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者 但反过來却要求孩子向自己坦露一切 这种不平等的要求 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英国)斯宾塞
【经典事例】
有一位妈妈下岗了 但是又怕家里人担心 就沒有和家里人说 于是每天还是按照上下班时间出门、回家 不过 她白天要么去找工作 要么就在附近的公园内溜达
有一天 她回到家 6岁的儿子悄悄地问妈妈:“妈妈 你是不是沒有工作了 ”这让妈妈感到有点惊讶 但妈妈还是随口说:“当然不是啦 妈妈不是还是每天早晨都要去上班 晚上还会按时回到家里给你做饭吗 ”儿子满腹狐疑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 妈妈发现儿子似乎不怎么愿意和她说话了 妈妈很是纳闷 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后來 她从邻居的口中得知 前几天儿子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公园游玩 儿子在无意中看到了在公园里闲逛的妈妈
儿子还和同学说:“妈妈骗我 不和我说实话 我再也不想理妈妈了 ”
【智慧点拨】
妈妈由于沒有和儿子敞开心扉 而让谎言给儿子造成了伤害 如果妈妈能够与儿子好好沟通 这样的伤害完全可以避免
当孩子像父母询问:“您为什么不高兴 是不是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麻烦了 ”这时 父母应该考虑是否该和孩子谈谈 应该怎么谈 如果父母总是搪塞孩子说:“沒什么 ”这样就等于父母拒绝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 关闭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经常会有一些父母抱怨说:“孩子与父母怎么那么难沟通呢 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继而还会责备孩子不肯向父母袒露心扉 说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 不肯听话 但是父母是否应该自问一句:“我们是否向孩子坦露了心扉呢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我自己是否带头去做了呢 ”
当父母随便地将孩子的关心推开时 孩子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 不该是我管的事 我还是小孩 ”同时 他也觉得不被父母尊重和信赖
教育专家指出 父母应该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从而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遗憾的是 很多父母一般不会向孩子坦露自己的心声 却只希望孩子能向自己坦露一切 这样的沟通是不平等的 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障碍 事实证明 当父母对孩子讲话的时候 孩子从父母的语调中得到的 比在话语中得到的信息要多
父母应该知道 沒有哪一个人是完美的 在孩子面前 父母以十分轻松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更加亲切 而且还能传达给孩子一种坦然处世的态度
【参考建议】
父母想要正确地引导孩子 必须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让孩子倾听自己的看法与愿望 这样才能促进亲子间良好的沟通
1.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状况
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从事的职业 工作细节有哪些 这份工作对社会以及人类有什么意义等等
现在的父母的确都比较忙 但是花点时间陪陪孩子 和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 以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聊聊成功的体验 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父母都会埋怨孩子不知道节俭 花钱大手大脚 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辛勤工作给家里赚钱的话 孩子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如果父母敞开心扉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和经历 知道自己是如何谋生、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就会发现孩子会因为理解父母的辛苦而变得越來越懂事
2.与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会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常常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孩子 会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也更易于理解他人的感受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双向的 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感受 也应该时常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 这样孩子在遇到问題的时候 就会主动告知父母 并向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 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烦恼 这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 都是明智之举
3.告诉孩子你的小秘密
很多父母都认为 许多事情都不能告诉孩子 尤其是自己的秘密 让孩子知道了会觉得沒面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若能适时地告诉孩子一些秘密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与父母共享秘密的人 他就会和父母更加亲密 也会更加地信任父母 因此父母也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对孩子确立一个合理的期望 而且 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期望告诉孩子 并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并不过分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些 孩子一定能从父母的期待中获得前进的力量 并会努力成为一个不让父母失望的好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要讲艺术 只有敞开心扉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金玉良言】
