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30.不说威胁孩子的话

本章节来自于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http://www.lishu123.com/72/72897/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

    威胁容易削弱管教的效果,威胁就等于试探,而试探就意味着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话。(疯巫妖的实验日志)【】

    ――(美国)斯波克

    【经典事例】

    一位母亲在街边哄孩子,可是,孩子并不听劝,还是拼命地哭。母亲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我就不要你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这时,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亲二话没说,扭头就向前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这下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智慧点拨】

    这样的场面让人很心疼。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说出这样威胁孩子的话却不应该。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特别依赖父母,同时也存在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全感。

    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如果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孩子的潜在不安全感就会加剧,易于受到心理打击。同时,这种不安感,很可能会让孩子做出极端举动,比如自杀。到这时,父母后悔就太迟了。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威胁孩子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要知道,孩子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也包括心灵上的。

    而有些父母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当他表现与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动辄就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类似的语言恐吓孩子。而孩子受到威胁恐吓后,怕失去父母,就乖乖地顺从了父母。表面上,暂时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给孩子带来的更多的负面影响是父母始料未及的。

    事实表明,孩子的心里有不安的土壤,对孩子说威胁的话,轻则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性格压抑;重则会萌发出许多恐惧,并可能最终演绎为不幸。不管怎样,都会毁掉一个好好的孩子。所以,如果不想毁了孩子,就不要说威胁他的话。相反,父母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至于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

    【参考建议】

    积极的语言,对孩子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效果;而消极威胁的话,只会使孩子消极。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语言环境,经常说宽容的话取代威胁的语言,这样孩子才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1.不说警告孩子的话。

    有时父母被孩子气急了,动辄就说:“我警告你,你要是下次再……我就……”教训孩子一顿后,还威胁孩子:“下次还敢不敢了。”父母以为这样孩子就顺从了,但有些孩子听了这些话后,不仅不会服从,相反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下次还要去试一试,你看我敢不敢。

    事实上,父母的这些警告和所谓的“威严”更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父母要让他明白道理,有什么话心平气和地谈,而不是让他因为怕挨打或挨骂不再犯错误,这样孩子的坏习惯才能真正根除。

    2.不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

    生活中,一些母亲喜欢舀孩子的爸爸摆出来吓唬人,似乎爸爸更具有威慑力。(龙骑士的我)实际上,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不仅拖延了孩子认识错误的时间,还容易让他陷入恐慌中。这样也相当于母亲放弃了教育的主动权,等于告诉孩子:爸爸需要畏惧,妈妈不足惧。所以,当孩子犯错了,母亲不要舀爸爸来说事,应该及时教育,让他意识到错误。

    3.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等威胁他。

    孩子不听话时,很多父母经常会说:“你再不听话,就让医生来给你扎针!”“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必须给我‘头悬梁,锥刺股’!”“再哭,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敢撒谎,我就撕烂你的嘴巴!”……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及其他让孩子害怕的人去威胁他。一个怕医生的孩子,生病时是不会跟医生合作的;一个怕警察的孩子,即使迷路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一个怕老师的孩子,怎么能安心听老师的课?可见,威胁孩子,可能就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千万说不得。

    4.不说“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是有些父母竟然把“狼来了”当成一张王牌,或者用鬼、神来威胁孩子。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误导孩子,还会使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对这类事物产生恐惧感,形成胆小、怯懦、软弱?p>

    牟涣夹愿瘛6遥庵肿龇ㄔ诤⒆有〉氖焙蚰芷鸬秸鹕遄饔茫焙⒆哟罅酥螅改冈僬庋担菀赘⒆恿粝乱桓霾怀鲜档挠∠螅焕诤⒆铀茉炝己玫母鋈似犯瘛R虼耍改缸詈貌挥美恰⒐怼⑸窭聪呕:⒆印?p>

    【金玉良言】

    发现孩子的错误后,父母不能用威严来震慑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在发现错误的基础上,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制定一份改正错误的计划书,让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这样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章 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

    §§§31.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实际上,他们常用自己的行动来抵消自己的言语效果,让孩子认为父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必对父母的话认真。孩子希望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如果每位父母都能这样,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只有父母做得好,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才能树立起威信,才能与孩子沟通好,才能教育好孩子。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池田大作

