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十九章

本章节来自于 风雨昆仑 http://www.lishu123.com/130/130032/
    十九

    中秋节后,基地分党组第一件事便是听取戴维斯汇报。张祜同走进会议室,一落座便问道:“你们上选矿厂工地参观过没有?”他似乎仍沉浸在亢奋中,接着便绘声绘色地向众人介绍起刘真领着安装队提升雷蒙磨的那一幕动人情景,感慨道:“你不到现场,你很难想象,一座小山似的厐然大物,不用大型吊装设备,就凭着人工能把它矗起来。”刘真插话道:“电视台不知道怎么对这件事感兴趣了,前天来了个记者组采访我,问这个新技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我跟他们说,这个办法是个技术,但不是新技术,从秦始皇筑长城那时候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用的工具不是倒链就是了。至于怎么发明出来的,我告诉他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写一份硏究报告,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发明人的名字,叫劳动者。”张祜同也感慨道:“真是劳动创造了世界!”又对刘真说道:“我看你在那儿喊号子,越看越像你父亲在朝鲜喊号子那形象。”刘真惊奇道:“我爸他们在朝鮮也搞过安装?”张祜同道:“是啊,不过安装的不是雷蒙磨,是桥桩。”接着,便深情地回忆起了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张祜同回忆道,一九五二年春,朝鲜战场进入了绞着状态,双方在三八线形成对峙,美李军攻不动,中朝军队也因为弹药和给养供不上去,难以发动远距离进攻作战。对志愿军来说,后勤运输成了制约抗美援朝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后方到前线的运输车辆,要穿过两条大江,一条是鸭绿江,一条是大同江。年轻的中国空军,在成军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从美国空军手里夺取了鸭绿江上空的制空权。但大同江上空仍为美军控制着。尽管志愿军在大同江上的桥樑两侧部署了高炮部队,但是,因为没有空军拦截,美军空军仍是肆无忌惮,白天只要没有很厚的云层,美军必有飞机来狂轰滥炸。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运输车辆,被迫白天隐蔽,夜间开进。白天,运输车辆过了鸭绿江之后,在“米格走廊”下隐蔽集结,晚上等工兵部队修好桥樑后,再快速通过。张祜同介绍道:“那时候,我们白天就在江边山沟里准备架桥的材料,看着美军飞机一**地飞过来,四周的山头上响起一阵阵的打炮声,美军泄一通炸弹扔下几架飞机之后,飞走了,再飞回来,就这么来回地炸,让你走不成。可一到了晚上,就是我们的天下了。”讲到这里,张祜同好似又置身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似的,把上衣领子一划huai道:“一到黄昏,只要连长一声令下,我是肯定第一个跳下江,不管它天有多冻,水有多冷,跳下江,几个人抱住桥桩,几个人抡起榔头就往下砸。”张祜同道:“这架桥,最难办的就是打桥桩。这桥桩只要在江心立住了,架桥樑铺桥面,快得很。可是,”他两手一摊道:“我们手上除了几把斧子榔头,啥也没有哇!