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25.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本章节来自于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http://www.lishu123.com/72/72897/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声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武道丹尊)【小说网】

    ――(英国)洛克

    【经典事例】

    吕涛10岁,妈妈给他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希望他能练一手漂亮的球技。刚买来的时候,吕涛兴奋不已,每天都练习。可是现在一提到球,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兴趣了。

    一天晚上,吕涛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妈妈走到儿子身边问他:“儿子,球拍呢?”吕涛专注于电视:“丢了。”妈妈很气愤,责斥了他几句,可是吕涛毫无羞愧之感,气得妈妈走到电视机前把电视关了。可是,吕涛不理睬,甩开房门离开了。

    爸爸回家后和吕涛谈了很久,终于解开了孩子的心结。后来,吕涛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您知道我为什么要丢掉那副球拍吗?因为它已经不能给我带来快乐,而成为我的负担。您还记得吗?开始时,为了提高我的球技,您每天晚上都陪我练习。可是后来,您逐渐失去了耐性。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指责我:‘别人的孩子几块钱一副球拍就能打一手好球,而你舀着300多块钱的球拍,却打不出像样的球来。’您还指责我……您知道吗?您的揠苗助长已经让我对它失去信心了,现在我只要站在球台旁,心里就会发抖,发一个球,您批评的声音就会回响在我耳边。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能练出好球吗?”

    【智慧点拨】

    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都能理解,但对孩子的学习或某一方面的爱好特长寄予很高的期望,恨铁不成钢,甚至恼羞成怒,当众批评甚至羞辱孩子,最终结果只能像吕涛那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自尊心和积极性都被打消了。

    孩子渴望被保护、被爱,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父母当众批评孩子,会让他觉得父母是在揭他的短,甚至揭开他心灵上的“伤疤”,导致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崩溃,甚至产生以丑为美的错误心理。

    不当众批评孩子是要求父母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样会有益于他形成一种自尊、自爱的心理。一般具有这样情感的孩子,也往往尊重他人,进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也会更自信,责任感也会更强。

    所以,当孩子有缺点,父母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建议或引导孩子说出补救的措施。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更能接受。

    【参考建议】

    成功的家庭教育来源于父母了解孩子,接受并尊重他,而不是揭他的短。因此,当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令父母满意时,父母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随意指责,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结合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与积极引导。

    1.适度沉默,给孩子保留尊严。

    在公共场合,一些很明显的错误或者顽固性错误,父母不用说,孩子自己也会意识到。(总裁别太霸道了)如果这时父母还是依照惯性指责一番,很可能会让他很没面子。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无所谓”的态度,说过后,眨眼就忘记了。

    相反,父母如果适度沉默,给孩子保留了一份尊严,也会营造出一个紧张的气氛,让孩子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当然,这段时间也正是孩子自我反省的好时机,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批评要合理,不夸大事实。

    生活中,有些批评之所以会遭到孩子的抵触,甚至让他产生不满,就是因为父母批评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事实,使他反感。

    所以,要想抑制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等,父母的批评一定要合理,让孩子从心理上服气。合理的基础是父母要先弄清事实,听一听孩子的理由,然后批评要有针对性,不东拉西扯,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才能有教育的意义。

    3.找准批评的时机。

    当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惩罚必要而难免,但要选择时机,注意场合,讲究分寸。在公众场合,父母可以制止孩子过分的行为,然后把他带到其他地方,让孩子认识错误。

    一般来说,犯错误的时间和教育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间隔太长可能导致孩子已经忘记了这件错事,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当然,父母要允许孩子做错事说错话,因为犯错可以获得相关经验和学识,正是他成长的机会。

    【金玉良言】

    批评孩子是一门学问,即使不当众批评孩子也要做到恰到好处。有些是非分明的事情,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父母要马上制止,言词程度要根据犯错的程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识错误情况而定,以免他产生侥幸心理。

    §§§26.不说讽刺孩子的话

    讽刺、挖苦、训斥是孩子心灵的杀手,而表扬、肯定、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苏淳文科成绩非常好,但数学成绩也就勉强及格。到了初中3年级,数学更差了,连及格都不能保证了。妈妈为此请了两名数学老师给他补习。

    补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上升的迹象。妈妈又专门请来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给她补习,可是数学成绩不仅没提高,英语和语文成绩反而落下来了。眼看着孩子再过半年要中考了,妈妈情急之下,批评她:“你怎么这么笨呢?请了这么多‘牛’人给你补习都不行。你在数学上的反应就像是一头牛!”

