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35.允许孩子指正父母的错误

本章节来自于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 http://www.lishu123.com/72/72897/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

    【小说网】

    当你意识到自己错了  那么你还是对的;如果你继续犯错  那就不可恕了

    ――(中国)崔凯

    【经典事例】

    9岁的端端因为吵闹着要边看电视边吃饭  乱发脾气  被妈妈教训了一顿  事后  妈妈决定和孩子好好谈一谈

    妈妈和孩子面对面的坐着  说:“端端  我要好好和你谈谈  ”端端正襟危坐  点头道:“好吧  妈妈  我们谈谈  ”妈妈问:“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打你吗  ”端端回答得很清楚:“因为不好好吃饭  还发脾气  ”妈妈继续问:“知道这样不对  为什么还这样做  ”

    这时  端端打断了妈妈:“等等  妈妈  有件事我必须和您谈一谈  然后再谈我不乖的事  ”妈妈见女儿一脸诚恳  答应了  女儿继续说:“妈妈  我來问您  您上次为什么对外婆发脾气  外婆这么大年纪  还要照顾我  还要做饭  这么辛苦  您还对她这么凶  您对妈妈发脾气  我也对妈妈发脾气  ”

    听了女儿的话  妈妈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回想着自己和母亲在一些培养孩子等小事上的争吵  这些镜头竟然都印在了孩子的脑海里  但是妈妈马上冷静下來  对孩子说:“你说的对  妈妈会努力改正  不对外婆发脾气  ”

    听了妈妈话  女儿也郑重地说:“那我也会改正我这个缺点  但妈妈您要说到做到  改正您对外婆凶的缺点  ”

    【智慧点拨】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身上的优缺点孩子都会学  端端的妈妈对外婆发脾气的情景完全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孩子自然会效渀  并且问得妈妈哑口无言  但是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当父母意识到  或被孩子指出错误的时候  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題  积极改正  那么  这种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孩子也会效渀

    一般允许孩子指出父母错误的家庭大多比较民主、平等  孩子也会是非分明  敢想敢做  有主见  犯错误后  有勇气承担  相反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犯错误后  觉得很沒面子  喜欢遮遮掩掩  尤其在孩子指正后  还自圆其说  为自己辩解  其实  这样更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同时  有些父母担心经常被孩子指出错误  影响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也不利于教育  事实证明  父母勇于承认错误  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仅不会降低  相反  尊重孩子  孩子反过來会更敬重父母  父母对孩子以诚相待的态度  愈加赢得孩子的信任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父母也不必有过大的压力  必须要在孩子心中建立一个尽量完美的形象  事实上  每个人都会犯错  父母犯错正是给孩子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里有错误  也有宽容  当然  在孩子指出错误时  父母要虚心接受  勇于承认并改正  这样才利于他形成一个健全的性格

    【参考建议】

    父母接受孩子的批评是沟通的开始  父母只有虚心听取孩子的建议后  才能让他认真听从父母的建议  教育的效果也才更明显

    1.不遮掩自己的错误

    有些父母总是谨小慎微  避免在孩子面前犯错  事实上  一个错误行为如果得到恰当的利用  反而创造了一个教育契机  所以  父母不必对错误遮遮掩掩  要允许孩子指出自己的错误  并作出示范  积极改正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建议

    当孩子指出父母的错误时  父母应该持欢迎态度  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了  但有些父母喜欢摆“架子”  在家庭中剥夺了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  事实上  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分辨是非、**思考的能力  也不利于父母了解孩子

    所以  当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时  父母要虚心接受  坚持做到以下三原则:一要“听得进”  二要“想的深”  三要“改的快”  相信这样亲子间的沟通会更融洽  家庭气氛会更和谐

