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28章 乐教女神

本章节来自于 爱过三千年 http://www.lishu123.com/84/84186/
    欣竺在印度旧德里的老街区偶遇靠教授音乐为业的明朝华侨朱德烺,听他讲起传奇的经历来。(我叫布里茨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吴三桂兵进缅甸,擒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翌年四月十五日,将朱由榔及其子处死。

    而朱德烺的世祖一直追随永历皇帝,在缅甸侥幸逃脱了吴三桂的追杀,后来辗转从缅甸来到印度定居,到朱德烺这一世已经是十世传人了。

    欣竺问:“我对于音乐却是槛外人,不知道您老所传授的‘十二平均律’是怎么一回事?”

    朱德烺微微一笑,朗朗说道:“孔夫子以六艺为功课教导弟子,‘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在此后的近2000年中,乐律居统治地位的是‘三分损益律’,但该律无法实现‘还相为宫’和像天体运行那样‘周而复始’的转调。”

    朱德烺说到这里,看着似懂非懂的欣竺,笑了笑。

    没想到欣竺接口道:“我也偶然从古籍中得知汉代京房六十律、南朝钱乐之三百六十律及宋代蔡元定十八律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钟还原和旋宫的问题。”

    朱德烺哈哈笑道:“是啊!所幸你这个年轻人还知道一些。京房、钱乐之、蔡元定等人由于分律过细,‘衍之益多而无用’,不能在实际演奏中发挥作用。还有何承天、王朴等律学家所创‘新律’也只是接近旋宫需要,并未成功解决各律之间的比率问题。(展搜中文网)”

    欣竺说:“我实在是孤陋寡闻,不知道这十二律为谁所创呢?不知有何奥妙?”

    朱德烺说:“若问有何奥妙,眼见不见得为实,耳闻却也未必为虚啊。足下今日一见,也是缘生,只是不知道缘深缘浅。还请靳先生移步,到教室听明容丫头为你弹奏一曲如何?”

    天赐良机,欣竺岂能错过,当即和朱德烺一起来到音乐教室。让欣竺又吃了一惊的是,这音乐教室一改刚才客厅的明朝风格,完全西式装潢,音乐台上赫然是一架稀有的钢琴。

    看着欣竺吃惊的样子,朱德烺丝毫不感觉得奇怪,好像原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过他还是解释说:“十二平均律主要在键盘乐器上广泛应用。从音乐学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十二平均律,就不会有近现代的钢琴和交响音乐。”

    没想到明容并没有演奏这台摩登的西式钢琴,而是走到房间另外一角,那里的琴台上有另外一台用紫色天鹅绒布盖着的钢琴。当明容把覆盖在钢琴上面的天鹅绒布揭开时,欣竺再一次地错愕了。出现在欣竺眼前的是一架古色古香,但是样式绝对古怪的古旧钢琴。朱德烺介绍说:“这是一台古羽管键琴,是十二平均律出现时划时代的钢琴,现在是极为稀少,放眼世界,能完美演奏的人也不多了。”

    明容对欣竺微微含笑施礼,然后坐下,取出一支羽毛管制作的拨子,不疾不徐地拨动一根金属丝弦,随着她的拨动,一缕音色纤细的古钢琴音自由、流畅地缭绕在这教室中。(超极品狂少

    欣竺闭上眼睛静下心来静静的听着钢琴曲,随着前奏轻轻缓缓流入在旋律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感觉到三月明媚阳光的温暖,象宽厚温暖的手抚摩在脸上,暖暖的,一缕春风的气息溢到整个房间,升腾的热气飘散在上方,独自感受这份惬意,让心事流淌在时空中的升华,此刻没有任何喧嚣,只有键盘的音符在耳边跳动,只管散花漂香散在这谧静的氛围中,让思绪随着时间、空间升腾,不管飘散在哪个角落,随它去吧。至少这味道是温馨的……

    当欣竺还在沉浸咀味的时候,不觉已经一曲终了。睁开眼睛看时,明容已经缓缓站起来向自己鞠躬了。

    欣竺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妙!真妙曲哉!”

