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停下浅唱,你红了眼眶,泪光被烟雨深藏,而这些情节,我就算念念不忘,也始终没有被写在古书上。】
日日在凤仪殿见了成嫔,她也都是淡淡的。我仍是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事,她对我突然是这样的态度。
秋意渐浓,倒像是春日里的光景,日日头上的阳光都好得很,除了风渐渐凉了,空气里倒是舒服的,坐在殿里尝着瑾蓉特意备下的羊奶茶,感觉很是暖和。
静嫔手里是一刻不停下的,又提着个绣花小篮子来找我。“姐姐手里这帕子,可是近日新绣的花样吗?”
“那块帕子都已经用旧了,反正也是成日的游手好闲,做做这活儿,正好打发时间呢。”她见我暖炕前还放着两本书,便道:“不像妹妹,靠看书打发时间,慕伯父到底是将妹妹教成了个大才女了。”
静嫔一直最羡慕有才学的人,所以总把这话挂在嘴边,每次一说起这些都叫我特别羞愧:“姐姐又取笑我了,我可哪里称得上是什么才女,不过是闲暇时日太多,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况且读了那么些诗书如今也是用不上的。”
瑾蓉并不知静嫔话中的落寞,只还在一旁替我骄傲着:“也是我家小姐自幼有这学习诗文的天分,我在一旁听了这么多年,也是不知所云呢。”
我赶忙对瑾蓉使了眼色,她便知晓不再多话。静楠听了这话,面色果然黯然:“其实我小的时候,家父曾给我请过一位师傅的,那时候贪玩无心于学习诗书,一见着书就头疼起来,到底没能坚持,如今想来还真是追悔莫及。”
我也不明白,静嫔为何总是提及此事,天下识字的女子本来不多的,为何她倒像是在心中结下了一个结一样。“咱们女孩儿家,学那诗书不过为了打发闲时罢了,学来当真是无用的。”
她连连摇头道:“怎么会没有用呢,虽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能断文识字的到底是不一样的。”
我自然是看出了静嫔的低落,暗暗给瑾蓉使了眼色:“我瞧姐姐如今不也喜欢看书读诗吗?”
她轻轻摇了摇头,无奈道:“若是当年也有现在这般劲头,也许现在……”
见她不再说下去,我只安慰道:“哪有什么晚不晚的,读书本来就是修身养性的,什么时候都好,姐姐这是怎么了。”
程静楠只是默默的点点了头,这也不算是赞同我说的话:“如今想着能多懂一些诗文也好的,可是到底不一样了,脑子里哪里还能塞得进这么些东西,你却不同了,诗书琴棋什么都懂,我呢,别说是精通了,连与人说一说皮毛都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到底还是羡慕你的。”
我知道她心里别又是想到了什么不自在了,极力安慰她道:“我哪里就叫人羡慕了,你看我读的那些诗文,哪里用得上。”
要说皇城里几个嫔妃间,就属静嫔的学识确实落了人几步,她心里总介意这事始终不能释怀也是有的。
“怎么会没有用,至少……至少陛下这么喜欢妹妹,妹妹学问好,长得好,性情好,总之我看着也是样样都好的,我却一个也比不上。那时候好不容易和陛下说上几句话,却怎么也说不到他心里去。”
原来又是为了他。
我见她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姐姐怕又是多想了,素来女子以贤德获美赞,姐姐身上具备的,才是最难得的呢。”
“你又安慰我,我自己心里知道的。”
我心里责怪自己,两本书又惹得她现在眼睛里泛着泪光,也着实让我为难的,“姐姐……”
她暗暗咽下了眼泪:“这些话,我也只愿意同妹妹说一说罢了,没得叫人看轻了我。我心里知道,陛下是嫌弃我肚子里没有什么学问,看看这这宫里,我最是不如人的,陛下也最不愿与我多说的。”
她总是在钻牛角尖,李承佑对她的心思我虽是看不明白,却知道,静嫔不得宠没那么简单。“姐姐怎会这样想,陛下待宫里的姐妹们都是一样的。姐姐又是这般贤惠,这般知书达理,陛下心里很是看重的。”