    3.主动反省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  当意识到不足时  就应该认真反省  努力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曾有一位母亲抱怨:“孩子太难对付了  不仅不接受我的批评  还能为错误找出很多‘理由’  反过來还要列举我很多问題  ”这种情况  父母要调整心态  认真思考  孩子列举的问題是否合理  然后接纳孩子的合理建议  孩子自然会接纳父母的批评

    另外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批评写一些反思性的文章  比如  关于脾气的、虚荣心方面的  这样更有利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

    4.勇于向孩子道歉

    天下的父母  谁也不敢保证对待孩子的态度永远是正确的  自己对孩子做了错事  父母一样要向他承认错误  说一句“对不起”  表明诚恳的态度  尤其是在错怪了孩子的时候  父母一定要肯向孩子认错  总之  道歉是要求父母顾及孩子的感受  为他作出表率  当然  父母要注意道歉的态度  不能过于生硬  也不能轻描淡写

    【金玉良言】

    当孩子指正父母的错误时  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声“感谢”  表明虚心接受的态度  并且表明改正错误的决心  如果孩子指出的所谓的“错误”不对  父母也不能盲目打击孩子  还是要鼓励他发表意见  然后再给他讲明道理

    §§§36.不当孩子的面说别人不好

    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经典事例】

    奥巴马是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也是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  在他幼年的时候  父母离异  那么他是怎样在母亲的抚养下健康成长  又是怎样成为第一名黑人总统的呢

    奥巴马的父亲和母亲离婚后  母亲只身一人带着奥巴马求学  生活非常拮据  这期间  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父亲对他从沒有尽到赡养义务  甚至沒有给过他们母子生活费

    然而  母亲从沒有表现过对父亲的愤怒  也从來沒有在儿子面前说父亲的坏话  而且  每次谈到父亲  母亲都说他的优点  她总对奥巴马说:“你的爸爸幽默、聪明  擅长乐器  还有一副好嗓子……”母亲不仅让儿子以有这样一个父亲自豪  还让他为做一个黑人而自豪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奥巴马  不仅性格健全  还学会了豁达  更学会了在糟糕的情况下  看到积极的一面  形成了乐观的性格

    后來  奥巴马说:“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我的母亲  ”

    【智慧点拨】

    奥巴马的妈妈将乐观的性格带给了他  并让他知道他有一位优秀的父亲  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离异给奥巴马带來的心理上的打击  如果当初母亲总在他面前抱怨父亲  那么怨恨  愤怒就会充斥他整个心灵  相信这样的心态不能使他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更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

    一位母亲对父亲的正面评价  能让孩子有一颗豁达的心  同样  父母对其他人的正面评价一样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看到别人的优点

    而有些父母不注意平时的言语  有意无意当着孩子的面  说一些别人的是是非非  这种行为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非常不利  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  他不具备判断能力  一般会不假思索地接纳父母的话  父母对别人负面评价  孩子会全盘接受  久而久之  导致孩子戴上有色眼镜看人  甚至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还有些父母认为  孩子小  什么都不懂  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事实上  孩子即使听不懂谈话的内容  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大人脸上的喜怒哀乐  感受大人说话的语气  从而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

    事实上  父母总是批判、讽刺他人  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别人  他会习惯专注于别人的缺点  不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此外  童言无忌  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透露了别人的**  可能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总之  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是非  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家庭本身也不是不利的  所以  父母要端正态度  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不好

    【参考建议】

    父母平时要在孩子面前多说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多尊重别人  理解别人  为孩子做一个待人接物的楷模

    1.不当孩子的面指责“另一半”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  孩子都本能地向父母认同  这种认同中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我承认  我是你的孩子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另一半有种种缺点  所以就有意、无意地向孩子抱怨  但本意不是让孩子站在自己这边  只是感情上的发泄而已

    不过  对于孩子來说  他可能会对被指责的一方产生厌恶情绪  但是  父母毕竟是父母  他又会通过很多方式再去认同他  久而久之  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  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所以  父母应尽量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优点  少说缺点  给孩子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2.不当孩子的面指责他的老师

