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三早期电影的发展

本章节来自于 大学影视鉴赏 http://www.lishu123.com/90/90444/
    电影诞生以后,电影事业发展迅速。(武唐第一风流纨绔)虽然早期从事电影工作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但电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获得极大的发展。电影摄制、发行、放映业逐步完善,观众逐步壮大。同时,电影也完成了从杂耍到艺术的过渡,最终成长为人类艺术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 纪实性的电影叙事方式

    电影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记录的需要,是模仿的产物。远古时期的岩画,19世纪的透视绘画法,包括中国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为了记录和复现人类的真实历史。可以说,这种追求直到电影的出现,才臻于完美。电影继承和发展了照相的全息过继性质,这一性质使得电影能够用活动的、逼真的画面,记录凝固的、瞬间的历史。这就是电影的照相性,即电影的纪实性特征。

    电影的纪实风格源于创始人卢米埃尔。他所拍摄的影片几乎全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表现,没有导演的编排和干预。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就是这样的作品。这部电影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工人上班的景象。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看门人从画面左侧的小门里走了出来。这些都是对生活最原始的记录。事实上,这种风格,或者说拍摄(叙事)方法,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电影之中。像《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等等都是这样的电影。

    卢米埃尔用这种朴素的方式拍摄他的工厂、家庭、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同时拍摄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从而在无意中拉开了现实主义叙事的帷幕。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有影响也最被人仿效的两部作品是《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

    在影片《火车进站》中,卢米埃尔首先用了一个景深镜头表现一个大全景,即空无一人的车站,然后一个搬运工人出现在月台上。接着,从地平线上出现一个黑点,很快越来越大,不一会儿火车头就占满了整个银幕,向观众冲来。列车沿着月台停下,上下车的乘客在画面右侧的空旷处自然形成了景次差别。这时,围着苏格兰式披肩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夹杂其间。(夺鼎1617)在这部影片里,卢米埃尔的视点非常明确,摄影机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任火车由远而近,任乘客从镜头前走过。首先,这是一种没有排演的、对生活最为本真的拍摄,因而它是纪实性的。其次,这里实际上使用了今天电影里使用的连接方法。这些镜头不是被切断或分开的,而是利用长镜头式的场面调度,自然形成由大远景到最近景的变化。按萨杜尔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在利用一种相反的“移动摄影”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造成观众视点的不断变化和影片完整连续的时间、空间变换。

    《水浇园丁》是最早用电影手法叙述故事的影片。其情节很简单:一个园丁在画框的左侧浇花,不一会儿,在画框的右侧,一个儿童用脚踩住了一条胶皮水管。园丁以为水龙头出了毛病,打开水龙头来检查,这时水突然从水龙头里喷射出来,溅了园丁一脸。儿童跑出画框,园丁追了出去,将儿童拉回画框打他屁股。儿童逃走,园丁一边浇花,一边向画外说着什么。今天看来,这里其实是采用了一个噱头。然而,正是这个噱头使《水浇园丁》具备了故事的情节,大受观众欢迎。可以说,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喜剧电影。从中不难发现,卢米埃尔在忠实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毫无疑问,卢米埃尔对世界电影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从卢米埃尔的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卢米埃尔遵循的是再现生活的原则。他这种忠实记录生活和现实的拍摄方式开了电影再现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再现学派和纪录片的发展。然而,他这种朴实的表现方式对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卢米埃尔的电影中可以看出,他的摄影机永远是固定不动的,镜头都是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画框内完成的,人物的活动像在舞台上一样受到绝对的限制。因此,他用这种忠实记录的方式和纯粹平铺直叙的手段所拍摄的电影,随着人们对电影新奇感的满足而逐渐对观众失去吸引力,而他本人后来也几乎放弃了制片工作。

    (二) 戏剧化的电影叙事方式

    讲到电影艺术的形成时期,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人——法国的乔治·梅里爱。正当卢米埃尔拍摄的电影缺乏吸引力逐渐失去观众的时候,梅里爱出现了。梅里爱的电影代表了另一种美学风格。(位面商人之强国梦)他在拍摄方式上经过早期对卢米埃尔的模仿后,走向了完全对立的一面。他摈弃将镜头直接对准生活的拍摄方法,将电影引入摄影棚,把电影看成是舞台,将戏剧因素引入电影,创立了戏剧化的电影叙事方式。

