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到儿子坐直后 才满意地走开 突然儿子來了句:“老爸 小白杨 ”父亲这才发现自己走路的姿势有问題 于是 立刻挺直腰身大步向前走去
就这样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儿子无论是坐姿、走路还是站立都像小白杨一样直 而且 他还帮父亲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姿势
【智慧点拨】
上面的父亲是聪明的 他不仅认识到姿势正确对孩子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还让孩子能够愉悦、主动的去接受这个提议 而不是利用父亲的权威强迫孩子接受 这样可以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更好的去改正姿势
要让孩子知道 正确的姿势不仅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仪态 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生活中 一直就有“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的说法 更有“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的说法 但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孩子姿势正确的教导 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站、坐、走姿势正确不仅是为了让孩子的姿势变得优雅 更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 对于孩子來说 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避免孩子造成脊柱扭曲 要知道 长时间的坐姿不正确还可能会引起颈椎劳损或身体的疼痛等
很多人认为 无论怎么站也只是与形象有关 不会和健康有太大的影响 事实证明 孩子的姿势不正确 特别是脊柱弯曲 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 从而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 此外 孩子生性好动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 所以要教孩子“稍息”的姿势 让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儿
走路的姿势也是一样 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关系 但毕竟是孩子 跟他们一味强调姿势正确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他们肯定难以理解 也不太乐意接受父母的劝说 因此 父母就要首先引起孩子的兴趣 如让孩子去看看军人的操练 正是由于军人走、站姿态的正确才可以如此的英姿飒爽 或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主动去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 在平时逐步改进 父母也要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
【参考建议】
一个人的坐、站和走的姿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都对每个人梦想的实现、命运的追求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能让孩子受用终生 所以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站、坐、走的好习惯
1.让孩子明白正确的坐、站、走姿
正确的坐、站、走姿势是指:上身要保持端正 前后左右注意平衡 而孩子正确的坐姿是头要抬起 两眼直视前方 躯干挺直 两肩摆平 并且上身要和大腿保持90度 两脚要着地 孩子看书或写字的坐姿更要注意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 时间也不宜过长 小学低年级最好在30-40分钟内 中高年级以不超过一个小时为佳
正确的站姿是要求孩子的头、背、手臂和脚跟在一条直线上 两肩摆平 抬头、挺胸 两眼平视 腹部微收 而两脚微开 脚尖略外协 重心是在脚跟 而孩子正确的走路姿势是脚尖指向前方 不能要向外或向内斜 又叫向前迈进一步时 左脚自然向前摆动 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如此进行交替
2.时刻提醒孩子端正坐姿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 父母如果稍微注意就不难发现孩子很少会是端正坐着的 经常是趴在桌子上 更有孩子经常绻着身子在沙发上 这样孩子的背部长时间都是弯曲的 容易造成孩子的脊柱弯曲 形成畸形 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端正坐姿
3.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父母要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因为身体协调能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 孩子天性好动 参加体育活动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如单杠的引体向上、腹肌的仰卧起坐、健美操、武术、游泳和打球等 都可以协调肢体的发展
4.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站、坐、走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站、坐、走的姿势 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 比如走独木桥和平衡木训练身体平衡能力 锻炼躯体;还可以让头、双肩、臀部和脚跟尽可能长时间的靠墙 感觉正确的身体姿势 从而帮助孩子进行正确的身体姿势训练
5.让孩子自己从心理上强化正确的姿势
父母平时对孩子正确身体姿势的督促和提醒都是有限的 只有让孩子从心理上有强烈的要保持自己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意识 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身体姿势 这些将更有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站、坐、走的姿势 所以 父母应该激发孩子的自我纠正姿势的意识
【金玉良言】
儒家经典《弟子规》曾说:“步从容 立端正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意思是说走路时步伐应该从容稳重 不慌不忙 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 有站相 须挺胸抬头 精神饱满 不能弯腰驼背 垂头丧气 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 站立时身体也不要歪歪斜斜 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 腿更不可以抖动 这些举动都很轻浮、傲慢 其实 这就是在说一个人应该怎样走 怎样立与怎样坐的问題 父母不仅应该要求孩子这样做 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57.注意要经常锻炼身体
身体虚弱 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法国)卢梭
【经典事例】
公交车上 一对母女在聊天 13岁的女孩对妈妈说:“妈妈 我明年毕业要参加体育会考 一共考3项 您说我选什么呀 ”妈妈说:“你觉得哪个好过你就选哪个 ”听了妈妈的回答 女孩皱了皱眉头 说:“老师说800米必考 剩下两项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和跳绳中选 我觉得都沒把握 ”