    老师本应该是值得孩子尊敬的人  但如果父母不注意言行  当着孩子面  对老师做出负面评价  有可能导致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  那么恭敬心从何而來  如果恭敬心都沒有了  学习效果又如何改善  可见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坏话  对老师不能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但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

    相反  一般來说  孩子喜欢一位老师  相应的这门课程也就学得越好  所以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多作正面评价  如  “遇到这么优秀的老师  你真幸运”  让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情学习  相信这种情况下  他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  成绩才会提高

    当然  如果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问題  父母可以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  总之  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是非

    3.不说孩子朋友的是非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  也尊重孩子的朋友  对孩子朋友的不正确行为  父母可以当面指出  不要背地里指责他的是非  因为批评朋友的行为就会让孩子不舒服  这种背后说闲话的方式更会让孩子厌烦  所以  父母要一定要避免说孩子朋友的是非  同时也一定不要背后评论孩子好朋友的父母

    4.消除对弱势人群的歧视和偏见

    父母应端正对残疾人或弱势群体的态度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同时  父母也不能无视个人特征和差异  就给别人贴上一个所谓“残疾”的标签  此外  父母也不能把人种、性别的偏见挂在嘴边  否则  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上这些偏见  成见一旦形成  再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总之  父母在家庭内部最好少用一些带有偏见色彩的语言  让孩子在“干净”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金玉良言】

    如果孩子在别的地方听到一些是非传闻  父母要告诉孩子  人们看问題的角度不一样  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评价  然后帮助孩子分析情况  鼓励孩子从多角度看问題  引导他去看积极向上的一面  并且教育他不能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

    §§§37.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在任何情况下  首先要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长  这才是父母情深的表现  而且必须将这样的深情作为治家的宗旨  父母心胸狭窄  感情用事  或光依靠长辈的权威等等  对家庭教育都是有害无益的

    ――(日本)池田大作

    【经典事例】

    父亲教10岁的女儿在水池中练习蛙泳的动作  但很长时间过去了  女儿依然掌握不了动作的要领  经常有一些不该出现的动作

    父亲一旁看得着急  情绪也变坏了  开始数落起女儿來:“说了多少遍要你手脚并用  你怎么就是不听  还有你那脑袋  不扎进水里去  你那是蛙泳吗  跟狗刨似的  你的动作完全不对  让你按照我教的做  你怎么就不听呢  ”

    女儿被父亲责备  却也一声不吭  可跳下水去  动作还是不协调  父亲的责备让女儿开始委屈地掉眼泪  但孩子却不服软  父亲一看女儿的态度更加生气了  话说得也越來越重

    最终  女儿的蛙泳还是是沒有学会  父亲的心情也沉闷到了极点  而在父亲权威的口吻之下  女儿也渐渐对游泳失去了兴趣  甚至不愿意再下水

    【智慧点拨】

    孩子的成长总是免不了犯错误  也总是免不了因为一时的理解不到位而学不会某项技能或功课  就像故事中的女儿  父母要知道  学习是需要过程的  而且对于孩子的过失  父母也不要像故事中的父亲那样  以“权威”的口吻來加以指责  那样对孩子的教育将会收效甚微  甚至适得其反

    权威  是人类社会中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的力量  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从  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來  权威是一种威慑的力量  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來说  威慑的力量若是使用不当  经常会让孩子不能从中得到教育与收获  许多父母可能会说  权威就是要对孩子严格要求  这样有什么错吗  的确  孩子缺乏经验  分不清是非的界限  而且不善于自我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严格要求对孩子來说很重要  但是  父母的权威也要有分寸  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  更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所以  父母要避免用“权威”的态度來面对孩子的错误  更不要用“权威”的口吻去指责孩子  要找到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方

