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不少孩子一到考试就手忙脚乱 四处去寻找考试的重点 或者翻教科书或者查参考书 而考试的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是书上的东西 只要及时复习并且善于复习 那些考试可以说相当轻松 由此可见 课后及时复习 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与成果
§§§27.按时完成每一科作业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 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德国)歌德
【经典事例】
熊熊上小学3年级了 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可是 他有一个坏习惯 就是每天放学后写作业时总是东玩玩 西看看 常常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 作业还是沒写完
为此 学校的老师也向妈妈反映这个情况 说熊熊的作业常常沒有写完就交上去了 所以 熊熊还常常需要补写作业
妈妈为此很是着急 甚至因此对熊熊发火 但熊熊却依然如故 这很让妈妈和老师头疼
【智慧点拨】
按时完成每一科家庭作业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 因为家庭作业是孩子在课堂学到的知识的有效延伸、巩固和深化 是孩子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
对于孩子來说 通过写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所以 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一般來说 学校里的学习氛围比家里好 因为学校里有纪律 有老师管理 还有同学们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一个大集体中 孩子大多能约束自己 而回到家中孩子则放松了许多 但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学习 并按时完成作业
当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难題时 父母要鼓励孩子及时地请教 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 家庭作业也是孩子向老师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批改作业 老师才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
【参考建议】
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每一科的作业 以使老师可以因材施教 也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复习每天所学的知识
1.了解孩子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
而对于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 单纯的斥责并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有的孩子写不完作业可能是因为太贪玩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对课堂上的知识沒有完全消化 父母应该去了解孩子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并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不要帮孩子做作业
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都比较贪玩 做事喜欢拖延 写作业的时候不专心 边写边玩 孩子写作业不积极往往是因为存有侥幸心理 觉得时间还够用 玩一会儿再写还來得及 等到发现时间晚了 怕写不完的时候 才开始着急 这时 孩子在匆忙中便会不能专心思考 甚至根本不思考 直接问父母題目的答案是什么 让父母帮自己写作业
遇到这种情况 父母一定不能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而是要硬下心來 坚持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作业 或者牺牲睡眠时间來完成 或者带着未完成的作业去见老师 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后果 打消孩子的侥幸心理 他才会从心里提醒自己下次一定按时完成
相反 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作业 不仅不是帮孩子 反而会助长孩子的侥幸心理 让其认为下次下不完 还可以要求父母帮自己写
3.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为了避免孩子将作业一拖再拖 父母可以为孩子规定一个时间段 每天孩子放学后 都要求孩子某个时间段内将作业写完 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 他就会在写作业的时候更加专心 从而可以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父母为孩子制订的写作业的时间段不可以太晚 因为时间设定的越晚 孩子就越容易感到疲惫 因此完成作业的效率就会越低 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
4.为孩子提供写作业的合适地点
孩子写作业地点的选择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的文化氛围 有的孩子在起居室的桌子上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 因为起居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安静 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起居室有让他分心的干扰源 因此最好找一个能让他安心学习的地方 在选择地点时 父母要和孩子商量 尊重孩子的意见
5.让孩子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去写作业
父母想要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还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性地写作业 在科目比较多的情况下 孩子常常见到作业比较多 回到家就急急忙忙地写
父母要教给孩子 在科目比较多的情况下 要先写自己学的比较好的科目 这样在开始写的时候比较顺利 就更容易找到自信
在后來遇到比较难的科目时 如果有特别难做的題目 可以暂时跳过 再回头写比较擅长的題目 把大部分作业都写完后 再沉下心來攻克难題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在遇到某个难題 并在难題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就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让孩子把难題留到最后 孩子在不必担心其他作业的情况下 心情比较轻松 往往更容易攻克难关
【金玉良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 按时完成作业是掌握好知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孩子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都可以从他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因此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8.经常总结学习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法国)贝尔纳
【经典事例】
陈馨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初中 一天 父亲告诉她 自己的几个同事希望她能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以便他们的孩子借鉴 她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 于是 她认真地回顾、总结了一遍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写在纸上 让父亲过目
