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38章 专利狂欢

本章节来自于 帝国黎明 http://www.lishu123.com/32/32523/
    前世作为军工系统的工程师,虽然分量可有可无,王伯良却出于本能对军工行业依旧保持了特殊的情感。{首发}当然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之外,发展军工攀科技树也是他一个必要的生存手段与德工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是王伯良一贯的既定政策。

    一直以来通过普法战争等一系列战争获得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清国的“口碑”很不错,尤其是李鸿章等人对德工产品,诸如对克虏伯火炮和毛瑟步枪的青睐,使得德国迅速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清国进口武器的重要国家。

    历史上德工业之发达给王伯良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而德国造武器在目前的清国武器市场上口碑甚高,以至于让有些官员产生了迷信,到了非德国造不买的地步。虽说这里面既有李鸿章的广告效应,也因为德国刚刚统一没几年,海军方面也是刚刚起步阶段,使得德国对华政策上处于缓和态度没有亮出獠牙,清国对德国的观感远比英法要好得多。

    王伯良自然知道德国对清国友好的原因,而历史上清国甲午战争战败国家贫弱的本质被列强看了个通透,莫说德国趁机落井下石,就连一些乱七八糟上不了台面的小国也欺上门来,天朝上国连遮羞的裤衩都被人爆了个一干二净,更有何面子可言?

    不过此时这些对王伯良并不重要,也不在他的考虑范畴若是连甲午战争都打不赢,那他也太过废柴了,尽管把握并不是很大,但他内心中却是早早的“预定”了胜利。至于日后的事情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他现在努力的目标就是为了日后的战争而服务。

    为此王伯良早就借着大沽接舰的机会,向各国驻华使节抛出了多个武器方面的专利技术信息,其中最为主要的几个专利就是“内定”与德国武器生产商合作。包括克虏伯、毛瑟等德国方面的武器厂商早早便派出了技术人员来到清国,借助天津机器局的设备来实现速射炮和无烟火药步枪的样品生产。

    其实王伯良完全可以将图纸送往德国这些厂家,以它们的机器设备以及技术力量可以完美的实现样品生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德国方面派人远渡重洋来到清国做这些事情。

    这不过是王伯良的一个小伎俩,同时也是将自己在未来的谈判中置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以清国的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生产这些武器然后销往欧洲或是其他需要这些武器的地方。

    不过事实上清国各大机器局是有这个实力将武器制造出来,但要说质量可就不敢恭维了。如果是小规模的订单那还好说,可以精益求精不计工本的做出小批量的产品,但大规模的生产显然不可能,仅仅一个成本问题就让人失望。

    在这方面的弱势,王伯良是心知肚明,不过洋大人的短暂入厂却未必能够看得出来,这可以让他在中间做一些手脚,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普法战争的结束留下的德法两个国家刻骨铭心的仇恨。两个国家的政府层面都力图与对方改善关系避免直接对抗,但下面一些人的行为却暴露了两国政府的真实想法只要有机会,都会毫不犹豫的送对方去地狱。

    汉斯们必须要对高卢公鸡在大陆上保持绝对的优势,而自身所处的糟糕环境就决定了汉斯们为了生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质量,以质量来换取胜利。正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劣势,汉斯们对新技术尤其是能够大幅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新军事技术或是诸如电报、铁路这样的辅助技术格外的热衷。

    王伯良之所以稳坐钓鱼台就是看重了汉斯们的自我危机意识极为强烈,并且还在事后故意公开的在法国公使面前造声势,以引起法国方面的关注。

    以往王伯良都是直接将自己的专利注册后,以相应的价格转让给欧美的厂商由其生产,显然诸如无烟火药这样的专利就算卖出了高价也是非常吃亏的。

    早先在国外的时候,王伯良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而归国后偏偏无烟火药是属于化工领域,在这个领域以清国的化工基础而言根本没有生产的可能性。

    这一次王伯良却不打算这么做了,毕竟速射炮、无烟火药步枪甚至是新型鱼雷,多偏重机械方面,而以天津机器局的力量而言就算条件差一些也将就着可以实现,更何况还可以借助上海江南制造局的力量这就是祖国的力量,也许清国相对于其他欧美列强国家疲弱不堪,国内也是积弊丛生,但就算是这么一个弱国依旧远比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得多。

    依托“主场优势”,王伯良让德国的技术人员们相信自己所设计的速射炮和新型无烟火药步枪性能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闻着腥味过来的法国人对此更加积极,凭空多了一个对手,而且还是世仇死敌类型的对手,这让汉斯们极为紧张法国已经从普法战争的创伤中逐步恢复过来,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重新武装自己,下一场战争的时候德国有没有能力来应对南方的挑战?!