    【参考建议】

    孩子犯错的时候  父母会生气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  对于孩子的过失  父母应该以理智的态度去面对  既不能过度严苛指责  也不能放任其错误横行  父母要记住  不要总是以权威的口气指责孩子  即使责备孩子  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1.选对时机  把握尺度

    孩子会犯一些明显不利于他成长的错误  而这个时候  父母如果要责备他  也需要选对时机  而且还要把握尺度

    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  父母应该及时予以指出  不要积攒到最后翻老账  否则会让孩子认为他的错误因为沒有责备就不是错误  而面对孩子眼前的错误  父母就要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  不要牵扯出孩子以前的类似错误  更不要趁着孩子这一次犯错误的时机  就将孩子所有做错的地方都扯出來  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时间长了  他反而会将父母的批评教育当成耳边风  不再接受

    2.让孩子明白过失的后果

    孩子多会为自己的利益而犯一些错误  比如为了维护自己的东西而与同伴打架  甚至打伤同伴  这时候  父母不要用所谓的“权威”口吻來责骂孩子  否则  孩子的注意力将会全部集中到父母的责骂上  他将不会明白自己过失的后果  也根本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因此  父母在孩子犯错误之后  要及时对孩子讲明白他的行为过错所带來的不利影响  只有他明白了事情的利害关系  他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正和约束

    3.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

    所谓“权威”的口吻  就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的时候  经常不问青红皂白  情绪激动地破口大骂  甚至将所有过错都怪罪到孩子头上  父母这样的指责  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  久而久之  孩子对此类的指责  还会由恐惧转为无所谓  他将不会明白父母的指责对他的教育意义

    所以  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  也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父母的态度应该和蔼而温和  语速也要放慢  而且还要斟酌用词  尽量减少辱骂、威胁之类的词语  父母的话只有让孩子听清楚  并且让他能真正听到耳朵里去  他才能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4.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

    父母的“权威”口吻一出來  受指责的孩子本身就已经有害怕的感觉了  而若是父母对孩子责备之后  又将孩子冷落在一旁  甚至一连几天都对孩子抱有怨气  那么孩子将会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恐惧  他会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了  也会逐渐产生抵触的情绪  如此发展下去  将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父母在批评过后  还要记得告诉孩子  父母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爱他  要让孩子知道  批评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  父母要对孩子的悔过行为给予认可与关爱  这样一來  不但让孩子能够反省过失  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金玉良言】

    尽管父母的“权威”口吻是为了要震慑住孩子  目的是要让孩子能牢记错误的教训  但是  “权威”的口吻有时候也会给孩子带來负面影响  甚至影响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也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教育应该有理智  也要有分寸感  这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大的教益

    §§§38.在孩子面前父母不互相“拆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題上不能意见一致  更不能相互配合  是一件憾事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7岁的秦磊不喜欢爸爸新买的玩具  于是随手扔到了地上  爸爸要他捡起來  秦磊根本对爸爸的话不予理睬  爸爸生气了  教训了秦磊几句  接着  秦磊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正在厨房准备晚饭的妈妈听见了儿子的哭声  连忙出來询问情况  爸爸把经过讲述了一遍  妈妈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一个玩具吗  有什么大不了的  值得这么跟孩子较劲  ”

    说着  妈妈把秦磊搂进怀里  一边哄孩子  一边指着爸爸对孩子说:“这个臭爸爸  咱不理他了  ”

    秦磊一看有妈妈帮忙撑腰  一下子哭得更厉害了  爸爸却看不惯了  于是就和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來  本來是父子小矛盾  很简单就能化解  现在却演变成了父母大矛盾  竟然化解不能  秦磊愣愣地站在父母身边  不知该如何是好

    【智慧点拨】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教育与帮助  而在生活中  我们却经常听到类似秦磊妈妈说给孩子的话  “不理臭爸爸了”或者“你妈说得不对”  这样的话往往让孩子要么无所适从  不能分辨是非;要么就借机扩大他的影响  让父母对其更加不好管教  因此  父母在孩子面前  即使是意见不一致  也千万不要互相拆台

