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三十八 乡情(二)

本章节来自于 凝眸 http://www.lishu123.com/10/10693/
    杜适和王军说话中,录适间或过来取了东西再回去,偶儿停下听几句才走。王军说着说着,话题挨着了自己身世,他稍事沉吟后,抬头看着杜适,“……虽然说,我现在的母亲不是亲妈,在我心上倒不见外。好多年了,我曾经寻到我遥远的生母家。之前,我问过我爸意见,回答是‘去看看,你应该去’。我去了,那是个再简陋不过的家,我妈见了我,不住地淌眼泪。那一晚,她一直抱着我,母子说话到半夜。我把我爸那句话给我妈说了,她只说‘他心好’,就再没说别的。第二天我一早醒来,妈妈还紧挨在身边,她定定地看我的脸,用手摸我的头发……,想来也是,母爱就是这么的。”他说话压得很低,间或可以听见隔壁录适和葆璋的响动。

    杜适觉得,在这件事上,王军能说给自己,是在这个家里,把自己看做能说给的人。也许是在他见生母的那一晚,凤仙给他说了在王家人里,除了录适,同情过她的人是谁。王军说话中,杜适几次想从他口里知道曾经的嫂子的地址,又几次听见门口廊子里录适的脚步。他到底是捺住了心思,免得给哥嫂引起不适。

    王军离去的时候,已经九点过半,走在门外廊上,王军站住说,“二爸,我这回去,明天又得去外地一个礼拜。等赶回来,也许能再见上你,也许失了机会,希望二爸保重身体。”录适问他,“天这晚了,你怎么来的?”王军手指远处说,“开车来的。”几人望去,朦胧夜色中,一辆黑色轿车在远处道边停着。

    月光下,看着王军顺着田埂渐远的背影,葆璋说:

    “王军是靠自己出息出来的。”

    时已夜深,床上的杜适,还想着和王军的谈话。他后悔错过了打听凤仙下落的机会,又想,“几十年了,王军再去过凤仙那里么?凤仙还在世么?她是否还在麟游县那小小的卫生站,或值班,或给农妇打针,或在闲余中偶而抬头,外望远处光山,近处土丘,她该不会记起当年的杜适,更不会知道当年的杜适弟,此刻正在汉中的一角小楼之中,追忆幼时和她同班,跟她一起学习,一起画松鹤,画菊花,画竹叶,和她对自己的嘉言懿行,想到此,他不由坠入在暗伤之中。

    离开汉中前,有次跟着哥嫂,去到姜乃风老人的坟头,拜谒离世多年的师辈。那是个很不显眼,再普通不过的坟头,上面长满了野草,若非知情,人不会知道这里有个坟头。不过在杜适心里,这地方仿佛竖着一面石碑,长眠在这里的,是他心里一直仰望的一位慈和的老人,一位声若鸣钟,手里端着个小茶壶来在课堂,对学生十分温蔼的英语老师。

    三个人无言地在坟头边伫立不动。杜适不知哥嫂此刻心想什么,他自己的神思,则去了当年的一次课堂:堂下同学们,请姜老先生给大家朗读讲解头天报上刊载的,抗日战争中一位美国空军“飞虎队”成员,回忆当年战争的短文。在同学里,固然对这篇短文怀着好奇,还另有种期望,是想听听姜老师在除了课本以外,朗读报纸文章,听他的美声,和当堂的翻译。那次朗读和翻译,曾在杜适脑里留下了恒久的记忆。

    “老人家去世后,我们做儿女的都奇怪和不明白,” 嫂子的话里,还留着当年的困惑,“老人的身子一直绵软着,给他穿衣服一点不费事,这情况一直维持了好长。”

    听着葆璋深情的回忆,几十年前中学里的那张画面,忽然又来在杜适心上:端着小茶壶的姜老先生,在教务处门前与幺女偶遇时,那种自然深沉的父爱,曾怎地深印在自己心里。又一张画面来在心上,是听说在“史无前例” 中,录适遭事,造反派折磨他这知识分子的日子里,嫂子怎地拒绝屈从势力扭曲灵魂,怎地与夫君忠贞相随。想到这里,杜适曾经在心的那个易羞,矜持内敛的对嫂子的印象,此刻成了重情义,有着不阿精神的女性。

    回来的路上,杜适还想着坟头上嫂子的话,他暗猜着在当年姜老先生的心里,最钟爱的子女是谁,他依着自己的印象,把这猜想给了嫂子。

    到第七天上,杜适回京途中在西安下车,到后宰门姐姐家时,正好妈妈,姐夫,姐姐都在。几个人说话间,姐夫问,“去了汉中,觉得那里咋响?”杜适说,“自己的第一故乡,怎么说都是好的。” 姐夫又问,“比起西安呢?”杜适说,“西安是我的

    凝眸最新章节三十八 乡情(二)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dushi的小说凝眸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凝眸最新章节凝眸全文阅读凝眸5200凝眸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dushi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