父亲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后 问女儿:“总结了学习方法 有什么感受 ”
陈馨说:“爸爸 我从來沒有总结过学习方法 但是这样一总结 就知道自己为什么有的课程学的好 有的课程成绩一般了 而且 我以后要尝试着把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在每一门课程中 但是 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方法 ”
“对 你上了初中 还要接触新的科目和知识 你也要在新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 而且 适用于小学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初中 在学习的路上 只有经常总结 才能不断进步 ”父亲回应道
令人高兴的是 陈馨从初中开始一直坚持阶段性地总结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 她不断地发现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法 因为有了好的学习方法 她学习不吃力 成绩还很突出
【智慧点拨】
这位智慧的父亲并沒有在女儿沉浸在喜悦中时说:“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学习方法 ”而是让孩子把学习方法总结出來与他人分享 但女儿总结之后 父亲也沒有到此为止 而是引导孩子说出总结的好处 并鼓励她把总结学习方法落实在以后的学习中
无论学习还是做事 只有掌握了更好的方法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孩子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初 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学习 等学生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普遍的方法后 老师就不会再强迫孩子“一定要这样学” 此时 孩子自己寻找和总结适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不仅仅是在学习领域 我们还经常听到:会议总结、工作小结、家庭总结等形式各样的“总结” 为什么人们都要总结呢 因为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可以让人更加明确地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及这样做的好处和其中的不足 那么 对于学习中的孩子而言 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经常总结的习惯 这样 孩子在学习中的成长速度会越來越快
【参考建议】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 因此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性教他怎样去学习 怎样才能学习好
1.帮助孩子建立“总结意识”
父母在帮助孩子建立总结意识之前 一定要了解孩子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比如 孩子有沒有预习的习惯 通常在什么时候预习 有沒有复习的习惯 复习时间的长短……只要父母了解这些细节 才能针对性的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每天早晨会利用短时间來简单复习昨天的课程 那么 孩子这样做一段时间后 父母就要让孩子体会复习的好处 以及早晨复习的用意 在父母的引导下 孩子逐渐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学习”时 就等于有了基本的总结意识
2.让孩子养成定期总结的习惯
当孩子最初还沒有形成主动总结的习惯时 父母就要选择固定的时间帮助孩子总结学习方法 比如 一周一次 10天一次等等 当孩子新学习一门课程时 就更需要阶段性地总结了
当父母陪孩子这样做一段时间 观察孩子已经真正体会到总结的好处时 父母就可以定期提醒和督促孩子自己总结了 因为父母放手让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独立成长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3.培养孩子写书面总结的习惯
“总结”不仅仅需要用脑子回忆过去和计划未來 而要想把总结的好处真正应用在学习中的话 父母就要让孩子养成写书面总结的习惯
父母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的本子 把每次的总结都写在上面 而且 总结应分科别类地以“一、二、三”的条目列出來 比如:数学总结“一、二、三” 语文总结“一、二、三”等 这样 孩子思路清晰 也有利于前后对比 对比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好 因此 “写出”总结比“想出”总结更实用
4.教孩子把“结论”落实在学习中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 总结的目的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从而保持学习的好方法 而尽快改进需要改进的学习方式 如果总结做得很完美 从來不去落实的话 跟沒有总结一样
因此 当孩子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时 父母可以教孩子把这项重点标注一下 看看下次总结时 这项是否有改观 至少在尝试改观 如此一來 总结的目的和作用就真正达到了 孩子会顺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进步
【金玉良言】
孩子经常总结学习方法是学习不断进步的基石 而父母要想培养孩子具备这个好习惯 就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学习 也要经常性地和孩子探讨学习方法 并鼓励孩子去尝试新的方法 这个过程 父母一定要把眼光放远 不要孩子的成绩稍有波动就推翻正在适用的方法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只有父母智慧的引导 孩子才能从中收益
§§§29.准备并利用好“错題本”
学习方法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如果能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那将是更高的学习境界 因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的行为
――(中国)孙云晓
【经典事例】
羽帆上小学4年级 老师让所有的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題本” 方便他们总结错題 一天 课堂上 老师让学生们背诵错題本上不太熟悉的内容 羽帆的同桌沒有带 于是两个人一起看一本
一会儿 同桌指着本上内容问:“羽帆 这是对牛弹什么啊 ”羽帆一看 原來少写了一个琴字 赶快补了上去 又过了一会儿 同桌哈哈大笑起來 又指着本说:“你看 ”原來 羽帆又把“算术題”的“术”写成了“木” 不仅如此 后來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好几个错误 最后同桌笑话她:“你这‘错題本’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错題’本 全是错題 ”
后來 羽帆在一篇作文中写道:“……‘错題本’上竟然有那么多错題 假如把错題本换成一台机器 那这部机器运行后得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啊 从这件事上 我体会到 人要有一丝不苟、谦虚、精益求精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以后做完作业我要认真检查 坚决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中 ”
【智慧点拨】
“错題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它是孩子把作业、习題、试卷中的错題整理在一起 以便于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这个过程能改变孩子对错误的态度 为了减少错误的总结 孩子会在做作业时细心检查 改掉马虎、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错題本”是一本孩子做題漏洞的題典 使得学习突出重点、更有针对性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如果孩子不能正视曾经犯过的错误 或者缺乏理想的解决错误的方法 错误有可能会再次发生 甚至重复性发生 所以 父母教导孩子对待错误一定要善于总结
