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大会发言。(
九重韶华)
方秉铸(主持)即席发言。
谈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效益的概念;一个是宏观经济效益的衡量。
一、关于经济效益的概念问题。
关于概念问题,有两个区别,一个是效果和效益的区别;一个是社会主义效果与其它效益的区别。
1。有人说,效果和效益有原则区别。根据是,1效果不一定与代价作比较,只存在大、小,不存在正、负。是使用价值。2讲效益有现实意义,不讲效益有损于提高经济效益。
我认为,从科学的含义,要考虑代价。效益指标要反映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资源与成果的关系。本质上没有区别。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和其他经济效益有本质区别。
这个问题大部分人没有重视。所费与所得是效益的一般定义,任何一个社会都适用。单提一般是不够的。经济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效益的本质特征要求,不仅讲微观效益,更要讲宏观效益。宏观是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的总过程的效益,是总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全社会范围的效益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资本主义是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不可能讲社会效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无政府,私有制和社会化存在矛盾。存在经济危机,有浪费。资本主义不研究宏观效益。宏观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
1首先考虑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物质生产部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考虑非生产部门的效率,它间接影响生产,还要满足人民生活相关的需求。
2要讲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社会效益。满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要有计划的发展,要人财物合理利用。
3宏观效益决定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要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基础之上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宏观要制约微观,微观要服从宏观。
4是战略性的、建设性的经济效益,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生产和非生产的关系。(
蒙山军)
总之,表现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表现在微观与宏观方面还存在生产消耗高,流通积压,建设周期长,投资高等问题。体现社会产品不能实现,效益低,不是个别毛病。存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毛病,不能单靠微观经济去解决。要求有正确的方针政策,计划管理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2按有计划的规律办事,安排好吃穿用结构,生产 和需要结构;3按价值规律办事,发挥杠杆作用,加强核算,增加收入。
二、怎样衡量经济效果。
1。方法论。
综合系数法,指标体系法,指标列举,指标群,数学模型法,多种多样。方法论的焦点是:一是找一个综合指标,一是只能够指标列举,综合指标不可能。
现在考核经济效益,计委15项指标,经委10项指标。只有指标群才能够反映经济效益。用什么方法,好、坏得不出结论。采用指标计分法,带有主观成分。现在的工作水平只能这样做。列举法不是理想的,能否由指标体系走向综合指标。经济现象复杂,但结构是一个整体,是可以建立的。从体系里找出最高层指标。
2。计算公式。
大家在投入产出上下功夫。总产值、净产值、利润为分子,是反映成果。我认为国民收入较好,不重复,是新创造的价值。利润是一部分,代表不了经济实力。分母有消耗、占用、消耗加占用。要考虑两个原则:1分母应该是客观实体,是客观存在的。消耗加占用是人为安排的,不是客观实体。2经济效益还要看绝对数,把绝对数和相对数结合起来,没有绝对数没有意义。分子和分母应该统一,全社会经济效益其分子、其分母是可以加起来的。
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程度。要考虑经济效益指标的社会性。徐世龙提出从活劳动上考虑,可以采用人均消费额,分子是消费额,分母是总人口。
***
肖端青发言:
地区经济效益指标问题
一、概念和评价标准。(
公主翻身:妖孽排排站)
把经济效益说成所费与所得之比,不科学;它概括不了经济效益的全部内容。所耗、所费多少,反映的是节约程度,这是自然属性。它还有社会属性。资本主义追求投资少、利润大,所追求的其实质是剥削率。是以平均利润率为效益的衡量标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的。我们要按照赵紫阳同志的论述来理解和设计经济效益指标。
【赵紫阳1982年3月4日《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中经济效益的论述摘录:“我们讲经济效益,首先应当明确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前半句是讲要尽可能地节约,使活劳动和物质的消耗尽量减少;后半句是讲要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在这里关键是产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只是讲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还不行,这个提法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如果产品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得越多,浪费就越大。所以,我们生产的产品,包括质量、花色、品种,也包括一定的数量极限,必须符合社会需要,适销对路。这种需要,是现实的需要,是适合于现实投资水平和购买力水平的需要。