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统计师 综合科同事们

本章节来自于 统计师 http://www.lishu123.com/16/16274/
    1982年8月我被提拔为科长到1984年7月离开综合科,整整两年时间里,一以贯之,夙兴夜寐,马不停蹄,一心只在综合统计工作之上。(安居山林当猎户)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想象不出,那个时侯哪里有那么充沛旺盛的精力!同时,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科的每一个同事,没有一个人、无不像我那样工作。

    从1975年初,回到统计局,科里的人员有出有进,由少变多,唯独我一直没有离开综合科。

    以前综合科的人员,除了文昌霞,其他的人都没有回到统计局,燕恩去了计委,蒋竞芳去了物资局,孟庆儒去了供销社,刘兴然科长去向不明。之后的综合科,文昌霞和我是统计局老人,其余都是新人。

    宋学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斗争中在统计局被打成**分子。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统计局之前,他已经下放工厂当工人。**之后,1979年落实政策,彻底摘掉**帽子,从工厂回到了统计局,安排到综合科。他和文昌霞是我们科里年龄最大的同志。

    宋学武离开机关20年之后,又回到统计局干上了老本行,谁都看得出来,这个人埋头于工作,干劲十足。在科里他担任过学会工作,平衡统计,统计分析,职称评定等工作,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宋学武个头较高,身材魁梧,面庞黝黑。爱人年龄较小,长得年轻。是在工厂里找到的对象。一次,梁局长领着我们到他家去家访。叫开房门,宋学武的爱人出来迎接,梁局长问道:“你爸爸在家吗?”

    “这是内人。”宋学武在他爱人身后出现,对我们说道。他爱人笑着退到了一旁。“你爸爸在家吗?”成了局里工作之余的笑料。

    宋学武在科里的工作,我始终给予支持、帮助,既没有另眼相待也没有冷眼相看。(泡妞大宗师)但是,直言不讳,我对**分子确实有些偏见,当然,自己也是“中右分子”。以自己的亲身所见所历,从我接触到的那些被划定成**分子同志的表现,几乎全都是(没有精确统计,大概不会低于90%)在说话方面不够检点。有人对事鸡蛋里找骨头,故意挑刺,指桑骂槐,嘴尖;有的对人出言不逊,尖酸刻薄,嘴损;有的听风就是雨,捕风捉影,胡说八道,当传声筒,嘴欠;有的人不懂政治,自恃聪明,动不动就出来针砭时弊,说东道西,嘴冷;有的为了一己私利,个人主义,不分场合,发牢骚,泄私愤,嘴臭。有些人,在正式场合,在你争我抢的发言时,很少开口,然而,偶尔说出一两句,或是接别人的话茬,说上一个“是!”“对!”“啊?”之类的判断动词或感叹词,就已经把他的不合时宜的心思暴露无遗了。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在我入党时,同志们指出我的缺点时,最多的意见就是“说话不注意。”老宋说话虽然是刻意避免宿疾再犯,也还是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掩瑕藏疾。自己的毛病,在他人身上发生,好像看得更清楚,也算得上是一面镜子。

    文昌霞,在**中受到冲击,千山斗批改学习班结束后,由于孩子小,丈夫在外地工作,没有和我们一起去鲅鱼圈(盘锦五七干校)打石头。盘锦五七干校解散,她没有去农村走“五七道路”,留在市里,到汽车公司当有轨电车售票员。打倒四*帮,落实政策,回到了局里。

    文昌霞是整理统计资料的“专家”。从我第一天到统计局就一直看到她在不停的整理统计资料。她是对鞍山市统计局有史以来的统计资料最为熟悉的人。她回到科里之后,整理和管理统计资料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她的身上。对外提供统计资料,也是她的一项“专职性”的工作。城市年报实施以后,她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搜集资料、汇总报表的主力。学会工作认真负责,被省统计学会和社科联评为先进个人和学会优秀工作者。局党支部委员。1981年任命综合科副科长。(护花状元在现代)统计师。1986年退休。

    文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在我回到统计局同时,劳动局分配给我局6名部队专业年轻干部。文英和曾毅是这几个人当中的佼佼者。文英虽然没有上过高中,文化素质还是很高的。他虚心学习,钻研业务,悟性很高,很快就熟悉了综合科的统计业务。1982年5月中旬工作需要,局里把他调到工业科,1982年8月提拔为工业科副科长,1984年任科长。是我局上报市委组织部的局级后备干部。

