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惊回千里梦(四) 中篇小说选集(一)

本章节来自于 中篇小说选集(一) http://www.lishu123.com/95/95998/
    房子从外表看,并无突出之处,但仔细观察,还能找出佛堂遗留的蛛丝马迹,那灰瓦重檐,结构古式,在用料浑厚的屋甍上残留着几只不知名的兽形雕塑;中厅有一方禅地痕迹;后堂有供坛似的壁间;一条长长的过道通向后院,过道上廊墙漏窗,后院有一个小小的侧门,拉开门闩,里边是一个杂草丛生、枯树怪枝,到处是蚁穴、煤渣、泥潭、苔藓的大园子;透过枯枝败草,可以看见园子中央有一座很大的坟墓半隐半现,墓前的石碑上刻有“妙严公主墓”五个斗大的黑字,显得满目凄凉。

    搬来不久,母亲就托人找房子要搬家,但是,我却喜欢这里。

    在这古老的小城里,母亲带着我们五个子女,度着关闭隔绝的生活。虽说我也每天去上学,但世界在我生活的围墙之外,家和学技是我每天的两点一线。我不敢在外边逗留。一年一年,经历了汉奸,兵癌,流氓以及日本鬼子践踏的小城,是那么的不安宁。随着我年岁的长大,母亲越来越担心。放学的时间,母亲总在门前进望伫立立,因此一放学,我就背着书包匆匆归来,免得母亲焦虑。我没有欢乐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是这样死寂,只有那荒芜的园子,成了我唯一活动的天地。

    我喜欢坐在墓前那块苔痕斑斑的青石板上,仰望那株桃树发愣。那桃树一年四季变化多端,桃花盛开时,它经常要遭受凄风管雨;凋谢时,缤纷的花瓣纷纷扬扬洒落一地;等到结果,只是几个不能吃食的小毛桃,酸苦发涩……而就是这里,是我逗留的最久的地方。

    凡是寺庙,总有许多俚俗传奇,也许这也是僧侣以此吸引施主的办法,对于妙严公主,房东告诉我们,她其实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宫女费贞娥。李自成进城,大将罗一虎看中了她,她假装同意,在新婚夜,拔出刺刀刺死了罗~虎,然后立即自刎而死。后来的满清皇帝因为她英勇贞洁,就追封她为“妙严公主”,为她盖了这座坟墓,供后人纪念。但是挑担卖豆腐花的老阿爹在门前对人说,妙严公主原是位真正的公主,因为她爱上了一个打更人,皇帝恼恨她不顾礼法,败坏皇室尊严,赐她白绫,通她自缢而死。还有人说……我不管她是维护皇室利益的殉葬品,还反抗封建统治的叛逆者,那时的我幼稚无知,还不懂。

    我想象她,定是个充满爱憎,怀着沥血情愫的美丽女子,她有一双盈盈秋水的眼睛,飘逸脱俗的体态和神韵——在她墓前,我从来不感到觳觫,她似乎是我的一个熟悉的朋友,一个相知知的故人。我似乎看到她凄然地紧蹙着眉尖,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树下鹄立,在青石板上徘徊……

    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长年咕噜噜地吸着水烟袋,黑缎袴腿扎着宽宽的绑腿,他的脸白里泛青,没有光泽的小跟睛看人时却上下漓溜打转,使人心悸,房东太太又胖又蠢,跟她丈夫几乎是鲜明的对比,两人在一块时悄无声息,年过半百,膝下却无子女,老夫妇似乎百无聊赖,间或与他们见面,也难得看见他们的笑脸。他们住着偌大的房间,陈设却寒伧鄙陋。这门里除了我们两家,也没有另外的房客,所以倒也十分清静安逸,日子久了,母亲也不象刚来时那么急着想找房子搬家。

    那是一个暮色苍茫的黄昏,做完功课,我照例又击园子——门闩已经拨开,小门半掩,我象往常一样,怀着一股肃穆虔诚的感情,走到妙严公主的墓前,可是,我蓦地一悚,只见那青石板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清癯秀丽的女子,她呆怔怔地望着满地落叶。她穿着蓝色的旗袍外加一件黑色的小坎肩,脚下一双白缎绣花鞋——难道她是妙严公主?难道世间真有鬼魂?