妈妈想了想:“那就选仰卧起坐和实心球 我记得以前你仰卧起坐1分钟内能做40多个 ”女孩摇了摇头说:“不行 我现在连一个都坐不起來 ”妈妈说:“除非不考了 要么就选两项 从现在开始练 沒准还能考过去 ”女孩一脸愁眉不展的样子说:“我哪有时间啊 每天下了晚自习就8点多了 周末还要补习数学和英语 哎 烦死了……”
【智慧点拨】
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 而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现在的孩子学习紧张 压力大 每天都被密集的课程和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來 几乎沒有锻炼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大多数孩子出现体力下降的情况
曾在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 同期对10万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 其中 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 这无疑成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 运动对于孩子來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不只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还可以促进孩子各个脏器官的生长 不仅如此 运动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消除大脑疲劳 甚至还能使心情舒畅 放松心理的紧张和压抑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來说 多参加运动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性格相对开朗、豪爽、大气 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参考建议】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运动太多和太少 同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 同样损害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的确如此 孩子锻炼身体也要有一个限度 运动不到位或过量都不适宜身体发育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 让孩子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呢
1.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 父母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等特点 引导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从而培养他参加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父母要鼓励他参加校园运动会等集体活动 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孩子爬山、游泳、远足、打球等 参加各项户外活动 此外 如果有条件的话 父母还可以带他去现场观看体育竞赛、表演 开阔他的视野 激发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安排孩子每天锻炼的时间
父母应该每天为孩子安排锻炼时间 让孩子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 每天下午4至7点 人体的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这个时间段是课外活动的最佳时间 同时 父母要控制孩子锻炼的时间长度 最好在40分钟至1个小时之内 过少的运动不能起到锻炼效果 而过多的、超过他生理负荷运动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3.让孩子遵循锻炼规律 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孩子在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之前 父母一定要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 让他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器官 做一些准备活动 以免在活动中受伤 运动之后 父母也要让孩子做好放松运动和调整呼吸等整理运动 这个过程能缓解因剧烈运动造成的呼吸加速 有助于消除疲劳 使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平和的状态
父母要告诉孩子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禁忌 比如 剧烈运动后 不能暴饮暴食;运动后 不宜马上洗澡;锻炼要适度适量 不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 要符合身体的负荷能力;不要在空腹时 或者饭前、饭后40分钟内做剧烈的体育活动
4.让孩子重视体育课
曾有一项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但部分学生喜欢在体育课上聊天 不喜欢参加锻炼 于是 体育课干脆变成了孩子们的休息课、放松课 完全沒有起到锻炼的效果 甚至有的学生还借着影响学习的名义 哄骗父母开假条 对于这种行为 父母要及时纠正 摆正他对体育课的态度 告诉他体育课锻炼身体的必要性
【金玉良言】
父母除了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之外 其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父母要坚持八大原则:关注失败重于成功 关注精神需求重于物质需求 关注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 关注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 关注“为什么”重于“是什么” 关注内隐心理重于外显行为 关注个性问題重于共性问題 关注双向交流重于单向说教 总之 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身心 让他健康成长
§§§58.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经典事例】
周甜上小学3年级了 除了每天的正常上课 她一周还有两天要去参加舞蹈班 周六有书画班 到了周日还要去上英语辅导班 而每天放学回家后 她除了做作业就是看电视 休息的时候也是自己在家里做一个人的游戏 至于外面的自然世界 她根本就沒有接触过 就算想去 父母也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來阻止她去接触 久而久之 周甜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正在慢慢减少
而周甜的父母却也对此不以为然 妈妈说:“现在社会太复杂 孩子在家反而安全 ”周甜爸爸则说:“现在竞争太激烈 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 怎么能赶得上时代的脚步 ”
就这样 周甜每天都在“围城”里独自生活 大自然的魅力她何时才能见到呢
【智慧点拨】
不知道是社会改变了人 还是人改变了社会 想必许多父母都会与周甜的父母有相同的想法 社会的复杂 竞争的激烈 正在剥夺孩子们看世界、亲近世界的机会与权利
但是 父母也要知道 有许多知识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与书本的描写 是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的 而还有不少的知识 只有大自然才会有正确的答案 大自然赋予了万物生命 它所拥有的知识是人类永远也学不完 永远也掌握不完的 而让孩子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正是让孩子的心灵能够保留纯净的最佳方法 大自然中蕴藏的知识 将会是孩子教育的基础之一 同时也是孩子未來幸福的条件
