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敛了笑容,没言语,盯着在自己面前拜倒的邓禹。但见邓禹抬起头,郑重地道,
“禹不图更始的官爵,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
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
邓禹忽然改了称呼,“明公”——我是为辅助你建功立业
而来的,我明白你的理想,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良禽择木,贤臣择主,愿投于你麾下,奉你为主公。愿为主公奉献我的才干和辛劳,等你如帝王一般将威德施于天下四海时,我亦将青史留名。
刘秀回望着这个昔日的同学,心绪翻涌。他想起入河北之前,冯异也如邓禹此刻般郑重,替他说出不为更始,要为自己的前途和天下去“施恩德,布惠泽”的话。这般“僭越”之语,却都直指刘秀的内心。冯异做为僚属与刘秀相处了这段时日,说出那番话也堪为知己;邓禹是早年旧友,几年间不得见,再见面时却也是一番肺腑。
这条兴复汉室的理想之路上,自从长兄没了,刘秀一直如同折翼踯躅的鸟,虽然不曾放弃理想,虽然有楚楚陪他熬过了那段最黑暗最孤冷的时日,但对于以后的路,也无不迷茫惘然。自从有了刘赐相助,得了冯异几位甚有才能的僚属,才又有了希望,重拾信心,并再次从一穷二白着手做起。现在,意外地又有邓禹这般才子兼挚友追随,文叔心下豁然自信,在志同道合者面前,一切无需讳言。刘秀忙起身扶起邓禹,再次让了座,笑道,
“仲华,咱们之间,不管有多久没见,不管各自身在何方,再相见之时,还是可以讲心里话。想想长安上学的那时节,好像就在昨天,而我们,也好像从未分开过,你还是最知我的人。可是现在,我的境况想必你也明白,离“威德加于四海”是不是也太远了?如今天下别的不论,单就更始皇帝,以我目前之力就对付不了。你说,我该如何?”
坦诚对坦诚,见文叔已经实言相询,邓禹忙把存了一肚子的话倒了出来:
“更始皇帝其实不足惧!虽然他那汉军立了帝,定了都,但看看这天下,河北之烈不用说,只说山东的赤眉青犊之流就好几万武装之众,而长安三辅一带,有名头有来历之军伍也不下十几支,更别说四方分崩离析,除了河南中原的大部之地,更始的绿林哪有真刀真枪地挫败过他们?他们明里说归附大汉,也不过是在观望,如何会真正听更始的?而且更始帝手下,大部分人是绿林出身,那些人,皆是庸人屈起,整天想的是财帛安乐,早晚图快活,只不过还是一群有官职之称的绿林劫匪而已。忠良明智深谋远虑为天下计,这些可跟那些人有关系么?没有!这一点,明公比我更清楚。明公现在虽有大汉官位,但寄在更始名下,恐也难成大业。幸在明公已经远离更始和绿林,唯今之计,当招揽四方英杰,务必夺人心,悦民意,以明公的才德,这天下没有什么平定不了的,也只有明公你,可以重建高祖之伟业,救万民之性命!”
夺人心,悦民意。冯异和邓禹,与自己不愧是志同道合者。想来起事之初,也就一直在践行争取人心之道了,现在在这远离家乡打算重头立业的是非之地,“人心”就格外重要了。刘秀愈发有了信念,跟老同学又谈了许多。他讲了如今的河北,手头正在进行的事,打算要着手的事,而邓禹的分析和意见多有见地,不乏精辟之论。文叔得才如是,喜不自胜。他把所有在邺地的僚属召集来跟邓禹认识见面,说,这位是文武双全的才子邓仲华,以后他就是咱们的邓将军!
邓禹来追随刘秀的第一天,就已经成为刘秀帐下建言献策的谋士了,而刘秀当然不肯轻易放过这个甚合心意的谋士,直到掌灯时分,主公和谋士关于一些具体事项下一步如何经营的谈话才算告一段落。
主公特意用牛酒美食招待初上任的谋士,几杯酒下肚,公事不再讲,倒多了些这几年各自经历的闲聊。然后,刘秀问道,仲华啊,你来河北,家里可有照顾的,你该是娶亲了吧?——哦,没有,未曾成家。父母都还康健,有兄弟在家奉养。——没成家,又走这么远来跟着我这个未有功名的,令尊令堂该担忧了。——哪会呢?父母大人赞成我来,主公在南阳起事,又有“汉官威仪”之美名,大人们是知道的,也是有远见的,常叹这从王莽手里夺回来的大汉朝里要都是如主公般的汉官,就大有希望了。
刘秀闻言笑道,惭愧呀,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往大处说是志向,是为天下苍生,往小处说,咱们也不能辜负了长辈们的期望。——是,所以邓禹才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主公。——嗯。哎,我记得你比我小八岁,今年合当二十有二,其实也早该成家了呀,你家境又不错,怎么会没娶亲呢?是不是满园花香,不知撷哪朵好了?