    初三第一学期过去了,苏淳舀着成绩单沮丧地走到妈妈面前。妈妈接过成绩单:“天哪!数学竟然考了46。”瞬时露出一脸无奈的表情,刚要说点儿什么。

    这时,苏淳说话了:“妈妈,不用说了,我已经蘀您惩罚过我自己了。”说完,把衣服袖子挽起来,胳膊上露出一片青紫的印迹。原来孙淳惩罚自己的方式就是用指甲掐自己,妈妈看了后,很心疼。

    【智慧点拨】

    孩子是脆弱的,尤其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成绩差了,最伤心的是自己,而苏淳的妈妈恨铁不成钢,一句无心的话超出了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总裁专属·宝贝,嫁我吧)同时,妈妈请很多老师辅导的做法,无疑放大了他数学成绩差的这个事实,从而使他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用不正当的方式惩罚自己。可见,父母的讽刺和挖苦,只会适得其反。

    语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等对孩子的行为甚至心理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激励和赞赏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但挖苦和讽刺反而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加深了其不好的行为,也会助长他不诚实和任性的毛病。

    而生活中,有些父母并不是有意要挖苦孩子,当看到孩子做错事,盛怒之下,讽刺的语言就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气消了也就没事了。可是孩子不会忘记这些刻苦铭心的伤害,他可以接受父母的批评,但是绝对不能接受人格上的侮辱。久而久之,讽刺就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障碍。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用讽刺的话刺伤孩子幼小而又脆弱的心灵。

    【参考建议】

    教育孩子,父母的心态很重要,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善用语言的艺术,遵循一条原则:冷下下来,阐述事件本身,不带有个人情绪色彩。

    1.不给孩子贴“笨”标签。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这种现象对敏感的孩子的影响尤为突出。如果,父母总是说孩子“笨”,会让他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真的很笨,甚至按照“笨”的模式塑造自己,约束自己,解释自己的某些行为。所以,像“笨”、“傻”、“你怎么这么不争气”等都不能用来刺激孩子。

    那么,当孩子舀回不满意的成绩单,或是做错事情时,父母怎样管好自己的脾气,不让负面评价脱口而出呢?父母可以坚持“停想教”三个原则:先把负面的语言“停”下来,然后“想”一想这些话会形成哪些后果,最后再心平气和地“教”育他。

    2.批评孩子的行为,不是人格。

    批评孩子时,父母要遵循一条原则: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这就要求父母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就事论事。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把握好几条原则:故意冷淡孩子,可以使他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有利于他反省自己的过失;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来批评教育孩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批评教育孩子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切忌当众训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用激将法刺激他,使之改正缺点;借助于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含蓄委婉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用幽默的手段批评,能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让他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只要坚持以上原则,一定可以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批评,从而改正错误。

    3.把握好“玩笑”的度。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比较敏感,对孩子偶尔好的行为表现,父母要表扬,提高其积极性。可是有的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孩子突然主动帮妈妈打扫卫生,不用催促,自动写作业了,父母这时候感到惊讶,就说“今天太阳怎么打西边出来了”或者“你还是我的女儿吗?怎么一下变得这么勤劳”,话语中带有意外和高兴,但是明显也带“刺”。(重生之校园特种兵)这些话还是不说为好,以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而表扬是最直接,也是最能激励孩子的方式,因此,父母最好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不用阴阳怪调的话嘲笑、讽刺孩子。