有时拼了半宿,桥桩还没矗起来,北岸,运输部队的司机在这边焦急的等,南岸,作战部队的首长在那边盼,眼看敌机又要来了,真是急人啊!你站在江里,江水冰冷刺骨,可是却感觉不到,心里急的火烧火燎,真是恨不得用肩膀扛起桥樑,让车子开过去!”张祜同收起思绪,对刘真说道:“后来,还是你爸过来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又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中,介绍到,有一天晚上,已经是后半夜了,张祜同正在江里与战友们紧张的抡锤打着桩,只听见南岸有人朝他喊道:“喂,同志哥,你上来一下。”张祜同道:“我迟疑了一下,只听一个小战士尖着嗓子叫道‘我们是七十七军的,我们团杨政委请你上来一下,他有要紧话跟你说。’我就游过去了。上了岸,杨政委脱下身上大衣给我披上,问了我姓名和单位后,自我介绍是七十七军二二九师六八五团政委,叫杨厚昌。杨政委说道,‘你们这个扔榔头打桥桩的办法太原始了,我教你们一个办法,速度就上去了。’他问我‘你在家见过人家架桥没有?’我告诉他,我家在陕北黄土高坡,有河都是淌水,没见架过桥。’杨政委说,你回去告诉你们首长,让国内给你们捎几个石头磨盘来,凿几个眼眼,系上麻绳,一边八个人,抬起来打夯,几下就夯下去了。我一听,很受启发,回去告诉我们连长。连长说,还要国内捎什么,朝鲜老乡这儿就有,借用一下,仗打完了再还,用坏了陪他们的。结果,我们到附近村庄,很快找到了四个磨盘。打夯那晚上,杨政委带着警卫员又来了。他见我们锣齐鼓不齐的,就在岸上喊道,‘喊号子,喊号子’,我们这个工兵连是西北军区的,都没见过打夯架桥,不知道喊号子怎么个喊法。杨政委一听急了,脱下大衣拽给警卫员,对我们吆喝道,‘来,听我指挥’。接着,给我们讲了一通要领。”张祜同对刘真道:“哎,他讲的要领跟你昨晚讲的一模一样。”刘真笑笑道:“他可没教过我,我这是小时候在老家看乡亲们打夯就这么个喊法。”张祜同继续回忆道:“杨政委指挥我们抬起石头磨子一夯,那速度快多了,一根桥桩十下八下就夯下去了。后来还闹笑话啦,”张祜同叙述道:“杨政委教会我们喊号子打夯后,可是全连却找不出一个领喊的,谁领喊,喊不了几句就没词了。有几回出笑话,大伙儿等着领喊,领喊的卡壳了,两边的人站那儿等,才尴尬呢!”刘真道:“喊号子,实际上也是一种乡土文化。不仅仅是协调集体劳动动作,而且也是现场鼓动。要根据现场情况,现编现喊。既能提神鼓气,还得有点品味。这就要求领喊的,不仅要有一点文化基础,还得要有一点现场反应能力。”张祜同道:“都是大老粗,哪有编词那本事。为这事,我们连长指导员专门上前线,找到杨政委,杨政委很爽快,说,我替你们指挥几晚上,带带你们,我再给你们写几张词,叫你们班排长都来背。就这么着,杨政委成了我们工兵连编外施工员。”张祜同讲述战场上的这些亲身经历,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见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听他讲故事,又饶有兴趣道:“我这名字还与大同江架桥有关系呢。”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下,张祜同回忆道:“记得是五二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祖国慰问团有一个分团来到大同江边等着过江上前线,晚上看我们打夯架桥。先是他们在江边给我们说书唱戏,我们喊起号子来之后,那震天动地的声音,一下子就把艺术家们的声音给盖住了。那晚上,也是杨政委来给我们领喊,那领喊的词儿真提神,三四十年了,还能记得。”张祜同情不自禁地演示道:

    “祖国呀好儿郎,

    嗨呀啦嗨呀嗨。

    跨过呀鸭绿江,

    嗨呀啦嗨呀嗨。

    打败美国狼喽呵,

    嗨呀啦嗨嗨。

    卫国保家乡呀哈,

    嗨呀啦嗨呀嗨。

    张祜同低沉而雄壮的号子声,仿佛把众人也带到了大同江边那振奋人心的架桥现场。刘真提醒道:“我一直想追问你这个名字的故事,快给我们说说呀。”张祜同这才停下喊号子声,重又回忆道:“桥架好了,天也亮了,慰问团过了江。团长是个大个子,梳着大背头,戴着眼镜,一看就是个学问人。团长下车,握住杨政委的手说‘我们还没到前线,看你们架桥,就把我们感动极了。你们不愧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不愧是最可爱的人!’团长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支钢笔和本子,对杨政委说,‘祖国的慰问品随后就到,慰问团轻装上前线,什么慰问品都没带,把我这支笔和本子赠送给你们,表示祖国人民和慰问团同志们的一点心意吧。’接着,在本子的扉页上写道‘献给:人民的英雄!黄敬1952。2。26。’杨政委指着我对黄敬团长道‘这小伙子够得上英雄称号,他有资格代表志愿军接受您给予的崇高荣誉。’黄敬团长亲切地问我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我一一回答后,他问我‘你这名字是谁给你起的?为什么叫张自福?’我回答,是爷爷给起的,家族中我这一辈是‘自’字辈,大哥叫张自立,二哥叫张自强,族里还有叫自创自省的,管我就叫张自福了。首长说道,自强自立,自创自省,都挺好,自福就不那么高雅了。我这一激动,脱口而出道‘那首长您给我改个名字吧。’于是,首长就在小本子扉页题字冒号的后面,又添上了‘张祜同’三个字。边写边说道,祜和福是一个意思,参加革命了,为天下人谋幸福,有福同享,不可独自享受了。’从此,我的名字就叫张祜同了。”刘真和众人都在津津乐道的听着。张祜同意犹未尽,又侃侃而谈道,黄敬团长跟我谈话时,杨政委不停地打量着黄敬团长。首长给我签了字之后,杨政委突然问道,‘首长,您不是俞启威俞书记吗?’首长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原名的?’杨政委回答道,‘我是山东出来的呀,一。二九运动后,我们县委书记带上我到诸城,听您传达过北方局会议精神。’首长紧紧握住杨政委的手,激动的说,‘那几年,山东党组织出了叛徒,破坏严重。王尽美邓恩铭等领导同志都牺牲了,我也被迫逃出山东,改名换姓叫黄敬了。’杨政委还问道,‘李云鹤同志还好吧?’黄敬同志压低了声音对杨政委说道,‘她现在是主席夫人。’杨政委诧异道,‘主席夫人不是***吗?’黄敬同志又小声道,‘***就是李云鹤。’杨政委瞪大了眼睛,长长的‘噢’了一声。分别时,黄敬同志还特意对杨政委说道‘我现在不是山东省委书记了,在天津做市委书记。回国后,带着这小鬼去天津,我请你们吃‘狗不理’包子。’”故事越讲越生动,刘真和众人也都听得入迷了。张祜同又回忆道:“五八年开群英会,我和杨政委在北京又见上了。我俩相约,回部队时,路过天津,去看看黄敬书记,蹭他一顿‘狗不理’包子吃。结果,一打听,黄敬不在天津当书记了,调到一机部当部长了。我俩到一机部去找,看大门的挡住道,‘别进去打扰他啦,部长日子不好过,正烦着呢。’杨政委问是怎么回事,看大门的说道,‘听说主席批他是小脚女人’。”肉孜古丽不解道:“小脚女人是什么错误?”张祜同指着刘真道:“这要问他。”刘真道:“主席当年批评的本意,我不敢妄加猜测。字面意思,就是迈不开步子,速度慢。”张祜同带着惆怅情绪道:“很遗憾,错过那次机会,就再也没见过这位首长,也再也没听到他的下落了。”张祜同又补充道:“文革结束,老部队收集革命文物,我把黄敬同志赠送的本子和笔捐出来了,为了写说明材料,我给杨政委写过一封信。杨政委那时候是七十七军政治部主任,他回信说,他也不知道这位老首长后来怎么样了。只是打听到,他夫人文革初期是北京日报总编辑,被打成彭罗陆杨修正主义集团的黑干将,不堪凌辱,自杀了。最近平反昭雪了。几个孩子都表现得很出色。看样子,老首长在政治****年代挨整了。”张祜同长叹一声道:“一直有这个心愿,想当面向老首长道一声谢。若是不在世了,到他灵前鞠个躬也好哇!”

    基地分党组会议上,戴维斯汇报完与通用电气签成稀土供货合同情况后,汇报了另外一个重要情况。戴维斯汇报到,他到了底特律第三天,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自称是肉孜古丽舅父,说有重要事情需要当面谈。他说,他来美国一直有人跟踪,考虑到自身安全,不敢轻易外出,所以希望在纽约帝国大厦见面。戴维斯如约赶到纽约,見到了要求会面的人。经过交谈,戴维斯了解到了对方的意图和要求。对方特别嘱咐,他这次来美国见戴维斯,一定会引起美英和中西亚几个国家的注意。所以,希望戴维斯回中国前,一定不能走漏风声。原来,戴维斯在纽约见面的这个人,叫阿不都勒。阿希姆,克族人,今年五十二岁了。他和他的九十岁老父亲在阿富汗的报纸上,看到了戴维斯将要到美国的消息。父子最后商定,由阿不都勒冒死穿过火线,取道沙特飞到美国来见戴维斯。阿不都勒父亲阿希姆。阿不拉,原是老君庙大寺大毛拉,因在抗日战争时率众驱离前苏联派来的进昆仑采矿人员而出名。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西江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席和省政协常委,在西江特别是南江信教群众中声望很髙。一九七二年,矿区革委会主任邹荣根找到阿希姆。阿不拉,要求他带头响应“大养其猪”号召,在南江掀起养猪**。阿希姆。阿不拉激烈反对,并指责邹荣根违反了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两人互不相让,发生了激烈争吵。结果,没过几天,邹荣根派工宣队进驻老君庙大寺,还带来了五十只猪娃。阿希姆大毛拉为此遍访通都大邑和北京。可是,求告无门,没人问津。眼看着寺庙里的猪一天天的长大长肥了,就在这五十头猪快要屠宰的时候,阿希姆。阿不拉愤然带领老君庙二坪克族村全体信教群众一百多口人集体出走,进了邻国阿富汗。