    梅里爱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巴黎的一家剧院里任经理,同时亲自表演戏法,以后又长期以制造木偶和木偶戏为主,成为一个职业魔术家。这些为他将戏剧介入电影奠定了基础。

    在电影领域,梅里爱有着天才般的能力。从1896年开始拍片,他先走了一段模仿前人的路,但很快便形成了自己艺术的独特手段。这就是创造了真正的戏剧电影。作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艺术家,梅里爱在自己的摄影棚里第一次将绝大部分戏剧方面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人物、情节、冲突,以及景和幕的划分等戏剧因素,运用到电影中去。这些手段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他在自己的摄影棚里,运用绘画的布景、石膏制作的道具和演员的舞台演出进行电影拍摄,把《浮士德》、《浮士德在地狱》、《里普》等歌剧或戏剧拍成电影。在《浮士德》中,他模仿戏剧中的典型演出方法,从布景、登场人物到姿态和服装都和戏剧相同。

    在梅里爱那里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戏剧式的表演和乐队指挥式的记录。在梅里爱的摄影棚里,地上有个十分明显的四方形线框,演员必须在这个方框内演出。而摄影机则永远用中景镜头,放在类似乐队指挥的位置上一动不动。虽然摄影机拍摄时是不动的,但是梅里爱的叙事方式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在《灰姑娘》中,“他把从厨房里出来的灰姑娘和走进舞厅的灰姑娘连接起来,把它称作‘场面的转换’,从而使不动的摄影机在无形中突破了舞台的限制,变一场一景的独幕剧式的影片为多幕剧式的影片,使活动影片从‘再现的工具’进步为‘表现的手段’”。

    (黄会林等主编:《电影艺术导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作为电影史上第一位导演,梅里爱在电影史上首次把小说搬上银幕。他在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在改编中,这位天才的导演添加进许多吸引人的幽默、让人惊叹的险情和一些促进人类思考的幻想。(花非花雾非雾

    《月球旅行记》

    影片的内容是描写一批穿着星相学家服装的科学家,决定到月球上去探险。他们乘坐炮弹,降落在月球火山口的平原上,那里的仙女热情地接待了这批科学家,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浏览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风光。晚上,科学家们欣赏着仙女们神秘的舞蹈,她们分别代表着北斗星、金星、火星……后来,科学家们钻进山洞里去避寒,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脚怪物和月亮神。历尽险阻后,科学家终于逃回地球。在这部片子中,他把电影引向了娱乐演出。导演和演员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影大获成功,他的电影艺术创作达到顶峰。

    然而,梅里爱没有继续前进。随着想象能力的枯竭和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加剧,梅里爱的制作方式逐渐被淘汰。他本人也因债务缠身而彻底破产。但是,他所开创的戏剧化电影叙事风格却极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故事片的叙事样式。

    (三)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他在卢米埃尔纪实电影和梅里爱的戏剧表现手法中吸取了两者的优点,确立了电影的基本叙事语言。镜头在他的电影中成为一种叙事表现方式,从而使电影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格里菲斯因此被称作“美国电影之父”。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早期从事电影工作是不光彩的事情。1907年,格里菲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化名劳伦斯到爱迪生的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当演员,开始从事演员和剧本创作工作。不久,比沃格拉夫的名导演迈克·寇琼年老退休,格里菲斯代替了他的工作,成为导演。从此,他以每周两部影片的速度,四年间拍了400多部电影,积累了大量导演工作的经验。之后,他离开比沃格拉夫成为独立制片人。

    1908年,格里菲斯执导第一部影片《陶丽冒险记》。该片描写一个小女孩被吉卜赛人拐卖,经历种种冒险,最后终于得救。在这部电影中,格里菲斯首次使用“闪回”镜头,把回忆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了顺序式时空结构,拓展了电影表现时空,同时运用镜头的表现能力造成插叙的叙事效果,这种手法大大超过前人。(重生九岁嫡女)同年8月,在《黄金迷》中,他继续了这种创新的势头。为了表现两个挖到黄金的矿工彼此怀疑对方贪财的意图,他把摄影机移近演员拍了一个中近景,从而突破了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固定机位的拍摄方法,实现了用机位的变化造成景别差异的表现方式。虽然在卢米埃尔《火车进站》中已经有类似的景别变化,但只有格里菲斯的镜头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意图,这是导演主动掌控镜头的变化。同样,在影片《多年以后》中,他把摄影机又向前推了一步,用一个大特写镜头来表现演员思念亲人的表情。这一镜头也是梅里爱的戏剧电影所不能实现的,这似乎预示着,格里菲斯即将发现电影特有的叙事方式。

