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新章节来自屋┕_┙檐┕_┙下文學網:第九章 有的时候,艰苦的磨砺也是一笔人生财富
过了正月十五,柳湾村接到公社的一个通知,要村里派出十六个人去六十里地之外的潮白河出河工,工具自备,伙食自理。邓宝山那天去队部报到时,队长孙老蔫儿正和其他村干部商量这次分配河工的人选,他见宝山找他分派活计,便随手一划拉说:“你先去出河工吧,回来再给你分派地方。”就这样,邓宝山的名字便让孙老蔫儿写在了派出河工的人员名单。随后,宝山回到家里简单的准备了下出门在外要穿的衣服和铺盖,第二天早上起来,便和那十几个人一起,坐上村里的手扶拖拉机来到了潮白河工地。
在当时农村,说到最累人的活计,人们总结出了这么个四大累:挖河、打堤、拔麦子、脱坯(这第四累是作者给编上去的,因为挂在人们嘴边儿上的第四累实在是太腌臜,所以作者不好意思说出口)。那会儿,谁要是摊上这四样活儿,就连最棒的小伙子听了也会心里发憷腿肚子转筋。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是低下,几乎所有的体力活儿都是凭靠消耗人们的体力来完成的,挖河筑堤时需要挖掘和运送大量的土方,而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都是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来完成的。
来到挖河工地,把换洗衣服和铺盖放到事先安排好的老乡家里后,孙老蔫儿便领着宝山他们十几个人去了工地,到了属于柳湾村修挖的河段,二话不说,便领着大伙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在挖河的工地上,宝山他们这一帮人的劳动工具只有三样:铁锹、独轮车和几根拇指粗的麻绳。他们先是将河底的淤泥挖上来,再一锹一锹地装上独轮车,一人架着车把,车前栓上一根麻绳由人拉着,需要爬一段很陡很长的河坡才能运送到河堤上去。由于宝山操控独轮车的技术不咋地,队长孙老蔫儿就把一根拴在车头的麻绳扔给了他,于是,宝山只好把麻绳往肩膀上一搭,驾车人只要抄起车把,他就成了一头拉独套的毛驴。
第一天下来,宝山的两只肩膀全都红肿起来了,两条腿也像灌了铅似的,抬动一下都费劲。可是,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一个个的就被孙老蔫儿从热炕上喊起来了,囫囵吃上几口东西后就又奔往了工地。
几天下来,几个拉车人的两肩都被磨破了,绳子往肩膀上一搭就疼得难受,工程进度也明显地降了下来。孙老蔫儿见自己手底下的几个小伙子实在是干不下去,就让人从柳湾村拉了两头毛驴来,这么一来,人们的劳动强度虽然降低了,可工程进度却加快了不少。到后来,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头棕脊背白肚皮的小毛驴生生给累死在了工地上。几天后,待到这十几个人把驴肉吃干净了,活儿也干完了
奋战了一个多月的挖河任务总算是完成了,再次饱尝了高强度劳动之苦的邓宝山回到了村里。
刚刚回到家里没几天,公社又给村里派了新的任务,要柳湾村出四个年轻的壮劳力,和全公社的一百多号人到怀柔去修铁路。
就这样,刚刚恢复了体力的邓宝山和赵满仓、邢来福、郝学成四个人被派了这趟公差。
这天上午,宝山他们几个扛着铺盖坐着队里的手扶拖拉机来到了公社大院,待各村的民工到齐后,被安排了连长职务的宋连平站在高台上给大家讲话,他说:“咱们这次去怀柔修铁路的时间会很长,最快半年,多则一两年,那要看工程进度和完成的情况,直到把上面交给咱们的路基修好了,这支队伍才能解散。”
这次外出做工,除了生产队每天给他们记整劳力的十分工外,公社还给每个人每月补助十二块钱的饭钱。说起来,在那会能有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但省了自家的粮食,每天还能稳挣十分工,就连邓德发老汉都觉着这趟差事不亏,所以就把自己老儿子的名字给写上了。