刘秀笑容满面,戏谑邓禹。而邓禹却为之愣怔了一下,面色也恍忽起来,似是有什么心事被戳中。刘秀见状,微感诧异,老同学老朋友,这点玩笑该不算过份呀——怎么了仲华,是不是,我问了不便问的?
——哦不,没什么,只是……觉得难为情,如主公所说的,老大不小了,还一事无成。
邓禹连忙用极恳的言辞掩饰,掩饰深埋心中的那份隐秘,掩饰刚刚心中浮出来的那个温柔俏美的身影。心中最美最芬芳的那朵梨花,已经被采撷而去了,而采撷者正是面前这位让自己佩服又甘愿追随的刘文叔。
当年太学快要毕业的时候,邓禹从文叔那句“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里才明白,自己钟情的人,竟也是刘文叔的意中人。
邓阴两族是南阳的世交望族,两族中的表亲姻亲不少,楚楚的父母大姊和姊夫——现任交州牧的邓让,便是世交加姻亲的结合。虽都是邓氏家族,但邓禹和邓晨的世支早已出了五服,算是远亲,跟楚楚的阴家,关系不比邓晨近,但也有几次跟随长辈的亲戚走动。
那一年,十七岁的邓禹对十五岁的阴楚楚一见钟情,再见难忘,直到现在。
文叔当然不知道,当年明明炽爱却因为那小小的自卑而躲避见楚楚的时节,邓禹这个不需有自卑的世家子弟,是付出过实际行动的。
那时节邓禹去阴家和远亲邓晨家拜访的次数勤了,只为见到楚楚。事实上他也十有**见得到,可是邓禹发现,自己这个公认才子的善谈和翩翩风度在阴楚楚面前没什么作用,佳人对他总是那么有礼客气,带着疏远冷淡的客气。
终于,邓禹忍不住向楚楚表白了心迹,并告诉楚楚,家里已经托了媒去阴家提亲。然而,佳人听罢便婉转地拒绝,并说其实很钦佩邓郞的才华,但婚姻之事恕不能相从,至于提亲,只要她本人不愿意,家里母亲和长兄是不会勉强的。
佳人的拒绝都那么温柔,却又是一股坚决。邓禹很是挫败,却想败个明白。他问楚楚,是刘文叔么,你心仪之人是他么?楚楚没回答,却有一个浅浅又甜美的笑浮上了唇边,一丝特别的柔情注进了那如水的眼睛。那是一个心有所属为情所获的女子才有的神情,邓禹黯然明白了。如此,败得也不枉,好友文叔确是“如切如磋斐君子”,是配得上阴家佳人的。
从此,邓禹不再去阴家和邓晨家,有意疏远老同学,有意不去靠近文叔兄弟起事,有意往南阳之外走,希望找到安身立命之路。
在外头那几年,渐渐地,那份情思似乎被深埋了,对于一个男人,立业终是重于立家。理想让邓禹选择回过头来追随刘文叔,即便他知道阴家佳人已经嫁与文叔为妇。
其实他想通了的,阴楚楚嫁与心上人,得了个好归宿,而文叔也娶到了意中人,两全其美,自己本就是别人两情相悦的局外人,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活在郁闷和不平里呢?应该为他们高兴才是。可是,刚经文叔提到娶亲一事,勾起了那难忘的初恋心结,难忘的梨花香。
邓禹也不知道自个儿迟迟没有成家的念头,是因为功名未立无以为家,还是因为,那份其实还没放开的情思,或者两者都有?邓禹不由地走神了,阴楚楚,她还好么?原来对于自己这么一个念“旧”的人来说,曾经情有所属留下的痕迹不是那么容易消逝的。
文叔当然不清楚老同学的隐秘,因为当年所有楚楚的追求者阴家的上门提亲者,最为清楚情况的二姊夫和二姊从未跟他提过。姊夫倒不是有意隐瞒,是觉得说那些没用的除了加重内弟的心头负担,便没有任何益处了,倒不如想法促成内弟和表妹是正经。
向来跟内弟投脾性视内弟为亲弟的邓晨,当初说要插队提亲并不是虚言。被插队的不仅有邓禹,还有邓晨的亲侄邓奉,还有好几个邓族子弟,以及几个有家世或小有功名的不姓邓的青年,要知道那几个也是被姑母看好的人。
那一切,文叔无从知晓,也从来没有弄明白的念头,只知最后得到楚楚的,就是他这个看上去最不起眼的刘秀,这就够了。
文叔笑责老同学什么时候也学会这般自颓之言了,却听邓禹迟疑着开口了:
“前番我回家的时候,听闻,新野阴家玉人,已出了闺阁,正适当年主公所愿。得娇妻如是,给主公道喜了。不知,此次主公北巡,夫人她,可随行么?”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