    在我主持局里工作期间,市委秘书长找我,要我们统计局把熟悉统计资料,有写作能力的年轻干部推荐给市委。我把几个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向他作了介绍,他说,“就把文英科长给我吧。”

    我:“不行。他是我们局业务骨干,局级后备干部,准备当接班人的。”

    秘书长:“糊涂。到市委工作一段,更多的熟悉一些市委的、全市的全面工作情况,不是更好的锻炼吗!对将来接班不是更有利吗!”

    后来,不知道是谁跟我说,“你把小文调给市委,人家心里不太通,好像是你们统计局把他给推出去了。”

    “不会吧?”我觉得,文英不会有这种想法。

    柏健退休后,文英接任他做了统计局局长。

    黎琳。辽大同班同学。毕业后分配到本溪市。和其在校搞的北京的黄姓同学结婚后,两地分居,离婚。黎琳**前她一个人带一个孩子独居本溪。她的父亲是鞍钢著名的元老级工程技术人员。颜宪言和我曾经向局里说明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把她从本溪调回鞍山,到统计局工作。由于处于那个时代、莫名的原因,一直没有如愿以偿。(出魂记)直到1982年二季度末,总算是调了回来,安排在综合科工作。

    当时,正在研究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国民经济翻番的目标。我们科要编写国民经济翻番的统计分析报告,正好黎琳来了,就安排给了她。

    我:“市里让我们研究一下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翻番的情况。计算翻番指标,用上了高次方程,正好,你来了,这个分析报告就由你来写吧。我们科,除了你,还真的没有谁会算。”

    黎琳:“数学老也不用,怎么计算,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毕竟有基础,翻翻书,没有问题。”

    “行,没有问题。”黎琳用了40多天,写出了报告,于12月初报告打印发出。

    黎琳的工作主要是调查研究,编写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和调查报告。自然成为科内的骨干力量。

    积极要求入党,是我们那一代很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政治生活里的精神情结,黎琳也不例外。到了局里,很快就向党支部表明了争取早日加入党的决心。四、五年过去了,还是那个莫名的原因,统计局的党的大门没有对她打开。

    “我打算离开统计局。”有一天黎琳对我说。

    我:“干的不是好好的吗,看不出来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怎么要离开?”

    黎琳:“你在统计局奋斗了六、七年才算是入了党,有些情况我也听说了。(武唐第一风流纨绔)我,大概六、七年也难以实现。”

    我:“就是为了入党?”

    黎琳:“是。就是为了入党。邓*平都说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更何况我们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怎么在统计局入党就这么难!”

    “要经得起考验嘛。”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出自我的内心。这种官话已经说习惯了,顺嘴就会溜出来。

    黎琳:“我可没有你的那种耐性。哪里都是干革命,非得在统计局这棵树上吊死!”

    我:“听你的话的意思,有去处了?”

    黎琳:“是。市委党校。”

    我:“去党校干什么?”

    黎琳:“教书。他们热切希望我快点过去。跟我说了,入党不成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我真的是莫衷一是。当然她的去留,我也不愿意做过多的表态。

    黎琳调到党校,很快入了党。后来晋升为教授。

    有一个传说(我没有去核实),党校教研室党支部通过她入党的第二天,省有关部门来鞍,准备调她到省妇联做(非党人士)副主任。怎奈,她已经不是非党人士了。

    曾毅。1975年海城地震的时候,曾毅从社会科临时调过来帮助我调查、编辑地震受灾情况统计资料。(龙王令妃卿莫属)1982年4月下旬,调到综合科,年末提拔为副科长。

    这一年11月末,曾毅爱人小党,早晨7点半被公交车撞伤,生命垂危。听到消息后,我和曾毅立即奔赴现场,人已经被送到鞍钢铁东总院。

    小党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这一天,她从鞍钢夜大北侧马路下坡从东向西骑行。发现身后驶来一辆通勤公交车,前面就是公交车站。凭经验、依惯例,公交车到站,要向右侧靠停。为了不影响停车,小党故意骑车往左转向马路中央。公交车司机发现右侧前方骑自行车的小党,怕撞上她,仍旧直行,没有向右停靠;当司机发现小党自行车就在车前,已经来不及刹车,事故发生了。

    到了医院,护士告诉我们,正在抢救。从急救室出来一位大夫,问道,“家属到没到?”