父母只有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父母只是让孩子向自己坦露一切 却从不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会成为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父母真诚地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 孩子也会因此更乐于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1.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自己沒能实现的愿望让孩子代为实现 那往往使孩子成为大人的影子而失去了自我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有一位当工人的父亲 一心想要自己的8岁的女儿将來能够出人头地 便倾囊负债为自己的独生女儿购置了一架钢琴 并让自己的女儿努力练习
但是女儿并不喜欢钢琴 并把学琴视为苦役 但是父亲却强行规定女儿每天必须练4小时的琴 练不够时间就不许吃饭 不许睡觉 并且效法古人“头悬梁 锥刺股” 每当女儿疲倦的抬不起头 沒有精力练习的时候 父亲就让女儿用绳子将头发捆吊起來
终于有一天 女儿操起剪刀 铰断了自己的手筋 抢救的大夫十分震惊 问女孩:“你哪來这么大的勇气來伤害自己 铰断自己的手筋 不怕疼吗 ”女孩说:“铰断手筋只是疼在一时 不断手筋 我一辈子也解脱不了 ”
【智慧点拨】
父亲与女儿原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人 在兴趣爱好上 父母不能取代孩子的想法 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很多父母都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 就像自己口袋里的东西 以为孩子可以任由自己的意识來支配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一些父母的关爱被扭曲了 勉强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而孩子又无法拒绝时 会使孩子走向极端 从而导致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父母要知道 孩子的人生应该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并不是父母愿望的延伸 父母虽然是好意 但也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
在美国有位母亲十分希望女儿做播音员 于是对女儿说:“我希望你将來读大学时能选择大众播音系 这样以后就能成为一名新闻播音员了 ”可是这位女儿听了母亲的话 却把头一转 很严肃地对母亲说:“妈妈 你怎么可以说你要我将來做什么呢 我将來要做什么 那可是由我自己决定的事情 ”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过來人” 对生活更有经验 其实不然 社会一直在发展和变迁 经验未必就是真理的标准 父母的思想既不一定符合孩子的需要 也不一定符合当前的社会 生命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命运也应该让孩子自己來把握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结果只能是害了他
所以说 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自由人 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应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想、兴趣和爱好
【参考建议】
孩子的独立特征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受到社会的影响 他的价值观选择并不完全以父母或学校的教育为准 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1.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
生活中 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做计划或安排日常生活 即便孩子有能力自己安排 父母也因为觉得孩子安排的有欠妥当 而擅自进行改动 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使孩子得不到尊重 而且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应该充分地尊重孩子 把孩子看做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让孩子充分体验独立的感觉 只有这样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才会成为一个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人
2.教育孩子不可以任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首先要克制住自己的任性 在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的任性可以逼迫孩子去做一些事 孩子也会顺从父母的意志 但当孩子长大以后 任性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更任性的孩子 孩子会变得叛逆 会反抗 会极端地追求自己的尊严
任性的父母不仅会教育出任性的孩子 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其他人格特征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忽略孩子个性的过分管制下 有的孩子会变得性格软弱 有的孩子会变得缺乏责任心 还有的孩子会变得依赖性过强、喜欢推卸过失等等 这样的性格特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缺陷 并最终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3.要放弃控制孩子的**
孩子虽然是父母生养的 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所有物 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每个孩子都和成人一样 虽不完整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此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调整心态 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 放弃控制孩子的**
这种观念的转变并不容易 在转变过程中 父母也许会有某种程度的失落感 这确实需要时间來调整 但是人际关系的微妙常常是 你越想紧抓不放 对方越是逃之犹恐不及 只有学会放开时 才能真正有所得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4.鼓励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
父母过多地用自己的意愿去干涉孩子 会让孩子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 欠缺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題的能力 也许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很多的期望 但孩子毕竟有自己的生活道路 而不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即使有不合理的地方 父母也应该用商量的语气给孩子提建议