    对于干系自己国运的东西,汉斯们早已经失去了一贯的淡定风度,虽然明知自己会挨宰,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不过平心而论王伯良的出价并不高,至少要比德方自己的心理底线要有不少的余量,只是双方的专利交易并非是单纯以货币结算,更多的是机器设备以及船舶图纸为交易筹码完成交易。

    王伯良并不缺少银子或是外汇,在国内诸如机器缫丝厂一直为他贡献着巨额现银,而与盛军合作的诸多产业发展也非常顺利。尤其是纺纱织布厂由于双方约定建厂初期不提取分红全部投入到扩充产能中,其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迅速占领直隶地区的中低端棉纱布匹市场。

    对于王伯良所看重的造船厂和钢铁厂,他自然不会在这上面手软,只是不同于洋务运动诸多大佬开办的机器局大肆购进设备,他更多的要求德方派遣可靠的工程技术人员从厂区规划到机器设备引进,再到开工生产的技术指导。

    不同于百年后世的中国发展工业,最大的瓶颈不在于人而是在于设备,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对中国的技术领先优势,除了在专利上下软刀子之外,更是在机器设备的引进上有着非常明确的硬标准。

    在这个时代虽然有些工业发达国家同样也在一些技术上有所保护,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机器设备和相关的专利技术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问题。

    王伯良本身不缺银子,尤其是未来的钢铁厂和造船厂都是自己来经营的产业,在这上面投入资金定然是要购买最好的设备,他也有这个实力。相对于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机器而言,工厂的管理的才是最重要的,能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且能够盈利维持工厂自身的健康发展,完全就看管理如何。

    毫无疑问,目前清国在工厂管理方面无疑还是处于手工作坊式的水平上,自曾国藩之下清国的洋务运动的大佬们所开办的工厂企业似乎对于盈利方面的考虑很少,完全是为了“求强”,而李鸿章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轮船招商局,这是向“求富”来转变。

    显然在清国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工业企业,在管理上的得分都不会高,毕竟官办的思维在那里摆着,各大机器局不过是官僚安排亲戚旧属之所罢了,哪里想着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

    各局所中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角色,他们能够在如此氛围和条件下依旧做出一定的成绩,这确实是让人钦佩的很,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这些人的事迹也成为后世教科书或是一些刊物上大书特书的事例。实际上一个连子弹炮弹生产出来都不合乎标准的工厂,不过就是处于安乐死的状态而已。

    王伯良对德方提出的要求是全面引进德方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工厂的建设、生产管理中来这不同于其他工厂只聘请几个外国工程师,并且这些人多半是负责技术方面的。王伯良要求的是“全面参与”,他最后的要求便是工厂能够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且还能够培养清国自己的相关人才,在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清国人能够完全掌握这家工厂生产管理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当所有人知晓王伯良这种建厂意图之后,无论是和他合作的德方还是诸如他的左膀右臂的杨瑾臣都被惊得目瞪口呆,在所有人看来这种决定无疑是有些荒唐的王伯良这个企业主斥巨资建立一家现代化的工厂,从头到脚几乎都交给德方管理经营,甚至如果有需要的话连最底层的工人也可以是德国工人,自己从中最多只是进行财务方面的一些监督。

    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经营方式,在很多洋务企业中,清国的洋务巨头们担心的并非是企业能够赚多少银子,而是怕“洋人侵权”,怕的是所办的工厂被洋人所夺。王伯良反倒是恨不得全厂上下全部都是洋人,甚至连工人也不惜代价引入,这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这种经营方式甚至惊动了李鸿章,因为这种不为人所理解的经营方式实施的最为彻底的便是计划中的开滦钢铁厂,这个钢铁厂将会是清国第一家真正的钢铁厂从矿石开采到冶炼,所有的流程全部都采用西法。

    钢铁厂的最终产品除了王伯良自己的造船厂之外,直接供应给各大机器局,尤其是在李鸿章的规划中,一旦铁路被朝廷所认可再无抵抗力量之后,至少在他的地盘上修铁路将会全部采用这家钢铁厂出产的钢轨。

    对于李鸿章这种想法,王伯良倒是挺认同的,除了尽可能的在工程中采购本国货这个原则之外,在修建铁路的成本上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至少原本历史上张之洞督鄂之后以修建卢汉铁路的名义兴建汉阳钢铁厂,这便是出于同一种思路。