    每个人跟每个人各个方面的情况  都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时候  作为家庭中的两个主要成员  父母双方也会因为成长经历、教育水平  以及性格、认知等等方面有所差异  所以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出现分歧也是难免的事  但是  许多父母却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分歧  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经常互相拆台來证明自己正确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不但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效果  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更对家庭的和睦造成危害  因此  这种现象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家庭中  遇到事情  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題  父母双方需要换一种方式來解决分歧  一定要避免互相拆台  同时也是避免孩子的教育受到影响

    【参考建议】

    孩子的思想与情感  父母最好要重视起來  不要让父母间的互相拆台  成为孩子钻空子的机会  一旦孩子利用了父母教育意见的不一致  他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时间一长  孩子就会变得任性  父母的教育也很难起到大作用了

    1.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

    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双方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出现  比如  一般母亲心软  多会对孩子放纵;而父亲严格  会对孩子严加管教  一旦出现类似的教育分歧  父母双方都要先暂时忍耐下來  尽管是面对孩子  也要维护对方的尊严与权威  切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就开始针对分歧进行争论甚至吵架  否则  不但会降低父母的威信  也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类似于投机取巧等不良的心理

    2.父母双方多一些沟通交流

    有不同的意见不怕  怕的就是意见双方沒有交流  让不同的意见之间的裂缝越來越大  最后变成不可逾越的沟壑  因此  父母双方应该多一些沟通  互相对彼此的意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并且通过沟通  尽量做到双方互相调和  若是能消除相左的意见  父母双方的意愿达成一致  则会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  父母双方之间多一些沟通交流  还能避免不同意见的产生  从而也能避免类似教育不同路的情况发生

    3.父母间要多“补台”

    所谓补台  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來帮助事情成功  父母间在遇到对孩子教育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  不要拆台  应该多补台

    父母双方要互相尊重  杜绝诋毁、讽刺甚至辱骂对方的话语  即使遇到对方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情况  也要设身处地为对方多想想  有道理的就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  若是仍然觉得对方意见沒有道理  也要在回避了孩子以后  再与对方商量

    其实  父母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好  都是要让孩子能成长为栋梁  所以  与其为了教育分歧而互相拆台  倒不如一起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互相补台

    4.父母也要共同学习

    对孩子成功的教育  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  也需要掌握大量的教育知识  比如一些名家的教育方法或教育理论  都可以舀來借鉴或者学习  而头脑中的知识多了  再产生分歧也可以互相运用知识來进行调节

    所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題上  可以通过共同学习來达到统一教育思想的目的  只要父母双方都积极行动起來  一起学习掌握足够多的知识  再遇到问題  可以共同探讨  共同寻找解决问題的方法  以减少产生分歧的几率

    【金玉良言】

    家庭教育需要保持顺畅与和谐  只有父母双方的教育坚持了一致性的原则  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避免互相拆台  不要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更不要让孩子钻了家庭教育的漏洞

    §§§39.不要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  这是一种内部的感觉  它能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物体本身

    ――(瑞士)皮亚杰

    【经典事例】

    假期结束  5岁的儿子被母亲从外婆家接了回來  回家后  儿子告诉母亲:“妈妈  在外婆家  小姨问我‘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

    “哦  那你怎么回答的呢  ”母亲微笑着看着儿子

    “我一开始说妈妈好  后來……”儿子顿了一下  声音有些小了  “后來又说爸爸好  不过  其实我想说爸爸妈妈都好的  但小姨说只能说一个  ”

    母亲笑着拍拍儿子的头  接着把孩子拉进了自己的怀里说:“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  我们都是爱你的  其实小姨她们也是一样喜欢你  不过是爱你的方式不同  我们都希望你健康长大  你只要记住这点就够了  ”