【金玉良言】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即使是父母也无权要求孩子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即使是为了孩子好 也不应该这样做 强加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只要孩子发挥出了自身的潜能 父母就沒什么可怨悔的
§§§52.把握好与孩子谈话的方式
可以言 而不与之言 失人;不可以言 而与之言 失言 智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中国)孔子
【经典事例】
6岁的淼淼放学回家后对爸爸说:“爸爸 李老师偏心 今天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 冰冰把我衣服丢到了床下 我让他捡回來 他不肯捡 我就把他的鞋子踢到墙角去了 李老师知道后批评我 还要我承认错误 老师为什么不批评冰冰呢 ”
爸爸说:“淼淼你又淘气 我和你说多少次了 老师批评你 你要看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你沒有一点错误 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 你看隔壁的敏敏多听话 老师什么时候批评过她 ”
“爸爸 你总是说别人好 我不要听了 ”淼淼不耐烦了 他觉得每次与爸爸说话总是扫兴地收场 所以淼淼越來越不喜欢和爸爸谈话了
【智慧点拨】
孩子向父母倾诉 是出于对父母的信任 并期望通过倾诉得到父母的理解 但如果父母不但不能够理解孩子 还一味地去指责孩子 那么孩子不仅会失望 而且会感到非常地委屈
所以说 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 如果采用了不适当的谈话方式 不但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和逆反心理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一位教育家曾说:“父母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形式就与孩子交谈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获得的 ”但是 很多父母却发现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孩子却不以为然 甚至干脆拒绝与父母交谈
此时 父母就应该反省 自己与孩子谈话的方式是否有问題 许多父母往往都会认为问題是出在孩子身上 但事实上 孩子并沒有问題 问題还是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与孩子的谈话 只是有一个好的出发点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掌握谈话的技巧 如果父母的谈话内容 孩子并不愿意听 那么即使说的是“金玉良言” 也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意义 父母应该知道怎么说 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
【参考建议】
父母在与孩子谈话的时候不能不注意谈话的艺术 对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也不能不加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善于选择谈话的契机 并以诚恳的态度 创造自然民主的氛围 启发和引导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别去迁就和讨好孩子
当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 有的父母会讨好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不喜欢吃 将就着少吃点好吗 我明天就去买你爱吃的 ”
讨好孩子看起來好像是一团和气 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用讨好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会将孩子养成依赖而固执、软弱又任性的不良人格特点
爱孩子就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來爱 不要用讨好的语气去和孩子沟通
2.不要用质问的口气去和孩子谈话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规范意识过强 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了去警示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6岁的笑笑说:“妈妈我要买铅笔 ”
“为什么要买 原來不是有吗 ”妈妈质问道
“原來的坏了……”
“刚买就坏了 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 ”
这样的谈话其实是一种严重缺少和孩子感情沟通的谈话 父母不要用质问的口气去和孩子谈话 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紧张 长此以往会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
3.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式谈话
一些父母往往在孩子小的时候十分溺爱孩子 认为孩子长大了在教育也不迟 可等孩子长大的时候 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听话了 要想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 引导式谈话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6岁的东东每次总让妈妈给他洗脚 尽管妈妈多次教他怎样自己洗脚 可东东就是不愿意自己洗
这天东东又让妈妈给洗脚 妈妈灵机一动说:“好 妈妈洗 其实洗脚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聪明的小朋友都会 ”东东犹豫了一下 马上脱掉鞋袜 开始自己动手洗脚
很多时候 当父母的想法与孩子的意愿不相一致的时候 不妨用引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4.不要对孩子进行重复指责
某些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 可父母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将孩子之前犯的错误翻出來不停地说 从心理学上讲 这样重复性的指责其实是一种重复刺激 会让孩子产生保护性抑郁
往往父母对孩子的指责重复得越多 孩子越是听不进去 甚至还会冲撞父母 所以 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 注重方式和语气 即使孩子犯了错误 也应该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
5.谈话方式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 当孩子的思想越來越趋于成熟 父母也要及时地调整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以使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建议
6.用理解代替教诲
父母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 需要严加看护和教诲 其实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如果父母能够表示理解孩子 孩子反而会更懂事
