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01章 纯粹

本章节来自于 帝国黎明 http://www.lishu123.com/32/32523/
    周馥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心田,这件事你还是写一个折子呈送中堂吧,想让中堂大人改变主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你说的这家神户铁工所的事情可以详细的跟中堂大人说说,也许有些许转机也说不定,当年中堂大人最早的时候对日本还是非常有好感的,虽不觉与日修好能够抗住西人侵蚀,但有个盟友还是不错的,不过从同治十年到光绪五年,中堂对日本的看法是一日不若一日……你可能还不知道,丹崖在泰西购舰之时,中堂大人信中明语以能治日之水师舰船为要……”

    李鸿章最近这十年对日本的看法变化王伯良还是比较清楚的,由于他与周馥的师生关系,他可以调阅李鸿章诸多奏折,而在与周馥的交流过程中也谈及老李与人书信中的一些态度和真实用意。在周馥看来王伯良值得他去悉心培养,尽管他对王伯良走科举之路他并不乐观,不过以王伯良目前表现出来的才能而言,日后的成就必然会在他之上——这样的人很有可能会成为淮系年轻一代的重要人物,周馥遍历淮系年青一代还真没有比得上王伯良的。

    周馥建议王伯良从日本造舰发展水平来写一份折子呈送李鸿章,这也是利用老李最近十年来对日本感官越来越坏,并且对其警惕心也越来越强而定下的游说策略,这也算是当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过周馥这也是尽人事以听天命,他估计李鸿章现在根本顾不过来这件事,当然这么做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作为李鸿章的心腹,他已经感觉到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的目的并非是针对泰西诸国,而是针对来自日本一日甚过一日的海上威胁。

    现在即便是朝廷那班冬烘先生也不认为一旦同英法这样的强国起了纷争之后,大清国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当年八里桥僧格林沁骑兵的覆灭也让所有人认识到武力对抗西方强国的想法随之覆灭。李鸿章与这些冬烘先生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对海外的情况了解的更清楚一些,发展军备的策略也就更有针对性——英法这样的铁板他是对付不了,但日本这样的小国若是还能骑在头上,那置老李的自尊心于何处?

    哪些国家可以对付,哪些国家可以恐吓,李鸿章心中自然有一本小算盘。一年多前王伯良就对他发出过法国人会在越南生事的警报,李鸿章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些颇为期待的样子,因为那里不是他所管辖的区域,甚至他还可以趁机削弱南方的政治对手。若是日本生事那李鸿章就不能稳坐钓鱼台了,看过地图便知日本只有向南台澎,向西朝鲜两个方向,台湾对日本的诱惑远不如朝鲜,尤其是调兵台湾比朝鲜要远得多。

    王伯良躬身说道:“多谢老师指点迷津!只是日本方面的事情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少,若非缫丝厂生意与日本有些关系,学生也不可能偶然得知这些事情……”

    “你的缫丝厂现在如何?听说十分兴旺啊!”周馥笑着问道。

    王伯良笑着说道:“机器缫丝厂办理的非常顺利,马上就要到年底了扩充的规模比当初想象的要快多了。现在缫丝厂有丝车一千五百部,每部丝车三个丝工,因美租界地处低洼老厂扩充规模的地方有限便在新城建了新厂。每月缫丝一百五十担,估计再过上两三个月等工人操作熟练了每月缫丝能达到两百担上下,今年上海那边的土丝价格跌得厉害,每担土丝比去年少了快五十两,而机器缫丝出来的厂丝价格却没有变还在五百多两的水平上……”

    周馥看着王伯良兴奋的表情,听后也是大为惊讶,尽管他知道王伯良的缫丝厂非常赚钱,却也没想到会如此能赚钱,每月光是出货就在十万两上下,若是刨除诸多成本估计赚个五万两以上不成问题。想到当时他还因为这个缫丝厂说了两句话打消了盛宣怀的念头,现在看来大家都看走眼了。

    这就是银子多了底气足,王伯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别说其他工厂就是单单一个缫丝厂每月几万两银子进账干什么都很硬气;李鸿章虽是贵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每月经手的银钱几十万两甚至百万两的时候也有,但家大业大等着吃饭的嘴也多,拆了东墙补西墙还是捉襟见肘。

    “可惜,这缫丝厂扩张到目前这个规模后,估计日后发展的余地也就不大了,主要还是在蚕茧的供应上。现在缫丝厂主要还是从江浙胡光墉那里购进蚕茧,不过这不是长远之道,学生已经指派人去日本和安徽开拓新的蚕茧购进渠道。刚才学生所说的神户铁工所的消息便是派去日本的人正巧碰上了那家工厂里的安徽老乡才得知的……”

    周馥点点头,这才明白为什么王伯良会对日本这么熟悉,不过想来也是即便大清国在日本设有公使,何如璋和黄遵宪也算是自己人,可惜发回来的消息都是泛泛而言并无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对比之下王伯良派几个人去日本开拓原材料供应渠道,就能够获得日本造船业水平这样有价值的情况,这中间固然有运气的成分,而驻日公使馆和领事馆的不作为亦是其中应有之意。

    “当今日本以全然不同二十年前,‘锐意进取’不足以形容日本发展洋务的状态。早先大家都认为日本国小贫穷,看不起日本称其为‘蕞(音同最)尔小国’,事实上早在十年前人家就有铁路了,至于缫丝、纺织都是属于极力发展的产业,各地都有其示范工厂……”

    王伯良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日本对缫丝是重点发展的,其国内出台了殖产兴业的政策,种桑养蚕机器缫丝是极为重要的方面,盖因以机器缫丝利润极厚。而环顾世界除了我们大清国之外,还有泰西的意大利也是出口生丝,剩下来的便是日本,除了湖丝之外便数厂丝品质最高,意大利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是厂丝,而日本也加快了机器缫丝的步伐,唯独我大清就学生所知除了学生所办的机器缫丝厂之外,也只有在澳门有一家广东人开办的缫丝厂……从学生在缫丝厂的获利来看,日本的缫丝也许用不了一二十年便可在出口上超过我们!”