    【金玉良言】

    父母讽刺孩子的话包括:“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呀”、“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可真厉害,居然做出这种事来”、“你就天天看电视吧,以后就和电视过一辈子”、“你就学成这样,以后连扫马路都没人要你”等等,父母切忌说类似的话,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7.不说对孩子要求过高的话

    过高的希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一位上初中的女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父母对我有很高的希望,这让我很苦恼。小时候,妈妈把我送进了重点小学,每次我都能考班里第一。后来我考上了市重点中学,这个地方高手云集,我的成绩不像小学那样好了,我尝试到了失败的滋味。

    一次考试后,我沮丧地回到家。妈妈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问道:“考得怎么样?”我说考得不好。然后,妈妈低低地应了一声:“考得不好,下次努力吧!”说完,她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虽然妈妈没批评我,但我开始深深地自责起来,希望下次能考好,希望能够对得起妈妈。

    很快又一次考试来临了,妈妈不断叮嘱我:“你要考得不好,同学会看不起你,老师也会看不起你,周围的人都会看不起你。”听了这些话,我很恐惧。如我所料,考试成绩下来,仍旧很不理想。

    我开始怀疑,妈妈究竟爱的是我,还是爱我的考分,真希望妈妈能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别总盯着“分”。

    【智慧点拨】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人,这无可厚非,期望本身是一种信任、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像案例中女孩描述的那样,妈妈的态度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父母的爱。可见,过高的希望只会让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父母。某市曾对800名学生的父母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父母希望孩子受教育程度要达到或超过大学毕业,对孩子期望的就业职位依次是:医生、工程师、大学教师、科技人员、运动员、作家、翻译,而这几类从业者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例才不到1%。

    同样有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有21%的孩子称“我感到活得很累”,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直处于不断努力,但却总达不到父母的目标的状态。为此,他们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焦虑感。有近一半的孩子认为对不起父母,有的甚至出现做恶梦、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病理反应。事实证明,长期处于过高要求影响下的孩子,一方面容易变得怯懦、自卑、做事缩手缩脚,另一方面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甚至对社会都抱有敌意。

    以此可见,过高的希望不仅平添了孩子的痛苦,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烦恼。(总裁的美丽娇妻)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给他合理的期望。

    【参考建议】

    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对孩子高期望、严要求可以理解,但是应当把握好“度”。期望过高只会让孩子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渐渐地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1.不宜说类似下面的话。

    父母的语言透露出孩子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如,“妈妈为了你,连那么赚钱的生意都停了下来,你要是学习不好,你对得起谁呀”、“你要是考班里前5名,我就给你……”、“爸爸妈妈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你好”等等,这些语言透露出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所以,父母最好能避免。

    2.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期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望和要求,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父母不可以将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人生不是单纯的父母的延续。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无论孩子从事任何工作,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成功的。同时,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的多样性,应该按照他的个性特点发展,让他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父母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给孩子过大压力,默默的支持应该是孩子前进的最大的动力。

    3.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成绩是一点点提高的,优秀是一点点培育出来的。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关注其进步的同时,父母不能过分关注成绩和名次,因为考试充其量不过是检验孩子学习质量的一种手段,分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学习水平。

    相反,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每一次小进步,及时鼓励,并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总有一天他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4.给孩子制定阶梯式目标。

    父母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优势的基础上,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给孩子制定一份阶梯式的目标。同时,父母要在孩子前进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赏识、鼓励,并始终对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期待。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问题或工作,父母要视孩子的能力,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完成都给他一定的鼓励。

    【金玉良言】

    父母对孩子不要说要求过高的话,在孩子幼年时也不应管束太多,要让他自由地发挥天性,在其本性流露中慢慢发现他的特长与爱好,进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对他加以培养。父母只有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28.不说让孩子自卑的话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卑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卑心不可有。