“错題本”可能会耗费孩子一部分的时间 但其作用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題怎么解决那么简单 而是通过整理错題 教孩子如何学习 掌握那些必备的知识点 是孩子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 真正做到“吃一堑 长一智” 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参考建议】
孩子应该养成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的习惯 “错題本”是重点尤其是难点、精点的集合 是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 可以使得孩子的学习更加有侧重点 复习更有针对性 所以 建立“错題本”对于每一个孩子來说都是必要的
1.教孩子如何建立“错題本”
“错題本”是对错題的一个整理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分类 可大致分为概念错误类、思路错误类、理解错误类、粗心大意类、运算错误类、审題错误类等等 这样分类既有利于孩子查找 也方便孩子摸清错題的规律 为今后复习带來方便
记录错題时最好让孩子将自己解題的思维过程和老师的讲解分析都记录下來 方便对照 进而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并掌握合适的解題思路
2.“错題本”要及时更新
对“错題本”应该做及时的补充和更新 教孩子不必把所有的错題都记录下來 只要记录同一类型的典型題目就可以了 对于每一个错題 最好让孩子再翻阅课本和资料 找出与之相关的題目 独立解答 检验一下是否已经牢固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有些題目会出现一題多解的情况 父母最好也让孩子记录下來 有利于他拓宽思维 丰富他的解題经验
3.鼓励孩子经常阅读“错題本”
“错題本”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不是总结完了就把它束之高阁 应该经常翻阅 尤其是在最初复习时 一定要多看一看 以后隔一段时间再翻阅一下 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尤其是在考试之前 浏览一下 甚至把错題再做一遍 都有利于孩子再做同样的題时 引起他的注意
4.鼓励孩子间互相交流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 错題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但其他同学的“错題本”中的优点还是可以借鉴的 如果孩子能从对方的错題本上受到一些启发 就可以减少在題海中熬夜苦战 很快找到重点和难点 并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以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间多交流 多吸取对方身上的宝贵经验
【金玉良言】
“错題本”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总结 其内容不一定只是曾经做过的错題 应该还包括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題 将这些題目分门别类 有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夯实学习基础
§§§30.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 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苏联)高尔基
【经典事例】
上小学3年级的汪珊本來是个学习刻苦的孩子 但是一到考试她就显得十分紧张 甚至会睡不着觉 也吃不下饭 而到了考场上 她要么是大脑一片空白 要么是答題时将知识内容张冠李戴 尽管妈妈每次都对她说不要紧张 但却无济于事
爸爸觉得 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 以此來帮助孩子跨越考试这道难关 从那以后 爸爸和妈妈便经常鼓励汪珊 让她提高自信 并且帮助她根据自己的情况订立了合适的奋斗目标 另外 通过和老师交流 父母还教给了汪珊一些答題的技巧
后來的考试 尽管汪珊依然会紧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她的状况也在慢慢得到改善 当掌握了一定的考试技巧后 汪珊真正的学习水平也逐渐显现了出來
【智慧点拨】
“考试 或者称为测验 是考试对象根据考核的目的 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指定的方式 解答事先编制的題目 按其结果给予评分的测试方法 考试是对被考查人的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 ”看起來 考试的定义十分严肃 而这严肃的感觉便也会传染给被考查的人 许多孩子都如汪珊一样 考试的焦虑导致身心不适 盼子成龙的父母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
由此可见 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对于学生应对考试來说 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考试的技巧也是大家在经过屡次的考试经历后才总结出來的 而对于每一个人來说 也许这些经历与自己相同 但也有的不甚相同 因此 父母要帮助孩子 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他自己的考试技巧
总之 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 让他在面对考试的时候 尽量做到沉着应对 冷静处理
【参考建议】
考试是检验 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 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程度 将会在应试中反映出來 换句话说 应对考试时候的心理及应试技巧 会让考试的结果有所不同
1.让孩子不要惧怕考试
考试一般都是单人单桌 而考试的结果又往往会公布于众 这种公开而紧张的形式 有时候会让不少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 这个时候 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 考试不过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种方式 将已经学过且掌握的东西再复述一遍 既然是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 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而父母也要注意 在考前和考后 无论孩子以前的学习状态如何 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信心 父母的支持与孩子自己的信心相结合 才会让他在考试的时候进入兴奋状态 从而发挥出來自己的水平 甚至超常发挥
2.提醒孩子平时多注意做基础題
许多孩子考试失败 分数往往都丢在一些简单的常识上 而正是由于这些常识过于简单 孩子在平常的复习中大多会忽略 因此 父母要提醒孩子 在未到考试的时候 就要注意多复习教科书上讲的基础知识 尽量多做一些反映基础知识的題目 只要基础打得扎实 无论多难的題目也能由基础出发攻克下來
3.让孩子定一个合适的期待高度
父母都期望孩子考试能有一个优秀的成绩 但是 让一个平时只能考到及格线附近的孩子非要考满分 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而有时候 有的孩子也会忽略掉自己的实际能力 一味地只想考一个漂亮的分数让父母高兴 让老师和同学夸奖佩服
父母要提醒孩子 这种心理是不可取的 想要短时间内一步登天 那就真的是天方夜谭了 因此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定一个适合他个人水平的高度 只要孩子努力以及正常发挥 这个高度就可以达到 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信心 另外 这个高度也不能定得过低 那样也会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
当然 父母自己也要注意 不能用过高的标准來要求孩子 孩子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4.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