    【经典事例】

    曹志上小学6年级,奥数学得非常好,但是一直痴迷于网络游戏,经常跑到同学家或网吧,一玩就忘记了时间。

    爸爸曾向他许下诺言,如果能在奥数比赛中考第一名,就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这对于爱玩电脑的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经过努力奋斗,曹志果然没有让爸爸失望,考了第一名。可是当曹志兴奋地让爸爸兑现承诺时,爸爸却犹豫了。

    爸爸考虑到孩子迷恋电脑游戏,如果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无疑更助长了他玩游戏的行为,权衡利弊之后,没有给他买笔记本电脑,只是买了一个mp4敷衍了事。

    曹志对此非常气愤,认为爸爸没有履行对自己的承诺。(灾后)于是,为了报复“爸爸”,变得堕落了,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而是整天抱着mp4听歌。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智慧点拨】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让他有良好的表现,采用曹志的爸爸的做法,向他许下丰厚的物质奖励。而当孩子做到时,父母又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能兑现,相当于给了孩子希望,最后又亲手把希望之门关上了,结果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失望和叛逆。所以,承诺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试想父母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还会对其他人信守诺言吗?而且当他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的时候,教育如何落实?曾有位母亲警告自己的孩子,再说谎话就用针把他的嘴缝上。试问:如果孩子再说谎,这位母亲真会用针缝上孩子的嘴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样不仅不能停止孩子撒谎,更不利于他诚信品格的养成。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也不是故意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一种可能是因为父母确是忙,抽不出时间履行承诺;另一种可能是父母只是说着玩,完全没当回事,认为孩子年龄小,忘记了;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承诺只是改变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的临时措施,可能当场奏效了,可是事后却无法收拾残局了。

    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他能辨别是非,他也渴望得到尊重。如果父母不能杜绝以上三点,那么父母最好不要对孩子许下诺言,以免最后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失望。

    【参考建议】

    古人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为现代父母做出表率,说到要做到。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教育孩子要遵守诺言,自己却对孩子言而无信,教育从何谈起?所以,父母一定要留意自己说过的话,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坏印象。

    1.对许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父母要明白,许诺不是为博得孩子一时欢心而说的大话。因为这样只能偶尔刺激孩子完成当前的某项任务,或者取得一次进步,而不能激励孩子不断进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让孩子信服。父母一时兴起许下的诺言往往容易忽略,不利于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同时,父母也不要因为一时气愤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

    2.不轻易对孩子许下诺言。

    许诺可以作为鼓励孩子的一种手段,但长期使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尤其是父母忙或者资金不足满足不了孩子

    的物质需求时,父母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许下诺言后,父母最好将承诺记在记事本上,提醒自己及时兑现。

    另外,父母也最好不用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太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渐丰富。精神奖励更有利于促进其精神需要,从而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所以,父母要多注重精神层面上的奖励。

    3.承诺不能兑现时,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可能也不得不对孩子食言。但是父母要认识到这一错误,勇于向孩子道歉,阐明不能兑现的原因,求得孩子的谅解,并寻找适当时机履行诺言,做出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买份小礼物表示歉意,表明诚意,让孩子知道食言只是父母的无心之举。

    【金玉良言】

    言出必行不单单是指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还包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话。(攻心计,总裁99次追妻)比如,“下次再剩饭,就给你留着,让你下次吃”,结果自己把孩子的剩饭给吃光了;“下次玩具不收拾好,就全扔掉”,最后父母把孩子的玩具收拾好了。这样的行为都是父母说话不算话的表现,说多了,孩子会对这些话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所以,父母要么就不说,要么就言出必行,适当地“狠”下心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3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美国)爱因斯坦

    【经典事例】

    在火车站,有这样一幕:

    一个中年男子拉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走上一辆火车,男孩兴奋不已。

    坐下来之后,男孩开始问问题:“爸爸,这个就是火车吗?”

    爸爸回答:“对。”

    男孩继续问:“那这个火车为什么是鸀色的,那个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爸爸思考了一下,说:“因为它们也要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才更好区分!”

