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脏呼吸骤停主要表现为: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王朝教父)通常先呼吸骤停,继而心脏停搏,两者伴随出现,互为因果。本症为儿科危急重症,需紧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抢救,否则很快会危及生命。
【病因】
1.呼吸骤停的原因
(1)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气道阻塞(胃食管反流物吸入、气管异物、喉痉挛、喉水肿等);火灾中或其他化学物质引起气道烧伤;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严重哮喘持续状态等);胸廓损伤或张力性气胸。
(2)药物中毒、过敏及意外损伤 药物中毒和过敏(如安眠药中毒、青霉素过敏)、溺水、颈部绞缢。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水肿、脑疝、颅脑损伤、感染、肿瘤等。
(4)肌肉及周围神经疾病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晚期皮肌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重生之女首富)
(5)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低血糖、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继发于心脏停搏或抽搐。
(7)婴儿猝死综合征。
2.心脏停搏的原因
(1)循环系统疾病 休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继发于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 如窒息、肺炎、溺水、气管异物等。
(3)药物过敏、中毒与意外损伤 青霉素过敏、各种药物或毒物中毒、镇静剂过量、头脑外伤、电击等。
(4)严重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严重酸中毒等。
(5)咽-心反射 咽部受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绝对暴力)
(6)各种治疗、检查操作和麻醉意外 心包穿刺、纤维支气管镜和心导管等检查、心脏手术、气管插管、麻醉等。
(7)婴儿猝死综合征。
【病理生理】
1.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心跳呼吸骤停直接导致机体缺氧、糖无氧酵解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继之心肌收缩力减弱,并加重心肌损害,引起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停搏。同时,脑组织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加,若心脏停搏,脑血流中断,迅速出现昏迷,4~6分钟后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害,6~8分钟可导致脑细胞死亡。
2.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心跳呼吸骤停持续数分钟后,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继之窦房结功能受抑制及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导致脑血管扩张和脑水肿,加重脑细胞损害。
【诊断】
诊断要点:1突然出现昏迷,可伴有抽搐;2瞳孔扩大;3大动脉搏动消失;4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5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6心电图显示等电位和极缓慢心律。(
超级兵痞)
【治疗】
1.心肺复苏术(cpr)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立即进行复苏,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氧气供应。现场复苏,是心肺脑复苏最为关键的部分。心脏复苏、重建循环有效的标志为:1可触及大动脉搏动;2口唇、甲床转红润;3可闻及心音;4扩大的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1)重建循环(circulation, c)1胸外心脏按压:将患儿仰卧于硬质平面上。按压部位:婴儿为**连线下方胸骨,年长儿为胸骨下半部。胸骨下陷深度:新生儿1.5~2cm,婴儿3~4cm,年长儿4~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新生儿120次/分)。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均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最强杀手系统)2胸内心脏按压,儿科仅限于心胸手术中突发心脏停搏。
(2)开放气道(airway, a)清除患儿口咽鼻及气管中分泌物、呕吐物和异物,使头轻度后仰,保持气道平直通畅。应注意防止舌根后坠所致的上气道阻塞。
(3)人工呼吸(breathing, b)与心脏按压同时进行。1口对口(口鼻)人工呼吸:1岁内小婴儿采用口对口鼻,1岁以上儿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气道开放,每次送气时间1~1.5秒,每次呼吸时胸部抬起。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新生儿为3:1;婴幼儿和年长儿的单人复苏为30:2,双人为15:2。2人工复苏囊面罩通气:选择合适的面罩,面罩与脸部密封,保持气道开放,每次通气的时间大约1秒,所用的力量和潮气量能使胸部明显的抬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并防止胃胀气。3气管插管通气:最安全、最可靠的辅助通气方法,通气频率为6~8秒/次(每分钟8~10次),不中断胸外按压。(
怨咒之笔仙)需长时间人工呼吸、气道狭窄和插管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术。
(4)药物治疗(drugs, d)在心肺复苏同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其次为骨髓(适用于任何年龄患儿,穿刺部位为胫骨粗隆内下方1~1.5cm)。儿科常用药物可参见表14-6。
表14-6 儿科常用复苏药物
药物|用法和剂量|适应证|备注
肾上腺素静脉或骨髓给药:浓度1∶1000,0.01mg/kg,3~5分钟可重复1次|心肺复苏首选药物|肾上腺素不能与碱性液在同一管道输注;药物不能渗出,以免致局部皮肤坏死、溃疡形成
5%碳酸氢钠|静脉或骨髓给药:稀释为1.4%浓度3~5ml/kg|有效通气给氧、肾上腺素和胸外按压处理后心跳仍未恢复者,可使用碳酸氢钠|心肺复苏不常规使用;注意监测血气分析
阿托品|静脉或骨髓给药:每次0.01~0.02mg/kg最小单次剂量:0.1mg,最大单次剂量:1.0mg可重复使用|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伴室率缓慢的病儿|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大剂量使用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mg/kg(总量<5mg/kg),可重复;随后予20~50μg/(kg·min),静脉维持|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显著性的异位节律(频发室性早博)
(5)心电图监护(electrocardiography, e)在心肺复苏同时,心电图监护,有助于明确导致心搏骤停可能的原因和心律失常类型,以便抢救和用药选择。
(6)除颤复律(defibrillation, df)可采用药物(利多卡因)和电击除颤。首次2j/kg,若无效,需进行第二、第三次,剂量为4j/kg或更大(不超过10j/kg或成人剂量)。除颤无效时,要注意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
2.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 stabilization, p)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及时治疗,继续进行监护治疗,维持心肺功能的稳定,避免继发性多器官功能损伤,积极正确的脑复苏。
(1)维持有效循环 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后,应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和心排血量,改善心肌功能和器官灌注。常用药物,多巴胺5~10μg/(kg·min),肾上腺素0.05~1μg/(kg·min),多巴酚丁胺5~20μg/(kg·min),米力农0.25~0.75μg/(kg·min)。心动过缓者可予山莨菪碱(654-2)提高心率、改善循环。
(2)维持呼吸功能 复苏后继续保持有效的通气、维持足够氧供。必要时应及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积极脑复苏 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应积极早期进行脑复苏。
1)保证脑血流灌注:维持正常的血压,保证脑细胞有充分的氧和能量供应。
2)亚低温疗法:以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复苏后仍昏迷的患儿可采用亚低温治疗(32~34c),如人工冬眠或选择性头部降温(戴冰帽)。
3)减轻脑水肿:给予20%甘露醇,每次5ml/kg,静脉注射;或呋塞米(速尿),每次1~2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
4)镇静、止痉:降低脑细胞代谢,积极治疗脑缺氧后的惊厥发作,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4)其他 治疗原发病,预防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高血糖,加强支持治疗。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