孩子坐在家里 只能是坐井观天 他对外面的世界只能知之甚少 而孩子又是天生具有好奇心的 他会有探索周围世界的**与兴趣 因此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 让他多多接触大自然 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探索未知 通过探索 孩子可以积累丰富而宝贵的知识经验 进而得到成长
因此 父母何不让孩子进入大自然这个天然课堂 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它的奥妙呢
【参考建议】
自然独有的魅力 只有亲自去感受才能体会 而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在大自然中最能得到体现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对孩子的未來成长是一个很重的砝码 孩子从自然中学到的各种知识与技能 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1.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电视的存在 让孩子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网络的存在 让孩子可以不用长途奔波就能知道世界;书籍的存在 让孩子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了解世界 但父母要清醒地意识到 这些对于孩子知识体系的形成 以及知识面的拓宽都是远远不够的
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要让孩子丢掉发懒、害怕、劳累等想法 让他知道外面才是真实的世界 大部分疑问的谜底只有在真实的世界里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2.让孩子全方位感受大自然
对于自然的感受 不是只有视觉 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大自然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知识、奥秘与乐趣 一个善于生活的人 是可以从大自然中发现不同的美丽的 因此 父母要让孩子放开手脚 尽量全方位地去感受大自然 体会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3.对孩子既要“放手”又要约束
自然中除了有美丽 也不可避免地有丑陋 会存在各类的安全隐患 但父母也不要因此就剥夺了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 父母不要过度小心 不让孩子接触任何东西 这样孩子对自然的兴趣会慢慢被消磨掉 在相对健康与安全的地带 父母也应该放开手 让孩子尽情去感受自然
但是同时 父母也要适度约束孩子 让孩子的探索行为停留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对于那些实在危险的地方与实在危险的事物 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进入与触碰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 探索并不等于莽撞 大自然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切应该以人身安全为第一
4.让孩子将自然带回家
孩子并不能永远都呆在大自然中 毕竟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完成 但这也并不代表 孩子就此远离了自然 其实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将自然带回家
比如一盆花草 一些野外寻得的昆虫 或者在家中养一些植物及小动物 甚至是蔬菜水果或者海边的贝壳石头 这些东西都是自然的代表 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对它们的观察來增长相关知识 让孩子在家也能接触到大自然
5.提醒孩子爱护自然
自然的美丽是需要人类的呵护的 父母要提醒孩子 在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 不要忘记爱护自然 不破坏自然的草木 不污染自然的环境 及时处理自己留下的垃圾 保护自然中生物的生长状态 等等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护自然的好习惯
【金玉良言】
日常的学习也许会枯燥无味 已有的知识也许会显得单薄苍白 甚至难以理解 所以 让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吧 让自然告诉他他想要了解的这个世界 只有亲近大自然的孩子 他的思维才会活跃起來 他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才会得到更多锻炼
§§§59.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 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美国)甘哈曼
【经典事例】
暑假的一天 9岁的小威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 路上小威觉得渴了 便让妈妈给买了一瓶饮料喝
喝完了饮料 小威把饮料瓶向空中一抛 然后用脚一踢 像踢足球一样把饮料瓶向垃圾桶的方向踢去 “啪”的一声 饮料瓶打在了垃圾桶上 却沒有掉进桶内 小威摇摇头说:“唉 射门不成功 ”然后 又要继续往前走
妈妈拉过小威 说:“小威 你觉得公园里的环境美吗 ”小威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似乎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这样问
妈妈继续说:“如果每个人都把垃圾丢在公园里 小威还会喜欢和妈妈一起到这里來散步吗 ”小威摇摇头说:“到处都是垃圾 那公园不就变成垃圾场了吗 ”
妈妈笑着说:“对了 那小威应该怎么做呢 ”小威赶紧跑到垃圾桶旁 把饮料瓶捡起來丢进了垃圾桶里
【智慧点拨】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环境保护已经越來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 还是一种道德行为 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因为 地球不仅仅是成人也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地方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环境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 当然 环境保护不只是清洁卫生和不乱丢垃圾的问題 从广义上來说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水源、森林、动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 所以 父母要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 经常向孩子渗透有关环保的知识 激发孩子初步的环保意识
当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了环保意识 还要让孩子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來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而是要让孩子身体力行的一件事情 只有让孩子认识环保、了解环保 孩子才能在生活中将环保落实在行动中
【参考建议】
作为未來地球的主人 保护环境 孩子责无旁贷 不过要让孩子懂得如何保护环境 就需要父母帮孩子树立起环保意识 并教给孩子切实可行的办法