    格里菲斯的独创性不止这些。在《冷落的别墅》中,他将镜头从被匪徒追赶的妻子身上转到赶去营救的丈夫身上,这是他首次使用“平行蒙太奇”手法,将同时发生的事情交替切入,从而形成了“最后一刻营救”的雏形。这一模式在他后来的《党同伐异》、《赖婚》中继续完善,形成了揪人心肺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早期的实验性拍摄过程中,格里菲斯实现了机位的移动和镜头景别的变化,逐步使镜头成为影片的构成单位,初步形成了他特有的电影叙事结构模式。不过,这些创举在他后来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过程中才最终形成和完善。

    1915年,格里菲斯摄制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是一部“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触目矛盾的影片”。这部电影在艺术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格里菲斯运用了许多前人所没有使用过的技巧,用大远景来表现战争场面,显示了他调度大场面的非凡能力。但是,在电影中,黑人被描写成愚昧的奴隶和没有理智的杀人犯,把臭名昭著的三k党描绘成诚实、勇敢的军队。这是对美国人民的侮辱。此外,在这部巨作中,格里菲斯的特写镜头和摄影机的移动更加纯熟,同时确立了电影场景的概念,并且继续着他的蒙太奇叙事方式的运用。该片开了好莱坞“豪华制片”的先河。这部电影后,好莱坞开始出现了3000座以上的豪华影院。

    《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继《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创作的另外一部巨作,这部电影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折服的成就。(战妃狂帝)可以说,这是一部宏篇巨制。他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和巴比伦城,动用了六万多人,花了近两年的拍摄时间,用去了他从《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但是,这部雄心勃勃的影片上映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观众反应冷淡。格里菲斯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然而,这部影片的艺术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部影片中,他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超过了当时观众的理解欣赏能力范围。他把四个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母与法”,交替放置在同一电影时空来表现“排除异己和仁爱之间的斗争”这一主题。在四个插曲交替出现的转化处,都出现了一个母亲在摇晃摇篮的镜头,试图告诉观众各个时代是不断地相继诞生着的。这个镜头也是隐喻蒙太奇的第一次尝试。应该说《党同伐异》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巧上都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因而被电影学家称作是“光辉的失败”。这部在时间、空间和叙事情节上打破了“三一律”的电影美学的巨作,在当代的评价越来越高,成为“无时代的杰作”。

    格里菲斯的成就使电影艺术向独立性方面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他使电影摆脱了平淡的记录和乐队指挥式的拍摄方式,用摄影机的移动、镜头的变化,以及蒙太奇的思维方式,阐释了电影的本质含义,构建了电影的独特叙事方式,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虽然蒙太奇理论直到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那里才告完成,但是格里菲斯不自觉的实践无疑加快了电影蒙太奇思维叙事的进程。

    (四) 埃德温·鲍特及其他导演

    鲍特最值得一提的电影是他于1904年拍摄的著名影片《火车大劫案》。《火车大劫案》是一部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的作品。电影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技巧上有突出的贡献,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这一特性后来直接被格里菲斯所借鉴。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十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此外,法国的卡普拉尼以及百代的其他导演也摄制了许多电影,如《戴白手套的人》、《悲惨世界》等。在北欧和意大利等地,同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导演和电影作品,尤其是英国,早期电影事业异常繁荣,是早期世界上影院最多的国家。

    经典影片赏析

    《一个国家的诞生》

    英文片名: the birtation

    编导: 大卫·格里菲斯

    摄影: 皮赖·皮采尔

    主演: 亨利·沃索尔(饰小上校)莉莲·吉许(饰埃尔西·斯通曼)

    梅·马许(饰弗罗拉·卡梅隆)

