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一看,竟然是鳌拜。我往四周一看,我竟然躺在行军榻上。我看了他一眼,鳌拜脸转向别处,大声叫道:“摄政王醒了,摄政王醒了。”
“发生了什么事?”我问道。
这时候多铎来了,说道:“别提了,你现在骑马的技术真是越来越差,好端端的竟然跌落马下,所幸没受伤,没流血,要不出师先见血,多不吉利呀。”
“啊,见血也没关系呀,这叫开门红。”我揉着自己头说道。
多铎又说:“十四哥,你这可不应该呀,刚当几天代理皇帝呀,就这么养尊处优,马都快骑不了。我看再这么下去,你快成南明那些废物皇上了。”
哈哈,人们哈哈大声。我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从榻上走下来,说道:备马,本帅要骑马前行。嗻。很快有兵勇骑过马来,我翻身而上,策马扬鞭,一路前行。
跑着跑着,我怎么就感觉这么不对劲。哦,想起来了,我不是宁夺吗?怎么又成了多尔衮?难道又在做梦?我狠掐了一把大腿,哎呦,疼呀,不对呀,不像是做梦呀,难道我是宁夺的时候才是在做梦?
为了改变历史,我要求大军提前行动,三月初就领兵出发,经过十几天的急行军,终于即将到达山海关。山海关名满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中国历代王朝最重要的关隘之一。走了半个多月,终于近在眼前,当一鳞半爪慢慢显露出来的时候,将士们无不欢呼雀跃,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我突然想起出征前的军务安排:多铎、鳌拜为先锋,豪格掌管行军事宜和粮草供应,罗洛浑负责军情军报,便大声喊道:“罗洛浑何在?”
“末将在。”罗洛浑一袭戎装,更显得英武不凡。“是否派探马打探敌情?”我问道。“回摄政王”,罗洛浑回答,我一听怎么说话呢,扯着嗓子嗯了一声,他立即反应过来,重新答道:“回大帅,已经派出去了。”
“传令全军,驻扎在山林之中,尽量不要惊动明朝守军。上将以上将佐随本帅到制高点察看情况。”我下令道。
嗻。将领们诺诺而退,过去安排了,不一会,只见大军迅速转移,就近找到了树茂林深之处。早有探马找到制高点,将领们簇拥着我一拥而上,遥望山海关。
虽然我也爱好军事,对历朝历代及各国战争史也有所了解,但毕竟那是书本上的知识,属于纸上谈兵,而现在可是实打实的打仗,但愿我不会成为下一个赵括。我放眼望去,只见这里风沙满天,荒草遍野,满目萧杀。也许几日之后,这里将有一场恶战,黄沙将会用鲜血浇灌。
在21世纪,我并没有来过山海关,只是在小时候的烟盒上见过一次,见到了真的关口,才知道这里的巍峨雄浑,遥见城楼巍峨,箭楼高耸,飞阁重檐,高遏云天,内接长城,外临大海,大有关锁金龙接燕翼,天开海岳镇辽东之势。关门四周林密壑深,河道纵横,十分险要。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这个关隘,多次阻挠了清兵南下。这里三面环山,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大声赞叹:“不愧是天下第一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罗洛浑!”我喊道。“末将在”。罗洛浑小跑着过来。我又问:“探明山海关的守将是谁了吗?”罗洛浑答道:“回大帅,是大明总兵吴三桂。”什么,这么快?我飞速思考着:现在才三月中旬呀,史书中的吴三桂,不是应该在永平、玉田一代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奶奶个腿儿,本来还想趁虚而入,来个攻其不备,想不道吴三桂回来的这么快,看来这厮果然是个难缠的家伙。
“大帅,何时攻城?”豪格着急地问。
“不急,传令诸军,回撒往松锦方向进发。”我说道。
“大帅,这是为何?”多铎和罗洛浑齐声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我神秘地说道。
嗻!众人诺诺而退。
本来还想稍微改变一下历史,谁知道改变历史可没那么容易。现在的吴三桂心高气傲,此时攻城他势必拼死抵抗。关宁铁骑可不是好惹的,强行攻城,即使能打败吴三桂,那么很可能让李自诚这厮坐收渔利,这赔本儿的买卖咱可不干。将来万一清兵入不了关,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万年笑柄?还是先让吴三桂喘口气吧。也许好戏,马上就要开场了。
在我的命令下,大军慢悠悠向松锦进发。
此时的山海关内一片白衣素缟,他们全部在为崇祯皇帝戴孝。吴三桂为什么提前回来了呢?原来,不久以前大明居庸关总兵唐通投降大顺,并奉李自成军令乘虚来占领山海关。吴三桂收到消息,指挥军队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赶在了唐通之前攻占了山海关。此时,唐通大军大兵压境,而关外又有清兵蠢蠢欲动。吴三桂进退失据,忧心忡忡,急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归降大顺,这是一条生路,但这却是他最不愿意走的路,身为地主阶段的代表,向一群泥腿子卑躬屈膝,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面对的。另一条是死守山海关,这是一条死路,为大明尽忠固然能搏得千古美名,可他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乱世枭雄,在尚未建功立业闯出名堂之前去死,又如何甘心?