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生产的需要,有生活消费的需要,对两大部类的产品都有要求。社会需要是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不断地变化的,各个阶段各有不同的需要,各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殊的需要。不论生产高中档产品,还是生产大路货,都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只有产品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使它的劳动消耗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使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不致成为无效的劳动,成为无用的东西。”这段讲话对于当时研究经济效益统计工作十分重要,有指导意义。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为把原文引入。】
二、指标设置的原则。1。反映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目的,要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考虑两个属性,即自然的属性和社会的属性。3。以考察宏观经济效益为主,微观经济效益为辅,二者要衔接起来。4。用一个指标来反映是不可能的。要设一套指标体系,不是并列,分层次,是有主有从的关系。
三、内容。1。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需要是多方面的,有当前的、长远的,有国家、集体、个人的,都要考虑。2。劳动占用、消耗和节约的程度。
四、指标设置。
有两个方面:社会标准,为间接经济效益,或社会经济效益,以人均国民收入为核心,为第一组指标。自然标准,是基本标准。(
总裁老公,太粗鲁)以资金盈利率为核心,为第二组指标。每一个企业、部门都应反映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组指标,采用人均国民收入的理由:1。满足人们眼前和长远需要,提高消费水平。满足国家需要,提供积累额。2。人口增长因素,是一个制约因素。
第一组指标的从属指标:1人均消费额和增长率;2地区总积累率和增长率,积累效果(国民收入增加额/积累增加额);3上交积累率、增长率(上交积累额增加/地区积累额增加);4产品积压率。
第二组指标,资金盈利率。
1剩余价值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
2这个指标适用于企业、部门和全社会。
3它可以概括节约情况,包括4个因素:活劳动、物化劳动、活劳动物化劳动之和、劳动占用。
资金盈利率=产值/资金x盈利/产值
=资金周转率x消耗成本
***
接下来发言的有:关汝《试谈商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指标》,和没有记住姓名的《工业企业科技经济效益指标》,《能源效益问题》,《改进基本建设投资效果指标》等。
最后两个发言的是沈阳农学院姚普祥和省统计局彭清来。
姚普祥发言:
考核农业生产效益指标体系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基本上是集体所有制;是在保证农业生产成果实现的前提下去观察经济效益,而不是从经济利益方面来考虑。
指标体系,共4个指标。1个综合指标,3个辅助指标。
1。综合指标为产投比。有全社会的,农业部门的,基本核算单位的。
1全社会产投比=最终产品(总产品-重复价值)/(活劳动+物化劳动)(原材料、折旧、劳动报酬、管理费)
2农业部门产投比=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净产值)/(活劳动+物化劳动)(原材料、折旧、劳动报酬、管理费)
分子的农业总产值偏大,净产值偏小,需要修正。(
天尊人皇)
3基本核算单位产投比=总收入/总费用
基本核算单位的产投比采用间接计算办法,理论上有缺点,现实中是可行的。
还有3个辅助指标:
2。土地生产率=总产值(价值指标)/土地面积(不是耕地面积)
补充指标每亩产量(实物量)
3。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劳动力(农业生产劳动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
补充指标每一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肉等
资金利用率=总产值/平均占用资金
***
彭清来发言:
一、什么是经济效果。
社会主义经济效果的特点,赵紫阳的论述说的很全面。其特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的;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是统一的,整个社会要考核经济效益,企业单位要考核经济效益。
二、方法。
大家意见,有4种方法。综合指标法和数学模型法可能是比较高级的方法,有待研究开发。指标群法,各个指标缺乏联系。我赞成指标系列法。
三点意见:
反映使用价值和社会需要,采用销售率(商品产值/总产值),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率,产品优质率。(
行长,请放手)
劳动消耗与成果比较,采用成本产出率,物化劳动产出率,工资产出率。
劳动占用与成果比较,采用资金利税率。
三、对劳动消耗和占用的看法。
劳动的消耗和占用是不同质的,不能相加。人、财、物不能相加,财的背后必然有物的存在。生产要素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
几天的讨论会上,有17个人在大会上发言。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会议最后,省统计局王一华副局长做了长篇发言。
一、经济效益统计讨论会是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全国人民广泛深入贯彻十二大决议大好形势下召开的。是统计部门贯彻十二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新路子,是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大转变。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10条建设方针,核心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就是以更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符合需要的物质产品。如何理解?