    戴维斯讲到这里,肉孜古丽补充道:“阿希姆。阿不拉是我大外公,我的外祖父叫热布西提。阿不拉,排行老四,同阿希姆。阿不拉大毛拉是同父异母亲兄弟。七二年他们出走我还记得,那天我放学回家,看村上人和牲口都不见了。我家因我爸妈去南山放牧才侥幸留了下来。”张祜同也补充道:“这事儿当时影响很大,北京通都大邑都派人来调查过。就是从这起事件开始,中央发文,明确取缔了在民族区域推行养猪的错误政策。后来听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台湾方面插手这个事儿,这些年倒是没听到他们消息了。”

    戴维斯继续汇报道:“据阿不都勒。阿希姆说,克族村到了阿富汗,在克族亲戚们帮助下,在山区找了一处落脚点,在那儿依靠放牧狩猎,勉强维持生计。开始,美国的一个救济组织和台湾的一个光复会,每年给他们一点儿钱,还经常到克族村来搞培训,教年轻人搞情报和爆炸暗杀等技术手段。阿富汗内战爆发后,美国人和台湾人再也不管他们了。现在克族村生活很艰难,有不少年轻人靠参加阿富汗内战谋生。还有些,被伊拉克利比亚一些组织招募去打圣战。村子里种毒贩毒买枪卖枪绑架勒索干什么的都有,都是为了挣钱谋取生计。阿希姆。阿不拉大毛拉一直关注着国内政局和经济发展。这二十年国家政局稳定经济蒸蒸日上,大毛拉便动了回国的念头。可是,想要回国却处处受到掣肘,除了村上有些年轻人反对外,还有些圣战组织贩毒集团,甚至伊斯兰教会,跑来威胁,不让回国,都想利用这二三百口人。阿希姆。阿不拉老人年已九十,随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叶落归根的念头日益强烈。正苦于无从下手,突然从报纸上看到我是从南江昆仑而来,还是外孙女婿,老人高兴异常,当即便安排小儿子绕道赴美,请求国内帮助。”

    戴维斯特别介绍道:“阿希姆。阿不拉老人手里有一份极为珍贵的<<昆仑山矿产资源分布总图>>,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手交给国家。据阿不都勒。阿希姆介绍,这份<<昆仑山矿产资源分布总图>>,是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将近二百年间,持续派出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昆仑山区勘探考察,历经十几代人前赴后继绘制而成的。阿不都勒。阿希姆说,阿希姆。阿不拉老人告诉儿孙,乾隆三十八年秋冬之交,一个叫威廉。琼斯的英国探险家,从西部山区步行来到老君庙大寺投宿。从那时起,英国人年年月月都有人寄住在大寺。他们一代接着一代,不论寒冬酷暑,天天背着个大包,拿着把小锤上山考察。回来就计算绘图,再把小图绘成大图,最后再把这些大图标记在这张总图上。到了一九四五年,最后一批寄住在大寺的五个英国人,要赶到印度的加尔各答港,乘坐来接驻印英军回国的皇家邮轮,回英国接受女王授勋。便把图纸资料托付给了阿希姆。阿不拉,说好了,最晚来年开春重返昆仑。哪料想,那几年中国和南亚风云变幻,换了人间,英国人从此再也没人光顾过昆仑山。他们留下的那一屋子的图纸资料在大寺沉睡了二十多年,无人问津。直到一九六六年,城里的红卫兵来到大寺扫‘四旧’,才被他们搬走了。唯独这份用中国的丝绢绘成的总图,被阿希姆。阿不拉保存了下来。令阿希姆。阿不拉不安的是,最近这十多年,找他寻找和索要这份图纸的人越来越多。有英国人,有美国人,有俄罗斯人,有日本人,也有南洋和香港台湾人。有出面要的,也有出高价买的。最近这几年,来自中国内地的索图人一波接着一波,大有强抢豪夺之势。这处境更促使阿希姆老人坚定了尽快返国的决心。”

    戴维斯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刘真飞快地做着记录。当戴维斯汇报完图纸事件的来龙去脉时,刘真突然问肉孜古丽:“老姜机票预订了没有?”古丽回答:“订了,还没去交钱。”刘真果断指令道:“退掉,等一等再走。”古丽心里明白,他心里又有新的谋划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源正流的小说风雨昆仑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风雨昆仑最新章节风雨昆仑全文阅读风雨昆仑5200风雨昆仑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源正流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