    儿子听后也笑着点点头  然后亲了亲母亲的脸  表示他记住了

    【智慧点拨】

    这是一位明智的母亲  她绕开了问題  直接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  让孩子将爱记在了心中  父母应该向她学习  不要追问孩子类似“父母谁好谁坏”的问題  就如故事中的母亲所说  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  对于孩子來说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  都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所以  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或者“爸爸疼你还是妈妈疼你”之类的问題  用时下时髦的话來说就是“很沒有营养”

    孩子一般是不会自己去做比较的  但若是父母或其他长辈非要引导孩子作出这样的比较來  若是回答的不尽如父母之意  不但是让父母自寻烦恼  同时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

    另外  有时候父母或其他长辈还会采取一些实物诱惑  來换取孩子口中让自己开心的答案  这样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阿谀逢迎的坏习惯  甚至会导致孩子不再说真话  变得言不由衷  变得世故与狡诈  同时  这种做法也往往会让孩子形成“谁给好处就说谁好”的心理  从而污染了他原有的那份纯洁  所以  父母要想保护孩子的纯真与健康  就不要用这类本就沒有正确答案的问題來问孩子

    【参考建议】

    究竟是爸爸好一些  还是妈妈更胜一筹  类似的问題举不胜举  尽管父母可能只是想要活跃下家庭气氛  但是却给孩子增添了烦恼  得不偿失  其实就连父母自己都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來  那又何必去让天真无邪的孩子绞尽脑汁呢

    1.不要让父母间的矛盾影响孩子

    父母之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矛盾  有的矛盾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題的  有的则是与家庭生活中的纠纷相关联  或者父母在理想、事业、目标、思想上的分歧  但有的父母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  总是不加以克制  在孩子面前进行争吵  甚至互相诋毁  更有甚者  还会将孩子拽进无意义的争吵之中  向孩子询问究竟是爸爸正确还是妈妈正确  强迫孩子支持一方

    其实  父母的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这样一來  原本是父母间的矛盾  就会牵连到孩子身上  而那些矛盾也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刺激  若是长此以往  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极大影响

    2.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

    尽管有时候父母自己可以避免向孩子询问此类问題  但是总还会有别人向孩子提出这些问題  而孩子的回答有可能除了“爸爸好”、“妈妈好”  甚至还有别的什么人也好  这时候  父母不要多计较孩子究竟说了谁好  应该要让孩子知道  父母对他的爱都是一样的  妈妈要经常告诉孩子爸爸的好  爸爸也要经常对孩子多说妈妈的好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分伯仲的  孩子只有生活在父母共同的爱的雨露下  才会健康成长

    3.尽最大努力去维持家庭的稳定

    对于孩子來说  家庭稳定  生活和谐  父母和睦  都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外部支持条件  父母的爱情生活质量高  相处融洽  就会让孩子成长在美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  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十分重要

    而万一家庭出现严重矛盾  父母感情不和非要离异的时候  也千万不要让孩子來选跟爸爸走还是跟妈妈走  更不要让孩子來判断究竟谁对谁错  即使遇到家庭分离的情况  父母也要告诉孩子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  依然都爱着他  不会因为不在他身边而改变

    当然  父母双方最好还是维持家庭的和睦稳定  这样无论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成长都是有利的

    【金玉良言】

    作为父母  一定要避免类似于“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的问題  孩子本性都是天真而单纯的  但类似于父母究竟谁好之类的问題  会让孩子产生困惑  因为在他心中  父母就是他的天  也就是说  这类问題既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  也不利于孩子的未來进步  所以  无论是父母  还是其他人  都应尽量避免问类似的问題

    (免费小说阅读尽在略(),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你提供优质小说。(重生之纨绔皇帝)(罂粟殇:冷宫的弃后)(斗破苍穹之穿越轮回)(大主宰)(万古武尊)(雷破乾坤)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未知的小说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最新章节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全文阅读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5200与孩子有效沟通好方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未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