1.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 城市中的孩子对环保的认识很可能只停留于保持环境干净卫生的层面上 无法了解更为广义的环境保护 因此 父母要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能够以无声的语言给孩子以熏陶和教育
在青山秀水、绿树红花的自然世界中 孩子所产生的美感是直接而生动的 认识到大自然的美 孩子便会在心中萌发保护这种美好环境的意识 并根植于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孩子能够感受到和谐自然的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爱护生命的意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 人类与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人类与动植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不仅仅是动物 乃至于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 所以 父母应该从培养孩子爱护生命的意识开始 让孩子学会保护环境
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树木被大量砍伐 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土地将沙漠化;而且 植物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它们还能产生人类所需的氧气 所以说 爱护植物就等于爱护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同时 小动物们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养料 让植物生长的更茂盛 它们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让孩子懂得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不仅仅会培养孩子的爱心 也能让孩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教给孩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父母若要孩子学会保护环境 还要教孩子从生活中的一行一动开始 学会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丢垃圾的时候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在学习过程中节省纸张 用过的废纸要送到回收站统一回收 尽量使用布袋购物 并注意节约水电……只要父母教会孩子怎样做可以更环保 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这些好习惯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习惯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4.为孩子做保护环境的典范
要让孩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环保意识 并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教孩子去爱护周围的环境 以及身边一草一木 当然 父母也要在生活中做到爱护环境和讲究卫生
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花草、不随地吐痰等 这是每个成人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很多时候 父母却会在“不知不觉”中遗忘 古人说“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的一次破坏环境的行为 都可能会起到给孩子不良的影响 所以 在孩子面前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爱护环境 为孩子做好典范
5.让孩子关注环保类节目并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节目 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的环保活动 如社区或学校组织集体捡塑料袋、塑料瓶等 以增加孩子的环保热情 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金玉良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來和希望 也是环保事业的未來和希望 在《自然保护大纲》中有句话:“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來的 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來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孩子才是今天环境的主人 因此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爱护环境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好习惯 同时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60.不给自己预设“烦恼”
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于平庸无俗的人 那是莫把烦恼放心上 免得白了少年头 莫把烦恼放心上 免得未老先丧生
――(法国)罗曼罗兰
【经典事例】
如今的孩子总是说自己有很多烦恼 那么 他们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呢
最近 某小学三年级的一位老师为了弄清孩子所谓的烦恼的到底是什么 也为了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于是在课堂上 这位老师对他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 让每个学生说出一个自己的烦恼
课堂安静了一小会儿后 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 我爸爸的烟瘾很大 妈妈总是劝说爸爸不要抽 可是他还是一直抽烟 妈妈为了抽烟的事和爸爸吵了很多次架 我本來觉得爸爸抽烟沒什么 可是看到爸妈吵架我也会觉得很烦 ”接着 另一个同学说:“我爸爸一有时间就跑出去打牌 周六周日经常两天连着***牌 我担心这样长时间打牌对爸爸身体不好 ”“我不喜欢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
慢慢地 气氛活跃起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都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但当听他们说完 老师总结后才发现 孩子们所谓的烦恼大多是來源于父母或老师及身边的朋友 而这些烦恼跟孩子本身沒有太大关系 都是为了别人而烦恼 也可以说是孩子强加给自己的烦恼
【智慧点拨】
按说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 吃穿不愁 沒有工作压力 但我们却总是看到孩子愁眉苦脸 忧心忡忡 为了自己的学习而烦恼 为了父母的烦恼而烦恼 为了朋友之间的矛盾而烦恼 也就是说 孩子总会为一些不必要的事烦恼 但是 如果父母不对孩子适时加以引导 就会让孩子陷在自己预设的烦恼中难以自拔 这样孩子不能安心学习 整日忧愁郁闷 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 我们头脑中98%的忧虑都是自寻烦恼 毫无意义 在生活中 如果你不给自己寻找烦恼 谁也不可能会给你烦恼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得太多而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而已 事实证明 通常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有99%都是不会发生的 根据概率法则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长时间内不再忧虑 至少有90%的忧虑是可以消除的 那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专注做好一件事
