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明白,以刘赐现在在汉军中的地位,完全可以帮他争取去河北招抚的差事在那个皇帝面前进言,就像自己这次能得了这趟雒阳的差事一样,更何况这趟差事自己完成得还不错,是可以让族兄的进言有依据有底气的。
文叔的眼睛里充满了热切与坚定,刘赐放了心似的笑了,终是没看错文叔,当初拉起这支汉军的舂陵刘家不会一直颓丧下去的,希望就在文叔这里。
刘赐回到宛城的头一件事就是面见皇帝。一见面开门见山:现有最合适去河北的人,主上却还如何思之不得呢?——是么,谁啊?——行司隶校尉刘文叔。
沉默加琢磨。毕竟“刘文叔”三个字太敏感了。——他……他么?大司徒倒是很喜欢推荐刘文叔啊,前番你推荐他去雒阳,现在又说他应该去河北,说说看,他怎么就成了最合适的人了?——主上,有道是“举贤不避亲嫌”,臣愿效仿祁黄羊,为公不为私。从上来说,“河北三王”乃我刘汉宗室,三家势力在河北举足轻重,新莽当政期虽也受了些压制,但也未被动摇其根本。文叔是宗室子,若为招抚使,必能比其他人易为三王接纳;从下来说,文叔久居南阳,养侠士,敛门客,舂陵起兵之初联纵新市平林下江三军,对如何调动说服那些微贱而反的武力军颇有些经验,如此河北的的铜马力子都城头子路等等,多半可顺利招抚;再者,雒阳重建,文叔不负君恩,可见其治吏治政之镇抚之才干。河北招抚,关系到汉军立足天下,所以臣以为,刘文叔最可用。
大司徒说得似乎很在理,刘玄当场虽未置可否,可心里已在着重考虑了。然而在迁都之前,刘赐从宛城给刘秀传去了消息:已向皇帝进言,皇帝倒是有些允意,但朱鲔李轶之流大为反对,因此此事还在皇帝那里悬而未决。
刘赐告诉他,反对者的反对理由竟然跟他这个举荐者举荐理由的出发点一样:刘文叔确实有才能——此人不是凡品,确有跟他去雒阳前游手好闲花天酒地的表现不相符的文治之才,他把雒阳的差事完成得那么圆满,那只能说明之前他屈从服软一副及时行乐之态都是装的,此人还是很危险,因此绝不能让他去河北。
皇帝刘玄本来在刘赐的说辞中已经活络了大半心思,所幸他是从事情本身考虑的,一是无人可派,二是这件关系到汉军立足乃至前途的大事,思来想去目前确没有能比上刘文叔更能胜任的了;可是现在朱鲔李轶说的也有道理,刘文叔能真的如他表现般放下杀兄之仇么?一旦放他去出远差,他那让人猜不透的心思会不会利用这个不在监视范围内的机会呢?
支持者和反对者地位相当,却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让皇帝犯了难。在河北招抚人选的仍旧悬而未决中,迁都的日子到了。
而在雒阳恭侯皇帝的刘文叔,在得知刘赐替自己的进言遭到强劲反对后,已经在与下属们另谋办法了。
雒阳城临时的官舍中,还是冯异一语点醒了刘秀:
现如今,那宛城之主除了朱李二人,还比较信谁?
刘玄倚靠信重的人,刘秀当然清楚,除了那朱鲔李轶,便是左丞相曹竟了。那曹竟是绿林出身,但也读过几年书,听说当初刘玄落草绿林的时候,曹竟对他颇为照顾,他也与曹竟最合得来。及至刘玄称帝,不但封曹竟为左丞相,还让其子曹诩做了尚书,父子二人俱在高位执掌政事,刘玄当然是信任曹氏父子的。现在在那个宛城之主面前,刘赐和朱李二人相峙,才使事情不得着落,若再有一方,一个刘玄信重的人肯替刘秀说话,那么是否就可能有个大的转机呢?