    ――(中国)邹韬奋

    【经典事例】

    听说王茜要代表学校参加市共青团主办的歌唱比赛,王茜的妈妈兴奋极了。(九星修魂诀)第二天,妈妈给王茜买了一套漂亮得体的新衣服,还把王茜亲了又亲。

    可是,因为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歌唱比赛,难免有些紧张,王茜站在舞台上面红耳赤,唱得简直是一塌糊涂。最后,连评委都有些不好意思,打出了几个照顾分,但王茜的得分还是最低的。

    回来后,妈妈知道了比赛结果,非但没有安慰失败的女儿。相反和王茜比赛之前相比判若两人:“我真为你感到丢脸!你怎么能唱成这个样子呢?简直是不可思议!今天别想出去玩了,好好在房间里反省。”王茜低着头,伤心地走向了房间……

    【智慧点拨】

    妈妈的这番话,让王茜完全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从此就会是一个失败者,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充满了强烈的自卑感。因为她在最需要母亲鼓励时,母亲却着实数落了她一通。

    自卑是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的失衡,使人往往过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变得悲观失望,甚至是自暴自弃。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也会束缚他的创造才能与聪明才智。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因为他们让自己陷入了自卑的情绪中,总是把“我不行”、“我没希望”、“我会失败”等消极的话挂在嘴边。

    实际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性格缺陷,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对孩子身心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

    同时,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所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务必尽早帮助他克服,以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的性格,给其健全的个性留下遗憾。

    【参考建议】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自卑。”的确如此,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我调适能力差,对很多评价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如果父母总说一些刺激他的话,让他更自卑,恐怕就是悲剧中的悲剧。所以,父母不能再“雪上加霜”,应该积极引导他,减弱他负面的情绪。

    1.永远不贬低孩子。

    比尔?盖茨的父亲在教育他时,遵循一条原则:永远不要贬低孩子。的确如此,贬低孩子不仅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只会使孩子更加没信心。试想,一句“这个都干不好,你将来能做什么”把孩子的将来都否定了,可想对孩子的刺激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最容易断送孩子前程的一句话。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说贬低孩子的话,应该经常鼓励他:“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并坚持不懈,就会实现目标。”从而增加他的信心和勇气。

    2.不说以下类似的话。

    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言行,做到以下几点:不说舀孩子和别人比较的话,“你看看人家xx”、“人家xx行,你怎么不行呢”;不说挖苦孩子的话,“你真是废物”、你真是不自量力、“你脑袋进水了?想什么呢”、“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没救了”;不说质问的话,“你怎么总是出错”、“你就知道玩,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等等。父母要做到不说以上类似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保护他幼小的心灵。

    3.在孩子失败时,不指责他。

    孩子失败时,最需要父母安慰,相反,父母的质问和指责会让他认为父母很冷酷,同时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失败和错误是一种“罪恶”。可见,无谓的指责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久而久之,孩子还会变得忧郁,甚至心灵扭曲,这些都可能是父母无意中造成的。所以,父母要端正思想,失败和犯错误并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处理得当,给他时间,他会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4.把“疑问句”换成“肯定句”。

    人多少都会存在自卑情绪,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要多鼓励、肯定他。同时把一些类似于“你行吗”、“你能**完成吗”的疑问句换成“你能行”、“妈妈相信你能**完成”的肯定句。父母在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对他说“你可以”、“你好棒”、“你干得真漂亮”等类似的话为孩子打气加油。

    【金玉良言】

    为了消除孩子的自卑情绪,父母除了不说一些刺激他自尊心的话以外,还可以教他鼓励自己的方法。如,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今天可以表现得很好”;遇到困难时,暗示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能行”,这样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从而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建立积极的心态。

    §§§29.不说抱怨孩子的话

    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江河被污染,蓝天被污染,食物被污染,水被污染,就连家庭的气氛也被“抱怨”污染了。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星期日,一位母亲陪5岁的儿子上绘画班。这个班允许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好让父母知道怎样辅导孩子。

    上课后,老师在上面讲,这位母亲一直在下面提示:“快听,应该这样画。”“快看,老师是怎样画的。”“你听明白了没有?”“唉,不对,不是这样!”“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真是不争气,这么简单都画不好!”就这样,这位母亲的话把孩子的思路完全打断了,孩子根本就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