据说 古时候一个书生去京城参加考试 在赴京的途中他一直在想:自己要是考不上状元怎么办 一直到走进考场 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題 结果这个考生金榜題名 并不是他担心的那样 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 不要给自己预设困难 未來的事不是我们烦恼就可以变得更好 反而是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毫无意义
所以 父母一定让孩子从自己所设置的烦恼中解放出來 经常与孩子沟通 了解并且帮助孩子解决他给自己预设的烦恼我有夫郎来暖床
【参考建议】
成长中的孩子总是会有一些來源于外界的干扰 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的时候 他就会烦恼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如果父母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 不仅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还会让孩子陷入极端
1.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
在平时 父母应该多创造机会和孩子接触、谈心 营造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 可以是父母先说出自己最近的烦心事 然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 父母要针对孩子的烦恼 仔细分析给孩子听 从烦恼产生的根源到解决的办法 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烦恼 最后给出合理的建议
2.让孩子正确看待烦恼
孩子的烦恼经常是与他身边人的关系、学习成绩等有关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的大脑是用來思考的 而不是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烦恼 分散精力 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如孩子担心的学习成绩 与其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遭父母批评 还不如把担心的那份精力去认真学习 争取拿个好成绩 当然 父母应该对孩子做个承诺 只要他们真努力了 考不好也不会被责怪 让他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此外 还应该让孩子知道 其实 “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很多他所担心的事情原本都是很简单的 并沒有他想象得那么难 而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只要我们把一切简单化 再加上沒有了畏难情绪 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3.让孩子学会自我放松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 但是对父母解决烦恼的建议却不是很赞成的时候 这时父母不要过多约束孩子 而应该让孩子先学会放松自我 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做些感兴趣的事 如找朋友聊天 参加体育活动 听音乐等來冲淡烦恼;也可以让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或者去空旷的地方大喊一声或者深呼吸 同样可以自我放松
4.让孩子不要为未來的事忧虑
每个孩子都想变得更优秀 但是努力的这一过程却很辛苦 孩子总是担心要是别人不喜欢怎么办 要是完不成计划怎么沒办 要是自己考不好怎么办……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最该做的是把握好现在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 为即将到來的事做好准备 增加取胜的可能
【金玉良言】
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矛盾 所以他有烦恼也是可以理解的 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烦恼 而要认真对待 经常和孩子交流 了解他的心声 然后教孩子一些排除烦恼的办法 当然 父母首先要有个正确解决烦恼的办法 用自己的轻松愉快去感染孩子 让孩子可以在自我放松的状态下生活、学习
§§§61.一定要远离追星的漩涡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特有的偶像 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偶像 但是过度迷恋偶像就会对孩子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陆士桢
【经典事例】
2005年 有一名兰州女孩追星事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这名女孩从13岁开始“追求”刘德华 为此初中辍学 成为专业追星族 并持续了10多年 为了圆女儿的梦 全家倾家荡产 父亲曾想过卖肾筹钱
这名女孩曾是某校一名初中学生 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但是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梦中见到了刘德华 梦醒后 女孩发誓:“不见刘德华 我决不嫁人 ”从此 电视上刘德华的演唱会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房间里也贴满了刘德华的照片
父亲对女儿宠爱有加 不仅沒有阻止她的行为 相反却为她辩解道:“我的孩子从來不是歌迷 更不是追星 她是从多年的梦中熟悉刘德华 把他当做家里的亲人 像多年不见的大哥一样 她只为见他一面 不图钱 不图名 不图利 ”
此后 为见刘德华 女孩先后与父母6次进京 3次赴港 高额的费用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 甚至连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抵押出去了 此后 整个家庭一直在“流浪”中度过 最后 父亲陪同女儿在香港见到刘德华后 投海自尽
【智慧点拨】
女孩因为追星导致家庭破产、父亲自杀的悲剧实在令人深思 事实上 花季少女喜欢追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如果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父亲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其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而过分的溺爱和纵容只会让事情发展到最终无法挽回的境地
青春是美好的 追星是孩子追求美好事物的一种表现 他喜欢把“星”当成其人生发展的参照系以及心灵寄托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榜样认同和学习 可见 合理追星是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渴望 也是对成功进行自我激励的一种方法