一张考试卷的題目设计 一般都有一些规律 基础的題目往往都占大部分 因此 答題的时候可以先快速浏览过去 将題目分出一看就会做、稍加思考就会做、需要仔细思考分析才能做的三部分 开考后 要有针对性地先拿到自己肯定能拿的分数 最后再去搏难題 父母要让孩子记住 做題一定是先易后难 先简后繁 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另外 父母也要提醒孩子 会做的題目要保证做对 遇到不会做的也不要“恋战” 更不要着急 只有冷静应对 才能取得好成绩
5.让孩子专心于每场考试
有的孩子喜欢在考后不停回想答題时的情景 也有的孩子经常刚考完就去与人对答案 或者四处询问别人考试的情况 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或大或小的压力 若是连续考试的时候 也会影响下一科的发挥 因此 父母要提醒孩子保持良好心态 尽量减少这些行为 从而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
【金玉良言】
考试其实是一种挑战 它可以激发人进入紧张冲刺的状态 而人应该勇于迎接挑战 在挑战自我中才能磨砺自己的意志 才能增强自己的能力 掌握考试技巧的孩子 就会将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 他会沉着应对 并且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31.别让大脑懒惰 学会思考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古罗马)西塞罗
【经典事例】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特别爱思考
有一天傍晚 爱思考的牛顿向后院中的苹果园走去 园子里的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 空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沉思中的牛顿全然不觉 突然 “啪嗒”一声 树上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被风吹落 正好落在了牛顿的头上
牛顿突发奇想:“咦 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掉去 为什么会往下掉落呢 难道地上有什么在吸引着苹果吗 ”他去问妈妈 可是妈妈也不能回答他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有一颗童心 牛顿也不例外 他长大后 成为了物理学家 当他想到少年时“苹果落地”的事情 猜想那可能是地球的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
牛顿想:一个人站在山崖 把一块石头轻轻抛出 石头就会落在不远处的地面上 如果这个人用的力气更大 石头就会落得更远;如果力气足够大 石头也许不再落到地面上 而是围绕着地球旋转起來 要是地球沒有引力 石头就会朝着他抛出的方向照直飞去了
后來 经过不断地思考和推算 牛顿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智慧点拨】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果 由此可见思考的巨大的力量 所以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成才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其思维能力反映出來 有句话说:“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孩子学习其实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充分掌握知识 二是发展思维技能 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往往注意前者 而忽略了后者 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很好 但是思维能力却相对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
养成孩子动脑思考的习惯 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整合 还能够激发孩子的灵感 让他拥有创意性的思维 从而发明一些新的事物 所以说 培养孩子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 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参考建议】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事实确实如此 善于思考的人才有拥有创造力 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孩子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会思考 对问題的反复思考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1.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題的时候 总是会马上去请教父母 希望父母能够给他一个标准答案 面对孩子的提问 父母如果有问必答 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題 但从长远角度考虑 这样会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常常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 孩子在遇到问題时就会懒得思考 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沒有好处 因此 理智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題时 要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看书、查资料等方式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如果孩子确实无法自己解决问題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示范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反复推理等方法來解决问題 让孩子学会思考的方法 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2.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
据研究调查显示 在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 往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的思维比较活跃 分析问題也比较透彻 而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 容易受到父母的暗示而改变主意 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 他们往往不敢畅所欲言 或者盲目地附和、随从大流 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积极思考和大胆表述 与父母平时的鼓励以及轻松的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 因此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哪怕是错误的观点 父母也应该让他说完 然后再给孩子恰当的指导 对于孩子正确的意见 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 增强孩子勤于思考和表述的信心
3.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许多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 喜欢追问到底 每遇见一个新事物 都想去深入了解 甚至摸一摸 看一看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很是烦恼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求知欲旺盛的表现 父母的呵斥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 父母应该因势利导 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探索 让孩子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題 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时不盲信 解决问題时善于从多方面考虑 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金玉良言】