    丝绸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商品,古往今来便有丝绸之路的说法,可见丝绸对中国的外贸有多么重要。自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便是蚕丝,因为时代的进步清国丝绸自身的竞争力在衰减不说,还要套上一个海关出口税。洋人发明的织机使得出口的重点由丝绸转变成蚕丝,只有在高端丝绸织品上清国还凭借着几千年的手工传统占据优势地位,至于出口的土丝到了进口国之后还需要重新缫制一次提高其品质,价格自然没法与厂丝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几千年的传统做根底,王伯良谈及日本在桑蚕养殖到缫丝乃至丝织产业链条正在努力赶超清国的时候,周馥的第一反应首先是不相信,不过随后也就释然了——眼前可是有个缫丝厂在做榜样,王伯良私人出资所建的缫丝厂尚且如此,日本是有国家支持的又当如何做想?财富的雪球效应在王伯良这家“永和”缫丝厂身上体现无遗,若日本全力在这个行业追赶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心田,你啊!就是太过执着了些!”周馥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最近这一个月,老夫会安排一个时间专门去拜会中堂大人,有些事情你要先想好,能不能说服中堂大人就要看你自己了!”

    周馥最终还是心软了,王伯良与他见过的很多人都不一样,幕府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没有一个特别“纯粹”的人。作为一个读书人经历过国破家亡的周馥对于自强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他不求名利只是认真做事以报答李鸿章的知遇之恩,这使得他成为李鸿章幕府中最为特别的幕僚,也是最受器重的幕僚,若是他愿意李鸿章绝对不会吝啬一个肥缺给他。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周馥认为王伯良与自己差不多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为了富国强兵他可以做出诸多牺牲。更为难得的是王伯良除了是个做事的人之外,他更是一个会做事的人,遍历幕府上下周馥还真没看过有几人能够有这个能耐。尽管有许多方面在周馥看来王伯良是有些“不智”的,不过正因为这些不恰当的举措才让王伯良给他的印象更好,就如同一个君子,若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话,大家即便不会去帮忙也会下意识的不去当绊脚石一样。

    王伯良听后知道自己在周馥这里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有很多观念上的问题根本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改变的,即便周馥这样非常开明的高级幕僚亦是如此。不过周馥的表态对他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有很多问题周馥不知该如何解决,但王伯良能够成功说服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周馥在安排自己与李鸿章深谈之前,也会做一些相关的游说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成功率。

    “多谢老师!”王伯良非常真诚的一辑到地,此刻他才意识到官场上所言的几种最为亲密的关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在他看来周馥与他就是如此。

    转天王伯良便在军营中接到了总署的通知,令他明日与李鸿章一起上船同行前往大沽口,准备登舰验收超勇和扬威两舰。王伯良知道正戏来了,随同李鸿章一起去登舰验收的可不止是自己,还有当初推荐购买两舰的赫德,并且老李带上他最重要的原因并非是给两艘战舰挑刺——这两艘战舰本来就是应付来自日本的海上危机所订购,纯粹是用来应急用的,况且战舰已经购买回来,再挑刺也是于事无补。

    王伯良最重要的任务是正面驳斥赫德对英国战舰的吹嘘,自从定镇两舰的采购合同签订之后,英吉利帝国政府首先便将造舰所需的钢面铁甲禁止向德意志帝国出口,随后便在报纸上开启吹风机来对德意志帝国造舰技术大肆嘲讽,当然在订购国清国这里则是由赫德上蹿下跳来对此次购舰交易挑出种种毛病。

    赫德意图将眼见就要失去的购舰主导权再重新从李鸿章手中夺回来,他既然无法掌握清国水师权力,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来为英国船厂增加战舰订单。李鸿章虽然对别人弹劾他的奏章已经“习以为常”,但与赫德就海军购舰问题实际上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丁汝昌率队远赴欧洲接收战舰并且将战舰驾驶回国,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李鸿章在这上面可是下了重注。

    可以说在超勇扬威两舰归国的事情上,李鸿章赢得相当危险,这与丁汝昌他们能否将战舰开回国内有关,也与老李母亲的病情有关。王伯良很难想象若是几个月前居住在湖广总督府内的李老太太一命呜呼,那即便丁汝昌如同现在一样将战舰开回来了,在大局上也是赫德胜出了。

    不过李鸿章的心思也没白费,更令他意外的是他在几年前本来就不抱有什么希望的留美幼童这次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王伯良写的海军著作居然在西方各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关注,甚至德意志帝国海军部都向驻德公使李凤苞来打探消息,而王伯良对定镇两舰的设计提出局部改动,德方居然非常痛快的便应允了,随后的签订的保价合同和工期保证合同也没有多做为难。

    李鸿章从德方的种种举动上看得出来,王伯良虽是在德意志帝国学习陆军,但写得海军著作在西方引起轰动绝对是非常有分量的,不然德方纵然想要急切的推销外销战舰,也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在老李的眼中赫德就是一个理财有方、管理有术的商人而已,这也就欺负清国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懂海军,现在王伯良的出现给了老李一剂强心针,他要在丁忧之前彻底终结赫德在购舰问题上的威胁……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戒念的小说帝国黎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帝国黎明全文阅读帝国黎明5200帝国黎明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戒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