    “来了!”曾毅和我连忙答应。

    大夫:“病人初步检查,颈椎损害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你们要做好处理后事的思想准备。”

    “大夫!你可不能让她死呀!”曾毅惶恐至极。

    大夫:“我们正在尽力抢救。”

    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党被送进病房。从头到肩糊上了石膏,脑袋、脖子一动也不能动。

    大夫:“只要脖子不活动,脊髓不受损伤,危险性就不太大。会不会影响到全身的功能,需要进一步观察。现在还没有脱离危险。需要有人在这里看守。你们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

    “从现在开始,你的任务就是看护小党了。什么时候脱离危险了,你再上班。回去我和局长给你请假。”我对曾毅说。之后回到局里。

    15天之后,曾毅上班了。小党奇迹般地摆脱了死神的羁绊。医院说,她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也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出院后,小党恢复了正常。后来给曾毅生下健康活泼的一儿一女。

    曾毅于当年12月末任综合科副科长,一年半之后任科长。之后任城调队副队长。后来,任统计局副局长。

    黄宇东。曾毅调到科里两周之后,文英调出前两天,5月上半月黄宇东从工业科调到我们科。他是近年分配到统计局的辽财毕业生。调到科里是为了加强综合科统计分析的力量,也是锻炼干部。1984年初,调任物资科副科长。1986年任计算室主任。

    申格。1982年末,申格被分配到综合科。申格与文英和曾毅不一样。申格是老红军的后代,没有下乡插队落户,中学念完了,到胜利宾馆工作。恢复高考之后,考入辽财;毕业时被分配到阜新市。用不着说的缘故,我局到阜新市把他调回鞍山。文英和曾毅都是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参军后努力向上,加入了共*党。明显地可以看出,他们俩知道国际歌中的一句真理:“没有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他们知道,一切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他们三个人都是统计局的中流砥柱,都是统计工作挑大梁的核心力量。申格于1985年提升为综合科副科长。

    我主持工作期间,一天下午,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来到我的办公室。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需要我干的事。”我让他坐下,说道。

    处长:“跟你商量个事。”

    我:“说。”

    处长:“把申格调给我们。”

    我:“不行。科班出身的统计学专业的人才不多,好不容易从阜新调回来,调给你们不是白瞎了他的专业了吗。”

    处长:“办公厅也需要懂统计的人,需要一个内行。”

    我:“他是我们上报组织部的接班人之一。现在看,他的条件在几个人之中比较好。给了你们,不是耽误了他的前途吗。”

    处长:“到了办公厅,提拔的也不能慢了。”

    我:“我们局班子不会同意的。”

    此事,申格本人一直没有主动向我们提出过。

    “还是申格的事。”几天后办公厅综合处处长一进办公室,说道。

    我:“还没死心。这件事,我们还没有跟申格沟通,还不知道他本人什么意见。”

    处长:“我就是来说这个事。申格本人说,在统计局太忙了。他打算考研究生,在统计局没有复习时间。办公厅的工作在时间上弹性较大,我们可以给他适当安排复习时间。”

    “如果他真的要深造,我本人表示支持。”我一直以来梦想有继续学习的渴望,可惜,已经是不可能实现了。对申格想要深造的事情从内心很是赞成。

    之后,我和申格沟通,确认他确实要报考研究生。他既然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也无意阻拦。同意他去了办公厅综合处。

    其实,他离开统计局并没有去考研。几年后,从办公厅跳到财政局,又从财政局跳到沈阳的一个什么金融性质的公司,直到在那边退休。

    于亚光。她妈在计委工作,父亲是化工局的领导。年龄较小,人很聪明,闯愣。安排到综合科主要是让她管理资料室。虽然没有统计方面的知识基础,积极上进,在文昌霞等老同志带动下,逐渐参与提供资料,资料整理,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等等工作。1982年初调到物资科工作。后来调到城市调查队,1985年提拔为城队物价科副科长。

    (2014年8月28日17:26:49)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付均的小说统计师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统计师最新章节统计师全文阅读统计师5200统计师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付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