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萍踪传书 多瑙河女神丁

本章节来自于 萍踪传书 http://www.lishu123.com/15/15187/
    说到对犹太的种族灭绝,世人就会想到希特勒的德国,实际上排犹的鼻祖,非维也纳莫属。早在十四世纪,当时的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就对维也纳犹太人进行大规模驱逐和迫害,希特勒不过是学得有模有样,发挥到极致。德国进军奥地利受到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反犹主义在维也纳死灰复燃,雅利安种的维也纳人大肆抢劫犹太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这就是历史上的“水晶之夜”,从此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种族灭绝,维也纳共有近百所犹太会堂遭到夷平。由于历史渊源,奥地利现代政治中右翼政党的猖獗,也就不奇怪了。

    种族迫害是人性黑暗一面的极端表现,不禁想到,从鸦片战争到二战期间,美国的排华法案以至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制定针对华人的歧视和限制法律条款,华侨被白人蔑称为“猪仔”,随意受到白人种族分子的侮辱,驱赶,甚至屠杀;六十年代印尼排华运动中大量的华侨遭到洗劫和死于非命,和七十年代红色高棉时期,无数的经商华人被处以死刑,以及大批越南华侨被家资没收驱逐出境,然而又有谁为我们中国人主持公道呢?

    奥地利在二战时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是轴心国的胁从帮凶。盟军的空袭,使维也纳的五分之一被毁,四万人丧生,斯蒂芬大教堂一度陷入火海,美英法盟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维也纳。五十年代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得以完全**。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奥地利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的奇迹。拿了人家的钱,就要为人家办事,尽管是中立国,意识形态是亲西方的。冷战时期,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中,奥地利接受了大量的东欧难民。

    维也纳有个和音乐毫不相干的出名之处,由于处于冷战前沿,维也纳是公认的间谍乐土,苏美两大阵营的探子们在这儿较劲,维也纳成了擂台,两个大户在桌底下使马脚绊,本来就是无聊的勾当。端茶送水的东家,深谙其中游戏规则,装着什么都没有瞧见。奥地利政府是虱多不痒,两边都不去得罪。对于中立小国而言,两边的北约和华约,“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唯有低调本分,免得太阳与风干仗,殃及农夫自己。

    电影里有关007的描写很多,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见过。奥地利内政部年度报告说,这里披着外交和国际组织官员外衣的情报人员比例高的令人侧目。有句笑话,说在维也纳,刺探第三国的奸细比小贩还多。当局眼开眼闭,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反情报部门,何必去担那份闲心,有时候不设防反而是最安全的。

    冷战期间,交换被俘的间谍是东西方阵营的常规策略,地点就选在中立的奥地利,风景迷人和自由浪漫的维也纳也就成了苏美“捉放曹”的舞台,口碑甚好的奥国政府乐得当中人。这样的闹剧给世人平添好莱坞式的新闻花絮。然而古今中外,间谍之流,从来不会影响历史进程。

    刚到维也纳之际,脑袋里有着从小形成的阶级斗争之弦,总是疑神疑鬼,现在想来实在可笑。这里的居民区既没有保安和联防队,又没有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警察局也没有户籍片警一说,维也纳的外国人占人口百分之二十,更不用说外地人,也闹不明白老外警察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外来人口,百思不得其解,建议有关学者做些调研,研究这个重大课题。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是第三个联合国城市,定位为国际会议和解决诸国冲突的城市。奥地利的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戒备森严,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由于是主权的缘故,奥地利每月向联合国城收取一个先令的象征性房租。在国际上,奥国热衷社会工作,如国际维和,联合国观察,都有她的身影,类似里弄居民组长,官虽不大,但也缺少不得,仲裁家长里短,调解邻里矛盾,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忙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酒馆聊天,做如是评价,当地人听了定会引起民族自豪感,酒钱由对方买单必是无疑的。奥国的瓦尔德海姆当上联合国秘书长,老百姓说起来眉飞色舞。秘书长卸任后,随即高票当选总统。后来因早年加入纳粹的历史问题,瓦尔德海姆被终身禁入美国,如此奇耻大辱,当地主流媒体一律避讳,不予评论,在标榜新闻自由无所遮拦的西方世界,这样的现象不禁发人深思。