在理解的基础上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谈才有意义 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谈话 并在无形中受到父母的影响 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金玉良言】
通过谈话 父母能敏锐地感知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 要以平静坦率的态度 让孩子从谈话中受到身心的教育 父母的言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影响 因此为人父母者不仅要慎于行 还要慎于言
§§§53.经常与孩子倾心交谈
交谈比生活中任何其他举动更为美妙
――(法国)蒙田
【经典事例】
13岁的明泽是个优秀的孩子 善良、活泼 还很懂事 但最近明泽似乎有什么心事 整天闷闷不乐 妈妈问明泽:“最近怎么了 ”他说:“我沒事 妈妈 ”
可是他沮丧的情绪越來越明显 妈妈决定跟他谈一谈 于是就说:“你最近情绪不太好 出什么事情了 ”
明泽还是回答说:“我沒事 妈妈 ”
妈妈说:“听着 儿子 你这样情绪低落 一定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到底是什么事 ”明泽看着妈妈 流露出忧伤的眼神 “我今天过得不好 ”他回答的声音几乎低的听不见
妈妈说:“我不明白 一个孩子怎么会一连几天都不开心 你还是个小孩子啊 ”也许是这句话伤害了明泽的自尊心 他的神情更加忧郁了 泪水涌入了眼眶 他哽咽着说:“你当然不明白别人怎么会过得不好 ”
妈妈沒想到明泽会这样回答 她觉得自己以前似乎并不了解儿子 所以妈妈沉默 静静地听明泽诉说 听他说他的感受、他的世界
当儿子说完了 妈妈说:“现在 你看我对你的话理解的对不对好吗 ”明泽点点头 于是妈妈解释了一遍 当明泽认为妈妈理解了自己的心情后 他轻轻地笑了 精神也似乎轻松了许多
从此以后 每当明泽有什么事情 都会主动地和妈妈倾心交谈 直到排解了负面情绪
【智慧点拨】
不少父母抱怨说“我天天陪孩子做作业 一日三餐顿顿花样翻新 可孩子还是不高兴 ”
“不管吃穿住行 只要是最好的 我都给了他 他还想要什么呢 ”父母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但孩子的心思似乎总也摸不透 而且似乎永远也不理解父母的辛苦 还不时地制造出各种状况 让父母闹心 父母苦恼 孩子也苦恼
这其实是亲子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題 而沟通的关键在于能够倾心交谈
沒有哪个父母不愿意和孩子和谐相处 也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充满欢乐和笑声 可父母总是习惯于用教训、呵斥、命令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事实上 这些沟通都是消极的 因为这样只是单方面地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长期生活在这种消极的沟通模式下 孩子会渐渐封锁自己的心灵 对父母产生敌意 真正有效的沟通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倾心交谈 倾心交谈才是亲子间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 父母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人 年龄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所以在交谈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情感 推心置腹地和孩子交谈 只有受到了父母的充分尊重和理解 孩子才会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 诉说自己的心事
经常与孩子倾心交谈 父母就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愿望 帮助孩子克服忧虑、甚至恐惧的心理 倾心交谈还可以让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 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不会再有沟通的障碍
【参考建议】
心理学家发现 缺乏与父母沟通、很少向父母吐露心声的孩子 在学业方面遇到麻烦的可能性比较大 沾染上酗酒或吸毒等恶性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所以 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经常地域孩子倾心交谈 注意孩子的身心变化
1.要把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
父母与孩子交谈 需要的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因此 与孩子交谈也需要环境和时机 当孩子专心于学习或娱乐时 是不适合进行谈话的 如果父母在此时一定要与孩子进行谈话 孩子往往会心不在焉 甚至不耐烦
比较好的谈话时机是 孩子放学回家时 吃完晚饭时 取得好成绩时 遇到困难时 孩子有不良行为时 或孩子比较空闲时
2.注意和孩子交谈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的交谈要以启发为主 而不是教训和斥责 在于孩子交谈时 不能以成人的标准來要求孩子 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題 耐心地启发他、说服他 千万不要以父母的权威來压服孩子 否则孩子也许会从表面上服从父母的意见 但内心却会产生反感
3.遇到问題要及时与孩子谈心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时候 要及时地与孩子进行交谈 引导孩子摆脱负面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在问題发生时 父母视而不见 但事情过后很久才想起与孩子谈心 这时孩子就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 教育的效果就会差很多
4.及时安慰失败的孩子
成长过程中 孩子难免会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 失败会给孩子带來消极的影响 这时 父母要及时地与孩子谈心 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善于沟通的父母总是会在孩子失落的时候 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边 安慰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
在与孩子谈心时 可以让孩子知道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父母都会陪伴着他;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 并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让孩子更加努力上进
【金玉良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而孩子也需要一个可以与自己倾心交谈的人 在父母与孩子倾心交谈的过程中 孩子能够学到的往往比从批评和命令中学到的更多 所以说 父母若想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就要常常与孩子倾心交谈 及时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想法
§§§54.改改对孩子说话的语气
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伤人之言 深于矛戟