邓宝山他们这一百多人,是分乘两台大挂斗的“东方红”拖拉机从草场公社的大院里出发的,另外一辆130汽车上拉着锅碗瓢勺和十来个伙夫,他们一路颠簸着,拖拉机足足跑了有六七个钟头才算到了目的地。
他们这一百多人按军队的建制成立了连部,除了连长和指导员外,其他人被分成了三个排十二个班,分别配备了六个正副排长和二十四个正副班长,每个排还专门指定一个人做学习辅导员。邓宝山和村里的其他三个伙伴儿被拆分开了,宝山被分在了三排一班,其他三个被分别安排到了一排和二排。三排长徐大炮见宝山是个刚毕业不久的高中生,身上还带着书生气,心里便滋生出了爱才情怀,于是,他便给宝山安了个学习辅导员的差事。
这条正处在施工之中的铁路在怀柔县城以北十几里外的大山里,名字叫沙通铁路。宝山从徐大炮的嘴里听说,这条铁路从京城通往东北的一条战备铁路,属于保密性质的,不对外公开。宝山他们这个连队分到的路段是几座小山包,还有几条需要填埋的山沟,他们的任务就是铲掉这几座小山包和把那几条山沟填平。距离他们施工工地最近的一个小山村叫做四合村,大约五六十户人家,把老弱病残全加在一块儿也就二百多口人。
草场公社的一百多名民工来到这里时,供他们住宿的工棚还没完全搭建好,有一部分民工要分配到四合村的农户去借宿。连部与一排和二排在已经搭建好的工棚里落了脚,而宝山他们三排则被分到了四合村老乡的家里,宝山和其他三位民工一起,被安排到了四合村里一位姓古的人家,供给他们居住的这户人家的一间草棚,由几根木棒架起来一块荆条编成的大通铺,这便是供宝山他们四人睡觉的地方。
好在天气已经进入了春天,这间狭小的屋子有他们四个大小伙子挤在一块,并不感觉到寒冷。再说,宝山他们每天顶多在这里睡上七八个小时的时间,累了一天了,躺进被窝儿里就跟死狗似的了,怎么着都好对付。
从四合村到去食堂吃饭的路上,约摸有走上两里地的路程,从食堂吃完饭便直接去了工地,这之间还要走上四五里的山路。每天只是这两个来回的路程,就已经把人们的体力消耗掉了一半儿,更不用说到了工地再开挖土石方这等力气活儿了。每天从食堂吃完晚饭,几个人一回到这个荆条铺上,几乎连洗把脸的力气都消耗殆尽了,草草的收拾一下,钻进被子没说上几句话,几个人就都进入了梦乡。
宝山他们的房东叫古北山,将近五十多岁的年纪,家里一共三口人,除了这对老夫妻俩,还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是这老两口儿三十多岁才生下的唯一独女。姑娘的身量不高,大约在一米五六的样子。只见她:两条粗黑油亮的发辫儿悬垂到了腰际,一张匀称的瓜子脸上忽闪着一对儿会说话的大眼睛,一副凸凹有致娇小玲珑的身材婀娜窈窕,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慧干练的姑娘……宝山从她爹娘的呼唤声里,知道了这位灵动活泼的姑娘名字——巧玲。
巧玲是个性格活泼且爱说爱笑的姑娘。读完初中后,巧玲是有机会接着读高中的,可她父母嫌学校离家太远,闺女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不放心,就托人在社办的一家玉器厂给巧玲找了份儿雕琢玉器的技术活儿。由于厂子不大,活路不是那么充裕,巧玲时常赋闲在家帮爹娘做些杂活儿。
自从宝山他们几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住进来后,让这个往日里只有三口之家的小小院落立时便显得热闹和拥挤起来。没用几天的时间,心地单纯且性格开朗的古巧玲便和宝山他们几个熟识起来了,除了主动和他们说笑聊天之外,还时不时主动张罗这要给他们几个洗衣服。
和宝山住在一起的郭强和徐思明都在三十岁出头儿,两个人都是结了婚的人,孩子也有两三个了。另外一个年轻人叫高明久,二十三四岁,在家时已经和对象把定亲饭都吃过了,就等着修完铁路回去就把婚事办了。在他们这四个人里,就属邓宝山的岁数最小,可是的文化层次最高,再有,刚满十九岁的他正处在青春年少满怀理想生命活力旺盛的时候。宝山将近一米八零的身高,在他们一百多名民工中身材算是最高的几个,再配上他那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看上去很是生动帅气,特别是潜藏在他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这是他和那些民工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巧玲是个聪慧的姑娘,十八岁的她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了。由于邓宝山的突然出现,这让巧玲原本还显朦胧的意识不但逐渐清晰了起来,就连追求的目标也更具体了。