    恐惧使我畏葸不前,我倒退了一步,发出了塞窣的声音,她抬起一双忧郁的眼睛看蓟我,愣了一下,然后对我凄然地一笑,复又垂下长长的眼睫,回复到她原来看落叶时的神情。

    我掉转身躯,急急地跑回家里,气喘吁吁,心跳不停。

    看到我变了脸色,母亲问明原委,不禁笑了,说:“那是房东新娶的二房。”

    “什么叫二房?”

    “第二个老婆。”

    “房东不是有老婆吗?为什么还要娶第二个?”

    “他没有儿子,要传宗接代。”

    “什么叫传宗接代?”

    “小孩子少问这些。”

    母亲不让问,我也就没有再问下去,只是隐隐约约感到“二房”不是个光彩的名字。

    既然她是人,我也就放了心。但是,我又有一种遗憾,那园子原本是我一个人的天地,从没有第二个人到那里去,母亲老说那院子太阴气,要中邪的,竭力反对我去。这里把黄鼠狼、互利都说成是精怪,而那样的园子又是这些东西触摸的地方,可是我听,园子是我的,妙严公主墓也是我的,甚至黄鼠狼、狐狸精我也不怕,我当然还是要去的,那个什么“二房”为什么也要去呢?我希望她以后不要去,不要坐在我爱坐的青石板上。

    有一天刚下完雨,我还是照例到园子里去。小门半掩,我跨过雨后几个污水淤积的水洼,小心翼翼地惟恐滑跌,见墓前没有人,我松了一口气。

    可是,我突然发现在青石板旁的湿泥里,有践踏过的痕迹,难道她已经来过?一种惘然从我心底涌现……

    又是一个斜风细雨的黄昏,我刚撑开小伞,母亲就不以为然地说:“下雨还要去?那园子有什么好玩的?别中邪。’

    我从来不跟母亲发犟,但我也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作自己愿作的事。我对母亲一笑,急急地走了出去。

    刚进园子,从树隙中,我隐隐约约看见有人的影子,走过去,我看见她——那什么“二房”,正伏在墓碑上。草丛中露出她的上身和坟顶,一阵冷风吹来了一阵密集的雨点,她却一动不动,任凭雨点把她全身淋得适湿……

    我忍不住走过去,把我的伞伸过去为她挡雨,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噼啪的声音,她倏地抬起头来,似乎吃了一惊,那苍白的脸庞一下子赧然地起了红晕。然后,她缨绥地推开我伸向她的伞,又对我凄然地勉强一笑。我看见她满脸湿漉漉的,眼眶里贮满泪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却撩起*的旗袍下摆,踩着水洼,在雨巾急急地离去。

    我这时才突然意识到,她也象我一样,不愿在园子里见到别人。我想,园子是我的,我早来了,而你,才来了几天?

    回到家,我把她在雨中的情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叹口气说:“可怜,好人家出身,还是个高中生,日本飞机把她一家炸得干净……”母亲说着想着,又摇摇头,不言语了,我也没有再问下去。

    就在那天半夜,房东心急火燎地来敲门,母亲吓得哆哆索索下地开门,我把被窝卷紧身子,瞪大了眼睛。

    房东一脚跨进门,没有礼貌的东张西望,那滴溜打转的眼睛显得阴森凶狠,他问母亲,“我家老二来过没有?”