    别人的看法王伯良可以不去理睬,但老李有看法他自然不能无视。为此他把如此设想的理由先行说服周馥和薛福成,由这两位老李的智囊出面来游说老李李鸿章需要的是合格的钢铁制品,而大清帝国却从未有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和管理经营经验,这一切必须要依靠外国人。

    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王伯良必然要依靠洋人来建设钢铁厂,不如干脆放手由洋人来经营,在此过程中钢铁厂的规模只是徐徐扩大,最重要的目的并非是赚了多少银子,而是培养了多少人才在目前大清国的地头上,根本找不到能够主持一个完整钢铁厂生产经营的人才,更不要说如此复杂的产业链条上的合格工人。

    与那些大型洋务工业企业相比,王伯良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德国人有求于他无烟火药的专利已经无法做到保密,但干系重大的速射炮对德国人的意义重大,德方要求速射炮技术的独占性,这便让王伯良捏到了把柄。

    正因为如此,德方才接受王伯良如此苛刻的要求,帮助他在开滦建设一个集采矿冶炼为一体的大型钢铁厂,所有的设备均从德国进口,管理模式也全是德国化,直到王伯良认为清国人可以完全自己来运转钢铁厂为止。

    这个条件对于德方来说是极为苛刻的,不过这相对于能够阻止法国拥有速射炮而言,却也并不算什么不可忍受的条件。德方估算要达到王伯良的目标所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年,其实培养低下的钢铁工人用不了两年,关键在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个时间就比较长了,甚至需要王伯良选拔专门的人才前往德国学习。

    为了防止速射炮技术的泄密,王伯良甚至不能将此技术应用到清国的军工厂,要想获得速射炮必须从德国进口。对于这样的条件王伯良倒是没有多大的意见,毕竟连炮弹的质量都过不了关,要是火炮的身管再造的口径不一,那玩笑可就开大了,只是老李对此却是有些不依不饶。

    事实上老李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各大机器局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对于王伯良提出的提高弹药质量的意见亦是心有同感枪炮造的再先进,若是质量出了问题不过是烧火棍一根,与其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先解决弹药问题为先。

    李鸿章之所以对德方提出的速射炮技术独占不允许在清国兵工厂生产的条件,心中最多也就感到有些不平而已,反对是为了占更多的便宜。这也是王伯良为他提出的建议,对于这样红白脸的配合,老李自然心领神会,对德国人来了个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系列几乎让人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别说德国人,就连王伯良自己都心悬会不会直接谈崩。

    事实证明也许老李的科技知识相对于王伯良而言不过是小学生的水平,但若是论起砍价,在同等信息条件对称的情况下,十个王伯良也架不住一个痞子李。尤其是王伯良为老李提供了一份谈判清单之后,老李自然是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搞得德意志帝国驻华公使巴兰德头大如斗,却偏偏没有什么办法。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上的专利交易,对于德意志帝国而言,速射炮技术若是不能独占在手中,那势必会让法国人在这方面占据先手。

    俾斯麦首相为此专门写信给巴兰德,明确指示要独占这项军事技术,决不能落入法国人手中法国已经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在军事方面越来越灼灼逼人,阿尔萨斯和洛林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和铁矿,对于没有多少海外殖民地的德意志帝国而言,其意义非凡。

    以现在的工业水平而言,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煤铁水平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也许这话夸张了些,但距离事实已经相差不远。以高卢公鸡的尿性,即便是奉行德法友好政策的俾斯麦首相也不认为法国日后在占据一定优势之后和他一样奉行和平政策。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战争一起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必然会变成一片焦土,与拥有不少资源型殖民地的法国不一样,德意志帝国一旦失去这片地区,那就意味着本国工业至少倒退二十年。

    一直活在危机感之下的汉斯们竭力保证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优势,不过当克虏伯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将速射炮的实测数据以秘密电文的形式发回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部后,即便是高高在上的俾斯麦首相也被震动了每分钟超过十五发炮弹的射速,极限射速超过三十发的惊人火力,简直把总参谋部的一众老小给吓呆了。

    被誉为普法战争胜利保证的克虏伯火炮目前的射速也不过平均每分钟两发上下的样子,而在遥远的清国仅仅做出来的样品就有如此惊人射速的火炮。总参谋部的人第一反应便是直接绕过克虏伯公司向驻清国公使巴兰德发去密电,要求“明确、详尽”的核实电文内容,在得到巴兰德明确的回复之后不到两个小时,俾斯麦首相便给巴兰德发出了明确指示的电文。