    朱德烺根本想不到欣竺会欣赏这支古曲,只以为他是顾全面子而喝彩,故意问:“不知靳先生感觉到妙在何处啊?”

    欣竺略一沉吟,说:“这首古曲,耳闻之下,质感如可触摸,流畅如丝之滑。气势浓郁浑厚,渗入旋律的情思极为精致,我以为是在听一位古代大儒或者巨匠在讲他对世界的哲学,对人生的伦理和博爱。”

    朱德烺鼓掌哈哈大笑:“真得趣味的夫子也!”

    朱德烺爽朗大笑,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这音乐十二平均律开创了后世的钢琴和交响乐,而十二平均律最早的的创立者,却是我家世祖朱载堉。”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山阳酒狂仙客,又号狂生,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数学家、历学家。(女总裁的王牌高手)他的成就达到了明代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的顶峰。

    他是朱明皇族嫡亲,系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其父朱厚烷被册封为郑恭王,封地在今沁阳一带。朱载堉10岁被册立为郑藩王世子。早年从舅父何塘学习数学、律学和天文等。

    后因皇族内讧,其父被冤削藩并判罪入狱。朱载堉就在宫门外筑一土屋独居。在此期间,他矢志不移,苦心钻研律学和数学等。

    19年后其父出狱,并恢复王爵,不久去世。

    朱载堉毅然放弃了本应承袭的王位,终生致力于乐律研究工作。在《乐律全书》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断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精确地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人,时间大约在万历十二年(1584)。

    音乐十二平均律,朱载堉称之为“新法密率”,是数理调音体系之一,它的生律法(或叫定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值为2的12次方根,即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都有相同的音程。

    这种人为的定律法不会使习惯于该体系的耳朵感到不适,并且实现了音乐史上千年不解的“旋宫转调”难题,尤其是在琴键乐器的运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任意使用所有的键。

    每一个伟大的发明背后都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基础,明代丰厚的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积累为十二平均律的创造提供了条件。(超时空犯罪集团)然而,在主观上,又是与朱载堉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他在律学、数学、计量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修养都达到了当时世界顶级水平。同时。他在思想观念上敢于冲破禁区。中国2000年来的律学史一直坚持黄钟律数必为九寸的理论,不敢有所质疑和超越,但朱载堉“敢为天下先”,设黄钟正律为一尺,最终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十二平均律。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七十六岁的朱载堉走完了从王子到布衣的曲折人生道路,葬于九峰山,谥号端靖,史称“端靖世子”。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和《律吕质疑辨惑》等书。

    十二平均律虽然在中国国内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在音乐演奏中得到应用。大约100年后,它经印度一传到西方,便引起欧洲音乐界的强烈反响,为音乐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nscbastianbach,1685—1750,全面吸收了它的营养,将其运用于音乐创作与演奏之中,写下了不朽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最强战兵

    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分别创作于1702年和1740年,这是巴赫晚年为人类音乐文化宝库增添的一笔巨大财富。两卷各有二十四首,按半音阶顺序分别建立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每套有前奏曲与赋格组合形式。其变奏音乐主体形态和复调手法开创了新的钢琴曲曲风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一部具有特殊演奏风格和首创性的旷世之作。

    在巴赫的套曲中,前奏曲的运用往往是起到引子和前言的作用,形式自由、流畅,一般演奏起来速度较快,手指的功夫要很深,颗粒性、均匀性很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赋格”的形式则非常严谨,主要表现快乐悲观的情绪,往往主题开始就有深刻的表情,演奏中要从容不迫地把主题、对题、经过句等表现出来。

    巴赫建造的“赋格大厦”的材料——主题,不仅形象丰富,而且意味深长,是巴赫个人的内心写照,巴赫给予了它们最大的自由,表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并且包举了各种体裁,表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人文主义精神。他将这一体裁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主题的技艺性处理(如倒置、逆行、扩大、紧缩作为贯穿前后的线索,而在富有对比的答题和对题上进行了丰富和声的变化,使乐曲达到对比和统一。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开启了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大门,被认定为世界通行的标准音调。现在,十二平均律早已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广泛应用。从音乐学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十二平均律,就不会有近现代的钢琴和交响音乐。人们把朱载堉奉为“乐圣”,誉为“文艺复兴的文化巨匠”。