    母亲说:“没来,她从来不来……”话还没说完,房东一扭身,又急匆匆地走出房门。

    母亲嘟哝着什么,她又上了床,我也朦胧胧地睡去,外边似乎有人在说话,母亲乎又下地开门……我昏昏沉沉地醒不过来,直到难得见的阳光照射到我的脑门,才勉勉强强睁开了眼睛。

    外边,似乎人声嘈杂沸腾,我一看钟晚了,今天要迟到了。我赶紧起床,母亲今天为什么不把我叫醒?她每天总是叫醒贪睡的我的。

    母亲在哪里呢?穿好鞋,,我赶紧去开门,见中厅的禅地痕迹上有一块木板,躺着一个人。但我看不真切,那么多人挡住了我的眼睛……

    母亲突然来到我的面前,推着我往房里退,并急急地把门关紧。

    “出了什么事?妈妈。”

    “以后你再不准上那园子去了。”

    “为什么?”

    “我们要赶快搬家。”

    “为什么?”

    “我早说过那园子不能去,要中邪的。”

    “为什么?”

    “你不要出去,今天不用上学了。”

    “为什么?”

    “你不要去看。”

    “看什么?”

    母亲沉默了,半晌,才有点伤感地说,“那么好看的一个人……现在、现在看了吓煞人。”

    “谁啊?”

    但我立刻想起房东半夜三更来敲门的情景,一下子感到浑身发冷。

    “她?她怎么啦?”我哆嗦起来。

    “挂在桃树上……吓煞人……”母亲也哆嗦得说不下去了。

    过了没几天,母亲下决心搬家,马马虎虎找了两间房子,房子很不象样,但我们还是象逃难似地搬了家。

    细雨朝还暮,年年复春秋。每当桃花盛开,我总好象看到那清癯秀丽的苍白的脸庞,看到那凄然的一笑,看到那湿漉漉的脸上一双含泪的眼睛……为了幸福而欢笑每当深夜,月光穿过树的空隙,斑斑驳驳地洒向我的窗前,我在梦中常常感到窒息,那吞噬一切的黑暗,象恶魔一样抖开黑袍,把我紧紧地包围。我全身冒汗,挣扎着、惊喊着从梦中醒来,当我睁开眼睛,心跳不停地开了灯,看到床里酣睡的孩子,脸上含着纯洁无瑕的笑意,看到床头堆放着我看不完的书籍;看到恬静舒适的小屋……我忍不住一阵狂喜,庆幸自己是生活在明媚的春天里。

    我不想写惊心动魄的山崩地裂、风暴海啸,因为小城里从来没有这样的气候环境,也不想写硝烟弥漫的鲜血刺刀、暴力战争,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亲身经历。我只是选择了这样一幅幅灰色的画面,写这些,使我的心淤塞沉郁,被痛楚咬噬。

    在这里,古苍的老树长不出嫩芽绿叶,却飘来枯萎的落叶草茎——在那虎狼出没的地方,只有一处处荒凉的坟墓……

    我写不出童年天真的欢笑,却只有泪痕星星,那稚嫩的心灵,过早地划上了道道伤痕。

    我看到一些人的命运,当时突然上升或者陡然下降,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们缺少知识文化,无可奈何地备受欺凌或者变成灰烬……然而就在我的眼前,不也有人同样的无知和愚昧?他们百般挑剔,似乎把话说得越刻薄才越显出自己的高明,更有人不是谴责这个,就是讽刺那个,自己坐等其成,却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这块土地上生长的炎黄子孙!他们听不见父父辈辈的痛苦呻吟,也不知道前人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曾是多么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进,对于黑夜还是黎明,应该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泾渭分明,只有知道严寒的痛苦,才能懂得珍惜温暖的春天。

    在这远离故乡的天涯水陲,我无闲寻觅游子绵绵的乡愁;在这雨后江山更清丽的日子里,我也无心倾倒生活里的全部伤痕泪水……然而,我却固执地弹着令人困倦的旧音谱,想让今天生活得幸福而欢笑的人们听一听画外音…(完)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黑岩阁的小说中篇小说选集(一)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中篇小说选集(一)最新章节中篇小说选集(一)全文阅读中篇小说选集(一)5200中篇小说选集(一)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黑岩阁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