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二百二十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的重生 http://www.lishu123.com/71/71038/
    家里除了每年过年的时候要买一本很薄的黄历,将一年又一年的过期的黄历乱七八糟放在书案的小抽屉里外,就只有闲置的木楼上那些破旧的背篓和箩筐里面散乱的,早已被当作老鼠们的鼠窝的一些残缺不全的纸张,这些纸张都是些不太完整的书籍,是爷爷在世时看的书或教私塾时的课本。这些残缺的书几乎全是像后来如厕的黄色的被称着草纸的纸张,纸质很好,淡黄薄且通透,全是墨色繁体字,有些纸张上的字像是用小毛笔书写的,整个像是手抄本,使用很粗的棉线装订而成。

    这些满满一篇篇字的纸张有的几页连在一起,有的十几页相连接,全是乱糟糟的折叠揉搓的痕迹,从那些装有少量杂物,和引火柴上掉落的松松软软的干树叶的背篓里面,将这些纸张拾起来时,一股鼠尿臭味。这些东一叠西一叠的不能算作书的纸张,是破四旧时因为破损严重,残缺不全得以留下来。被我找了出来,胡乱看一番,看这些手抄本一样的文字,真正是费心又费时,到最后还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我没学习过繁体字,很多字都是根据部首或形声去判断读音,更不用说理解,但就是舍不得放弃,看的时间一长,能看懂的字越来越多,有些字单独出现在哪里我不一定认识,在相关的一句话或一整段文字里就能识得,只不过要进行一番前因后果的猜测和推敲。尽管要去面对一些生涩的字,为了这些字去绞尽脑汁,还是觉得去阅读这些文字是极大的乐趣,乐此不疲。

    还有一些读物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像毛主席语录,无论哪家都有两三本,还有1970年出版的《选集》一二三四集,很多家庭都有,四本都齐全的很少,至少我家和我所知道的那些人家没有整套的《毛选》,很多都只有二三四本,没有第一本。当时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想将自己手中的《毛选》凑成一整套,一直都没有实现。

    我手里有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读物的时候,是很开心的,这种时候不多,那个时候没有多少儿童读物和少年时期的读物。每当借到在同学或朋友之间传阅的书,我到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放学回家该做家务或作业的时候,尽量不去看课外书,专心做事或做作业。我知道自己往往一碰课外书籍,容易入迷,忘乎所以,状况频出,将每天都做的家务做得颠三倒四,一塌糊涂。为了让自己尽量能集中精力做事,一般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看,等家里人都睡着了的时候,点上煤油灯看书。晚上偷着看课外书不敢开着电灯,不像看上学的课本那样,可以到了深夜还理直气壮亮着电灯,怕父母知道看课外书出声干涉制止,用煤油灯不容易被发现,关上房间门,将书立着遮挡一下灯光,尽量不弄出响声就万事大吉了。

    父亲母亲手里有借回的长篇小说放在家里,我的生活就彻底被打乱了,一切都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首先是我不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偷看父母借回的书,父亲母亲只有晚上的时间赶着看,即使是父母在借回书到还书的那几天时间中,有那么一天晚上没有精力看书,书是放在父亲母亲睡觉的枕头边上那一段席子或床单下压着,我也不可能敢去取走书,躺在床上干着急。还有父亲母亲看书的速度快,用父亲的话说叫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话父亲常挂在嘴边,但这话不是父亲原创,古书上描写一些才学特好的书生秀才或神童,千篇一律都是这样形容和描写,父亲总爱这样说是强调阅读的速度和记忆力的重要。

    其实我知道谁也不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到是有,比如父亲在看书的时候就是速度出奇的快,记忆力出奇的好,很厚一本书,看一遍就能完整地讲给别人听。我看书的速度既不能一目十行,也不能过目不忘,多数时间都是囫囵吞枣,然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慢慢消化,后知后觉。但我必需要与父母看书的进度同步,或是赶在父母看书进度的前面一点,才能保证我能看到书的结尾,不然父母当天晚上看完,第二天一早出门就将书带走了,拿去交接给下一个等着看书的人。

    我只有利用白天的时间偷着看父母看的书,白天我的时间也很有限,要上学,放学回家要做饭,要完成自己的作业和一系列其它家务,还不能当着父亲或母亲的面去看那些书。这样以来原本有限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还有少量借回的书有些不是简化字,阅读时就更吃力,常常是我自己看书的时候将一些没有简化的字按照我的理解去读,看过的书中的很多字和故事情节都记在脑海里。我看书的进度基本与父母的进度相同,没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只有拼命挤时间看,这样父亲母亲在家做事或吃饭的时候,会互相讨论书中的一些描写和情节,我在一旁假装漫不经心地听着父母的议论,才将看到的一些猜测的字更正过来,对书中的故事和表现手法有进一步的了解。

    除了周末在家看书的时间相对多而外,上学的时候只有中午放学或下午放学回家做饭的时间偷着看书,在家边做事边看书,既要赶看书的进度,还要提心吊胆,害怕父亲或母亲临时有事回家,碰过正着。常常因为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想看又没时间,看又不敢明目张胆,不看又牵肠挂肚,魂不守舍。有时真是觉得看书是个身心很受煎熬,精神饱受折磨的苦差事。

    中午放学回家,做饭的时间有限,熬粥的时候原本是想等锅里的水沸腾后,将洗净的米倒下锅,坐在灶门前边看书边往灶孔里添柴,结果一看上书就将下米的事忘到脑后了,等我突然想起熬粥的事,锅里的水沸腾后都烧干了一大半,我已经白白地浪费了许多时间和柴火。吓得连忙放好书,手忙脚乱赶紧下米熬粥,父亲母亲到了估计该吃饭的时候回家,看见锅里半生不熟的米,以为是我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慢条斯理,拖拖拉拉。一向做事时间观念极强的父亲或母亲,有点生气,少不得要数落几句,说一些做事动作慢了以后会影响很多,一个人的性格三岁看终身,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迅速之类的话。

    利用中午或晚上做饭的时间偷着看书,有好多次差点将蒸饭的甑子烧糊,看见锅里和甑子直冒大气,以为饭蒸熟了,用力去端甑子,结果是空甑子,过滤的饭粒还好端端的在莦箕里,甑脚水烧干了,锅里直冒青烟。低头检查煤炭灶堂里面,煤也快燃尽了,心里暗暗叫苦,急得受不了。其实,一拿起那些课外书籍,就会状况不断,自己也不想这样,就是控制不住,一遇上那些文字,就会迷失自己,很多时候真的有点憎恨起忘乎所以的自己。

    什么读物都没有的时候,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非常难受的感觉。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不自觉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思想有一种逆反心理,觉得不过就是一本书而已,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不是只有我一人这样,还有父亲母亲和我们街上,还有其他街上那些一个个等着看书,像一张有着庞大体系的网一样相互传书的人们,也跟我的情形差不多,只不过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看那些书,而我却不能。很多时候脑子里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不知写这些书的人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一本书可以迷住千千万万的人,甚至迷倒一代又一代人,让这些人明知书中的故事情节或许就是写书人杜撰的,还特别声明,本书纯属虚构,却仍然会让看书人不自觉地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喜怒哀乐情牵若干朝代,还乐在其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戈的小说母亲的重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的重生最新章节母亲的重生全文阅读母亲的重生5200母亲的重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