    后来男孩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它为什么要鸣笛呢”、“它能装多少人呢”等等。

    最后,爸爸失去了耐性,用生气的声音回答:“你哪那么多问题?你要知道这些干吗?好好坐着,行吗?”

    听了爸爸的训斥,男孩受到了惊吓,快乐的笑脸一下沉了下来,不再问问题了。

    【智慧点拨】

    孩子的问题在大人看来比较幼稚,但很可能是灵感灵光的闪现。而这位父亲失去耐性,最终用斥责声停止了孩子的笑容,也让他没有勇气再提问题了。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也使他畏于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疑惑。所以,实际生活中,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孩子眼里,周围很多事物都充满了神秘、新鲜。他好奇,有探求这些未知事物的**,并将这些**寄托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父母身上,于是他开始向父母发问。而这些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推动着孩子智力的发展。

    但是,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烦于解释这些幼稚的问题,甚至信口雌黄,胡编乱造,随便应付,尤其是面对难以解答的问题时,父母会用“哪这么多为什么”、“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怪问题”等压制他的提问,甚至斥责孩子:“烦死了,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吧?”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被遏制住了,对周围事物漫不经心,表达能力有所下降,甚至智力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父母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耐心倾听,认真回答。

    【参考建议】

    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为他强烈的求知欲感到骄傲,尽可能地回答他的提问。不要轻易发火,失去耐心,更不要因为懒于回答,就用恐怖的声音惊吓孩子,打消他提问题的积极性。

    1.认真听取并耐心回答。

    在听取和解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发现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因材施教,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他智力发育。(大神求笼罩)所以,针对孩子的提问,父母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作答时,父母要认真思考,注重科学性,切爀信口开河,简单应付,更不可推?或欺骗。

    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或者孩子不能理解的答案,父母要深入浅出,力求通俗易懂。当孩子表示不懂时,父母也切爀急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很难懂,但很有意思,等你将来上学了,好好学习知识就会明白了”。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求知好学的种子。

    2.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验证。

    有些问题很幼稚,父母不必做出回答,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他积极思考。有些问题,父母要引导孩子自己观察,让他自己去验证。比如,孩子问:“妈妈,苹果核的籽是什么味道的?”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亲口尝一尝,自己去证实。

    对于一些其他小常识,父母也不必做出回答,可以鼓励孩子:“你亲手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就有结果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这样不仅利于孩子形成严谨的思维,还有利于他积极思考,养成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和孩子一起寻求答案。

    面对不确定的问题时,父母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随便应付,甚至做出错误的回答误导孩子。父母可以用鼓励的语气说:“瞧,你提了一个多好的问题,连我都被难住了。”这样鼓励他问问题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然后,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咱们一起查查书或者请教别人,寻求一下答案。”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这个妈妈也不确定,咱们一起上网查一查。”这样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孩子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他学习的自觉性。

    4.遵循一些“答题”的原则。

    孩子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强,问题也是千奇百怪。针对不同的问题,父母要遵循以下答题原则:对待知识性问题,父母要以启发为主,不宜说得太透,鼓励他积极思考;对待生理问题,比如“我是怎么来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作出解释,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不易理解,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小动物,间接明白一些生理现象;对于一些是非题,包括人际关系、生活常识,父母除了要告诉孩子“是”或“不是”,还要给孩子讲明道理;对于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父母可以把问题留给他,给他想象的空间……

    【金玉良言】

    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有的问题并不一定要求父母作出精确的回答,他只是想获得一种满足感,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所以,当孩子总喜欢追着父母说话,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时,父母要反思,最近是不是冷落了孩子,应抽出时间来多陪陪他,满足他被重视的愿望。

    §§§33.有时需要向孩子学习

    由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学习”的口号,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们不甘心落伍的心灵写照。

    ――(中国)孙云晓

    【经典事例】

    丹丹上初中1年级。有一次,她向爸爸要零花钱被拒绝了,原因是每个月她的零花钱都是固定的,爸爸不能随便给她加钱。

    过了几天,爸爸发现女儿在给旧手表、随身听和一些衣服拍照片,并上传到网上拍卖。爸爸笑话她:“你这破东西,谁要啊?网上谁也不认识谁,谁愿意没见到真东西就轻易汇款给你!”但是丹丹很自信,不仅没听爸爸的,还在网上做起了广告。