    这是一款值得付出任何代价都要保住秘密的火炮,若是德意志帝国陆军的同口径火炮都换成这一款火炮的话,那么自普法战争结束以来整个帝国兵工厂所生产的炮弹会在几十分钟之内被它消耗光所有人都无法想象这是何等的火力密度,只要发动突袭时间合适策划合理,战争将会在半个小时之内结束。

    当然这只是一种存在于虚幻中的理想战术而已,速射炮的射速哪怕再快一倍也不可能在半个小时之内解除法兰西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不过毫无疑问速射炮的价值之高已然超过了总参谋部当初的预期,至少克虏伯公司已经下定决心拿下这款火炮,因为当这款火炮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以目前德意志帝国武器库中的任何一款火炮都成为废铁战场上的技术代差所形成的优势太可怕了。

    原本汉斯们害怕黑心的王伯良在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之后来个翻脸不认帐,不过却没有想到在交易达成之后,清国果然没有制造速射炮的念头,反倒是更加专注于弹药方面的制造李鸿章用速射炮的专利得到了无烟火药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将会在天津机器局兴建无烟火药生产厂。

    一个专利虽然被卖了两次,不过汉斯们还是觉得这个价格是超值的。王伯良在清点自己的收获的时候,却在盘算着是不是向法国人出售大口径火炮的专利技术面对鼎鼎大名的七五小姐,战场上唯一解决方案便是四英寸甚至是六英寸野战重炮。

    这是原本历史上汉斯们在遭遇高卢鸡拒绝专利授权之后做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用更加猛烈的火力和超远距离的炮击摧毁七五小姐方阵。高卢鸡们付出的代价之惨重,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博物馆中的重炮拖出来放到战场上高卢鸡对七五小姐的迷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一种火炮、一种弹药来完成一场战争。

    当然老李也不是傻子,目前清国在军工生产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弹药质量和更新换代,但并不代表会放弃速射炮这种武器的自产。按照双方的协定,八年之后德方将会在天津机器局帮助清国建立一家速射炮生产工厂。

    可以说汉斯们在王伯良的这场军事武器专利大批发的交易中成为最大的赢家,他们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速射炮技术,毛瑟公司还购买了王伯良一款无烟火药步枪的设计专利授权。法兰西人在失去速射炮的机会之后,毫不犹豫的出手购买了王伯良的新款“超级鱼雷”技术专利。

    这款可怕的“超级鱼雷”拥有惊人的以二十节航速一千五百码的射程,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外型设计,在同口径鱼雷中可以装载更多的炸药。这款鱼雷可以实现水面之上发射,采用预制压缩空气,当需要发射的时刻直接将鱼雷从甲板上的发射管中弹射出去。

    在对于法国人的这笔交易中,王伯良相当于将这个专利买了两次他在与法国人达成交易的同时,正在筹划年内注册颗粒状慢燃火炮发射药来产生高压气体为动力发射鱼雷。这种类似将鱼雷当做炮弹发射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日后但凡水面之上的鱼雷发射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此种思路,不同的只是发射药而已。

    法国人在速射炮竞争项目上失败之后,由于王伯良与德方达成的协议,对外统一宣称每分钟六发的射速而非十五发,是以并未刺痛法国人的神经,而是转向鱼雷项目的争夺在这个领域汉斯的刷次考甫工厂显然从帝国政府得到的支持力度并不大,高卢公鸡则是必须面对约翰牛的挑战。

    因为王伯良提供的鱼雷设计有一项极为吸引人的特点水面发射方式。此时鱼雷发射管几乎都布置在龙骨两侧,按照时下流行的碰撞战术,这可是非常要命的位置。这个位置不光是怕被碰撞,从舷侧射过来的炮弹若是击中这个位置,那后果将会极为严重,几乎就是一发便沉。就鱼雷本身的性能而言,鱼雷一旦出膛很容易受到军舰两侧向后水流的影响,本来这个时代的鱼雷定向性就不怎么样,这样一来准头就更差了不少。

    王伯良的水面发射装置可以做到将鱼雷在甲板上发射出去,尽管侧向发射时依旧会受到水流的影响,却远比水下发射的准头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这解决了鱼雷水下发射方式危险的布局,就算鱼雷发射管在甲板上被火炮击中引爆,最多是给船体造成一定的破坏,但绝对不会像水下发射管被击中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而且它绝对不可能被撞击战术给弄爆了。

    对王伯良提供的鱼雷专利技术,法国人的兴致十分高昂,毕竟他们的海军中将早就与之沟通过。这种鱼雷的最终型号在被制造出来进行试验的时候,高卢鸡当场拍板决定购买。王伯良在得到二十三万英镑的报酬,至于政治方面的索求则是由李鸿章来出面解决越南问题持续性的发酵,老李虽说马上就要拍屁股走人,却也不想高卢鸡直接点着他的屁股让他声名狼藉的借着丁忧来脱身。