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超过正常的边界 达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那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所以 父母要对孩子追星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 引导他找到方向 最终将追星的热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参考建议】
孩子追星属于正常现象 只要追星有度 所追的“星”自然而然会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样 因此 解决孩子盲目追星的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題 所以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们交流 试着走进他的心灵 把握好他追星的尺度
1.实行标本兼治的原则
父母要对孩子的“追星”行为实行标本兼治的原则 校正他的价值观 教他明辨是非是根本 净化、优化他的成长环境 倾力打造令他心悦诚服可效仿的榜样是治标的良方 父母要拓宽孩子的视野 提供更大范围的榜样人物 让那些科技精英、商界骄子、文学泰斗多元化的偶像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心灵
2.与孩子一起去“追星”
孩子喜欢某位明星时 父母不要盲目打压 要主动和孩子沟通 分析孩子喜欢他的原因 从而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10岁的依依是一名小“追星族” 妈妈心理非常矛盾 不顺着她 怕引发她的逆反心理;顺着她 又怕她荒废学业、迷失自我 最后妈妈决定详细了解女儿喜欢的明星 陪她一起“追” 渐渐地 女儿对妈妈有一种崇拜的感觉
女儿喜欢周杰伦 妈妈对她说:“你看人家周杰伦 人不仅长得帅 会唱歌 会谱曲 还会弹钢琴 长得帅和会唱歌是先天条件好 这个条件你也具备 但谱曲、弹钢琴都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达到的 要不妈妈给你报个声乐班 培养一下 ”沒想到 依依很快就同意了 并且学习得非常认真
依依的妈妈和女儿一起追星的行为淡化了“追星族”在她心目中的优越感和影响力 也利用她喜欢某位明星的心理培养她的音乐兴趣 生活中 父母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追星” 了解孩子追的“星” 和孩子谈“星” 进而对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父母一定对孩子喜欢的“明星”作出客观的评价 以博得他的信任
3.对孩子进行“偶像”教育
对于孩子的“追星”现象 父母应该更多的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引导他的审美情趣 以提高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 偶像教育是避免他盲目追星最好的方法 父母先要让他对明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即明星也是常人 他之所以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被万人喜爱 因为在他耀眼光芒的背后 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但是 有些明星也有不光彩的一面 如 绯闻满天 缺乏公德心 出言不逊等 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并不能盲目跟风 要辩证地看待明星
【金玉良言】
身处信息化的时代 让孩子完全和明星隔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孩子追星 父母要采用引导方式 从其身上找到可“利用”之处 以此激励孩子成长 如果只是一味地扔掉明星的cd 撕掉明星的相片等 不仅让孩子回头无望 更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62.不苛求完美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五花八门的矛盾集合 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
――(印度)泰戈尔
【经典事例】
上小学5年级的齐欢最近有些闷闷不乐 而导致她如此的原因还真不少:她看到同桌有了新书包而自己还用旧的 所以觉得不舒服;她看见有的同学买了新衣服 觉得自己沒有很看不过去;妈妈做饭总是那么几样 她都吃腻了;爸爸为什么不买车也让她郁闷了好久……
后來 妈妈察觉了齐欢的心思 她觉得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了 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妈妈告诉齐欢 旧书包能用很久说明它很坚实耐用;虽然沒有新衣服 但旧衣服穿起來也一样漂亮;尽管做饭花样不算多 但每天都能热乎乎地吃饱就是一种福气;不开车的爸爸每天坐公交车 却也是在为环保做贡献……
齐欢惊讶地问妈妈:“为什么同一件事情 您的看法和我的完全不同呢 ”
妈妈笑笑说:“生活本來就是不完美的 我们为什么非要苛求完美呢 只要生活得开心愉快就好 否则每天都想着不愉快的事情 你觉得你开心吗 ”
齐欢不好意思地笑笑 连日來的不愉快也一扫而光 后來 在妈妈的影响下 齐欢渐渐地也改变了生活的态度 不再为生活中的不如意而烦恼了
【智慧点拨】
生活就是个调味瓶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但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 心态便也不同 就如齐欢的妈妈 她让孩子知道 生活本身就是五味陈杂 不尽完美 所以不苛求完美生活 也是在帮自己减轻压力 因此 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值得父母借鉴
其实生活也的确如此 沒有哪个人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 也沒有哪个人能真正追求到完美 与其为了那个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完美而苦恼拼命 倒不如安心过好眼下的生活 为了能够达到的目标而奋斗 只有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单纯为了追求完美而过的生活 除了让人感觉疲惫 更会让人倍添烦躁 因为 生活中的完美永远也追求不完
所以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 所谓的完美 不过是人的虚荣与攀比心理在作祟 而且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 只有脚踏实地 一步步地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一天天地过好属于自己的充实的生活 这才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参考建议】
完美是虚无的 因此若是一味地苛求完美生活 那么生活中的人将一辈子都要奔波劳累 那样的人生也就变成了沒有意义的人生 其实 只要自己过得快乐 过得充实 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生活就是美丽的
1.让孩子尽量放开心胸
看一看自己的手 五个指头的长短尚且不一 那么生活中每个人与每个人更是不相同 有生活富裕的 就有生活清贫的;有生活懒散的 也有生活勤快的;有的人劳碌不堪 而有的人却轻松无比
因此 父母要让孩子尽量放开心胸 不去计较贫富问題 不多想闲苦问題 更不要只盯着别人 而看不到自己 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不计较太多不如意 才是生活的真理
2.让孩子要懂得务实
空中楼阁的搭建 都是看不到实际的人才会去做的蠢事 父母要提醒孩子 人这一生中 只有务实才能活得踏实 父母要纠正孩子的虚荣心 让他多重视自身的实力 让孩子改掉耍小聪明的毛病 鼓励孩子多从小事做起 父母要通过日常小事的教育培养 让孩子逐渐养成务实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知足常乐