她低下头去不再说话,泪水滴在帕子上,那朵合欢花还未绣成。
朝堂之上,本来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顺风顺水,而这一次的风波也似乎是突然起来的。后宫里自然也是暗潮汹涌。前朝后宫牵连在一起是历朝历代潜在的规则。
8月末的时候,宣城县里的一件事情,惊动了朝堂,也叫李承佑当庭发作,一天之内发出几道圣旨,无论品次,彻查所有官员。
那件事在后宫也传开了,一个叫马弦安人,日日吹嘘说是家里藏着近10副的累世名画,是祖上留下来的,他自己也不知究竟值多少钱,只知道是宝贝,扬言要卖了。他家的光景就差沿街乞讨了,突然间有这些大宝贝的事情自然一时间就传开了。
宣城有个出了名的恶霸,都管他叫福二爷,竟连通了衙门的县官陈宝铭,以偷盗罪陷害他下了大牢,随之又偷偷抄了他的家,果真得了这近10副名画,知道他是个穷人,没个靠山,竟就偷偷在大牢里害死了他。
本来这件事到这里确实无人知晓的,而这宣城的恶霸实在贪得无厌,想要一人独得,便是吃了豹子胆,带了人夜入县衙府行窃,终被陈宝铭发现,他们竟将陈宝铭也给害死了。这起血案自然惊动了全城,京城也在几天之内就传得沸沸扬扬。
李承佑得知此事便是震怒,便借了这事为起因,做了件他一直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情,下旨清理朝廷,一月不到,已有多位五品以上官员下马,事情一经核实,重者杀头累及满门,定将家底抄个干净,轻者也是发配边疆,世世代代永不能再回京。这自然导致了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几个是真的干净的。
而北面也有一些打着愿匈奴一族的旗号开始蠢蠢欲动,李承佑不免又是焦头烂额。
“朕忙于战事,难免忽视了这些事,他们竟就敢这样放肆,什么太平盛世,都是糊弄朕。百姓依旧疾苦,受他们欺压。”他咬着牙,恨不能一个个把他们全部搜罗起来,处置干净。
这样的天气,他的额头竟冒着汗,我只拿毛巾替他擦着。
“下这道令的时候朕也害怕,害怕牵连出一群人来。果真啊,果真是这样。”他攥紧了拳头,我也不觉得可惜,他们确实该死。
“历朝历代,贪官污吏是杀不尽的,陛下此次这样大的动作,已经落了一连串的人,后头的那些人,也算是有了警醒。”
他重重晃着手里的走着,“右相竟然上奏,给了朕一份名单,那些空缺了的位子,已经有人急着把自己的人补进来了。”
“陛下打算如何答复他?”
“朕当然不能答应。”那奏折被他用力摔在案上。
我替他摆好了被那奏折一齐带下来的朱批笔,“臣妾以为,陛下倒不必完全否决了他。”
“为什么?你有好主意?”
“臣妾不敢罔议朝政。只是看陛下如此焦虑,不忍心。”这实在是我的心里话。
他走近我,“不要紧,你但说无妨。”
“臣妾以为,五品以上的官位,可全部在五品以下官员内进行提拔,右相交上来的那份名单陛下了解透彻以后可以酌情。那这样空缺出来的五品以下的官位,倒是可以改用另一种方式来继职。想我李朝,历来选拔官员的制度,皆是从上层名门子弟中进行选拔,贫潦百姓从来没有任何机会,哪怕是中了举的人,其中经历了些什么是否真的就是首魁也要另当别论。臣妾想,此次陛下大可在民间挑选,叫各地百姓自行举荐,那些在百姓心里叫得响,能为民做主的人才能当得,最后再由陛下钦点,以视陛下的重视。那些穷苦北行人家里有的是想要报效朝廷的人,这样一来对朝廷是换血,对他们是希望,臣妾确保他们定当对陛下忠心。”
他很认真地听我一口气说完这些话,“你是让朕改了历循的官员选拔制度?”
我揣测不到他的心思,“这只是臣妾的心中所想,也许是异想天开,陛下随意听过就罢了。”
他坐下来,一个人在寝殿外的烛火下想了一整夜,而我翻来覆去也睡不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