    第三区集中了大部分外国使领馆,是维也纳的秀水街和三里屯。除了几个易受恐怖攻击的国家大使馆门前,偶尔可见三二个巡逻的武装安全人员以外,整个区域和普通居民区毫无两样,各国外交机构和当地市民商家混杂,相安无事。维也纳中国大使馆就设立在其中的一栋大楼之中。

    使馆学生处的一名官员接待了我们,当他知道我们是请求使馆帮助介绍住所的时候,一面翻阅我们的护照,一面询问我们是如何来的奥地利。我们两本护照几乎盖满了外国签证,出国才总共四个来月,这位官员惊奇地问道,“这么短的时间,你们竟搞到那么多签证,跑了那么多国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疾言厉色的他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们洗耳恭听,就像接受审查双规似的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虽然已经远离国土,心中还是充满对父母官的敬畏。心中犯着嘀咕,后悔不该来到使馆,挨如此一顿数落,胆颤心惊,正在难堪不知怎样收场之际,一位使馆领导过来,笑着对同事说,“中国公民能够获得签证,到各国旅行,是大好事,应该鼓励。”

    使馆领导这一席话,瞬时间给我们定了性,平了反昭了雪,看来我们是撞了大运,那位官员语塞了片刻,有点尴尬的他把护照交还我们,自我解嘲地说,“我并没有旁的意思,说实在的,我也跑了大半个欧洲,持外交护照,到处免签,方便得很。”我们十分过意不去,生怕有碍对方面子,连声说,“是是是,说的极是。”表示作为海外游子,今后还有多多仰仗之处。

    善解人意的领导是学生处参赞,原是南方某大学的教授和党委副书记。她解释道,使馆的招待所,只是接待国内的公派人员。不过她认识一个坐落在维也纳郊外的中餐馆老板,听说那个饭店同时是个旅馆。如果使馆介绍过去,或许会有优惠,可以试试。当时她帮我们挂了电话,果然对方表示万分欢迎,并说让我们坐市区火车到Liesin站,从那里到旅店一段路的出租车费用由对方支付。

    于是我们欢天喜地回到旅馆,退了房结了账,提出行李,搭上Schnell Bahn 火车,不需十分钟,便到达已经属于下奥州的Liesin,为了谨慎起见,在车站我们给十五公里开外的中国旅馆通了电话,再次确定了对方的诺言。我们搭乘了一辆崭新的“奔驰”出租汽车,坐在里面感到很是舒适,心里美滋滋的,后来发现,路上的计程车以至于公共汽车都是“奔驰”,老百姓开此类的车就更多了,完全没有显示身价的功效,和老家的永久牌自行车一样。汽车沿着联邦公路光滑的路面行驶,向我们前去下榻的中国旅馆进发。

    春天季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有一种下车的冲动,随意采撷芬芳几朵,以享咏春的陶醉。维也纳郊外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耳盈鸟啼,满目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既然大自然不分中外,况且老外再优美的十四行诗,也不及中国诗歌意境之万一,这里用宋人的《春日》最为妥切,也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点偏心,“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大成大发感触,难怪古人官场日久萌生山林之想,不慕功名,既不嫌贫也不爱富,只求美人香草,不为五斗米折腰,了此一生也真是不错。

    不久司机告诉我们,汽车开始进入下奥州的地界。湛蓝的天空,洁白无暇的云朵,草地宛若葱郁翠绿的绒毯,上面灰色的湿印是奶牛俯卧过的痕迹,家畜们吃草留下的蜿蜒草径依稀可辨。小鸟落在草场围栏上,晒着太阳梳理羽毛。如画景致的今日,一点都看不出这是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仿佛天生就是如此与世无争。我们经过一条据说产鳟鱼的小河,沿岸有座古朴的磨坊,三二个散学归来的男孩,乘春风欢放纸鸢,画面很雅,颇如一帧西洋大型油画。

    小河淌过谷地,左边是草场,右边是耕地,河水无声无息流过,把青绿的草色和金黄的田埂划出一道边际,据说这里出矿泉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市场销路很好,其实奥地利的水质本来就是极佳,水管放出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清澈冰冷,是正宗的阿尔卑斯山雪水。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李科敏的小说萍踪传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萍踪传书最新章节萍踪传书全文阅读萍踪传书5200萍踪传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李科敏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