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四、水泊人家(四)

本章节来自于 侠令天下 http://www.lishu123.com/135/135521/
    四水泊人家(四)

    出狱后,施耐庵继续从事小说创作。他认真反思了张士诚起义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张士诚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他的义气和慷慨,他与部下同甘共苦,对治下百姓关心爱护。他在苏州当政的十多年间,轻徭减税,大兴水利,重农助商,经济繁荣,深得民心;他失败的原因是后来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反复接受元朝招安,让义军失去了斗志。同时,他在军事战略上屡屡发生重大失误,贻误战机,与陈友谅联而不帮,让朱元璋顺利地灭掉了陈友谅,最后自己被迫与朱元璋单独决战,而此时朱元璋已羽翼丰满,他又孤立无援,终致失败。

    为了能让作品流传下去,又不给家族惹祸,施耐庵苦思冥想后,想到北宋宋江起义。宋江和张士诚虽不是同时代的人,却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是平民(一个是农民,一个是盐民),白手造反,都曾经取得巨大成功,战绩辉煌(一个在梁山称霸,一个在苏州称王),只可惜由于各自性格和境界的缺陷,都以惨败告终。

    施耐庵便以宋江隐喻张士诚,以武松隐喻卞元亨,以吴用讽刺自己和张士诚身边的众谋士,以四面环水的花家垛为梁山廖儿洼,经过精心设计,数年呕心沥血,终于将煌煌巨著《水浒传》写好。他弥留之际,对子女说,如果先主张士诚有后人的话,一定要设法找到他们,将这部小说抄录一份,交给他们收藏,转告他对先主的歉意和写《水浒传》的真正意图,告慰先主的在天之灵。

    施耐庵离开苏州之后,罗贯中不久也从吴王府辞官出游,足迹踏遍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来罗贯中惊悉先生去世,便赶到白驹凭吊。当他看到先生的伟大巨著《水浒传》后,大为敬佩,发誓要将它流芳百世,让先生永垂不朽。他在先生家住了数月,亲自誊写了一份带回太原老家,出资请书商秘密制版印刷数十套,将书赠送给施耐庵家人和友人收藏传阅,后来又经其他书商文学爱好者无数次翻印,终于使这部伟大巨著流传下来。

    有感于先生的大作,罗贯中改变了自己过往创作《三遂平妖传》等作品时的戏谑和娱乐的态度,开始专注于历史研究,想重写一部反映元末农民起义的小说。他借用三国归晋的历史,以东汉末年信奉太平道的黄巾军起义隐喻元末信奉白莲教的红巾军起义,以魏蜀吴隐喻陈友谅的大汉国明玉珍的大夏国张士诚的吴国,以司马昭隐喻朱元璋,并用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完成了可与先生大作媲美的同样含有反思张士诚起义成败,以及风起云涌的元末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三国演义》。

    由于上述原因,施耐庵罗贯中和卞元亨的后代一直来往密切,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找到先主吴王张士诚的后人,赠送两大巨著,以告慰自己先祖。

    黄子龙和施雪白他们彼此袒露心迹后,大家都感到不可思义,造化弄人。一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一方是吴王张士诚部下的后人,却都做着当今朝庭不容忍之事,尤其是前者,还是朝庭钦犯。

    更让黄子龙惊讶不已的是,他生平第一次听说了张士诚施耐庵罗贯中卞元亨四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隐藏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血泪真情。

    四人义气相投,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卞志远建议大家结拜,三人拍手叫好。黄子龙此时才知道这岛上的祠堂原来是施雪白的家祠,主祭的是施耐庵。于是众人到院子中对着月亮结拜。彼此叙了年庚,施雪白第一,罗玉秀第二,黄子龙第三,卞志远第四。结拜为兄弟后,四人一起到施耐庵灵位前叩拜告知。仪式结束后,施雪白从船上取来事先准备好的酒菜,四人开怀畅饮。

    罗玉秀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带着几分醉意,开口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黄子龙等人则用筷子击打着碗碟,作为伴奏。四人且饮且歌,一宿未眠。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姑苏沈勇的小说侠令天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侠令天下最新章节侠令天下全文阅读侠令天下5200侠令天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姑苏沈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