    过了几天,丹丹果然收到了几张汇款单,金额一共是685元。www.adidea.net这时,爸爸对她刮目相看,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有办法。于是,他对女儿说:“你真是好样的,看来爸爸得向你学习了。”

    【智慧点拨】

    现在的孩子成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不仅在创新意识方面超过了成年人,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父母学习的地方,比如,他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一件新买的电器,成年人可能还不怎样使用,也许几分钟后,孩子就能让它听从指挥。此外,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也比较强,有自己的想法,追求平等。在这些方面,父母都应该放下架子,以孩子为师。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可以激活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做父母的老师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孩子自然从心里发出“我能行”的正向信息。同时,父母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可以增进与孩子间的感情,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但有些父母担心,虚心向孩子学习会有损做父母的权威和尊严。事实恰恰相反,父母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无知,表明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就像向孩子道歉一样,不仅不会丧失父母的权威,还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如果父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才会损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参考建议】

    儒家经典《论语》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其中也包括孩子。能否向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观念能否转变。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至真、至善、至美,学习他的纯洁和质朴,活力与激情。但是,孩子身上一样有很多缺点,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有科学的理念与方法。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人习惯于把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来接受教育,后半生用来从事劳动。但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曾提出,教育应当贯穿人的一生。的确如此,如果父母不爱学习,让孩子学习又从何谈起?在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原则和途径,也是成年人明智的选择。

    2.了解自己的孩子。

    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及其丰富的书,他们兴趣广泛,标新立异,父母需要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

    曾有一位母亲板着“我吃的盐巴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教育面孔,认为孩子就得听父母的。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越来越厉害,母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后来,这位母亲认真反省,作出改变,强迫自己和儿子一起看nba,了解球星科比、奥尼尔;还陪儿子一起欣赏台湾明星周杰伦的歌等等。慢慢地,她发现孩子喜欢看nba,喜欢听歌是一种兴趣,一种潮流,也没什么不好。最后,他逐渐走进儿子的内心,儿子也被妈妈的行为感动了。

    这位母亲最初的教育方式未免太**了,让孩子不能接受。而后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之后,才消除了母子间的隔阂。因此,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知道能向他学些什么。但是,父母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3.欣赏孩子的优点。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必要条件。即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父母也要相信孩子身上一定具备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只有这样,才会用发现的眼光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欣赏他。同时,父母要改变语言方式,在充满失败语言环境里,是很难向孩子学习的。因此,优秀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并及时、真诚地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

    4.学习孩子的新信息、新观念。

    在信息时代,孩子往往走在了大人的前面。他接触新鲜事物的途径比较多,接受程度也比较快。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虚心向孩子学习,比如,孩子电脑玩得好,上网比较快,父母可以多请教孩子。

    有一位孩子曾经被父母训急了,说:“你对你对都是你对,你多对啊!你还是蛋白质呢!”父母没听懂:蛋白质不是好东西嘛!殊不知这里的“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意思。如果父母听不懂这些话,无疑会让教育变得难以落实。所以,父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孩子学习,及时掌握他的新语言、新名词。只有知己知彼,父母才能把教育落实在实处。

    5.学习孩子的“简单”。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可见,童心难得可贵。一般大人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复杂,缺少孩子那种对生命的纯真视角。比如,孩子间发生了冲突,这是非常单纯的心理行为,就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和释放,并且他们之间很快就能修复。

    但父母就可能有一些世俗的观点,认为这个孩子太好斗。因此,父母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子,学习孩子的直来直去,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感情。

    【金玉良言】

    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的这种模式,可以使父母将自己的价值观自然而然地传授给孩子,有效地实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但是因为年龄差异,代沟还是存在的,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多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沟通模式,多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听孩子讲话,进而向孩子学习。