没多长时间,巧玲姑娘便对宝山产生了浓浓的好感。平时,在院子里和他们几个相遇的时候,巧玲送给宝山的微笑最多,看他时的眼神却最为明亮。往往,在她欢快的笑意里还会显露出一个姑娘家所特有的矜持与羞涩。在每次她张罗着给他们几个人洗衣服时,被她抓在手里的却往往是宝山的蓝咔叽中山装,即便宝山的衣服和其他人的衣服一起洗时,可洗得最干净叠放得最整齐的却是宝山的。
年轻人的心是极为敏感的,哪怕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感觉得到。
有一天晚上,宝山一个人从草棚里出来去院外方便,待他回到院子时,站在堂屋檐下的巧玲小声地叫住了他,并且快步地走到了宝山的跟前,她悄悄地将一碗炒熟的板栗和花生快速地倒进了宝山的外衣口袋,旋即,便转身跑回了自己的屋子。
正是从这一晚开始,聪明的宝山便明白巧玲对自己的心思了。远在异地他乡,整日的繁重劳动与枯燥乏味的生活,这让空有一腔抱负和理想的邓宝山显得格外的寂寞,在这个时候,身边能有这么一位可人的姑娘心里装着自己关心着自己,这份温暖还是让有些苦闷的宝山心里漾起了幸福的涟漪。
爱情这东西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两个人经过长久的相处才会慢慢的找到些感觉;可有的时候,爱情的降临就像电光石火般那样迅疾热烈,也许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闪电式的爱情吧?巧玲之于宝山的这种感觉,大概就属于这个类型吧。巧玲的心地还很单纯,她还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情感的碰撞。她的心里是这么想的,一条修建在她家门口的铁路还没个影子,上天却给她送来了一位白马王子,这是上天对她的垂青和眷顾。一个十八岁的年轻姑娘,正是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幻梦的时候,对未来的生活寄予了无限遐想富于浪漫色彩的人生阶段,尤其是对于爱情的朦胧和神奇,就如春天里准备破土而出的一粒种子,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它萌发的冲动。
由于年龄相近,两人在一起时的共同语言就多,加之巧玲的性格又很活泼,与性格比较内敛的秀儿相比,巧玲就显得更容易接触和亲近。再说,宝山也是个性格的开朗的年轻人,虽说他和巧玲接触的时间不是太长,但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都能碰面,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没多长时间,宝山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位活泼灵动的巧玲姑娘。但是,从最直接的感觉来说,宝山的心里更希望把巧玲看成是自己的妹妹,因为,他心里的那个特殊位置早已被从小一起长的秀儿给占领了,他不能欺骗和背叛自己的感情,更不应该让这不可能结下果实的爱情之花同时伤害到两位纯洁的姑娘。
两个月后,与连部相隔不远的三个临时工棚搭建好了,里面也都架好了能睡下十几个人的大通铺,连长宋连平一声令下,散居在老乡家里的三十几个民工便都集中到了三座工棚里吃住了。 【屋檐下文学网友情提示:由于作者更换书名比较频繁,如果本书最新章节未更新,(可能作者已更换书名)请大家在本站搜索作者名,查看最新章节,如果未更名,请登录联系管理员更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