所以刘秀让妻子先不要来雒阳,他手头忙的正是想方设法搭上曹竟,让曹竟和刘赐一起压过阻止他去河北的反对声。
刘秀没通过传信告诉妻子具体的事情。不过他想过了,如果可以成功争取到去河北,那绝对不要把妻子留置于刘玄的监视范围中,到时候他会以妻子有孕待产为由把妻子送回新野阴家。刘玄是不会轻易动阴家的,而且有阴识在,总能保护楚楚。
想到这儿,刘秀不禁一阵惆怅,如果真能去河北,那就要与楚楚再次分别,这趟差事不会像这次一样一个月就完,短则几个月,长则……谁知道呢?也许遇上很有可能的不测,一别成永?自己是为心中志向去拼的,无论什么结果都不后悔,甘愿承受,可是如果不谐,这辈子要置楚楚和那未出世的孩子如何?燃起的斗志伴着前途未卜的沉重,沉重又越发激起了斗志——不,不能失败,更不能死。此刻的刘文叔,已然明了自己要做的一切,不只为心中志向,更为了与楚楚的幸福相守,这一路走下去,容不得最后有什么饮恨。
皇帝如期迁都了。
那一天,雒阳城内外人身人海,上至贵胄,下到平头,连长安三辅的几任老臣吏官也赶来了雒阳,大汉回来了,所有的眼睛都要亲睹大汉皇帝的丰姿,还有那横扫天下灭了王莽的汉军,想像中该是一支多么精良有素,齐整威严之师呢?
但是,随着浩荡入城的队伍,所有期盼的目光,都不由地僵直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汉皇帝,大汉官员,大汉军队?
除了皇帝本人和几个近前高官身着看不出身份的普通宽袍深衣,代表卑贱者卑贱身份的那灰不溜黑不秋的头帻,以及劳作女人才会穿的露臂膀绣花衣,怎么就这么出现在了很多大汉官员和士兵的身上?那些出乎意料的打扮,居然配合的是那些人脸上的雄纠气昂?久被王莽新朝涂荼思汉已久的人们,本要好好感受一下大汉的希望,并没想到会看到这样一场匪夷所思的怪景。
人群里开始骚动,平头百姓们,虽然对这些人的装扮十分有亲切感,但他们不是来找亲切的,心目中期盼的那种汉家高贵尊荣呢?心中那点念想意外地一落千丈,笑声嗤鼻起哄已然纷纷。
而从长安三铺赶过来的老臣们,雒阳官吏们以及向往汉家的附近州郡官员们,错愕之下面面相觑,同样是念想一落千丈,却再也找不出比他们更难堪的脸色来了,仿佛人群里的纷纷嚷嚷指指点点,是在嘲笑他们。这就是王莽败亡后回归的大汉,身受儒礼熏陶的官员们一直向往归属的大汉?那些怪样者,就将是自个儿的同僚?
正当那份难堪让官员们不欲再看下去的时候,又一列队伍入城了。
正是刘秀的行司隶校尉的僚属之列,他们本是出城迎接皇帝一行的,现在正跟进城来。但见司隶一行,与前面的队伍大为不同,他们俱是玄袍博带赤火之纹绣领的汉制官服,顶戴的同样是标志品阶的汉官高冠。
司隶为首的官员们,个个儒雅又英气,显荣又庄重。人群里安静了许多,这不正是久违的那个汉家么?那熟悉又陌生的天家尊严,那份渴望去膜拜的高贵,那个被王莽篡夺的大汉,终是又回来了!老臣官吏们中间,不知谁大声叹道:
“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汉官威仪”四字,让刘文叔心里蓦地一动。他想起起事之初,面对缩手缩脚的舂陵宗亲,自己就是刻意着了一身武官之服去说服他们的,那时的他知道宗亲们需要一个信心,现在的他同样理解这些大汉旧吏们的心情。自己当初是身着楚楚用了三天亲手给他缝制的这身官衣一路来雒阳的,他又给自己这班手下每人置办了一身一样的官服,而手下之中不乏是掾吏出身,也深知司隶的意思。
这身官衣,代表了大汉,代表了尊严,代表了天威,如果一身随便的出现,也许从跟雒阳官员的第一次照面开始,这趟差就不可能顺利完成了吧。这身官衣是小事,可又偏偏在这夺天下立足的时刻这般重要。不然那叹出“汉官威仪”的老吏,为什么已然涕泪交加?为什么臣民们俱是欣慰之色?又是为什么,布衣草鞋们从嘲笑鄙夷变成了一片赞叹惊羡?
行司隶校尉一行不急不徐,司隶心下安然平静。唯一不平的是对前面那皇帝的队伍。他有些替他们羞燥,更有些担忧。这支汉军如此下去,可得长久?如果长兄没有死,如果长兄当了皇帝,现在的汉军定然不会像现在这样贻笑大方,让世人失望。忽然刘秀心里的那个念头就更强烈了:不可再与那些绿林为伍,不能再被他们踩在脚下,要摆脱他们,重新开始,从头再来,继续长兄未竟的志愿和自己那始终不能磨灭的大志——真正地光复大汉。
而现如今他为摆脱绿林汉军而首要做的,就是去做三十岁之前从未做过的一件事,低三下四地去巴结一个人。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