许多追求完美的人 都是不知足的人 他们看不到脚下的风景 只顾着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 其实有些事物 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无论再怎么去苛求 它也不可能达到完美 而带有缺陷的事物 也不完全都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因为知足者不会有太多的生活压力 而只有知足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知足也能帮助人抵御外界的诱惑 人在知足的情况下努力 将会卸下许多不必要的包袱
4.让孩子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
正是因为不少人只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 忽略了事物的积极方面 他才会不停地去追求完美;也正是因为他沒有注意到事物的积极面 生活中的许多美好也被他错过 所以 父母还要提醒孩子 要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 要多从积极的方向去思考问題 这样的生活就会轻松许多
另外 能看到事物积极面的人 也一定会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种心态将更能促进人继续前进 而只能看到消极面的人 即使让他真的去追求完美 也一定是一无所得 因为他消极的心态 早已注定他将错过许多东西
【金玉良言】
并不是说不完美 生活就不如意 而人的一生也不是不完美就沒法继续前行 人的一生应该是有所作为、有所收获的 完美与否对于生活來说根本不重要 因此 还是让孩子丢掉苛求完美的习惯吧 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 才是他成长的关键
§§§63.不吸烟 不喝酒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
――(中国)《弟子规》
【经典事例】
爸爸去接9岁的天昊放学 远远地看到天昊和另一位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香烟 洋洋得意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放在嘴里 爸爸赶紧走向前去 才发现天昊手里拿的并不是香烟 而是一根外形酷似香烟的糖
回到家 爸爸问天昊:“天昊 这种糖是哪里來的 ”天昊说:“在学校的小卖部里买的 现在很流行吃这种糖 ”爸爸说:“哦 是吗 这种糖特别好吃吗 ”天昊说:“嗯 有这种糖就可以像大人一样吸烟了 特别好玩 ”
爸爸拉过天昊说:“孩子 吸烟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而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不良行为 吸烟会让你长不高 记忆力下降 还会让视力下降 吸烟对身体有许多的害处 你说吸烟是件好玩的事情吗 ”
天昊想了想 说:“原來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啊 那我长大了一定不吸烟 ”
【智慧点拨】
孩子在成长初期 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很多时候都是以成人的行为作为标准去进行模仿 据调查 吸烟喝酒的孩子大多显示出这样的共性:父母吸烟喝酒 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吸烟喝酒;认为自己长大了 把吸烟喝酒看成是自己独立的象征;用吸烟喝酒的行为去表示对父母的反抗
由此可以看出 孩子吸烟喝酒的原因是:要么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 要么为了满足好奇心 要么企图用吸烟喝酒來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要么是满足所谓的“成长意识”
但是 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 吸烟喝酒的恶习一旦形成 会更容易对烟酒产生心理依赖 烟酒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 在少年时期就吸烟喝酒的孩子犯罪率比不吸烟喝酒的孩子明显高出许多
同时 吸烟的青少年患咳嗽的、肺部感染的以及肺功能受害的要比不吸烟的青少年显著增多 酒中的乙醇有麻醉神经的作用 经常喝酒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 思维不敏捷 所以 孩子在成长发育期无论是吸烟还是喝酒都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
【参考建议】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避免孩子接触烟酒 让孩子远离吸烟喝酒的恶习 他才能健康成长
1.让孩子了解烟酒的危害性
父母想要孩子健康成长 远离烟酒 就要让孩子了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性:
吸烟会让孩子的个头、体重甚至肺活量明显低于不吸烟的人 吸烟会让人变得更容易感冒 体力和耐受力都会降低 记忆力和灵敏度也会降低……这样 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持久 理解能力也会变差 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喝酒会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麻痹作用 降低大脑皮层的思维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孩子的身体正在成长阶段 排毒能力相对较差 因此烟酒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让孩子认识到了烟酒的危害 孩子就容易主动远离烟酒
2.父母最好是不吸烟 不喝酒
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都比较强 父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喝酒 会增加孩子学会吸烟喝酒的可能性 父母要知道 对于孩子來说 家庭环境、父母的思想观念和言谈举止随时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
有的父母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一高兴也会让孩子喝一点酒 父母的这种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 因为孩子往往会以成人对事物的认可度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这样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喝酒的行为是正确
当然 父母若想让孩子不吸烟喝酒 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或者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
3.让孩子慎重交友
孩子学会吸烟与喝酒 不仅仅是因为受到成人的影响 有的还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同学 或身边的朋友吸烟喝酒 在朋友的教唆下 开始尝试吸烟喝酒 有的孩子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交往 就是从一支烟开始的 有的孩子甚至为了筹钱买烟而去偷窃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所以说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慎重择友 避免因交友不慎而染上恶习 误入歧途
4.让孩子拒绝第一支烟、第一杯酒
很多孩子吸烟喝酒并不是因为不了解烟酒的危害性 而是越是知道就越是好奇 因此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吸了第一支烟 喝了第一杯酒 在做过一次尝试后 往往会觉得这对自己也沒有什么伤害 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 直到成瘾
