的草坪之中,门前有一尊希腊女神的塑像,挂有明晃晃铜牌的大门朝南洞开,这无疑是当地最新最现代化的房屋。门边有一位主妇正在向客人招手,她虽然有了年龄,但是保养的很好,一头亚麻色的运动型短发,与天然洁白肤色比照搭配,有一种细腻柔和的效果。

    主妇娜塔莎正在给花园的露天泳池注水。春天已到,夏天还会远吗?欧洲夏季短暂,人们会早早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每年一度短暂的黄金节气。对于来自远东的外国客人,娜塔莎乐意尽地主之谊,匈牙利人的好客劲一点儿也不亚于中国的山里人。她把客人引进别墅,让他们四处走动参观,这是欧洲人待客的一个程序。

    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拱门把客厅、餐厅和酒吧进行巧妙的划分,并不因此阻隔视线,反而有了一种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典型的欧洲房屋层高,仿古拼花地砖,精心挑选的落地帷幔,壁画、华丽的座钟和暖色调的壁灯展现出复古的艺术感。二楼是书房和练琴厅,优雅的奥地利蓓森朵芙钢琴成为一道风景。

    二层主卧淡兰色的墙面,米黄色的地毯,和古典风格的大床,让人感觉宁静和舒适。这里还有台球室,台球桌和厚重粗犷的木纹吊顶,洋溢着闲适的乡村情调。然后沿着螺旋梯拾阶而下,回到恢弘大气的大厅,田园风格的壁炉和景观水池,成为整个大厅的视觉中心,欧陆风情吧台是休闲一角,摆有沙发和茶几,给人祥和而慵懒的美好感受。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李科敏的小说萍踪传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萍踪传书最新章节萍踪传书全文阅读萍踪传书5200萍踪传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李科敏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