正当他忧心如焚的时候,探马来报。
“传!”吴三桂竟急得站起身来。
探马上前,单膝跪倒说道:“叩见总兵大人!”
吴三桂一把搀起,问道:“军情如何?”
探马喘了口气,弓下腰回报:“回大人,清兵不知何突然退兵,关外危机暂时解除。”
“真的吗?”吴三桂得此消息,顿时喜出望外。
“千真万确!”探马坚定的说。
“再探!”吴三桂继续命令道。
“领命!”探马回身要走。
“慢着!”吴三桂说道。
“总兵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探马小心问道。
吴三桂,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说道:“辛苦了。”
“大人!”天气寒冷,此言温暖,探马一时间竟差点感动落泪。
“快去办差吧,小心些!”吴三桂说道。
“谢大人!小的一定不辱使命!”探马急急而去。
清兵退了,真是冥冥中自在天助。但是,这时候他还要解决唐通这个大麻烦。同为大明边关总兵,吴三桂对唐通可以说是比较了解。战胜他固然不难,然而他的身后有几十万的大顺军队,他这区区三万多人如何抵挡。
唐通当然也不是傻子,来到山海关前,干脆安营扎寨,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开始遣使劝降。
初次来使,一听他们是来劝降的,吴三桂怒不可遏,心想:唐通鼠辈也敢招降与我,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吴三桂将使者暴打一顿轰了出去。
结果,唐通是一条赖皮狗,不断遣使劝降。吴三桂,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还杀了几个,但是唐通依然坚决,天天派人来劝降。
吴三桂没有办法,但在不自觉中,他开始对使者越来越客气。最后,竟然对唐通来使,说道:“你先回去,让本总兵官好好考虑考虑。”
使者大喜,拱手道贺:“大人英明,我等皆盼云开月明之日。”
久经思索考,求生的意念占了上风,吴三桂突然想开了:昔日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和尚都能做皇帝,李自成一个马夫有产阶级又如何不能坐天下呢?几天后,他下令撤去灵堂素,他在全军面前大喊:“乾坤逆转,大明猝亡,一时间我们无主可依,无处可投。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大顺大兵压境,我等处境实为狼狈。三桂何尝不想,以死效忠,流芳千古。然而,三桂手下三万兄弟,个个都是英雄男儿,谁不想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就这样死去,大家能甘心吗?”