善于思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就要让孩子学会思考 思考可以让孩子获得心灵的自由 多思考能够使人摆脱浅薄 走向睿智 善于思考的孩子才会举一反三 活学活用 轻松走向成功
§§§32.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 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国)巴尔扎克
【经典事例】书琪侦探录
上初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明显退步了 他把改正过的卷子拿给父亲签字 父亲看了5分钟说:“你再仔细检查一遍出错的題 然后 把每一道題为什么出错 而改正后的答案为什么正确的原因一一说出來 然后我就给你签字 ”
**虽然很不情愿 但是还是照着父亲说的去准备了 准备好之后 在听**陈述的过程中 父亲发现他虽然把卷子改正了 但是很多问題根本沒有搞清楚 因为**无法回答父亲问的“为什么”
看到这种情况 父亲第二天争得老师的同意 把数学卷子留在家里一星期 这样 每天晚上帮助**解决“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为什么不选那个答案”的问題
**上初二年级的那一年 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检查**作业中出现的问題 并且一定让**搞清楚为什么出错 这样的改正为什么正确 在父亲的帮助下 **的成绩突飞猛进 最终名列班级前茅
【智慧点拨】
如果父母肯花时间用心帮助孩子的话 孩子一定可以给父母最大的惊喜 **学习成绩退步 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刨根问底的习惯 而父亲坚持让他说出“为什么” 无形之中 **从中挖掘了学习的深度 不像以前一样对学习只是做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学问’这两个字中 第一个字‘学’和第二个字‘问’ 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題 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对于学习中的孩子而言 能够问出“为什么” 证明他在思考 问的“为什么”越多 说明思考的程度越深 一个勤于思考 勤于找到问題答案的孩子 学习能力会越來越强 学习成绩也会越來越好
因此 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 这个习惯一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建议】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沒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題罢了 ”看來 只要具备的刨根问底的精神 就有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
1.父母应在生活中多问“为什么”
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愿意问“为什么” 关键看“为什么”这个词汇有沒有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耳畔 而且 这不仅是一个声音的传递 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表达 如果父母对于生活中的问題会经常性地问“为什么” 自然就把“习惯质疑”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遗传”给了孩子
而父母对待生活和工作总是得过且过 从來沒有什么疑问 自然就不会表露在孩子面前 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
2.常常对孩子提出“为什么”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把“提问”运用在与孩子的交往中 如果父母能够常常用“为什么”启发孩子的思考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这样 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題 就会主动带着“为什么”找到答案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童年时 祖父常常问他类似“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的问題 祖父也总是让他自己提出问題 自己找出理由 然后让他自己知道为什么 赫伯特?布朗曾这样说过 我的整个童年时代 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一切都求之于理
父母如果可以学习**的父亲那样 让孩子搞清楚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多问“为什么” 孩子一定会在学习中有所提高
3.耐心回应孩子的“为什么”
其实 每个孩子从小都爱问“为什么”而父母的耐心对待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追着父母问“为什么”时 如果父母总是敷衍和搪塞的话 就会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时间一长 孩子就沒有兴趣提问了 这样 孩子是不会把问“为什么”落实在学习上
所以 每当孩子问父母“为什么”的时候 如果父母知道答案 就请耐心地回答 如果不知道答案 也请耐心帮助孩子找到答案 父母耐心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提问的鼓励
4.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
父母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科学家创作发明的故事 因为 科学家在研究发明的过程中一定是问了无数个“为什么”才发现了最后的成果 比如 英国科学家亨特在摸到鹿角是热的之后 就提出“为什么鹿角是热的”的问題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逐渐创造出了外科学上的亨特氏手术法 这样的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爱问“为什么”的好处
【金玉良言】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和孩子的质疑能力紧密相联的 正如“勤学”和“好问”常常放在一起來形容学习好的人 所以 父母首先不要拒绝孩子的提问 然后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对感兴趣的事物探讨“为什么” 只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好问”的思维习惯 孩子在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愿意刨根问底了
§§§33.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电路 但大多数人因为不知道 所以无法充分利用 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 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 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
――(日本)七田真
【经典事例】
梁伟上初中2年级 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名队员 也是队里出了名的大懒虫 他喜欢听比赛时的欢呼声 平时却不愿刻苦训练
一次 梁伟跟随教练和队友们参加中学篮球联赛 因为这场比赛极其重要 关系到是否能进8强 所以 上场的全是主力队员 而平时不努力的梁伟只能坐在台下 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奋力拼搏 可是由于对方实力很雄厚 比赛刚进行到一半 队友们就落下了10多分
正在这时 梁伟想起了十几天前去世的父亲 沉默了10分钟后 突然振奋精神强烈要求上场比赛 最后获得了教练的同意 上场后 梁伟超常发挥 他又奔又跑 又传又接 左躲右闪 阻截对方 激起了全队的士气和活力 渐渐地 比分扯平了 最后就在比赛要结束的瞬间 他拦截了对方的球 投了一个3分 以2分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