    老李与法国人最终谈成什么样,王伯良并不关心,因为法国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无论双方达成什么交易,这都是没法落到纸面上的,而法国人更不能抗拒占领越南当做殖民地的诱惑,最多只是拖延一些时间而已。

    其实除了二十三万英镑之外,王伯良最为看重的还是借着试验为借口,由法方出资出设备出技术人员在天津机器局生产的十四条鱼雷样品。这些样品中真正能够达到最终效果的不过只有三条,剩下的十一条其实不能说是失败产品,只是性能上有一些差距,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只要重新给它们填充高压气体,并且装载战斗部之后,它们就会变成真正的鱼雷武器。

    这十四条鱼雷在性能上有高有低,不过毫无疑问即便是最低级的一款也是十四英寸,能够以十八节航速行驶一千码它们的性能远高于目前的白头鱼雷,而且它们采用了钝头设计,在装药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以说这十四条鱼雷,任何一条若是被发射出去,目前在远东的任何一艘军舰被命中的话,毫无疑问将会被无情的击沉。鱼雷之所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海战利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以现在的造舰技术而言,在没有数量众多的水密舱和防雷措施的情况下,即便是强大的铁甲舰也扛不住鱼雷命中的后果。

    若非此时的鱼雷性能低下,并且还没有成熟的潜艇作为发射平台的情况下,鱼雷早就横行天下了。这种“屠龙术”也只有机会主义越来越浓厚的法国和诸如一些不入流的海军国家所重视,“理想情况”下的海战哪有这么容易实现的?!

    不过扣下来的这十四条鱼雷对王伯良而言可是有大用的,他可是记得清法战争中,法国海军仗着对水道的熟悉进入内河航道的。这十四条鱼雷就是为未来的清法战争准备的,至于如何使用这些鱼雷,王伯良还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设计一番。

    鱼雷的水面发射装置并非是什么复杂的技术,而且法国人也没有想着去独占,王伯良同样也将此技术给了英国人授权。只是对鱼雷的理解显然英法的海军专家和将领之间有着不同的认识,英国人不愿意为王伯良的“改进型白头鱼雷”支付巨额账单,不过他们却购买了另外一款依靠钢索带动的鱼雷。

    这种历史上原本被称为brennan鱼雷需要有一个稳定性极高的蒸汽驱动绞盘作为辅助设施,使得这种鱼雷无法在船舶上实现发射条件,则变成了一种岸防利器前世王伯良在泰姆士河口看到的混凝土碉堡就是专门为了发射这种鱼雷所构建的。

    尽管这种鱼雷实用性不是很强,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岸防武器,它的震慑力是极为强劲的二十节以上的航速,超过三千码的航程,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加长钢索以增加航程。在这种鱼雷的震慑下,没有任何一种舰船敢靠近泰姆士河口。

    虽然这种被王伯良命名为“灯塔”的鱼雷在他眼中基本上是个样子货,但有钱难买我愿意偏偏约翰牛对这种型号的鱼雷就是对上眼了,而早已“知晓答案”的王伯良毫不客气的开出了十二万英镑的巨额专利费。

    十一年前,大英帝国政府向怀特黑德购买白头鱼雷的生产专利时,仅仅才支付了一万五千英镑。面对王伯良的狮子大开口,女王政府偏偏就吃这一套,并且还开出了一笔巨额费用聘请王伯良担任这款鱼雷的制造总监对于这个邀请,王伯良不知道约翰牛真实的想法如何,但他却无论如何只能谢绝。

    至此,持续数个月的“专利狂欢”彻底结束,除了王伯良的豪威尔鱼雷的改进型专利没有卖出去之外,他所提出来的每一项专利都全部出手交易成功。尽管速射炮卖给德国人并没有以现金形式交易,但从步枪、鱼雷的专利交易中,他收获不菲。

    看着在英法德公使的见证下签署的一项又一项授权交易,就连老李也为上面的数字而感到心跳此时一英镑足足价值三两多海关两,王伯良就靠着这些专利直接收钱折算起来就是一百多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德国人的交易,要知道德国人提供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就已经是很难用金钱来估价,如果说钢铁厂和造船厂是后世的考试内容,德方提供的服务便是“考试包过”,不然王伯良反手就把速射炮再卖给法国人一次,这是对汉斯们一种赤果果的威胁……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戒念的小说帝国黎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帝国黎明全文阅读帝国黎明5200帝国黎明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戒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