“总兵大人说的是,末将等不甘心呀!”一员副将说道。
“对,不甘心不甘心。”众军齐呼。
吴三桂接着说道:“试问众兄弟,谁无父母妻儿。我等皆是家中顶梁之柱,你我枉作乱世冤魂,我们的父母兄弟又该如何自处。”
吴三桂一句话,说的关宁众军都低下头,伤悲起来。吴三桂见些情景,说道:“天不佑大明,改朝换代自古始然。如若不是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自毁长城杀袁崇焕将军,对我关宁铁骑既用且防,错过移师回防良机,何以身死国灭,置我等于万劫不复之地。”
众将听在耳里,思考在心里,大家纷纷默不作声。
吴三桂又说道:“闯军虽不才,但是已得天下,我等纵有惊天之才,也再无回天之力。为众兄弟计,三桂愿为千古罪人,率众兄弟投降大顺。三桂愿以一已之骂名,换众兄弟锦绣前程。”
此刻有偏将恰到好处的大呼:“总兵大人贤德,誓死效命总兵大人。”
众人一听,纷纷齐呼:“誓死效命总兵大人。”
吴三桂一听时候到了,大呼:“只要关宁铁骑在,就有我等辉煌与光荣在。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全军一齐大喊:“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来人!”吴三桂大喊。
“末将在!”两员偏将应声出列。
吴三桂大声命令道:“通知唐通,归降大顺。”
“末将领命!”两员偏将急急而去。
当使者来到唐通帐中,他得知吴三桂要归降,顿时喜出望外,急报李自成。
李自成此时干什么呢?他正站在后来被称为正大光明殿的龙椅前踌躇着。这个殿先前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因为后来被李自成烧了,是重新翻盖过的。令人称奇的事,大殿付之一炬,那张龙椅却安然无恙。我们现在说的正是这件奇事。李自成为什么犯愁呢,他在犹豫要不要坐上去。他为什么犹豫呢?因为坊间传闻,不是真命天子,坐上去头顶那条龙嘴里含着的铁珠就会吐出来,将椅子上的人活活砸死。以前的人迷信,信这个,但是也并不一定是迷信,用科学解释可能就是椅子有机关,只有正常继位的人才会被授予玄机,知道怎样坐着才能使龙珠不砸出来。
李自成这个大老粗当然不懂,思考半天还是没敢坐上去。正沮丧着,前方传来了令他高兴的消息:吴三桂降了。这怎不令他喜出望外,着急麻慌地跟他的军师、将军们商议去了。
吴三桂等了几天,京城终于传来消息,李自成封他为平西伯、武英殿大学士,并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等到立功之日再行升赏”。钱粮虽然不多,这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关宁军确实是雪中送炭。
拿到军饷钱粮,吴三桂乐的合不拢嘴,一高兴痛快地将山海关移交唐通,而后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回京受封去了。
刚行不远,就有亲信来报,称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李自成的部将抓了,吴三桂听后一愣,随即笑道:“这是误会,等我到京,闯王自会放人。”大军继续前行。
行至中途,又有亲信来报,称吴三桂的家产被李自成的部将抢占,吴三桂又是一愣,而后也轻松笑笑,说道:“没事,这是误会,等我到京,闯王定会奉还。”大军继续前行。
快入丰台,亲信再次来报,称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强占,吴三桂一听脸立即变绿,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将士们都在笑话自己。他心想:别的能忍这能忍吗?这大王八当了,将来怎么领兵,怎么服众,这乱世霸业如何建立?他再也忍不了啦,大叫:“大丈夫不能保护一女子,有何目立于天地之间!”随后,他拔出战刀将身边一名传旨使者一刀两断,另一名使者还没反应过来又被割去双耳。吴三桂下马,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大声叫道:“告诉李自成,老子与他不共戴天,让他把头送来见我。”
“吴三桂反水啦!”使者一路狂奔跑向京城,可他的腿哪儿有人家马快,等他报告李自成的时候,吴三桂早就走远了。吴三桂的态度逆转在大顺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大家意见基本分成两派:一派意见是暂时搁置,这一派意见占绝大多数人;另一派的意见是立即予以征讨,人数很少,少到只有李自成一个人。您还别忙着奇怪,其实很好理解,李自成的部将、兵卒们都是凡夫走卒出身,早已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拷掠故明脏官、坐拥声色美姬实在是不亦乐乎,哪个还想再去冒死作战。他的军师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虽然是落弟秀才、江湖郎中等“文化人”,有一定的头脑,也混过社会和官场,有一些见识,由于其出身、受教育程度及生活圈子实在是不高,显然并没有长远眼光和大的韬略。总之一句话,李自成封的文武大臣们一致认为:新得京师,人心震迭,而且关宁铁骑以素能战闻名,不可轻视,劝李自成不宜大举征伐,还是暂时维持现状,继续招降为上。其实李自成军中,最有远见和才能的还是他自己,他深知吴三桂不灭,后患无穷。他在正大光明殿召集众将宣布:“吴贼反复,实为可恨,孤意已决,决定亲征。孤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出京师,一举讨平敌逆。哪位将军愿意随孤出征?”
李自成话说完,将领们寥寥影响,他尴尬的很,却也没有办法,他叹了口气说道:散朝。人们一哄而散,尤如村里人赶集买豆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