可以做三个方面理解:1。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和物资消耗,充分利用新技术,生产更多的财富,少投入,多产出。2。产出要符合社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要尽量利用新技术,节约社会劳动消耗,创造更多的新财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生活需要。3。关键是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经济效益有根本区别,这是我们提出的经济效益的本质特征。投入产出,所费所得,一般社会都存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体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国民经济根本好转的必要保证。提高经济效益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当前需要的要求,代表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十二大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在20年内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有了目标,四化建设任务更迫切了,同时也增强了四化的信心和力量。
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统计科学研究也应该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点上来。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如何利用这一优势,研究反映经济效益,这是统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的光荣职责。
几天的讨论会,开得好,开得及时,收获大。会议准备工作做得好。收到论文70多篇,包括了生产建设,流通领域,运输、商业、物资,科技等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实际工作者,科学部门、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省市县区的综合部门,专业部门、基层企业的同志们。
这次会议理论联系实际,起到了交流思想、交流经验的作用。讨论中开门见山,各抒己见,敞开思想,热烈争论。通过这次讨论对统计科研的开展情况、研究方向、研究效果是一次实践考验,说明半年多来,省市统计科研活动有一定进展。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对经济效益开始重视,提高了思想境界,打开了大门,为更好的贯彻统计科研为四化建设、为发展战略服务明确了正确方向。探讨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科学概念、本质特征、宏观与微观效益评价标准、目标、方法、原则等等都有提高。对指导统计实践,开展分析,进行统计教学都是有益处的。
不足之处,指标体系研究刚刚开始,刚刚提出来,有不同看法,有些问题尚未发现,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讨论起到了互相启发、交流的作用,主要是指标列式方面多一些,所费所得多一些,效用方面不足。满足社会需要到底有什么指标?泛论多一些,专论少一些,深透不足。价值考核指标多,使用价值到底怎样考核?特别是宏观方面。
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方法与目标。
1。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指标的概念、特征,科学含义。
必须以马列主义再生产理论为指导,把握住不同社会效益的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不能限制于一般的所费所得、投入产出关系,有自然属性,有社会属性。资本主义是榨取剩余价值,追逐利润。我们要突出为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特征是,在上述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效益和速度的关系,速度和效益是有内在联系的关系。2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不能强调利润,而忽视使用价值。4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关系。5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这些关系是辩证关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能分开,不能偏废,不能只讲所费所得,也不能只讲需要。对过去出现的只注意速度,不管效益,只注意微观效益忽视宏观效益,注意生产忽视流通,注重价值忽视使用价值等等应该纠正。
经济效益指标设置、目标、标志是什么?
趋向一致的意见三个方面:1国民收入为核心,以衡量新增加的财富;2产销结合的经济效益指标,反映满足需要的程度;3利润指标,体现所费所得。要有主有次,国民收入为核心,为主要指标、标志。
四种方法:
1综合指标法。综合反映一个地区总水平。计算方法,列式方法值得探讨研究。
2指标体系法。一套分出主次影响效益各个因素,有内在联系,建立一套指标。指标不能平列,有主有次,有机结合,既可突出综合反映,又可从一个侧面去解剖,发现效益的优势、潜力,促进、改进工作。不宜过于繁琐。另外,科学研究指标、形成制度的统计指标、用于考核的指标要有所区别,不要混淆。不要设计重复计算的指标,如倒算指标。
3指标群列举法。逐项分列检查,平摆并列,地位不分主次、轻重、大小。现阶段看,简便易行。取得经验之后,要有所发展。
4数学模型法。有科学性。不能被广大统计干部接受。客观上,条件不具备。
发展趋势是向指标体系法发展,逐步完善基础上再向综合指标法发展。
我个人的基本观点:取向用国民收入做主体指标,分部门的采用净产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系列指标,构成一个整体。其好处是,能够概括效益和速度的关系,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全过程联系起来。资金利税率指标与社会总产品脱离,只能检查效益,不能看速度。
三、提几点希望。
1。经济效益指标统计要列为统计报表改革的重点来探讨,要由重视专业报表转为综合平衡,由重视数量指标转为质量指标,由重视速度统计转到经济效益统计。改革不能零打碎敲,要以综合平衡统计为核心、经济效益统计为前提进行改革。综合平衡应该是全过程的平衡,是速度、比例、效益的三者统一,是全面反映。明年要在报表指标体系上展开科学讨论,继续深化、充实。要加强宣传,引起重视。要挑选一批论文,推荐到明年的天津讨论会。
2。要在整顿企业中结合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基层核算,搞好定额,搞准数字,管好数字,为经济效益统计打好基础。基础数字不准,效益统计搞不好。要把加强基层核算纳入企业整顿之中。把经济效益核算看成仅仅是会计工作,是不对的。要把三种核算结合起来。会计在微观核算方面作用大,全社会方面弱一些。企业要有综合统计,这是关键。不然定额、效益没人管。20号文件要求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数字以会计、统计为准。要抓好。
3。进一步开展经济效益研究工作,特别是要搞好综合分析。
我们要勇攀高峰,打开统计工作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2014年8月10日10:08:49)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