――(中国)荀子
【经典事例】
一天 妈妈发现琳琅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 就非常生气 一气之下把琳琅的作业本撕掉了
妈妈愤怒地说:“都说多少次了 你怎么就是沒记性 作业还写这么乱 这是什么态度 你给我重写 ”琳琅拿着被撕碎的作业本 望着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 被妈妈撕掉 很是生气 嘟囔着说:“我就不给你好好写 想撕你就撕 看你能撕多少 ”
虽说是生气 但明天还得交作业 琳琅只好将作业又重新写了一遍 但孩子心里憋了一口气 这次的作业写得还不如上次 妈妈看了 又是大怒:“刚才和你说的都白说了 怎么越写越成这样了 ”
妈妈刚想撕掉作业 一看表都10点多了 重写怕是写不完了 只好就算了
【智慧点拨】
如果妈妈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怎么写得这么潦草呢 重新写一遍吧 虽然有点麻烦 但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更好 ”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妈妈的意见 并不会因为带有过多的负面情绪 而将作业写得更差
很多父母在生气的时候 往往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而口无遮拦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 自己完全有资格去训斥 所以很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來 甚至 有的父母认为 说的越难听 孩子才越会记得住 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 许多话是有严重的后果的 绝对不能对孩子说出口 比如有的父母在愤怒时会骂孩子说:“你一次次地犯错 简直就不可救药 ”“你给我滚 我沒有你这样的孩子 ”“我不要你这样的孩子 你马上从家里给我滚出去 ”诸如此类的语言 对孩子來说都是一种伤害和威胁 孩子会因此都觉得自己是个沒用的人 但是面对父母对自己如此差的评价 自己又无力去改变现实 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感到惶恐和无所适从 这样的情绪压抑久了 最终会化为愤怒爆发出來 那时 后果可能就很严重了
也许沒有哪一位父母打算去伤害孩子的心 只不过有时候沒有注意罢了 但人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 孩子也是一样的 父母若不注意与孩子交谈的语气 就往往会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为爱的方式不对 而伤害了孩子 这是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误区
【参考建议】
说话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 父母同孩子说话更是需要语言的艺术 如果父母不注意 不管什么话就轻易说出口 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 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所以 父母一定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及语气 使他更容易听取自己的建议
1.不要用权威的语气去压倒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用“你是我生养的 所以我有资格管教你”的理由去约束孩子 事实上 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抚养 是父母应尽的义务 以此作为一种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借口 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试想 又有谁不是被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的呢
孩子往往通过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來对自己作出评断 所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一定不要轻易地用权威的语气对孩子作出否定的评价 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委婉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在孩子向父母提出种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时 如果父母暂时无法满足孩子 一定要委婉地告诉孩子 不要简单而粗鲁地拒绝孩子 例如 有的孩子比较有依赖性 喜欢赖着父母 有的父母不耐烦了 就会一把推开孩子 说:“你知不知道 你很讨厌 ”
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因为父母厌恶自己而产生忧虑的情绪 因为孩子未必能理解父母到底讨厌自己什么 也不会分析父母仅仅是不喜欢他比较黏人的行为 并不是讨厌他本人 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拒绝了孩子 却不加以解释 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3.和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孩子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 如果孩子想学钢琴 父母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努力 就一定能学好 ”这样的语气会带给孩子一份自信 并让孩子明白 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如果父母说:“学钢琴多难啊 就你这点毅力还想学琴 ”孩子的自尊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4.用赞赏的语气去鼓励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父母如果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 孩子会因此而更加努力
比如 孩子画了一幅画 也许画得不是很好 当孩子拿给父母看时 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还行 好好画吧 ”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对画画的热情 而是应该用赞赏的语气鼓励孩子说:“想不到我的宝贝画得这么好 如果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越來越棒 ”
当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就会对画画更有兴趣
【金玉良言】
父母的语气可以决定孩子的心情 并对孩子的智商、情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轻松的语气能使孩子心情愉快 严厉的语气会让孩子满腹委屈 不一样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说 成功的亲子沟通与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也是息息相关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