    出品: 美国纪元影片公司

    【剧情梗概】

    南方庄园主卡梅隆一家原本过着舒适的生活,南北战争开始后,卡梅隆的儿子走上前线,与昔日北方的好友斯通曼兄弟成了敌手。战后,黑人专门从事抢劫、强奸、杀人的勾当,而解放黑人的北方军队和共和党,则是烧、杀、抢、掠的同谋。对于奉行种族主义的三k党,格里菲斯则将他们描写成一支由美国人组成的英勇队伍。卡梅隆的长子领导三k党,对黑人报复。这种立场和格里菲斯本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原来富裕的家庭是因为南北战争而破产的。

    《一个国家的诞生》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由弗兰克·伍德和格里菲斯根据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改编为电影剧本。这是一部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的小说。格里菲斯在电影中赞扬了种族主义立场。影片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两个家庭的命运。

    虽然电影中的种族主义立场应该批判,但是作为默片时代的首推代表影片,格里菲斯的这部巨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可称得上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片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豪华巨片。此前的电影,长度基本上限于一本胶片,即十分钟左右,而《一个国家的诞生》的长度达到了近三个小时,从而彻底改变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样式和面貌。本片在政治上虽然有些问题,但其艺术成就却不容抹杀。影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场面宏大的史诗格局都令人惊叹不已,使人第一次发现电影这门艺术竟有如此之魅力。

    《一个国家的诞生》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蒙太奇语言的叙事方法,把镜头作为最基本的叙事单位,把各自独立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完成某种叙事使命。格里菲斯借鉴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写作手法,运用平行及交叉剪辑的叙事手法,描绘惊心动魄的追逐和“最后营救”场面,为电影独特的叙事奠定了一种基本模式。平行蒙太奇是格里菲斯首创的一种剪辑技巧。在本片中,格里菲斯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技巧。他为了造成刺激和悬念而使用交叉剪辑的技巧,使影片在表现动作场面时大大超出了戏剧的表现力。他善于通过平行蒙太奇营造追逐和救援的紧张气氛,如片末本杰明援救艾尔西那场戏,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三k党队伍和黑人的镜头交替出现,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气氛。这种手法日后被称为“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的营救”。此外,格里菲斯还善于运用景别的变化来进行叙事,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一个国家的诞生》结构严谨,叙事清晰,富于节奏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功能。从格里菲斯开始,电影成为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本片被认为是电影成为艺术的标志之一。

    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映时,全美为之轰动,甚至造成流血伤亡事件。结果,电影票房飙升,赢利上亿美元,上映时间长达15年,观众达到1亿人次。从此,美国电影企业进行了极大的变革,使得好莱坞开始设置规模宏大的豪华巨片。正如萨杜尔所言:“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格里菲斯的电影观念,即宏大的场面、尖锐而富有悬念的冲突、企业经营模式,都成了好莱坞电影的标志和赚钱之道。

    《火车大劫案》

    英文片名: great train robber

    编导: 埃温特·鲍特

    片长: 8分钟

    影片内容较少,描述一群歹徒抢劫一列火车的经过,共有14场戏。影片从一间铁路电报收发室中展开,透过窗户可见一列火车正在驶过。一群歹徒进入电报室,打伤服务员,抢劫财物后离去。电报员的女儿见状,立刻报警,并跟着骑马抢劫列车的歹徒,警方则自后追赶歹徒。双方在小丛林中展开大火拼。最后以一个歹徒持枪指向观众的特写镜头结束全片,以收“惊吓”之效。

    本片在电影技巧方面颇多创新之举,为日后的剧情片发展提供了典范。例如:摄影机突破了舞台剧的框框,不在固定的位置拍摄(摄影机安置于疾驶的火车顶上拍摄歹徒抢劫情形,可见马上的歹徒与火车平行疾走);在画面构图上,不但有深度感,且有强烈的戏剧张力(片末歹徒在小丛林中分赃时,画面上可见一群警员自背景中悄悄向前景的歹徒爬近)。更重要的是,本片在场与场之间的剪接运用蒙太奇技巧,使全片风格显得统一而紧凑,建立起一般剧情片的结构雏形,已具有西部片的特征,在电影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虞吉的小说大学影视鉴赏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学影视鉴赏最新章节大学影视鉴赏全文阅读大学影视鉴赏5200大学影视鉴赏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虞吉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