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0章 玉不琢不成器

本章节来自于 思箧藏玉 http://www.lishu123.com/91/91126/
    古代雕琢玉器一般包含了“切、磋、琢、磨”四个步骤。(绝对暴力)有些含有玉的石头很大,甚至有桌面那么大,开采来时,要顺着玉石表面的纹路,用锯子剖开,里面也许就有很大一块适合做玉器的面积,这个步骤也称之为“切”;切开后,把不是玉的部分,就是属于石头或有杂质的部分,用锉子给锉掉,称之为“磋”;磋出玉后,便可根据玉的特性与形状,雕琢成各种款式的玉器,如戒子、手镯等,这个过程就是“琢”;待玉器雕琢好后,便要进行抛光、打磨的工序,以便提高玉器表面的光泽度,使玉器能散发出美丽、晶莹的光彩,这就是“磨”。(苏麻喇姑全本)后来就被引申到教育方面来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就源自于此,好比一个人要像玉的形成一样,非得经过一番雕琢打磨,否则难以成器成材,雕琢的工夫越细,成就也就越大。(招惹大牌女友)所以说,后天的教育、个人的修养功夫,对一个人今后的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子贡问孔子,一个人身处贫困或失意时,能不低头,不谄媚;或是当一个人富贵显耀或得势时,能够做到不骄傲,待人以礼,这样应该算是真学问了吧?按孔子的标准要求,做到这样还是不够的,当一个人身处贫困或失意时,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或当一个人身处失意、富贵荣显时,能够做到好礼好学,尊重别人并爱别人,这样方可称有真修养真学问。(重生之女首富)子贡从孔子的这一句话里马上受悟,并从其中悟出别的道理来,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引用诗经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进行印证,孔子就夸奖他说,现在就可与和你讨论诗的道理了。(角落里的妖孽

    诗的道理是什么?“告诸往而知来者”!在古代,只要是读书人,从小就开始学诗,每一个读书人都会写诗作诗,但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成为诗人的。现如今,也有些人在学校里读书时成绩都很好,但对做人做事却一窍不通,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我的疯狂女神)从诗的道理中可以知道,懂得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要知道如何在现实中为人处世,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这才是重要的。

    我们常常用到一个成语:“得意忘形”,是形容一个人在得意彰显时,往往会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甚至于目空一切,自傲自慢。而一个人在穷困潦倒时,往往也会变样,比如自卑,比如不愿见人,这都是两种极端。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做学问的最高修养境界。假若一个人能够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确也是很不容易的,可是孔子却认为还不够,要能够受得了寂寞与平淡,无论是富贵或是贫贱。富贵彰显时,或甚至于饿肚子时,都能“宠辱不惊”那个样子,才算是真正的有学问。明朝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里有一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修炼到这个程度。有些人一朝富贵,亲人朋友都在离他远去,忘了他穷困潦倒时,别人是怎么帮助他的,忘了他省吃俭用的经过,一朝显达,便大肆挥霍,越是瞧不起曾经和他一起奋斗或相处的人,最后也只能成了孤家寡人;而有些人从富贵、得势中没落,变得一贫如洗,或失意潦倒,便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于内心里与世隔绝,在外人看来却好像是清高,不向人低头,不随便拍人家的马屁,其实是满眼的看不起人,“李嘉成再富,又与我何干,我又不需求到他”。这其实也是一种有和别人相比较、带有敌视心理的成份在内,最多也只能算是阿q式的自我平衡;富而不骄,虽然能够对人讲礼貌,但也是因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有着别人不如自己的优越感,仍然不如孔子所追求的做人处世哲学之境界。

    当一个人富贵显达、目空一切,或贫困潦倒、自视清高时,往往也会为了自视身分或为了标榜清高,而忍痛牺牲掉自己的许多乐趣,这样做法,虽则“不平凡”了,但却并不是真涵养,更不会有真快乐。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不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做到淡定与平实的修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渡江云的小说思箧藏玉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思箧藏玉最新章节思箧藏玉全文阅读思箧藏玉5200思箧藏玉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渡江云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