所以说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拒绝第一支烟、第一杯酒 所有吸烟上瘾的人都是从吸了不该吸的第一支烟开始的 喝酒也是一样的道理
5.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題
许多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吸烟喝酒 都会认为这是孩子的品行问題 对孩子轻则呵斥重则体罚 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十分不妥 这样不仅不会起到让孩子戒除烟酒的效果 而且容易导致孩子更加叛逆 当父母发现孩子染上不良恶习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并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題
【金玉良言】
青少年时期是生活习惯的形成时期 也是孩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 是保证成年后生命质量的储备时期 让孩子拒绝烟酒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孩子一生健康的保障 因此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健康生活的榜样
§§§64.不与他人攀比吃穿
有钱时摆阔 沒钱时挨饿
――(中国)谚语
【经典事例】
据报道:一个13岁孩子王某家境贫困 但是虚荣心很强 为了和同学攀比吃穿 先后6次去同一家药店偷走2000多元现金
一天 某药店老板去派出所报案 声称店里现金被盗 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该药店 从店内的监控录像看到了一个疑似王某的少年曾多次在清晨來店内买药 嫌疑最大 民警找到了王某 经过盘问 少年王某承认是自己偷了药店的钱 他说 虽然自己家里经济困难 但是在学校看到同学的吃穿都比自己好 心理很不舒服 于是产生了和同学攀比的心理 有一次 他去店里买药 趁店主不注意 偷走了200元 后來他又陆续去店里偷窃好几次 他把偷來的2000多元都拿去挥霍
最终 派出所对少年王某做了批评教育 并让家长对他严加看管 被偷的2000多元现金如数归还
【智慧点拨】
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之间各种各样的攀比现象 如看谁的衣服更贵 谁吃的东西档次更高 谁的零花钱更多等 这些高档次的吃、穿、用都会让孩子的虚荣心膨胀 长此以往 孩子不会再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水平來消费 只想胜过同学、朋友 如果父母不给自己的高档吃穿付款 就会向别人借钱 但是借钱始终是要还 当他沒钱还别人的时候 有可能去偷、去抢 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少年王某
所以 父母要警惕孩子和别人攀比吃穿 攀比不是比学习 比勤奋 而是比吃、比穿 比打扮 追求一种自我虚荣的满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种攀比的趋势愈演愈烈 令人担忧
然而 现在的父母可能是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 所以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的观点 一切向其他的孩子看齐 即使自己沒有经济能力 也要费尽心思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 其实 父母不知道这样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 不仅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 还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 盲目与他人攀比吃穿
其实 如果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 攀比的现象经常可以看见 几乎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但是对孩子來说 他们缺少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不知道怎么去趋利避害 好奇和从众心理让他去追求“别人有的我要有 别人沒有的我也要有” 从而显示公平待遇 甚至获得比别人更好的优越感 以此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孩子处在身体和人格迅速发展的阶段 但思维能力的发育还不是很成熟 往往会作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 父母要对孩子的虚荣心加以正确的引导 避免孩子由于盲目攀比而造成的人格扭曲
【参考建议】
孩子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但是由于认识有限 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应该去追求和争取的 哪些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孩子之间盲目攀比 因此 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 努力引导孩子与不良攀比说再见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果父母平时赶时髦 穿名牌 那么孩子的吃穿绝对也不会差 不对孩子的零花钱加以节制 甚至会让孩子养成非名牌不要的坏习惯 因此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花钱要有计划 该花的地方花 不该花钱的地方一律不花 杜绝浪费和不切实际的攀比
2.让孩子认识到攀比吃穿的危害
每个家庭的消费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孩子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孩子对吃穿的攀比不仅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因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有些衣服 如紧身牛仔裤等会过紧地束缚孩子的身体 此外 那些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吃得太多 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 父母应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理念 让孩子知道攀比吃穿是自我虚荣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不能有的恶习
3.让孩子自己赚取零花钱
父母应该改正以前无偿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去赚取零花钱 如给社区送牛奶、报纸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 还可以让他懂得金钱的來之不易 慢慢学会珍惜每一分钱 更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和同学攀比吃穿
4.让孩子养成计划用钱的良好习惯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用钱 知道每一笔钱应该用在哪里 怎么用 都有安排 在花完每一笔钱后有记账的习惯 父母可以通过看孩子记账本了解孩子哪些钱该花 哪些钱不该花 督促孩子合理用钱
【金玉良言】
孩子生活的学校是个小社会 所以他必然会受到大社会攀比之风的不良影响 因此 父母不能放任孩子与他人的不良攀比 而要正确引导 把孩子的好胜心转到比学习、比进取上來 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