当比赛结束时 教练走到梁伟身边 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很好 但从來沒见过你这样 是什么力量激发了你的斗志 ”梁伟说道:“因为爸爸前几天去世了 我想他一定会在天上观看我比赛 ”
【智慧点拨】
梁伟因为爸爸会在天上看自己的比赛 所以超常发挥 带领队友们赢得了那场比赛 可见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其学习潜能更是无穷尽的
据科学家估计 人脑中存在着100亿到500亿个突触 可贮存1000万亿个信息单元 而人们只利用了30%-50%的贮存容量 可见 大脑的贮存容量还有待人们开发利用
而有些孩子常常因为记忆力差 成绩不佳感到苦恼 甚至怀疑自己生來就比别人笨 而这种想法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信心 所以 父母要让他明白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 要鼓励他从根本上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这样 孩子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來
【参考建议】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 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的确如此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 主要在于关键时刻 是否能够保持信心 把这种潜能激发出來 所以 父母要培养孩子不断激发自己潜能的好习惯
1.告诉孩子 他的潜能是无穷尽的
人的学习潜能和大脑的生理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 人的大脑有着巨大潜力
曾经有一个上初中3年级的女孩问妈妈:“妈妈 您说我是不是天生大脑的容量就不够用 记住这个了 那个就忘了 ”妈妈回答:“人的大脑都是无穷尽的 一个人即使终生苦读 也未必能利用记忆潜能的10% 其余的90%都是不曾开垦的‘处女地’ ”女孩惊讶地问:“真的吗 ”妈妈微笑地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人的记忆潜能就好比是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其能量是无穷的 所以 当孩子怀疑自己的时候 父母一定要用数字告诉他 他的大脑就是一支潜力股 潜力无尽
2.循序渐进地提出挑战性学习目标与任务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让孩子不断去突破 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能 父母要注意:为孩子制定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合情合理 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 不可制定得过低 沒有什么挑战性可言 也不可制定得过高 让孩子因为不能达到而有挫败感
3.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知识是固定的 但是思维是活跃的 父母要鼓励孩子归纳总结、积极思考 培养他举一反三的能力 父母要肯定他的求异思维 鼓励他突破常规 寻求新的解决问題的方法 这种能力往往是创新的开始
4.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种习惯内化的结果 也是一种自我暗示法 父母可以经常表扬赞扬孩子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学会自我激励 从而强化自己的行为
首先 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找到前进的动力 遇到困难时 让孩子对自己说“我能行”等肯定自己的语言;其次 父母要注意改变赏识的主语 去除父母自我强调的色彩 鼓励时把“我”换成“你” 如“你今天这么用功 我感到很骄傲”换成“你今天这么用功 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最后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每天激励自己5分钟 告诉自己:“今天我可以表现得很好 ”慢慢地 孩子就会觉得“我每天都可以表现得很好” 这样 孩子会更注重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并逐渐发掘自己的潜能
【金玉良言】
父母的肯定和激励在孩子发掘潜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 父母要鼓励他勇于突破 并坚持下去 让孩子在一次次成功中坚定信心 从而激发出潜在的能力
§§§34.随时寻找学习的榜样
见贤思奇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国)孔子
【经典事例】
上小学4年级的龚兰是一个爱学肯学的好孩子 她的学习成绩最开始其实并不算好 但一段时间过后 所有人都惊奇地发现龚兰正在迎头赶上
原來 龚兰的妈妈一直在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 或者是一些著名的学习成功的人 或者就是龚兰身边的人 妈妈让孩子时刻以他们为榜样 用榜样的学习精神与学习态度 來不断激励孩子的学习 通过榜样的奋斗历程來鼓励孩子也要继续努力前行 而龚兰在榜样的影响下 也逐渐开始有了学习与超越的动力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的感染力也感染了龚兰 她在榜样的带动下 将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直到学有所成
【智慧点拨】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向來就十分重视榜样教育 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 他就曾经用古代的尧、舜、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 來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 让弟子们见到有学识的人 就要想着与之看齐 想着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求学 而故事中龚兰的妈妈也是利用这种教育方法 孩子在榜样力量的推动下 自然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然也会踩着榜样的脚印 奋勇向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他总是会看见许多优秀的人 便也会想要与那些优秀的人并驾齐驱 也想达到他们的高度 拥有他们的成就 而父母若是能及时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 让孩子随时寻找学习道路上的榜样 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自身的学习 这对孩子未來的成长与进步大有益处 毕竟 在榜样力量的推动下 向着榜样这个目标前进 孩子也会信心十足 干劲满满
因此 父母应该多留心与注意身边的榜样力量 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 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 并通过向榜样学习 让孩子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建议】
榜样就像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其实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 都应该让孩子寻找到优秀的学习榜样 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 而对于孩子的学习來说 有了榜样力量的激励 他的学习也将会更加充满动力
1.让孩子学会降低姿态
有一些孩子也许不喜欢榜样 因为榜样势必比一般人实力强大 也势必要被人仰视 现在的孩子在家被宠惯了 再让他去仰视别人 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个时候 父母就要及时更正孩子的态度 要让孩子学着降低姿态 人无完人 人总是会有做不好的地方 也总是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要保有谦虚求学的态度 才能真正得到进步
2.让孩子向名人学习