    朱载堉第一个制造出按平均律理论发音的弹拨弦乐器一一均准和管乐器一一编排律管;第一个创造用于校正律管管口的方法一一“异径管律”;第一个谱写并演奏均律乐曲;第一个创立“舞学”,并为之规定了内容大纲等。

    对于这些音乐史上的掌故,欣竺如闻天书,只有洗耳恭听的分了。没想到,孔夫子所传的六艺,几近绝学的“乐”,可以说是少有传人,不仅仅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艰难生长,还“墙里开花墙外香”,由明朝遗民传播到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创世界现代音乐的先河。

    十二平均律音乐所表现的古典人文境界和情怀,让欣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他向朱德烺这位音乐大师请求说:“孔夫子‘乐教’几近失传。既然有缘在这异国他乡遇见大师,不知道大师能否点拨在下,一窥门径?”

    面对欣竺的请求,朱德烺却露出了难色:“这个却难为老夫了。却不是我不想传授于你,怕你来抢我饭碗。‘乐教’凋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音乐之教,要从幼儿之时不仅仅耳濡目染,还须许多年如一日地不懈苦练。人云‘十年寒窗’,可是这乐教非自幼及终老终身浸淫不得入其门啊。我现在教的,也只是几个孩童和已经入门多年的青少年。像你这年纪,纵然再有乐教天赋,却也来不及啦!”

    朱德烺此言也太过直截了当,欣竺闻听此言,有如兜头泼下冷水,这感觉只有在当初失恋的时候才有过。

    朱德烺又安慰欣竺:“不过,这六艺相通。你既然研究古印度学说,又有中华古文功底,多来听一听,触类旁通,做一做鉴赏家还是可以的。”

    欣竺和朱德烺出了教室,才发现日已偏西,连忙说:“时候不早,我该告辞了。容我日后再来打扰。”

    朱德烺又对欣竺说了些进入旧德里的规矩,这里信仰众多而复杂,各方面的各种忌讳众多,即使朱德烺自己人老数辈在这里,深层次的忌讳也知道得不多。所以,在旧德里地区不要进小巷子,也不要进入住宅区。尤其是说话,更得留神,一言不合,一个词用得不当,就会引起事端,至少是引起注意。

    特别目前是战时,印度局势很微妙,虽然说中国是英国的盟国和印度的朋友,中国人是侨民,但还不是可以到处伸头的。谁知道那么多人中的什么眼睛在盯着自己呢?连印度上古诗歌里都提醒这种眼睛的洞察一切了。

    欣竺听了朱德烺的告诫,赶忙从这莫卧儿王朝的都城退出,回到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柏油马路上,松了一口气。

    回到佛教庙,青年比丘问欣竺看到了什么?

    欣竺说:“看到100年前的莫卧儿帝国,只缺少一个莫卧儿皇帝。”

    比丘呵呵笑起来,说:“佛涅槃快2500年了。你不觉得在这里对着我是回到2000多年以前吗?你在鹿野苑没有想到遇见佛度五比丘,为他们讲‘四谛、十二因缘’吗?怎么到了德里想的不是大英帝国、大印度帝国,却是莫卧儿帝国呢?”

    欣竺倒是被这个比丘问住了,今天总是遇到大师级的人物呢,觉得这位青年比丘有思想,很有意思,便回答他:“都是帝国,何必分别?是我错了。”

    比丘不知为什么和欣竺好像有点“缘法”,对欣竺说了一些他来这里以后的见闻感想,最后说:“我不会在这里住很久的。我们的工作期限有定,我还要回去,回去之前要去鹿野苑,希望那时你还在那里。”

    “那时也许世界也变了,我也回去了。”欣竺若有所思地说。而这时候,一位唐寅画笔下的明朝仕女已经悄悄走进了他的心底。或许,诗歌的女神行之不远,这是一位掌管音乐的女神吧。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仁者不忧的小说爱过三千年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爱过三千年最新章节爱过三千年全文阅读爱过三千年5200爱过三千年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仁者不忧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