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鸣山一个幽静的山涧中,我静坐醒来,看见杨戬头顶飞出一个火球,透过重重白雾一点点地向上攀升,一层两层三层……眼看着就要突破第九层白雾了,我心里默默地替杨戬高兴:突破了第九层,就说明杨戬已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就可以与天地同寿了。我正在高兴之际,忽见杨戬把火丹缓缓地收回了体内,不再向第九层发展。我暗叫可惜,等他修炼清醒之后,我便问他,明明可以再努力一下,突破第九重玄关,为什么主动退了下来?
”我还没有能力自由把握“,他说,看我满脸不解的样子,杨戬说,”让我给你讲讲《道德经》第九章吧“: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事物的运行是会在超载的状态下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化的。殊途同归,不管是兵家或是哲学家,达到了一定的智慧高度,圣哲们的思想都是相通的,不但老子有“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之说,儒家《大学》中也有“止于至善”的观点。
因为任何事物的运行,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鼎盛和衰竭的过程,能顺应这个规律进行人事努力的,就能获得功效,不符合兴衰规律的努力往往会白费功夫,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清事物的发展状态,相应地掌握好人事作为的度,才是圆满成功,造就生生不息的关键。
所以,老子说,拥有了可以足用的东西时,如果还劳身焦思想要拥有,倒不如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可而止。不断揣磨而把武器弄的更锋利刻薄,反而更容易折损,不利于长久保存。满屋子摆着金玉宝贝惹得许多人眼红,往往就会失盗。如果富贵了就生出骄纵蛮横之态,那是在别人心中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只有在成功之时善于隐退,才符合自然保全之道。这一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韩信与张良范蠡与文种。所以,成功是人事能力对外显示和获得尊敬的方法,低调善守才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和人生的长久之计。
乾隆通过种种努力,成就了空前的盛世,并且生前就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为什么不除掉和珅为自己的英明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把这件事留给自己的儿子嘉庆来做?他自有自己的深意。因为,老子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之说,与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分聪明莫用尽,留下三分积儿孙“相近。在近乎完美之时,故意留下某些空缺,以济未来,才不失是一种明智之举。所以,老子才在第十一章中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说法。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