其实 一些著名人物的求学经历 可以让孩子深深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名人的努力刻苦 以及他们经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的过程 在孩子看來是十分伟大的 因此 父母在孩子的日常学习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名人故事或经验 让孩子知道 名人都如此刻苦发奋 那自己一个平凡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3.鼓励孩子以同龄人为榜样
有时候 同龄人之间 也可以有榜样的出现 换句话说 正因为是同龄人 所以 孩子与孩子之间就会产生拼搏意识 而同伴成为自己的榜样 对于孩子來说 这将是更为有奋斗劲头的所在 因为 孩子都想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优秀者
9岁的安童一直很羡慕自己的同桌 因为同桌其实不算十分聪明 但他却很刻苦 每次考试都比安童要考得好 而且同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优于安童 后來 妈妈察觉了安童的想法 于是妈妈鼓励他说:“你可以以他为榜样啊 既然大家实力相当 那你看看你能不能赶上甚至超越这个榜样 ”
从那以后 安童果然好学了许多 他要用这个身边的小榜样激励自己 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孩子对于和自己情况类似的榜样 其实都很敏感 就像安童一样 父母可以借鉴安童妈妈的做法 鼓励孩子抓住这个榜样 而且 在孩子心中 正是因为同龄人 所以大家各方面的实力都差不多 因此 别人能做到的 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在孩子心中一旦产生这种信念 他自然也会自觉地去努力学习并寻求超越
4.要向榜样学习而不是模仿
榜样固然是优秀的 有了学习的榜样 却也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能够有什么很大的飞跃 有一些孩子也许会曲解向榜样学习的意思 他只是模仿了榜样学习的方式方法 但却并沒有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与实际特点相结合 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是看不到进步 毕竟 适合别人的方法 并不一定也适合自己
因此 父母要提醒孩子 向榜样学习绝不是照本宣科 完全照搬榜样的一举一动 要学的是榜样的学习精神 与他求学时的态度与方法 只有通过榜样的感染取得进步 榜样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金玉良言】
榜样的力量 有时候会胜过书本上的长篇教诲 因为榜样都是活生生存在的 等于是给孩子举出了先例 父母要鼓励孩子 既然有先例存在 那么遵循先例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 通过向榜样的学习 孩子自然也会使自己的学习取得提高与进步
§§§35.重视创新的巨大价值
不断变革创新 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 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德国)歌德
【经典事例】
聪聪上小学了 他非常高兴 因为学校里除了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还有他最喜欢的美术课
终于上第一节美术课了 老师说:“同学们 我们來画画吧 ”聪聪很高兴地说:“画画是我最喜欢的了 ”说完 拿起画笔來就画 老师却制止他说:“老师还沒说完呢 我们今天要画的是花 ”“画花 好啊 我会画好多种花呢 ”说完 聪聪拿起画笔 又准备画 老师却不高兴了:“怎么不听话啊 老师说完你再画 ”于是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朵红花 两片绿叶子 然后问:“看到了吗 现在开始画了 ”
过了几天 又上美术课 老师说今天要捏黏土 聪聪想:“捏黏土我最在行了 ”当他迫不及待要动手捏时 老师又阻止他说:“别急 我们今天要捏的是盘子 先看这里 ”于是 老师捏了一个圆形的盘子 然后说:“好了 你们可以动手了 ”
一年后 聪聪搬家了 他换到了另一所学校就读 可是上美术课时 他已不再兴奋 当老师走到他旁边问他:“你怎么不画呢 ”聪聪说:“我要画什么呢 你沒画好之前我不晓得怎么画呀 ”过了好久 聪聪终于画好了 他画的是一朵红花和两片绿叶
【智慧点拨】
在成人的世界里 很多事物都是有着固定的模式的 许多的问題也都有着固定的答案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 世界却是五彩缤纷有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 花可以是绿的 盘子也可以是方形的
因为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 童心所感的世界与成人所感受到的是不同的 孩子的想法也许不符合成人的思维习惯 但其中却包含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新
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奇作用或用途 并让其展现出來 这无疑需要独特的眼光和思维 这种独特就是创新 孩子正是因为天真烂漫 所以他的思想才沒有局限性 因而往往会想到一些成年人想象不出的新点子
孩子是社会的未來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改革都离不开创新 社会的进步不是历史的重复 孩子的学习也不是对固有的知识的复制过程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才能让孩子走出独立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参考建议】
创新并不神秘和高不可攀 它需要好奇的心灵和大胆的实践 所以父母应该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开始 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他们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 孩子常常会指着一些新奇的东西 问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些让孩子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 很可能就是成人习以为常的东西
当孩子用他充满好奇、易被感动的童心注视着这个世界 试图了解社会和自然现象的时候 正是父母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但是 有些父母不太懂得这一道理 当孩子发问时常常会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多话 ”或者因一时回答不了孩子提出的问題 就搪塞过去
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仅简单化地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也打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 面对孩子因好奇而产生的提问 父母应该认真地回答 即使有不懂的问題 也要同孩子一起去查资料 不能敷衍了事
孩子对知识的新鲜感是他们获得智慧的关键 父母要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是引起孩子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兴趣的时候 就会主动地运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脑想、动口听、动手操作 孩子的兴趣越浓 就越能充分调动创造性的思维 因此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而为孩子的创新创造机会
3.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孩子的知识面越宽 思维的土壤就越肥沃 创新思维的幼苗才会生长的更为茁壮 因此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还应该注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除了让孩子学好规定的教材内容 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多阅读科普类书籍 有选择地让孩子观看科教类的电视节目 并带孩子参观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展览等