    老师讲完课后,孩子们开始画画了。这位母亲更忙了,一会儿给孩子擦了这笔,一会儿又涂了那一划,“不行,不对,你画得和老师不一样。”孩子都快被母亲给说哭了。

    最后,孩子的画和老师示范的画很像了,这位母亲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情。

    【智慧点拨】

    试想,一个刚学画画的5岁孩子,画画的动作还不协调,根本不能与老师相比,如果能像老师画的那样,也就不参加学习了。在课堂上,与其说这位母亲是指点孩子,还不如说她是在抱怨孩子。

    孩子的学习过程有自身的规律,总是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从幼稚到成熟。对于孩子,父母不应该抱怨,应该给予真诚的指导与鼓励。因为抱怨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负面信息,只会让孩子产生胆怯心理,遏制他探索求知的**,甚至感到厌烦,说不定本来很有天分的孩子,也就这样被父母压抑了。

    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善待孩子的错误与缺点,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总结错误,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

    有的孩子非常内向,上课时即使会作答,也不敢举手,虽然有实力,但成绩却不理想。这种孩子,其动作总是缓慢,畏畏缩缩,的确令父母感到焦急。可一些母亲为了矫正孩子的这种性格,总是再三责骂:“你实在太死气沉沉了!”“你应该活泼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很难奏效,因为越抱怨,就越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形成心理负担。

    【参考建议】

    &nbsp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轻易抱怨孩子,而是要允许他犯错,同时适当鼓励孩子,给他自信心。这样,就能让他保持自己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同时也会保持住他的自尊,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

    1.抑制住自己的烦躁情绪。

    有些父母性格比较急躁,看到孩子拖拖拉拉,就会发火:“快过来,你让爸爸喊你几遍?”这样的话让谁听了都会不舒服。看到孩子成绩不好了,质问他:“你怎么搞的,怎么这次成绩这么差!”父母只要看到孩子表现没能如自己的愿,一股无名火就燃烧起来了。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为成绩差了,自己还伤心呢,父母的质问、抱怨,只会让他更加委屈。

    所以,父母不要把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在发火之前,沉默10秒钟,然后把一些抱怨的话换成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快过来,爸爸在等你”,或者“这次没考好,来,爸爸和你分析一下原因”。相信这样孩子更能从心里上接受父母的建议。

    2.不抱怨孩子“不听话”。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认为明明对孩子好,他还不领情。事实上,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他逆向而行,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逆反心理。父母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后,再采用应对措施,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样只会遏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听话”绝对不是孩子的优良性格,而父母这样说无疑让他认为“听话就是一个好孩子”,慢慢地使他失去**思考,自己选择的机会。所以,父母不能用抱怨的态度,责备孩子“不听话”,相反应该迎合孩子的心理,引导他按正确的方向走。

    3.不抱怨孩子“懒惰”。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懒,不叠被子,房间乱糟糟。其实孩子懒并不是天生如此,父母应该好好检讨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第一次动手时,有没有做到耐心指导,不剥夺其动手的权利,不打击他做得不好。如果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一味地抱怨孩子“懒惰”,孩子就会如父母所预言的那样,越来越懒惰。所以,父母要适时地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等,多鼓励他做家务,慢慢帮他克服懒惰心理。

    4.容忍孩子的缺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试着容忍孩子身上的缺点,耐心地等待他成长。否则,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只会更助长他的坏习惯。所以,当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时,父母先要反省自己,把自己身上的缺点解决了,孩子自然也会效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玉良言】

    抱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会加强孩子的负面行为。相反,父母如果用赏识的目光欣赏他,鼓励他,他才能扬长避短,按照父母期待的那样发展。所以,父母不能只专注孩子的缺点,要努力发掘他身上的亮点,让他在赏识的目光下成长。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你提供优质小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未知的小说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最新章节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全文阅读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5200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未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