    §§§34.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苏联)马卡连柯

    【经典事例】

    一个女孩在超市偷东西,被售货员当场抓住,之后坐在门口抱头痛哭。不一会儿,女孩的奶奶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看到孙女泣不成声,大声斥责售货员:“你们谁欺负我的孙女了?”超市的工作人员不悦地说:“你孙女偷东西,被我们抓了个正着。”

    奶奶听了,大惑不解地问孙女:“你有没有偷人家东西?”孙女满脸委屈:“没有,阿姨冤枉我。”这时,奶奶怒气冲冲地说:“一个才10岁的孩子哪有偷东西的概念,她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你们不要乱冤枉他……这么多人欺负他一个,你们太过分了。”

    售货员听了,就坚持说:“不信,您看我们超市的录像,您孙女已经把玩具放到书包里去了。”奶奶听了,很愤怒,但仍然狡辩道:“小孩子不懂,认为什么都能放进书包里……”就这样,带着孙女急匆匆地走出了超市。

    【智慧点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可以理解,但是宠爱过了头就变成了溺爱。案例中奶奶的包庇只会助长孩子错误的行为,甚至让她学会撒谎。

    生活中,父母如果同样地迁就、顺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会让他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刻薄、固执倔强、脆弱依赖、任性的个性。所以,父母满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同时,也要对他的错误行为说“不”。

    有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容不得别人指出他的毛病,甚至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决不是简单地给与和满足,也不是让他永远躲在一个温室里。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一样需要磨练和痛苦。

    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在童年时期被娇惯的孩子长大后难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对现实的认识也是扭曲的。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威廉?达蒙所说:“娇惯的危险在于会产生自我中心和自我关注。这是导致心理疾病的诱因。你会坐在那里焦虑,而不是想方设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父母也要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学会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参考建议】

    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父母应该懂得判断,坚决拒绝那些无理要求。但拒绝绝不是简单粗暴地反对或制止,而是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指出他不当的行为,让他心服口服。

    1.拒绝孩子要趁早。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和要求最好在12岁以前,因为那个时候,他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成熟,尽管会因为遭到拒绝难过,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场。但如果等到他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时再开始对他说“不”,恐怕已经不是哭闹那么简单了,轻则叛逆,重则有可能离家出走、自杀、走上犯罪的道路等等,到那个时候父母后悔晚矣。因此,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要趁早。

    2.对孩子的哭闹说“不”。

    哭闹是孩子达到目的有利武器。一般来说,当孩子的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会哭闹,这个时候,父母不是心软了,就是无奈了,为了制止孩子,就不得不立即满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使得孩子越来越任性,也越来越难管教。所以,父母要坚持一条原则,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坚决不能满足其不合理要求。

    但是,一不要打、二不要骂,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相反,父母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不再专注于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渐渐地,当孩子会认识到哭闹已经不能作为满足不合理要求的手段时,他也不再动辄就用哭闹做武器了。

    3.坚持原则,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

    父母制定的规则不可以飘忽不定,根据喜好随意更改,这样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尤其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是非分明,坚持原则,不能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讨价还价”会让孩子心存侥幸,同时过多的争议导致自己失去耐心时,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很简单,只要父母放下身段,理解并尊重他,用耐心、爱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孩子自然会听从父母的建议,从而给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4.说“不”时要说明原因。

    有些父母意识到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当孩子询问缘由的时候,父母经常会对他说:“我说不行,就不行。”这句话透露着父母的无奈,也流出教育的**。这种粗暴的态度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慢慢积累孩子心中的不满。

    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耐心给孩子讲道理,分析不能这样做的原因。适当的时候,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也能少一些误会,多一些理解。

    5.说“不”要坚持到底。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最难的还是将态度坚持到底,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那么伤心。其实,不忍心恰恰是孩子固执、哭闹的根源。所以,父母应该学会“冷漠”,“狠”下心来,要说“不”到底,对孩子的固执、耍赖、任性都要坚决说“不”。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金玉良言】

    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坚决说“不”。但是有助孩子创新、探索、尝试的行为,父母不要轻易对他说“不”,否则会压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反,父母应该鼓励他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从而促进他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说“不”是要求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合理要求说“不”,父母可不要动辄就说“不”。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你提供优质小说。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未知的小说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最新章节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全文阅读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5200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未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