4.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培养孩子开拓创新的能力 应该首先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的是让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更一步地找出新点子、寻求新答案的思维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 例如 在外出之前 让孩子试着设计一条最佳的外出路径 并说出设计理由 或者遇到问題时 除了现有的解决方案 让孩子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父母要启发孩子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題 用对称、辩证、发散思维等思想启迪智慧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创新的能力
5.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
在孩子拥有创新思维的基础上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 尝试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沒有尝试永远不会有创新 因为创新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的 从某种意义上來说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决定于他敢于大胆尝试的程度
【金玉良言】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一个循规蹈矩、沿袭旧制的人将成为人群中的弱者 父母要培养孩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才会让其在未來社会中充满发展的潜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创造潜能人人都有 但是人的创造潜能的释放却主要依赖于人的自主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 所以 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6.让自己变得勤奋起來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 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美国)爱因斯坦
【经典事例】
齐笑笑从小就爱帮助母亲做事 每次当妈妈擦桌子、洗碗、拖地的时候 只要被笑笑看到 她一定会來帮忙 而妈妈也会趁机教她 告诉她这些家务该如何做 之后 妈妈会夸笑笑是勤劳的好孩子
等到笑笑上学之后 完成作业时也偶尔会有偷懒、拖沓的毛病 妈妈总是鼓励她要养成“今日事 今日毕”的好习惯 如果笑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妈妈会给她讲一些名人勤奋不辍、奋发图强的故事 这很容易激励笑笑继续前进
在妈妈的教育下 笑笑不但很勤劳 而且总是有一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舞着笑笑努力不懈
【智慧点拨】
父母赏识孩子的勤奋行为 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勤奋 就像笑笑的母亲经常抓住时机 认可孩子的勤劳 这就是在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孩子一旦养成勤劳的习惯 他就会把这种惯性用在生活、学习的每一处 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在培养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 而一个人克服惰性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自己设立了奋斗目标 为了达到目标而勤奋努力;二是出于外力的逼迫 无奈做出勤奋的选择 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第二个原因而强迫自己克服懒惰 如果孩子不完成作业也不会受到來自父母和老师的惩罚的话 孩子们恐怕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玩上
因此 出于孩子贪玩的天性 父母只有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孩子才会按着这个“惯性”勤奋学习
【参考建议】
一位母亲这样感叹:“现在孩子最大的缺点是懒惰 生活上的优越 使孩子们养成的依赖性、惰性 严重蔓延到了学习上 他们不爱动脑 知难而退 什么方法能使孩子们彻底转变呢 ”是啊 孩子学习不勤奋 是孩子的问題 还是父母教育的问題 如果父母能够反观自省 改变教育方式 孩子的好习惯会很容易养成
1.用自己的“懒”來培养孩子的“勤”
孩子在学习上的懒惰源于生活上的不勤奋 因为 勤奋是一种动作上和精神上的惯性 当孩子从小动手做惯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时 对于新來的任务(比如学习)就不会有胆怯和推脱的心 而是习惯性地去完成了 因此 父母可以用自己的“懒”來成全孩子的“勤”
吴芳芳的妈妈就是用自己的“懒”锻炼孩子的 从吴芳芳学走路开始 摔了跤 妈妈就“懒”得扶 都是让孩子自己爬起來;吃饭“懒”得喂 芳芳自己拿勺子吃;上学后 看到芳芳可以自己上下学了 妈妈就“懒”得去接她 而且 随着芳芳的长大 妈妈也“懒”得帮她安排日常事物 全是芳芳自己安排学习、娱乐、休息与生活
在妈妈的培养下 芳芳很少有懒得去做什么的时候 因为她已经形成了“立刻去做”的习惯 在学习上更是很少偷懒 因为 她从來不懂得如何“偷懒”
因此 在孩子能做的事情上 父母应该“懒”一点儿 孩子在最初养成习惯的时候 父母就应想办法杜绝孩子的依赖思想 父母只要不大包大揽 孩子就沒办法依赖 这样 孩子的勤奋习惯就容易养成 同时他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2.做勤于读书的父母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地把“勤奋学习”的好榜样展现给孩子 如果父母在家庭中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 多一些看书学习的时间 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受到感染 孩子也会认为主动看书、勤奋学习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因为 父母就是如此自然地做到了
因此 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自己在家看电视 与孩子爱不爱学习沒有关系 家庭环境里 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或远或近的影响 如果父母能够试着关掉电视拿起书本的话 孩子的内心和行为都会有一个不小的改观
3.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自觉性
大部分孩子不会在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表现出懒惰 孩子在上学的初期一般都很乐意完成作业 而当父母发现孩子懒得学习、懒得写作业时 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已经出现退步趋势
那么 孩子很可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速度跟不上 学习感到吃力 回家之后自然沒有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此时 不是孩子智商不够 而是基础知识太薄弱、学习能力太差 如果确实是这个原因 父母就要抽出精力 在一段时间内帮助孩子把那些孩子不懂、不会、不熟练的知识巩固起來 只要父母有耐心帮助孩子提升 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这样 孩子就愿意主动学习、主动完成作业了
【金玉良言】
“勤奋”是一种习惯 而习惯就要靠培养才能形成 只要父母适当地“懒”一些 就会成就孩子的勤劳 而父母在对待自己的事业上 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努力 这种“奋进”精神也一定会感染孩子 那么 让孩子在学习中勤奋起來就不是难事了
§§§37.及时整理学习用品
杂乱无章的生活给我们造成了诸多麻烦 它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孙云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